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冷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冷思考”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冷思考”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中学化学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冷思考”陆金华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或更多的智能。

中学化学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冷思考”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中学化学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冷思考”

陆金华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或更多的智能。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人们对多元智能的理解和态度也会有种种差异,为了促进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的实践研究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双基和学科特点、学校和学生实际三个方面提出“冷思考”,使教育工作者更好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育观念;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其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据了解,仅在美国,就有上百所学校自称是多元智能实验学校,还有上千所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在中国内地也已经兴起了“多元智能热”,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人们对多元智能的理解和态度也会有种种差异,为了促进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的实践研究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借鉴多元智能进行一番“冷思考”是必要的。所谓“冷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应当力求正确地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实践研究。(www.guayunfan.com)

一、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同时要注重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和实际教学行为将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影响多元智能理论的贯彻实施,下面从操作层面表述教师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并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

1.寻找自己的智能长项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作为独特的“这一个”存在,同样应该寻找并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并据此设计课程和教学。比如,某位老师音乐—节奏智能比较有优势,就可以把课程中要背要记的知识点编成歌词谱上曲和同学们一起唱,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每位教师的教学才能和潜力才可能得以充分激发才会呈现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当然,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本身要兴趣爱好广泛,学习视野开阔,能对本学科和整个社会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有敏锐的鉴别、把握和解释能力,并能深入浅出地把自己的观点转化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这才是既以学生为本又能发挥教师特长、展示教师才干的教学状态。

2.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建立个别化、多样化的教学体系

观察每一个学生,观察他与众不同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及其他场合所表现出的智能特点以及强项,逐步为每个学生建立起一份智能档案,这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在对学生的智能长项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进行这项工作就更加有的放矢。除了智能方面的差异之外,教师还应该了解与教育相关的学生个别差异、知觉方式的差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所有的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的学生的学习速度、精确性以及学习品质方面的差异;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虽然他们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教学一旦满足了这些差异和需要,学生焕发出来的发展潜能和自信的力量将是十分巨大的,也有利于他们将来进入差异性丰富的多元化社会。

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同时要关注双基和学科特点

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时,存在忽视基础知识教学的情况。他们在基础知识尚没有被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就匆忙地安排学生进行“多元智能”的训练。结果是课堂看似很活跃很丰富多彩,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扔了,学生的基础很不牢靠,即使有一些“多元智能”方面的训练也是只停留在表面上,是肤浅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学生的双基掌握得好才会更深层次地去发掘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形成“问题连续体”。

新课程中化学学科提出了四个关注的理念,即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化学、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化学、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化学、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化学,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合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在化学教学上的应用,可以鼓励教师积极欣赏每位学习者的长处和多元能力,透过多元教、学和评价,来落实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化学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化学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利用他们的优势智能进行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反之,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化学科学技术素养。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系统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若能妥善、高效地进行,必然会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发展智能的目的。多元智能理论就要求我们教师超越课堂上原来使用的典型的语言和逻辑教学方法,打破狭隘的限制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宽广的教程范围和学习方式,“唤醒”在学校中那些“沉睡”的大脑。在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不可能把八种智能全部整合进去,所以作为教师应把眼光立足于一个单元乃至一本全册教材,找到教材与理论的切入点(entry points)。例如在有机物学习中,比较适合运用空间智能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甲烷的空间结构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它的分子式是CH4,C原子和H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甲烷分子中有4个C—H键,经测定4个C—H键的键角完全相同,然后提问甲烷分子是什么样的几何构型,或请同学们自己做出一个甲烷分子的模型来展示一下。这样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空间智能,同时使学生加深了对甲烷空间构型的理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和发挥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符合该学科的特点。例如,在学习完“硫的氧化物”后,我们知道SO2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空气污染物,它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危害物。当前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三大重要问题,而这些污染又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呢?这样通过一个阶段循环尝试,用智能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必须切实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并且有所“变通和创造”

不管是借鉴什么教育理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1.学校和学生情况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具备所有这些智能,但并非所有智能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能发展,必须在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实现,集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是可以相资以长的。目前来看,我校还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集体教学,学校的教学班额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能兼顾到全体同学,高中学生还要完成多个学科的学习还有兼顾高考,所以在课程安排和时间上的限制也很难有时间和场所来实施个性化教育。这一客观条件对实施多元智能教学是不利的,也是师生去认识、挖掘、开发潜在智能过程中的一个障碍。作为普通高中来说,我们的学生在进入我们学校之前已经经历了小学、初中的九年的学习,在他们身上那些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会有一些体现,但是青少年学生还不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心理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会有一些智能得到发展或者弱化。在这种实际情况下也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如何在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将集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师要“变通和创造”。

2.教学策略

在我校目前的情况下,促进学生每位学生的发展,主要的、可行的策略是什么呢?在实践研究中发现,造成学生不同学习现状的原因是不同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策略:

第一种情况:有的同学学习困难是因为知识缺失才会跟不上集体的进度,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同学帮助他以“亡羊补牢”的精神克服困难从中吸取教训,补上缺课,应当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传统的精神对立起来。

第二种情况:由于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异,已经形成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其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应该采取“扬长补短”的策略,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成为首选的教学策略。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研究,为时不长,仅仅从表面上吸收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对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严格的实践研究还很不够。回顾近年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不难发现,西学东鉴,流派纷呈,但是借鉴过程中如何使这些先进的理念本土化始终是教育进程中的一个疑难杂症。在“多元智能热”中出现了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务实求真的态度继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Carol Ann Tomlinson.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郭福昌,等.多元智能在中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