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年回顾与展望_改革开放催生民办高校兴起与发展_民办教育的回顾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催生民办高校兴起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教育改革开放也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在30年间能得到迅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引导民办高校发展的各项政策。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年回顾与展望_改革开放催生民办高校兴起与发展_民办教育的回顾与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催生民办高校兴起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教育改革开放也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恢复、快速增长、有法可依、规范发展四个阶段。改革开放的风雨和辉煌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上处处有所折射和反映。在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布前的1996年,全国有民办高校15所,在校生1.2万人,2001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前,有民办高校89所,在校生14万人,5年内分别增长4.93倍和10.67倍。2001年至2007年,民办高校数由89所增加到287所,增长2.22倍,在校生数由14万人增加到150万人,增长9.71倍。全国独立学院住校生185万人计算,学生数增长23.9倍。与此同时,还有近千所高等教育机构,注册生近百万人。

(一)

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抉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成就之一。它改变了我国长期奉行的公办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建设高等教育大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正在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30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在于:

国家扶持政策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在30年间能得到迅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引导民办高校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国人大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立法宗旨,就是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并突破世界各国在私立教育立法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惯例,允许投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国家从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等多方面给予民办高校广泛的政策支持和较宽松的生存发展空间。民办高校正是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大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近年来,各省市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在维护民办高校的合法地位,维护举办者、办学者的合法权益,支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民办高等教育,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唱响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www.guayunfan.com)

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又为增加社会教育供给,引导教育消费,满足社会成员选择不同层次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经济源泉。30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也激发了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办学者以及求学者的积极性。民办高校积极吸纳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和经营意识,移植于办学活动中,丰富了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手段。民办高校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从专业设置、教材选用、实习实验、学生毕业等方向力求与经济发展相衔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把自己的办学活动深深根植于市场经济的肥沃的土壤中。

坚持筹资先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并举,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的发展,首要任务是解决资金问题。民办高校初创阶段主要依靠收取学生学费,而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已将筹措资金渠道扩展到吸纳大、中型企业的投资,有财力的个人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引进外资以及与房地产商、设备供应商联办等方面,用引进的资金和资产,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反过来民办高校又利用硬件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依靠生源数量取得规模优势,以生源变财源,实现了民办高校从原始积累向资本积累的过渡,初步解决了生存问题。此时,民办高校开始从体制结构、层次结构、组织结构、师资结构、专业结构、生源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从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的转变,从大专层次向本科层次的提升。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狠抓教学管理成为办学者的核心工作,把发展规模和提高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力求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民办高校社会效益、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认可度日益提高。反过来民办高校又从中受益,吸纳了更多的生源和财源,使办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民办高校的发展有了根本保障。

造就一批民办教育实干家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30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我国陆续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思维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民办教育实干家。他们不断研究民办教育的规律,设计办学的新思路、新举措,发扬实干、苦干精神,敢为人先、锲而不舍、勤奋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经过数十年的磨炼,他们成为懂政治、懂经济、懂交际的民办教育实干家,最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求实精神为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完善管理体制与办学机制是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民办高校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端正,依法办学意识不断增强,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合理,院董事会、院党委、院委会、团委、工会等内部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继建立。各校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促进了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的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与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进一步明晰,财务管理不断完善,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重视,学校招生、教学、就业等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有效地保障了民办高校能依法办学,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近年来,民办高校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少民办高校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极大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体系和保障体系的目的。为重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民办高校坚持以抓办学特色为龙头,全面带动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民办高职院校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30年来,全国民办高校和教育机构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00多万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加强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为了推动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各民办高校按照年轻化、专业化、专职化的标准,吸纳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人投身民办高教事业,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各校对专职教师的招聘、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明显加大,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正在成为现实,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各校还对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配足配齐班主任和辅导员,并积极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

无须讳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仍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正视它有利于我们从中寻找解决的途径,采取新的对策。

认识有限。社会各界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可度仍然十分有限,忽视、轻视、蔑视,甚至歧视民办高校的现象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肤浅性决定了社会对她关注度的有限性。民办高校的实际地位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

支持有限。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学费,并没有真正从社会非公共资金、资产中筹集到足额经费和资产。办学过程中社会的参与度、支持度仍然有限。

政策不到位。现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多属于原则性条款,许多还缺乏可操作性。民办高校从国家政策中的实际受益率远远低于政策规定的理想程度,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方面明显处于不平等地位。

缺乏规划。全国至今没有成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管理机构,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区域布局、学校类型、层次分布、资源配置、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自发状态”。

管理僵化。一些管理部门对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其实施管理的形式、内容、办法、手段多按公办高校对待。在办学条件设置、招生政策制定、专业设置核准、收费标准核定等方面忽视了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招生困难多、市场变化快、资金十分短缺的特点。

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学校董事会缺少设置“学校法人立案”程序,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资格没有从法律上加以明确。依靠“租赁”场地或借贷资金办学的民办高校事实上不具有独自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不少校董事会管理及运作的严肃性、稳定性较差。

经费不足。近年来举办民办高校的投入成本大约上涨了20%左右,而收费标准5年未能变。原来主要依靠收取学费、滚动积累发展的民办高校开始缺乏坚实的经费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已深感后续资金的匮乏。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仅限于满足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

办学行为尚不规范。民办学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呈多角度显示,最突出的是招生无序、竞争不择手段,甚至以误导欺诈行为求得生源。学校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是最大的隐患,而人事管理的随意性常常损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忽视师资队伍建设,其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也常常暴露出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规范行为。

(三)

要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积极构建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提高认识。要大力宣传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宣传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已取得的骄人业绩和对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加大对民办高校校园建设、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就业状况等全方位的正面报道,增强社会各界积极投资民办高等教育的信心,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让大家都关心、支持民办高校,积极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面向市场办学。民办高校要以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产业机制创造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不断研究市场、瞄准市场、依托市场并占领市场;依托企业办学,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以为社会多做贡献来求支持,求认同、求发展,以“作为”求“地位”。

创新管理机制。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应实行分权制,将视野主要放在关注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教育布局、教学结构、市场准入、教学质量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上;同时,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一不缺位,二不越位,三不错位,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力求体现新型的“问查”、“服务”关系,而不是“代办”、“强制”关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下放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权限,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举办者、办学者的积极性,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教育。

制订发展规划。以理性思维作指导,严密论证,遵照高等教育规律。从宏观上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为民办高校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办学环境和政策保证。办学过程要避免大起大落现象,降低办学风险,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各有关部门都要制订发展规划和目标,在发展规划中充分体现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思路和政策,体现特色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和整体优化战略,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盲目发展的浮躁心理。

完善法规规章建设。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的基础上,各省人大应抓紧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使之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形成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的整体框架。在完善法规规章中,要根据民办高校特点,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政府要侧重于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服务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完善扶持性政策应与完善制约性政策并存,不可只强调扶持而忽视对民办高校的准入条件、法人制度、办学条件、招生广告、教学评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向的规范要求。要坚持对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学校治安与稳定等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或评估。对严重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民办高校的办学秩序和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民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当前民办高校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必要,也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要完善民办高校的董事会、校委会和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三者的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校董事会的产生程序、成员资格及董事会职责,真正发挥董事会的决策功能;校委会要按照民主集中、集体领导、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办事。党组织要在办学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使民办高校的领导班子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努力捉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懂民办高等教育规律、热爱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勤政廉政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加大筹资力度。目前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经费短缺。要联络热爱民办教育事业的企业家、金融机构和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人为民办高校拓宽筹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民办高校还要积极吸纳社会捐赠和国家项目的扶持,扩大经费来源。民办高校还可以和企业建立协作关系,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通过提供资金、无形资产、实验实习场所、教学实验实习设备、后勤社会化、教育基金与信托基金等,减少学校自身的投资实力,提高办学起点,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民办高校要开源节流,加强财务、财产管理,降低教育成本,保证资金合理使用、节约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调整办学思路。民办高校现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未形成同质化的办学模式,适时调整办学思路不失为生存发展之道。民办高校要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特色,避免大而全。要由数量型、规模型、外延发展型向质量型、品牌型、特色型、内涵发展型转变。一般而言,一所民办高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短时期内设置很多的学科、专业和层次,也不可能开展学术型、研究型教育。应立足于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即使是本科教育,也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民办高校应先集中优势办好数个容易体现学校定位的专业,集中已有师资、设备、图书等优势,办出特色,创出品牌,赢得社会认可,这样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弥补办学历史短、综合实力弱、社会信誉度低的弱点。民办高校应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督和评估。用质量赢得生源,赢得社会认可,赢得办学效益,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规范办学行为。民办高校要由初创时期的“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由“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桌子办事”向科学决策、集体领导、民主管理转变。要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强调办学的社会效益,坚持诚信办学,合法经营,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学校的规章制度既要建立健全,更要强调务必认真落实,努力把学校的教学、人事、招生、学生、就业、财务、后勤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取得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民办高等教育:回顾历史,应运而生;纵观现状,方兴未艾;展望未来,前程无量!我们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