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终极指向性目标_对话管理大学

终极指向性目标_对话管理大学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终极指向性目标_对话管理大学终极指向性目标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大学生对话管理也不例外。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大学生对话管理,其终极指向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对话理性,引导其对话人生;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大学生对话管理即作为一种教育意义上的大学生对话管理,它又要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为自己的终极指向性目标。完整性是相对于片面性而言的。

终极指向性目标_对话管理大学

终极指向性目标

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大学生对话管理也不例外。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大学生对话管理,其终极指向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对话理性,引导其对话人生;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大学生对话管理即作为一种教育意义上的大学生对话管理,它又要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即人的主体建构与发展)为自己的终极指向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对话理性,引导其对话人生

在本书研究的对话哲学视野里,无论是大学生知识的建构、各种对话意识及相应能力的培养,还是人格的完善,乃至可能生活的建构、人生价值意义的追寻,最终都指向一处即学生对话理性的形成。在对话理性指引下的人生即对话人生,这是一种崭新的人生,将把人带向一个新的境界。

何谓对话理性?对话理性是在对话理念与精神基础上升华而形成的一种主体精神构造,它嵌入人的本体精神与意识深处而成为人的内在品性。这里的对话理念与精神包括前述第三章所探讨的“我—你”关系、交互主体、民主与平等、精神相遇、意义创生、生态、和谐、批判超越等理念与精神,以及内蕴在这些理念与精神中的包容、理解、尊重、自由、开放、共享等意识与精神。对话理性是对科学理性的补遗和纠偏,又是对传统价值理性的超越,是在突破主客二元思维模式的主体间性新视野下对二者的有机融合。它以科学理性为基础机制,以价值理性为目的取向,是一种新形态的理性,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未来走向。(www.guayunfan.com)

马丁·布伯认为,真正的人生是对话人生。我国学者夏正江对对话人生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从存在论角度看,对话人生就是超越“它”的世界,学会与世界“你”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精神上的相遇关系的人生;从认识论角度看,对话人生就是以一种开放的、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同他人(或他人所创造的文本)一同参与到追求知识、真理(包括真、善、美不同类型的知识)过程中的睿智人生;从社会哲学的角度看,对话人生是一种发生在人际交互世界之中的,以人类相互交往、沟通、理解的实践旨趣为导向的人生(夏正江,1997)。对话人生的核心和灵魂是人的对话理性,它以追求人本身整体的生命精神和价值意义为目标。特别要指出的是,对话人生是一种审美人生,它代表着一种生活修养与境界(滕守尧,2006:16):“对话意识的高扬,必定会将人类引向一个异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时代……更重要的是,它有了一种更新的和更强有力的精神追求——对于‘对话’造就的高深精神境界和审美文化的追求。这种追求必将促进当代人精神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也会使当代艺术更加丰富。对话精神如果得以实现,我们的文化就会一步步走向古哲们梦想的真、善、美一体的境界,成为人人向往的审美文化。”在这种生活境界里,人与宇宙万物(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都能和谐相处,都能保持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关系;能与天地相参,摆脱小我的钳制,感到宇宙万物浑然一体;不再为物欲所奴役,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累,以一种坦然的、超功利的豁达态度去体验天地人生,内心里有一种淡泊的宁静与澄明感;不再囿于因果链条的框架去看待世间一切事物,而是以一种审美的、艺术的眼光去鉴赏天地人生,去汲取天地的灵感与精华,以充实自己的人生(夏正江,1997)。这种人生境界极类似于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推崇的“天地境界”,即能知天、事天、乐天、同天的境界。有这种境界的人,有知而又无知,有我而又无我;内外相通,动静合一;仍然要过道德的生活,要过功利的生活如干活赚钱,要过自然的生活如吃饭睡觉,但又不只停留在这些生活上,这就是“道高明而极中庸”(李振霞,1991:229-230)。“充满劳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言正是对对话人生审美取向的完美表达,它将把人带入心灵自由、生命圆融的艺术之境。

“对话人”:人之主体建构与发展的目标指向

大学生对话管理以实现教育目的为最终目标。那么,教育目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与争论,但近年来随着对工具化教育危害的揭露与批判的深入,对于教育应以人为目的的认识在我国教育界已取得了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本书的研究进一步将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人的主体建构与发展。这里的“主体”不是传统的主客二元思维模式下的单子式的占有性主体,而是在对话哲学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处于关系中的共生、共在、共享的主体,是一种交互主体、类主体和共主体。

人的主体建构与发展是平衡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平衡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完整性是相对于片面性而言的。德、智、体、美等构成现代人发展的整体,缺一不可,衡量的底线是“不失调”即不致使某一方面发展明显的或严重的缺失,任何片面的发展都是对生命完整性的背离,甚至导致人的畸形发展。平衡发展只构成人的主体建构的基础,而不是目标,目标是要在此基础上追求个性化发展。个性是人的丰富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是人存在的现实的表征,因此,教育的目的应是追求学生平衡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而不应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完人目的观作为一种美好的理想,是缺乏现实性的,它抹杀学生的个性,去追求趋同化、单一化、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值得反思。而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则主张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它放弃教育中的“宏大叙事”风格,倡导开放和多元歧异,建构和发展学生主体的差异人格和独特个性。

人的主体建构与发展的目标指向是形成一种“对话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和核心精神是对话,未来社会是共生的社会,是生态的社会,是对话的社会,未来人是对话人。对话理性与对话人生的主体就是对话人。对话人的人格特质是理解、尊重、包容、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共享与和谐等精神意识,它是能与他人、社会及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人。在整个社会几乎被物欲淹没、被工具——技术理性所主宰、全面异化而“物极必反”的今天,这种对话人已成为人们内心的普遍呼唤与向往。并且,随人类社会开始步入马克思所设想的三个发展阶段的第三个阶段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物质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阶段的趋势日益显现,普遍交往时代开始来临,这种对话人的特征已开始初步呈现。对话人萌芽于当代社会,为当今社会所渴求,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却还不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体,但毫无疑问,它将是未来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理想的人格范型。在今天,倡导大学生对话管理,以培养对话人为目标,以对话人为理想范型促进人的主体建构与发展,既是在为当今社会培养引领者,又是在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这体现了大学生对话管理的当代意蕴和未来价值。“对话人”正是大学生对话管理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旨趣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