首页 理论教育 抓好创造教育的关键期_创造教育概沦(第

抓好创造教育的关键期_创造教育概沦(第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抓好创造教育的关键期_创造教育概沦(第第二节 抓好创造教育的关键期什么时候开始对幼儿实施教育最好?国际教育界对布鲁纳的研究结果十分重视,很多国家制订了具体的措施,着手抓幼儿智力发展关键期的教育。但是,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全过程来看,关键时期当然不止一个,如创造性个性的形成、记忆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获得等,都有自己的最佳时期。从广义上说,这些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时期。

抓好创造教育的关键期_创造教育概沦(第

第二节 抓好创造教育的关键期

什么时候开始对幼儿实施教育最好?这一直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所潜心研究的一个问题。在较长的时期内,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发展主要是受年龄限制,因此只有当幼儿肌体成熟到一定阶段时才能接受教育。在教育上,把这种观点叫作“成熟优势发展观”。按照这种观点,学龄前幼儿没有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可能性,于是只能消极地等待幼儿长大成熟。这也是在幼儿智力开发上的等待主义[3]。

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现代心理学对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创造才能的儿童不断涌现出来,这就使得“成熟优势发展观”的观点开始动摇。因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前入学的年龄。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规定幼儿5岁入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近年来,世界各国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数量正在成倍地增长。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在教育机构受过学前教育的,比利时占98%,以色列占95%,日本占83%,美国占76%,法国占75%。实施幼儿的早期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有人说现在是“举世开辟幼儿教育的新时代”。

196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他根据对近千名从幼儿时期开始的追踪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儿童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教育与发展。国际教育界对布鲁纳的研究结果十分重视,很多国家制订了具体的措施,着手抓幼儿智力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1.要重视幼儿智力发展关键期的教育(www.guayunfan.com)

心理学家们认为,1~7岁的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关键时期,是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或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刺激效果的时期。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是它不是等速进行的,有时快一些,有时则很缓慢,而且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智力的发展还有所侧重。因此,开发创造力一定要抓关键时期的智力发展,错过时机是难以补救的。实践已经证明,开展早期的教育,可以获得同后期学习迥然不同的独特效果。“关键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上的一个专用术语,具体说就是指1~7岁幼儿智力发展时期。但是,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全过程来看,关键时期当然不止一个,如创造性个性的形成、记忆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获得等,都有自己的最佳时期。从广义上说,这些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时期。

关于对幼儿实行早期教育的问题,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从多方面提出了幼儿早期教育的理论根据。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于幼儿大脑神经细胞和智力发展的研究,为幼儿早期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论据,关于这一点,本书第七章已有介绍。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人的生理发展趋向早熟。大量的统计表明,现代的幼儿不仅身体发育大大加速了,而且生理功能也日趋早熟。这当然主要是生理因素的自发作用,但同物质生活、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环境等,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现在幼儿的身高比其父母同期的身高要高很多。这种生理早熟,同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它们是相互影响的。据国外心理学家对智力测验的结果,现在7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较祖父一代的智力平均提早了2年。又据日本、美国、英国的统计,幼儿的语言和数学能力同10年或20年前相比,同一年龄所能达到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4]。

(2)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在幼儿教育中,教学方法特别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布鲁纳的同行迭因兹曾作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被试验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教给学生正数,后教负数;另一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从一开始便正负数一起教。比较的结果是,两组学生在对正负数的理解上差别很大,后一小组的成绩非常优秀。后一小组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布鲁纳所发明的结构学习方法。所谓结构,是对一般原则的互相联系而言的。采用结构法学习,可以从众多的学习素材中找到共同的原理,可以从知识的对立方面或相互联系上学习。很明显,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对概念理解得透,对知识记得牢。

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采用形象的科学教授法也是具有明显效果的。有人对幼儿不仅进行基本语言规律的教育,而且还进行几何图形、加减乘除、分数、基本代数、平方、方程式、分解因子和指数等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教育。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不仅可以学懂这些教材,而且可以把他们的智商平均提高30分之多。

(3)教育环境的改善。许多研究表明,当幼儿处在一个丰富多彩并有社会交往的环境中时,他们的智力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录音、录像、电视、微机等电子产品进入到家庭和学校,它们不仅是娱乐的用品,而且也是教育的手段。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看电视可以帮助幼儿掌握语言的技能,欣赏艺术,观察和辨别周围的生活等。

(4)家庭教育的加强。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幼儿的教育,首先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大量的事实表明,早期的父母、子女关系和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对120多位在35岁以前成为世界超级巨星的人作追踪调查,他发现:这些人的专长虽各不相同,但他们成长的历程却有相同之点。这就是他们几乎都有机敏、开明和绝不揠苗助长的父母,以及理想的成长环境。例如,美国1987年西屋天才奖第一名获得者路易丝,她的成功就是与家庭教育分不开的。她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从小就培养路易丝的广泛学习兴趣,使她具有金字塔式的立体知识结构。他让路易丝5岁开始学钢琴,阅读莎士比亚选集儿童本,9岁拜师学小提琴。这些良好的素质和广泛的兴趣,正是她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计划生育,城市年轻的父母一般只有一个孩子,这就为优生优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在的年轻父母们,思想开明,深知开发智力的重要,所以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很多家庭愿意进行家庭教育投资,如购买钢琴、电子琴,建立家庭小图书室、小实验室等,为幼儿的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创建了“家庭学校”和“母亲学校”,这些都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措施。这正如福禄培尔所说的:“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把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这说明,每个父母在为社会造就人才方面,的确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使家庭教育更富有成效,必须更新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规范化,并且同学校的教师实行密切的配合。我国是有着家庭教育传统的,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亿万个懂得教育的爸爸和妈妈,那将是我国幼儿智力早期开发的一支巨大的力量。

以上我们分析了幼儿智力早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下面我将再谈一谈同开发青少年创造力有关的几个问题。一般来说,这是几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仅影响我国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甚至连我国人才的素质也要受到影响。

2.要把幼儿教育正式纳入早期教育的计划

制订学前教育的规划,逐步地全面推行学前教育。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能把幼儿园当作代管或看管孩子的生活站,而要把它看作是一所学校,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早期学校。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按照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来制订幼儿园教育的大纲,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料和教具,设计教学环境,拨给必要的经费,配备合格的教师。幼儿教育要纳入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之下,不能再把它当作生活福利或后勤管理来看待。如果条件不具备,可以首先在城市实行学前教育,经过试验取得经验,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全国推广。

配备合格的教师是实行早期教育的关键。国外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十分重视,专门设立了幼儿教师合格证书,只有具备了这个资格,方可到幼儿园工作。例如,美国对担任3~8岁幼儿教学的教师有专门的培训制度。他们一般是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到教育学院学习3~4年。学习的课程包括一般大学的文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此外还要参加两次教育实习。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到幼儿园当教师。然后,边工作边学习,待修完大学第4年课程后,可以获得学士文凭。当前,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的幼儿教师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向他们传授科学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要制订规划,解决幼儿教师队伍来源问题。只有造就了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才能实现对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

充分利用玩具的教育作用,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认为:“儿童的游戏就是生活。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可缺乏的营养品,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从而掌握各种能力。”的确,利用各种玩具开展游戏,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一种教育形式。要寓教于游戏,玩具是幼儿的最好的“教科书”。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玩具的作用,可以通过它们对儿童传授知识,促进儿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培养儿童的初步审美能力和互助友爱的精神。

3.要重视培养超智儿童的创造能力

关于超智儿童的教育,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日益引起国际重视的问题。不管看法如何不同,超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自古有之。目前,世界上有多少超智儿童?据有关专家统计,在每个年龄层,大约有5%的智力早熟的儿童。又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利安·斯坦利的试验,在250名儿童中,大约有1名是数学智力早熟的,占0.4%,他们成熟的年龄为10~13岁。这说明,超智儿童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应该重视他们,并且应当努力把他们培养为创造型人才。

智力超常的儿童的识别,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常常被一些假象所掩蔽,所以不少智力超常的儿童被“埋没”或被“扼杀”。据福尔茨和里昂的研究,美国退学的学生中有17%是天才,只有35%的天才学生被识别和给予特殊的处理[5]。超智儿童之所以不受欢迎,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超智,精力过剩,对学校课程“进度太慢”不满足。于是,他们表现为爱闹好动,不守纪律,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教师,等等,而这些行为又是传统教育观念所不允许的,于是就要受到批评和压制。当他们实在不忍这种压制时,一些孩子就不得不中途退学。鉴于智力超常儿童具有一些特殊的个性,因此要学会善于区别超智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特征,这是进行超智儿童教育的重要前提。

近些年以来,国际上对超智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一年一度召开的国际超智儿童研讨会吸引着5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大家共同探讨超智儿童的教育等问题。美国对超智儿童教育极为重视,仅官方每年用于超智儿童教育的经费就达到5600万美元。1972年为超智儿童开设课程的大学只有10所,后增加到137所。有些州开办了“超智幼儿园”,接受不满5岁的幼儿,为他们开设专门学习的课程。法国在尼斯建立了超智儿童试验班,首批招收了16名超智儿童,他们大都在4岁以前就具有了阅读能力,有的甚至是无师自通的。在此之前,法国奖学基金会曾资助过一个民办的超智儿童试验小组,他们10年曾培养了300名超智儿童。在他们的帮助下,一个未上过学的9岁儿童经过学习取得了一般孩子需要在15岁才能获得的文凭。

据报纸报道,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也显露出了一些超智儿童。在这些超智儿童中,有的人的才能偏重在某一方面,如美术、书法、音乐、语言等,有的则具有超常的综合智力。但是,目前我们尚没有专门对超智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尚未能把超智儿童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开发民族的创造能力是不利的。我们应当加强对超智儿童教育的科学研究,建立若干试验基地,对他们实行“先行一步”的教育计划,努力把超常的智力转变为创造力。

4.中小学教育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基础。人们在评论人才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大学对培养人才的作用,其实这是不公道的。各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连续过程,大学所起的是原材料加工的作用,而优质的原材料是由中小学提供的。没有优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因此,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应当受到全社会的敬仰和尊重。

教育是“明天的事业”。这意思是说,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的发展培养人才的。因此,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任务,应该是为未来培养人才。那么,作为输送原材料的中小学,如何为未来的教育输送合格的原材料呢?这的确是我们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我们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水平是不适应的,距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差得很远。因此,对中小学教育进行全面改革,这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苏联莫斯科554中学校长安德烈·奇基廖夫说:“我们培养出标准化的学生进入了标准化的大学。一些人又成了标准化的老师,他们又培养出更加标准化的学生。这是一种十足的恶性循环。”他又说:“我们通过把具有不同能力的孩子拉平而培养出了许多只是用一种固定模式来考虑问题的官僚主义者。我们消灭了独立思考的愿望,这样我们也就消灭了生活的乐趣。”奇基廖夫的话虽然很尖锐,但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今中学教育的弊端,传统的学校同时代精神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培养创造型人才,国外对中小学都在进行全面的改革。综合起来,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各国加强基础教育的措施有:把中小学数理化课程的内容逐级下放,更新内容,加深难度;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增加授课时间;加强艺术教育,开发右脑,提高欣赏的能力;强化外国语教学,适应广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尽管各国在加强基础教育上的做法有所不同,但有两点却是共同的,这就是:既要扩展知识,又要培养能力;既要适应升学的需要,又要考虑就业的需要。

二是增设反映新技术和开发智力的课程。中小学的课程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并应适当设置新课。为了满足不同兴趣和不同目的的需要,中学应当开设选修课。从国外发展趋势看,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是:从单一的普通教育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发展;从单一的必修课向扩大选修课发展;从单一课程向综合化课程发展。例如,波兰已有半数以上的中学开设了“宗教”、“环境保护”、“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课,有些学校还开设了“经济学入门”、“信息课”和“现代文明与社会问题”等课。

三是编写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新教材。美国是最早提倡在中学实行创造教育的,他们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而早就采取了实际的措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们集中了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编写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新教材。英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也开始了这项工作。编写新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知识的整体上掌握每门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也正在进行教学改革,除了总结自己的经验以外,借鉴外国的一些有益的做法恐怕也是不可缺少的。

5.大学少年班要走创新的道路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举办了少年试验班。后来,全国12所重点大学也建立了少年试验班。总的来说,试验班是有成绩的,发现了不少优秀的青少年苗子,在对他们的培养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近几年以来,少年试验班的呼声没有以前那么高了。据反映,少年班的生源也遇到了困难。原因何在呢?依我看,是由于仍然因袭传统的办法来办少年班,不是少年班不好,而是办少年班的方法有问题;不是没有生源,而是旧的条条框框堵塞了优秀少年的道路。

针对少年试验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年龄应当大大提前。如,规定少年班招收15周岁以下的学生,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招收14岁和15岁的学生。这样实际上只是起到了提前上大学的作用,而达不到超前开发创造力的目的。我认为,上限不应超过13岁,下限可以到7岁或8岁。如果以13岁为起点,经过一年预科学习,18岁大学毕业,24岁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与传统的培养办法相比,不仅整个学制缩短了5年,而且由于智力得到较早的开发,有望培养一批在30岁左右就能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改革招生办法。我国少年班是按照全国统一高考的办法招生的,略微不同的是只考其中的部分课程,录取时单独划分数线。这就是少年班生源不足的原因,因为考生不仅要受到传统考试科目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到学历或年龄的限制(初中生不能报考)。

选拔少年班的学生,一定要用新的考核方法,不能因袭传统的那一套。为此,我建议:少年班招生不应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应当个别考核或单独为少年班举行一次考试;不能按照传统的科目和试题考试,应当既考试知识,又考核能力;不能单纯按分数录取,应当进行面试,建立评价智力的新体系,按智力录取学生。因此,少年班的招生工作决不只是完成招生数字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考试科目、命题、评分、面试和录取等一系列环节的问题,要不然,优秀的尖子人才是选拔不出来的。

培养办法一定要走新路。少年班的招生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它只是为培养作准备,他们能否成为创造型人才,关键还在于培养。各校培养少年班的做法大同小异,其基本做法是招收专业班,如数学、计算机软件、物理等。然后用一年的时间补习或加强某些课程,一年后归属到有关的系与同年级的普通班学生一起上课。从这个安排看,少年班与普通班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提前进大学补习功课,甚至连提前毕业的目的也未必能达到。他们虽然提前一年上大学,但补一年功课后,他还是跟当年进校的新生上课。很明显,这种少年班没有在培养上认真试验,没有跳出培养人才的旧模式。

少年班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年轻的大学生,而应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应当按照创造教育原则,重新设计少年班的培养计划,要走一条不同于现在大学生培养的新道路。这个新的培养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要按行政划分班级,要根据不同年龄、兴趣和智力建立学习研究小组,不要求人多,有多少是多少,甚至可以实行个别教学。

二是要实行一年预科制。在预科期间,主要是强化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强化一门外语和学习方法的训练。经过一年预科,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方法。

三是要实行课程公开,自由选课。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每个学生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选学能发挥学生才能的最有用课程,无用的课程坚决不学。实行学分制,以学分计量学业成绩。

四是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坚持以自学为主,提倡独立思考。废除死记硬背的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理解、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五是要把科学研究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为他们开展研究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是要配备得力的导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这些导师应当思想解放,在科学研究上有成就,具有良好的科学方法,要有识别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能力。

以上几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办好少年班的基本措施。我国少年班存在的某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一定能够开创少年班的新局面,并且使它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成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