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间变量与结果变量关系的讨论_产学合作知识共享

中间变量与结果变量关系的讨论_产学合作知识共享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共有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其本质就是组织知识学习应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学合作知识共享中对共有知识的消化、转化、利用能力。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产学合作知识共享跨场域特征造成的。

中间变量与结果变量关系的讨论_产学合作知识共享

二、中间变量与结果变量关系的讨论

从实证研究的回归系数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共有知识的形成以及共有知识的吸收与应用能力对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学习绩效和系统绩效影响较大(系数分别为0.321、0.481和0.451、0.568);另一方面,知识匹配及成熟度与系统绩效没有显著关系,假设5b不成立。

首先,自有知识必须通过知识整合后才能融入到现有知识结构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创造出新的共有知识。知识整合就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Garud[212](1994)认为,组织要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应该积极吸收外部知识,同时还要有效整合知识。这种整合能力主要取决于组织能否有效搜集信息以及能否有效地在组织内各部门间扩散信息。Grant[213](1996)指出,在知识整合过程中,公司所拥有的相关知识存量越多,就越能将知识以共同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促成知识的应用。Boer等[214](1999)指出,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知识的整合,只有通过知识整合才能引导企业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产品开发工作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因此,知识的整合与共有知识的形成是产学合作知识共享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来源。对于企业和大学来说,产学合作创新活动不仅要强化自身的吸收能力以充分吸收内外知识资源,同时企业与大学更应该重视其知识整合问题,应努力通过调整知识结构,改善知识质量来提高知识效能,最大化实现知识所蕴含的价值,以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

其次,共有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其本质就是组织知识学习应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学合作知识共享中对共有知识的消化、转化、利用能力。Zahra&George[194](2002)将其定义为组织理解、分析解释组织所获得的外部知识的能力。外部知识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有关,在不同的环境中,外部知识的含义、价值以及利用方式都会不同,因而提高了知识消化和复制的难度。知识消化能力实际上就是外部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通过程。知识转化能力指的是组织结合原有知识和新近获得及积累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增加或删除,或者从知识涵义的重新诠释。知识转化包括知识内化和转变两个部分。知识转化能力可以帮助组织掌握市场机会的能力,修正组织发展战略。知识转化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知识利用能力指的是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如对知识吸收后提升现有能力的过程、开发新产品的过程等。综上分析,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形成包括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以及知识利用能力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形成的动态正反馈机制能帮助产学合作知识共享取得良好的绩效[215]。

第三,从回归后检验结果来看,知识匹配及成熟度与系统绩效没有显著关系,这个结论和许多文献研究结论可能较为矛盾。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产学合作知识共享跨场域特征造成的。知识匹配及成熟度来自组织知识禀赋水平,来自对组织学习外部知识的动力机制和沟通机制的合理设计,因此,知识匹配及成熟度对处于经济场域的企业与处于科学场域的大学之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其更多的是通过学习绩效提升体现出来的,而知识匹配及成熟度对系统绩效的影响可能需要加入控制某些控制因素或调节因素才会体现得比较明显。(www.guayunfan.com)

综上所述,协调企业与大学的关系对于提高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绩效的诉求不仅仅基于理论上的推导和逻辑的分析,其实更多的考量来自于企业与大学发展的现实态势。保护大学的基础研究地位,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回归组织本性,保持企业与大学之间的距离,维护企业与大学的自组织运行机制,尊重企业与大学本体角色,尊重企业与大学精神,促进企业与大学的有效互动,通过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来充分地保护企业与大学的良性互动、合作、共享与发展[216]-[2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