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建设

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建设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助推了校地合作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与基层社区的交流与合作_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是重庆共青团参加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阵地和平台。校团委由1名副书记负责统筹全校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工作,各二级团组织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活动指导老师,充分调动广大大学生们参与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活动的积极性。

助推了校地合作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与基层社区的交流与合作_重庆市统筹城乡教

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

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

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是重庆共青团参加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阵地和平台。2012年以来,西南大学团委与北碚团区委、巫山团县委共建“共青团市民学校”42个。在共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同时,西南大学团委注重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积极探索了市民学校进驻农村,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模式,在学校社会实践长效基地——歇马镇天马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背景

(一)以政策为导向(www.guayunfan.com)

为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根据团市委对创建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统一部署,学校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广泛发动,充分发挥各二级团组织和各学生组织在城乡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打造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

(二)以既有资源为依托

依托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基地,将市民学校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各二级团组织、各学生组织与基层农户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等活动。歇马镇天马村作为学校社会实践长效基地,学校师生曾多次前往当地开展实践活动,并与当地共建了“三农学堂”和图书馆,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站既有的互动平台,为市民学校进驻农村提供了便利,保证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化、规范化。

(三)以现实需要为考量

学校在全面总结市民学校工作的基础上,意识到当前的市民学校活动还过多地停留在城市社区,而农村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共青团市民学校进驻农村,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讲座、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带进农村,对于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让村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乡共青团市民学校的主要做法

活动以“一整合,五个点”为抓手,积极探索市民学校进驻农村,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模式。

(一)整合资源,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活动的感染力

活动将市民学校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歇马镇天马村现有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平台,密切关注农村的实际需求,旨在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提高学校实践育人的成效。

(二)以强化意识为出发点,确保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推进市民学校活动,以提升市民素质、促进城乡文明为主题,以社区、农村和谐促进社会整体和谐为宗旨,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引导社区居民、村民互爱互助,培育文明风尚。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广大社区居民、村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为推进城乡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以强化领导意识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团组织和青年大学生的作用

设立专门领导机构,构建由校团委直接领导,各二级团组织具体指导,各学生组织、社团业务指导教师直接参与的管理体制。校团委由1名副书记负责统筹全校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工作,各二级团组织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活动指导老师,充分调动广大大学生们参与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活动的积极性。

(四)以建立健全机制为突出点,注重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以规范化为方向,依托校地、校企、校友资源,积极推进市民学校建设,各二级团组织、各学生组织安排专人负责市民学校驻地的联系与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干部培养。学校制订专项制度,对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宣传发动、组织管理、奖励考核等进行了规定,实现大学生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管理规范。同时学校将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干部纳入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管理体系之中,每年通过团校举办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专题培训班,统一认识,提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以狠抓落实提高为着力点,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特色

根据学校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市民学校活动。严格依照建立的已有制度对各次活动进行管理和考核,形成内部激励机制,推动市民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对各基层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施行各二级团组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同志直接抓,安排得力人员具体抓的举措。对校团委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严格督促检查,实行奖优罚劣。

(六)以有效激励为结合点,强化公益服务的持续性

通过表彰先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学校将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纳入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核之中,同时组织评选“最美志愿者”,引导和激励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校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特点与成效

在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开展中,学校各二级团组织和学生组织深入城乡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如校团委和重庆中华职教社、“校地共建农村文化站”课题组开展的“宣讲十八大送文化下乡”文艺展演、关爱健康协会在世界艾滋病日开展的“预防艾滋、关爱生命”宣传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深入北碚区歇马镇天马村进行十八大政策宣讲等。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一个月内,各二级团组织进行十八大宣讲几十余场,文体活动“进社区,进农户”32场,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志愿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40余场,参与大学生达3000余人,影响和覆盖群众20000余名。

(一)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在城乡社区的传播,丰富了城乡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以提升市民素质、促进城乡文明为主题,在活动中开展了宣讲、讲座和文艺展演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以老百姓可感可知的方式传播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权益,让城乡居民共享了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统筹了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二)开创了市民学校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模式,助推了实践育人的持续性、有效性

学校发挥教育和农业的专业优势,将大学生们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来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服务基层需要。同时,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三)助推了校地合作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与基层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密切了学校与基层社区的联系,助推了校地合作的建设,加强了学校文化资源与城乡社区的紧密联动,有效发挥了学校文化资源对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的带动作用。

(四)引导了更多人关注农村,助推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薄弱地区,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区。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引导了广大的青年大学生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向社会反映了农村的现状,引导了更多的人去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发展问题,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生活的进步,助推了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的活动反思

(一)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模式的推广

市民学校进农村,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这一模式还仅仅限于一定区域、一定人群,如何促进活动的完善与推广,调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城乡的协调发展则是我们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二)农村地区“文化站”平台的探索

在天马村进行市民学校活动,我们借助了当地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很好的平台,但是在其他地区,活动中心不存在的地方,应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平台进行农村的市民学校活动。

(三)城乡社区市民学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认同感”的保持

如何保持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市民学校活动中对农村工作的认同感或归属感,让这一模式能够长期高效地推行下去?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相对艰苦,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如何确保志愿者留得下、愿意留,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不断丰富“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内容,提高工作水平

开展“城乡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是统筹城乡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这一形式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来支撑。我们要不断丰富“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内容,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使“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更加符合城乡科学协调发展需要、群众需求和团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主题活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队伍中有所作为,确保“共青团市民学校”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五)农村地区市民学校活动开展的安全问题

因在农村地区开展活动涉及路途安全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强化志愿者安全意识教育,进一步排除志愿服务岗位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志愿者安全管理。

策划审稿人:王 毅

撰 稿 人:黄 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