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做法和特点_重庆市统筹城乡教

主要做法和特点_重庆市统筹城乡教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做法和特点_重庆市统筹城乡教成立片区中心教研组垫江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从2010年秋开始,垫江县教委成立了9个“片区中心教研组”,构建了“县—片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和谐长效发展,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主要做法和特点_重庆市统筹城乡教

成立片区中心教研组

垫江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从2010年秋开始,垫江县教委成立了9个“片区中心教研组”,构建了“县—片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和谐长效发展,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背景

在成立片区中心教研组之前,垫江县教研工作存在三大突出问题。(www.guayunfan.com)

(一)县级教研耗时耗资,教师参与度低

垫江幅员1518平方千米,辖21个镇4个乡,总人口97万。全县有公办建制学校88所,村校61所,民办教育机构68所,公办在编在职教师7160人,在校生15.9万人。县教研室要想让全县学校参与一次教研活动,各学校最多只能有1~3名老师参与,并且来往车费和住宿费加重了学校经济负担。教研工作耗时耗资,教师参与度极低。

(二)人手严重不足,教研工作效果差

1992年撤区并乡时,撤掉了区级教研机构,每个乡镇成立教办(后来叫教管中心) ,设1名兼职教研员,负责本乡镇的教研工作联络。县教研室直接面对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由于人手少(最多时13人,最少时7人) ,每人身兼数职,最多1人兼6门学科教研员,最少1人兼3门学科。县教研室直接面对学校开展教研工作,教研员疲于奔命,穷于应付,教研工作难以落实,效果较差。

(三)条件限制,缺乏竞争,部分学校教研和乡镇教研工作难以开展

村小、完小教研工作先天不足,一些乡镇学校少、班级少、同一个学科教师人数太少,加之缺少专业引领、信息闭塞、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缺乏应有的竞争,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课程改革难以深入推进,教学质量难以稳步提高。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新一届教委领导班子,做出了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跨越发展”的战略决定,着力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学校标准化建设、高中教育普及、职业教育振兴、特色学校建设、人才强教、质量兴教、安全稳定、依法治教等11项重点工程。把强化教育科研作为实施“后发先至”战略,作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狠抓了教研队伍和教研体系建设,使我县教研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充实人员,完善机构,构建“县—片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

2010年9月,县教委将教研室与教师进修校整合,人员集中到教委办公,以便充分发挥其研究、指导、服务、培训和管理职能作用,利用进修校编制从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中选调了10名教研员充实了教研室和进修校的教研队伍,增强了教研力量,尤其是高中教研力量。目前,我室共有24人。

将全县25个乡镇按地域划分为9个片区(其中把县城所在地桂溪镇划为桂北、桂南两个片区,把附近的长龙乡、黄沙乡分别划入桂北和桂南) ,每个片区成立一个中心教研组,片区中心教研组设在片区督学所在的学校。每个片区中心教研组配备3名专职教研员。片区中心教研组是片区教研工作的专门机构,业务上直接接受教委教研室的管理,在片区督学的领导下代表教委负责所辖片区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和片区校本培训工作。教委在每个片区所辖学校师生公用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研专项经费作为该片区中心教研组的工作经费,预算后专项拨付,在片区中心教研组所在地中心校建账,由片区督学签字开支,教委每年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片区教研员选聘程序为:片区督学推荐—教研室考核—教委审定。选聘条件除了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以外,还必须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参加市县优质课竞赛获过等级奖,任过教研组长,从事过小学高年级教学工作,近3年教学成绩居全县同类学校同年级前1/3位次,年龄45岁以下(截止到2010年1月31日)。长期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和教学管理的行政、特级教师可以适当放宽选聘条件。现已选聘片区教研员27人。

建制学校设立教科处,配备1名主任或副主任、若干名兼职教研员。片区教研组和学校教科处的成立,构建了我县教研网络的关键环节,扩大了全县教研的覆盖面,增强了教研的力度和密度,使一线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人人都能参与学习、研究和接受指导,使全县教研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每所村小,覆盖了每位教师。片区教研组的工作阵地在学校,切入点更加准确,更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更强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全县教研工作下移、教研重心前移变成了现实。

(二)建章立制,严格考核,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县教委制订了《片区中心教研组工作职责》和《片区教研员工作职责》,对教研员提出了“忠诚事业,为人师表;钻研业务,理念先进;勤于调研,善于指导;严谨治学,培育典型;加强总结,推广经验;构建体系,科学评价;周密部署,增强实效;胸怀全局,全面履职”的工作要求。具体落实了“每学年蹲点1所学校,培养1批骨干;精读1本教育理论专著,参与或指导1项课题,推广1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发表1篇教研科研论文。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学科专题教研活动,做2场专题讲座或上2节示范课,至少集体视导片区所有学校2次,参加每所学校教研活动至少2次,听课评课不少于80节,在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2/3工作日”的工作任务。要求做到三个“具有”,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教研理念,具有求是、求实、求新的品质,具有全面、准确、前沿的教改信息。力求四个掌握,掌握本学科教学现状及其国内外教改动态,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掌握本学科教法学法,掌握本学科教师基本情况。提升五种能力,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学科教学指导能力,教育科研指导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搜集分析与处理能力。

制订了《教研员工作业绩登记表》和《教研员工作考评方案》,每学年采取自评、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评、片区督学和教研室领导评相结合的方法,对片区教研员进行1次业绩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职、晋级、评优和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三)三级联动,活动引领,提高教研工作实效

一是县教研室立足全县,紧扣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每学年初,教研室紧扣全县教研工作中心和教委工作重点拟订县教研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安排,并印发到片区中心教研组和学校,片区中心教研组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拟订出教研计划,并依据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几年来,我县高中主要围绕新课程实验和高三教学工作开展教研活动;初中和小学着力建设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广泛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活动;职教主要开展师生技能竞赛;幼教主要研讨规范课程设置,提高保教质量。2011年秋季,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了“121”高效课堂建设活动。要求一堂课教师精讲巧点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少于20分钟,学生书面练习不少于10分钟。在课堂上,融“学、讲、练”为一体,实现学与教活动“六为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维主向、能力主标、问题主攻、练习主线)的高度统一。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这些教研活动紧扣县情和学校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收到了良好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课堂上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的现状大为改观,教学关系有了明显改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建设的研讨,按市教委的要求着力建设“卓越课堂”。

二是片区中心教研组和学校因地制宜,承上启下,落实“四抓一促进”。“四抓一促进”,即抓教学常规检查;抓教师课堂教学;抓校本教研活动;抓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抓教学常规督查——指导与督促并重。进课堂,教研员每到一所学校都是先进课堂听课,根据听课情况及时和教师交流;查常规,就是根据县教学常规要求查看教师的计划、备课、学生作业等的完成情况;翻记载,就是查看学校与教学相关的制度、过程记载等;侃做法,就是召开学科教师会和行政会,及时向老师交流做法,给学校行政领导提供相关信息;做示范,每到一个学校,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教研员要临阵上课,给教师做示范。抓教师课堂教学——引领与监控并重。片区教研组和学校采用“课堂听课——逼、教学比赛——激、专题讲座——引”的办法,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抓校本教研活动——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片区教研组和学校对片区和学校内普遍的、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排查、整理、筛选,确定问题系列,形成问题域。这些问题既是课改中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本片区、本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再从“小问题”“小课题”入手,组织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思考,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采用“对比教研、问题教研、课例教研、下水教研”等形式引导开展教师校本教研活动。抓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技能结合。片区教研组和学校主要采用“培优”与“扶弱”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题研究结合,骨干引领与自主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主要亮点

成立片区中心教研组,落实了“适应学校需要,引领教改方向,服务教师发展”的教研理念,凸显了“做有用、有效的教研和培训”的工作目标,实现了五大转变。

(一)从教学视导向教学管理转变

抓方针政策的落实;抓课程的实施管理;抓教学改革和实验;抓教育质量的监测。在中小学认真组织落实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关键,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率为灵魂的要求。

(二)从考试研究向质量研究转变

严格执行了上级有关考试要求,规范了中小学各类考试,加强了中小学日常考试管理,认真分析考试成绩,把成绩分析作为改进教学和改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发挥了质量监测对教学的引导作用,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从教材研究向课程研究转变

认真学习研究完善新课程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常规管理、校本教研、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业绩评价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了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转变,深化了校本教研。

(四)从评优选拔向培优引领转变

教研人员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从评优式向培优式转变。加强对特级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标兵能手、学科带头人、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的跟踪培养与管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实行“一对一”三年培养计划,使培养对象在三年内有长足进步,有标志性成绩。

(五)从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

课堂由师本变成生本,由只重视教法变成教法与学法并重,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经过三年的实践,片区中心教研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学校、教师的拥护和各级领导的肯定。2013年3月已被垫江县编办正式批准。

策划审稿人:贺恩明

撰 稿 人:贺恩明 姚利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