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好不同群体管理_在创新中前进

抓好不同群体管理_在创新中前进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抓好不同群体管理_在创新中前进抓好不同群体管理 构建和谐班集体周培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就业市场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等各种变革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抓好不同群体管理_在创新中前进

抓好不同群体管理 构建和谐班集体

周培荣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就业市场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等各种变革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喜欢模仿流行的社会现象和行为,并且比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学习自觉性不强、缺乏自信心、集体观念淡薄、自我意识较强”等特点,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重点抓好三个群体(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后进学生)的管理,对营造班级和谐良好的风气,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管理中“不同群体”主要力量的形成(www.guayunfan.com)

“不同群体”主要是指以班干部、学生党员、后进生为主要力量的学生队伍。大学生活一开始,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在志趣、情感、层次、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互之间不了解,很难有真诚的交流。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同学们相互之间了解的增多,在能力、素质、志趣等因素的作用下,整个班级成员就会分化出不同的群体类型。如班干部型群体、学习型群体、游戏型群体、兴趣型群体等。

第一,在班级管理中处于最前线,也就是处于第一线的是班干部群体。一般情况下,班干部在班级学生群体当中就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优点,比如自制力强、学习成绩优秀,能主动与老师交流、有责任心等。尤其是他们具有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管理能力,班干部接受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支持与指导,代表班主任和辅导员,或者自主地带领班级开展各项活动,更易受到班级学生的关注和认可,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班的形象代表或带头人。

第二,在班级管理中处于第二线的是学生党员群体。这一群体当中的学生包括班干部和思想积极上进、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从大学一开始,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目标就非常明确,想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许多用人单位往往把是不是“党员”“学生干部”作为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条件,并且他们往往容易被抢手的单位录用。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把入党作为目标,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符合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这部分同学往往联系密切,形成了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第三,在班级管理中处于第三线的是后进生群体。后进生群体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以下两方面因素应该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自身因素。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思想意识和心理因素欠佳。大学一年级刚入学时,这一问题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大二时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这部分同学大多会自觉地聚集在一起,在宿舍玩网络游戏,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经常逃课。到了大三,随着课程难度和数量的加大,学习就完全没有了动力,造成恶性循环。而且,这部分学生由于与网络联系紧密,往往会受到社会上不正当的消费观念、腐化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懒惰、奢侈的不良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是家庭因素,也就是家庭结构环境和教育因素。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且对他们期望值过高;有的家庭自身文化水准低,或者家庭残缺,缺乏温暖和爱心;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则在孩子的管理教育方式方法上太过于简单。这种不当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形成了逆反心理,给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到了大学,这种家庭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并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甚至伴随着他们的整个大学生活。尽管老师们为之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在整个班集体同学们眼中就自然而然的被贴上了“后进”的标签。

这三个群体基本上构成了班集体成员的全部。他们之间相互接触与交流的和谐态势,决定着整个班集体发展的和谐程度。因而三条线上的三个群体在班集体管理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整个班集体中,除了这三个群体以外的其他同学,他们也是构建整个班级和谐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可以由“班干部”和“学生党员”群体所带动,也可以被“后进学生”群体所影响。但是这部分同学毕竟人数不多,而且与后进生群体在各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加强班干部群体和学生党员群体的有效管理,他们会受到这两个群体的带动,形成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积极力量。

二、“不同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不同群体”在班级中代表着不同类型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而“不同群体”中的每一个群体对班级管理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学生干部群体是形成班级良好班风的根本

班干部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在班集体里,可以成为班干部的学生越多,班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班干部队伍是优秀班集体良好班风形成的根本。

(1)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和支柱。学生干部是集体的代表,是学生中间的先进分子。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性强。在班集体管理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这仅仅是外部力量,要想把班集体管理好,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班集体的内在力量。而这种内在力量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班干部这种中坚力量的发挥程度。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

(2)班干部是班集体管理的组织者。班集体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多种教育渠道共同完成的。但是,班集体管理主要是通过班干部的组织工作得以实施。实践表明,班集体中的班干部组织能力越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就越大,班风就越好。

(3)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集体管理中,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会感染同学,成为同学们的榜样,无形中会影响班级其他同学。一般情况下,一批好的学生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班集体,反之亦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干部只有靠自己的带头作用,才能树立威信。只有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才能具有号召力,才能团结同学。

2.学生党员群体是保持良好学风的保证

学生党员队伍既包括了部分班干部,又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有思想表现积极能够吃苦耐劳的同学。因此,他们在班级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使整个班集体保持了良好的学风。

(1)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由于他们在班级中的特殊位置和作用,他们不但能够带动班级学习风气,而且能够正确引领班级思想,还能够传递文明创建班级文化。这种对学风的促进作用是其他同学不能替代的。

(2)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一般都会在专业学习方面很突出。这种优势在班集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学习上是标兵,是班级其他同学的榜样。

(3)学生党员的帮扶作用。这种帮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同学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上。在对班级同学了解的基础上,尽自己所能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党员放弃自己的名利,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乐于奉献,把奖(助)学金让给更困难的同学,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克服部分经济困难,刻苦学习。

不管是带头还是模范,或是帮助,这种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党员既发挥了他们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又带动和保持了班级学风。

3.后进生群体是影响班集体和谐发展的关键

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班集体的和谐,主要是指班级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后进生在班级中只占了极少数,但是他们对班级和谐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如果对后进生不加强管理,就会影响更多的同学。这种影响程度严重时,会有个别表现稍好的学生也会沦落为后进生,这样对班级管理的难度将会加大。由于后进生具有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不良、思想品德不高、心理不健康等特点,这都与团结、奋进、健康、自信等和谐班集体的内涵格格不入,就更谈不上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极个别思想品德较差的后进生的一些过激行为,会使个别后进生效仿,如不及时加强教育,这种影响将会在班上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优良的学风、班风的形成。显然,后进生对班集体和谐发展的负面作用很大。如果能够对后进生采取积极有效、成功的转化措施,同样也会从正面影响个别后进生,在班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既然“不同群体”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那么针对他们的管理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方法得当管理到位,就会直接促进班集体的和谐构建。

三、努力抓好“不同群体”的管理,构建和谐班集体

“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地、自觉地主动活动,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而和谐班集体主要是指:学生与教师关系和谐,学生个体和谐,学生与学生关系和谐。班级中的“不同群体”基本上构成了班集体的全部,如何促使他们能够在班级中协调、均衡、有序地发展,对构建和谐班集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严格打造学生干部群体,形成公开、公正、民主的育人环境

优秀的班干部群体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核心力量,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对班干部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既要“打”又要“造”,“打”是反省,“造”是引导。可以先“打”后“造”,也可以先“造”后“打”。一般来说,对于刚刚走上岗位的班级主要干部要以“造”为主,引导他们处理好班级事务中的各种问题,既顾全大局又不能丢小节,就是要细心。当他们在岗位上工作比较熟练产生骄傲情绪,又因此遇到阻力不知所措的时候,就要开始“打”。要求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就是要稳健。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先“打”后“造”。个别班干部个性很强,一开始就会锋芒毕露。这时候一定要“打”消这种不良作风。然后再“造”,使他们认清不足,取长补短。让他们形成做事不拖泥带水、稳健高效的工作作风

在优秀班干部群体的带动下,整个班级将会形成良好的班风。而班风就是班级文化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即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班级文化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对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辅导员的班级文化意识决定着班风建设水平。班风建设水平也反映了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和努力程度。因此,良好班风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辅导员对班干部的影响。“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也就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班干部和辅导员老师,在大学生活中接触的最早也最频繁,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都会受到辅导员老师的引导和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班干部的带动,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与辅导员老师所预期的班风。而良好班风的形成则会促成一个公开、公正、民主的育人环境。因此,一个稳健高效的班干部群体,既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关键,又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2.努力培养学生党员,营造积极、健康、上进的学习风气

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同学中占了多数,其中包括了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好、思想素质高的同学,他们是良好学风的主要营造者和保持者。对这部分同学一定要花大力气,用心去引导和帮助他们。如果方法合理得当可以使他们在各方面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带动和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形成良性循环。对这部分同学的管理不仅要对他们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他们自身良好品行的养成。

良好班风的形成,只是一个基础。要想使整个班级和谐有序地运转,还需要良好学风的形成。也就是需要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学生党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因为一部分班干部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以学生党员群体占了全班同学的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学习成绩方面。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的保持和发扬都需要这部分同学。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党员。作为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学习,作为党员在他们搞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还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责任协助辅导员管理好班级。尽最大努力使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操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海伦·凯勒说过:“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绝不会去爬行的。”通过学生党员群体的带动和管理,一个班集体一旦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将会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上进的学习风气。

良好的学风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核心。大学是学习知识的场所,营造积极、健康、上进的学习风气,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谐,还可以促进学生与辅导员老师关系的和谐,这样就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的互动,使学生学习更加认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服从班级管理,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并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3.适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形成友善、互助、平等的亲和氛围

后进生的转化,一直以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具备耐心、细致等品质。有时候学生管理工作者做了很多后进生的工作,但是并不见得会有预期的效果。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一定要讲究方法,力求做到“适当”。“适当”是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不是歧视和放弃。如果把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后进生经常往课堂里赶,这样不但会适得其反,使他们形成逆反心理,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学习,甚至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对后进生的转化要按照后进生本人的爱好、性格等区别对待。因为后进生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总会有优点。要多加鼓励和肯定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进行分阶段、有层次的转化。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转化有很多方法,比如,与后进生交朋友,消除自卑心理、持之以恒反复教育、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等,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要用心去做,用真心去做,用诚意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种亲和的氛围,从而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具体作用。

后进生的转化有助于促进和谐班集体的构建,而和谐班集体有利于矫正后进生的不良性格。班集体是一个个学生生活的小社会,后进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往往是后进生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给班集体的和谐之声增添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利于构建和谐班集体。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对促进班集体的和谐有很重要的作用。后进生的转化作用如下:

第一,可以促进个体的和谐。个体和谐主要是指个体心态和谐。由于后进生的突出特点就是学习成绩不好,且有自卑心理。通过后进生的转化,使后进生具有一个和谐的心态,比如诚实、平和、勇敢、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等。改变自我封闭、生活消极的心态。

第二,通过后进生的转化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一个班集体,如果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其表现是:互相猜疑,互相嫉妒,互不信任。这样就会让学生变得自私、狭隘、孤独。这些特点往往出现在后进生的日常行为当中。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个别性格内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经常不参加班级活动,久而久之几乎被班级同学遗忘。如果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使他们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使他们融入班集体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处融洽,最终使整个班集体同学之间能在产生矛盾之后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做到对自己缺点错误不掩盖,对别人批评诚恳、不包庇、不隐瞒。

通过后进生的转化可以改进后进生自身存在的各种缺点,形成友善、互助、平等的亲和氛围,促进班级和谐。反之,班集体的和谐可以影响和带动后进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步,促进其个性发展。

后进生群体在班级中人数最少,但管理难度最大,不但需要管理者要有针对性,而且要结合学生干部群体和学生党员群体互帮互助。因为,后进生群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只重视发展学生干部群体和学生党员群体的优,轻视后进生群体的差,而是要优差互补、以优带差、有序协调的发展。恩格斯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因此,只有“不同群体”的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才能有助于促使整个班级呈现和谐发展的态势,为学生全面发展顺利成才创造一种有利的环境。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篇文章中写道:“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一个班集体其情形大致也应该是这样。作为班级管理者,不仅要求其自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以及高尚的师德。更重要的是面对烦琐的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就工作方法而言,这和构建和谐班集体基本一致。“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促使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班级管理者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团结全班同学一起健康成长、发展。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让我体会很深的是: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辅导员,要赢得学校、社会、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做好一名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