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校园的清新之风_课题研究在中学

中学校园的清新之风_课题研究在中学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校园的清新之风_课题研究在中学一、课题研究:中学校园的清新之风提到中学生做课题,可能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不规范、低层次。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因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吸引了众多媒体目光,成为推动课题研究的外在动力,教师、家长、学校、学生、高校招生部门、政府决策者等相关对象对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态度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中学校园的清新之风_课题研究在中学

一、课题研究:中学校园的清新之风

提到中学生做课题,可能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不规范、低层次。很多人往往会认为,做研究是科学家、工程师和大学教授的工作。凭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凭他们的资源层次,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课题?其实,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行为在发达国家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在数十年前就组织了中学生科技研究项目交流和竞赛活动,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西屋科学奖评选。

在我国,中学生做课题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课题交流展示和评选平台,如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现在已经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随着国际交流的开展和国内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学生开展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活动逐渐增多,正在成为我国中学校园里一道流行风景线。

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因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吸引了众多媒体目光,成为推动课题研究的外在动力,教师、家长、学校、学生、高校招生部门、政府决策者等相关对象对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态度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上海外国语学校朱元晨同学的事例便是其中颇具影响力的事件。

【案例1】(www.guayunfan.com)

朱元晨:第一个被正式邀请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中国中学生

在2004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第一次出现了一张来自亚洲的参赛少年的面孔。他——就是朱元晨,一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上海少年,凭借着一项可以提高计算机图形处理能力的新颖算法,夺得了英特尔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Intel Foundation Young Scientists Award),赢得5万美元的奖学金,成为自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举办55年来第一个走上最高领奖台的亚洲中学生。此外,他还夺得了瑞典Seaborg SIYSS奖,计算机学科类特等奖和一等奖等7项大奖,被正式邀请参加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再次打破了中国学生零的世界纪录,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2004年9月,19岁的朱元晨带着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最高奖的5万美元奖学金以及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去美国开始了大学生涯。

激动人心的颁奖仪式结束后,一位来自英特尔公司总部的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专家与一名中国少年还在专心交谈。他们谈得很投机,可以肯定他们的研究兴趣很接近,交流非常顺畅。那位专家非常赞赏地对这名中国少年说:“你的研究结果、参赛论文和现场答辩给所有参与评判你研究项目的大赛评委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你和英特尔公司的科学家们一样通过勤奋工作取得了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但不同的是,你还是一个没有正式跨入大学校门的中学生,而且来自母语不是英语的发展中国家。你极其有效地利用了因特网和英语来从事无国界、低成本、高效率的一流学习和研究,这正是英特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所要实现的梦想之一。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范例,你向全世界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效法的模型!……”这名少年就是来自中国上海的选手朱元晨。几小时以后,强大的因特网就将中国选手的获奖喜讯传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朱元晨的成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数十家主流媒体都介绍了他的辉煌成就,网络上有3000多条相关报道或评论,很多媒体以“科技少年”“中国的明日之星”“当代中学生的骄傲”等词赞美他,一时之间他成为了亿万中国学生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和学习楷模。他的成功是当代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典范。在中学时代,朱元晨获得了30多项令人刮目相看的荣誉。

朱元晨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继续他的学业和梦想。他用事实证明了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他的成功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潮,为一切“为了考试”的教育带去了一缕清新的风,对方兴未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现象为家长树立了子女教育的新标杆,为教师展示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传递了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新价值。更多的媒体开始挖掘他们成功的奥秘,更多的教育研究人员开始研究他们的教育个案,更多的学生在朱元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感召下开始了他们的课题研究历程。

要深入了解我国中学生做课题的现状,不妨可以将目光投向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个平台,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大赛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每一届得奖的只是少数学生,可是算上各省市各学校未能参加全国决赛的学生,每年约有数十万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

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课题或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学生做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理论在中学教育改革中的具体运用,同时我国政府通过一些社会化交流展示平台的搭建,有力地促进了这项活动的开展。在国际上,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地的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促进了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开展与交流,这项活动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促进现代体育事业发展一样,为提高全球青少年科技素养和培养创新人才苗子提供了机制保障。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邓楠高度评价说:“创新大赛举办这么多年以来,正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成长,大赛创新水平逐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也不断提升,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创新,探索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新大赛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激发了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大赛的主旨所在。”

全球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英特尔公司中国教育事务总监朱文利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赞赏有加。谈到参加创新大赛评审留给其印象最深刻的事时,她说:“作为大赛的评审,我一次次惊叹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极具创意的作品,很欣慰看到历届创新大赛带给一代代孩子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在思索,如果从小就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创新活动平台,并因材施教地给予辅导,将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创新从娃娃抓起,这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英特尔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一平台的发展,支持中国创新教育,履行对中国教育的长期承诺。”一批批学生因为其出色的创意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尊重,成为青少年群体中耀眼的明星,有的中学生因为其出色的课题研究还成为星空家族的幸运一员。

【案例2】

“吕亚佳星”“张翼星”“林晨星”是怎么诞生的

2005年2月7日,新春将至,新民晚报记者董纯蕾、傅丽报道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好消息——“星空家族”将有一批新成员正式入籍,其中有3颗小行星所登记的名字,是上海市吴淞中学3名高中学生的姓名全拼。小行星的命名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表示,这是为了表彰他们在2004年第5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在这个被誉为中学生科学“世界杯”的国际大赛中,中国代表团有36名学生携24个项目参赛,共获得40多项个人和团队奖,上海学生获得其中的22个奖项,收获最丰。而吴淞中学3名学生吕亚佳、张翼、林晨完成的课题《富营养化浅水小水体系统的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获得英特尔基金会杰出项目成就奖(Intel Foundation Achievement Award,奖金5000美元)、集体项目二等奖(奖金1500美元)、柯达公司专项奖(奖金500美元)、西格玛西科学研究学会专项奖(Sigma Xi,the Society Research Society,奖金450美元)、技术通信学会荣誉奖(奖金100美元)、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专项二等奖(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奖金250美元)、美国内政部国土资源局荣誉提名奖7项荣誉,为我国参加该项赛事以来团队项目最好成绩。

色列斯(Ceres),又名“谷神星”,是在火星和土星之间的轨道上发现最早、最大的小行星,直径930千米。在罗马神话中,色列斯是主管农业和丰收的女神,象征着养育人类文明的肥沃的土壤,她被作为滋养众生的母亲来祭拜。在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色列斯的女儿珀尔塞福涅突然被冥神普路托绑架。闻此消息,色列斯万分悲痛,无心本职工作,于是世间万千植物皆慢慢枯萎。直到她的女儿返回,她才恢复过来。于是一瞬间,世间的种子开始发芽,鲜花开始盛开,农田里又布满了绿油油的庄稼。“色列斯行星链接计划”(Ceres Connec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等在2003年发起,旨在发掘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发现”频道青年科学家挑战赛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或教师,并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林肯实验室发现的小行星,最终提交小星体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经过严格的审核,最终浩瀚的星空从此有了3颗以上海市吴淞中学学生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他们分别是吕亚佳星(小行星编号:20830)、林晨星(小行星编号:20828)、张翼星(小行星编号:208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