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业设计类型的创新_课堂教学策略与艺

作业设计类型的创新_课堂教学策略与艺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业设计类型的创新_课堂教学策略与艺25 在苦中品尝快乐——课外作业设计的艺术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素养的有效平台,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综合型作业的另一种意思,是它形式的综合性,同一次作业的设计可能考虑多种类型的题型。趣味型作业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业设计类型的创新_课堂教学策略与艺

25 在苦中品尝快乐——课外作业设计的艺术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素养的有效平台,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艺术和水平是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教学素养、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凭借,也是检测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的作业,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作业设计类型的创新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在指导学生“会学”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乐学”?坚持大胆地改革创新,设计出大量的多元化的有特色的个性化作业,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

基本型作业(www.guayunfan.com)

此类作业与教材的相关性较为明显,设计此类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教学内容、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迁移。一般的教材、教参、作业本、练习册、辅导书上这类作业题较多。

传统型作业。作业目的主要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字、词、句、概念、原理、公式、方法以及规律的掌握情况。使用最多的题型,还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图、解释题、背诵题、计算题等。一般是把传统型作业作为认知类作业的主要形式。这种类型的作业资源相当丰富,在各种教辅材料里边一抓就是一把。需要教师在使用时注意精挑、精选、精练,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过关题,以浅易的基础题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设提高题。解题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对题意理解、解题思路、推理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等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监控,检查有无错误,并归纳总结出解题的策略。对全体学生要求在一阶段结束后,自我总结和回顾,形成基本知识网络、基本题型体系和基本解题策略。

常设型作业。包括课前预习,做课堂笔记,反思课堂内容,整理错题等形式。设计此类作业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作业的引导和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方面的指导要有计划性和约束性。布置这类型作业,要求学生在“严”字上下工夫,真正把作业设计的训练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做作业前,需将当天的课堂内容反思一遍,反思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通过帮学生制定反思表,使反思可操作,可检查。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在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春景描述后,向学生发放《荷塘月色》等文章,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利用2天的时间,请同学们去阅读这几篇文章,然后在摘录本上摘录自己欣赏的词语或句子若干,在下一次的阅读欣赏课上交流。”(宋健,2009)

综合型作业

综合型作业,注重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综合,不仅考虑新旧知识的综合,还要考虑同一学科不同教学板块间的综合,有时还考虑跨学科的一些训练。综合型作业的另一种意思,是它形式的综合性,同一次作业的设计可能考虑多种类型的题型。此类作业在运用上特点鲜明: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紧紧结合。它着眼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并初步尝试用所学知识与能力为社会服务,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利用生活实践的体验完成相关的作业,可使学生知识、能力双丰收。

一位教师在教学《食物链饲养场》后,利用本地区的情况,设计并向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任选一题)(1)去采访一位水产养殖场的主人,事先设好问题,一边采访一边记录,然后整理好你采访的结果,组成一篇采访报道。(2)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观察你家里或你周围是否存在一种食物链?如果有,请用图表说明。(3)作业完成之后,建议在班级中交流:成果展示(打印稿流传,橱窗壁报、广播、校园网或组织班级同学口头交流)。这类家庭作业给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平台。这类综合开题作业有较大的时间、空间自由度,在学生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能力和各种课本外的知识及调查、分析、归纳、协调、表达等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综合”。(陈国兴,2004)综合型作业的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调查研究、查找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综合分析、实验制作、文章写作、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趣味型作业

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无论在作业的形式上,还是在评价上,都把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

画一画。为了迎合儿童天性好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并愿做的绘画作业,真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钟面》内容后,设计了“我的小钟面”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一个画好的圆上添出钟面上的12个数,选一个最喜欢的时刻,画上对应的时针和分针。在画一画的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深刻记忆钟面上的12个数的位置,更熟练地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为二年级学习“认识时分”作好准备。

排一排。把学过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或逻辑规律进行编排,在排一排中巩固课堂所教学的知识,在自己感兴趣的趣味训练获取新的感悟。一位教师在教学《求经过时间》内容后,设计了一次“排一排周末一天作息时间”的作业。让学生设计周末一天生活作息的时间表。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中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通过“求经过时间”合理安排一天的上午、下午等时间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赛一赛。按照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作业或训练的形式。这类作业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训练热情,取得好的作业和训练效果。一位教师在教学《表内乘除法》时,设计了一个让同桌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把乘法口诀变换形式记忆下来,并且记得又对又快。在比赛中,两者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即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闵爱红,2011)

演一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模拟、场景再现、动作演示、课本剧表演等作业形式,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了简易剧本的编写方法、按照剧本排练的方法、课堂表演的具体要求等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愿组织成剧组,排演课本剧。通过课堂课本剧汇演,增加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刻体验。

打字牌。如何将繁重枯燥的识字转化为学生乐学,并且能够取得高效的教学和训练效果,一直是教师们所探求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位教师为了增加识字作业的趣味性,专门创造了一种“字牌”:把所学过且易出错的字做成若干张字牌,让几个学生集体玩“跑得快”,能认字、组词、说话等便过关。结果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识字量大大增加,且掌握牢固,有效运用。

当老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生上讲台在许多学校或班级已经成为现实。有一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由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难度大小和作业的时间。每人每天出一套题或一道题(如填空、选择、解释、计算、应用、理解、实验……),然后与好朋友交换做,交换评阅。再把这些设计的作业交给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组织人员评选,确定班级作业的内容,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要求,整个操作过程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充当教师在做。这样每个人既当了学生又当了教师,比教师直接布置作业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再通过每周集体评议出“十佳小老师”,予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编导。当编辑、做导演、搞策划,是一些学生心中羡慕并向往的事。通过目标明确的趣味性作业,让学生过把“编导”瘾,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他们的创造性心理需求,周末或长假让学生当编导为小报(自己收稿、写稿、排版、美工……),办出的小报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每期小报办完后进行一个有声有色的报展,大家评出“我喜欢的小报”和“小编辑能手”。

当记者。在当记者采访的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模仿观察、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实践和活动方式,通过记者采访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采访者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进而形成个性化的素养。一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专门设计了一个利用每天早会举行“好消息,听我说”的长效作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轮流上台说1~2分钟,内容是当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天文、地理、医学等),让学生尽量不重复。这样的作业既拓宽了每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空间,又注意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邓清琳,张莲,李映林,2003)

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体现了课程趋向于综合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训练时,通过作业题的引导,经过有效的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取得个性化的训练效果。

观察。学生在作业题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对象,收集分析材料的一种作业方法。在作业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分米和毫米》后,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观察大葱,并记录葱叶生长情况的任务,让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测量葱叶生长的毫米数。类似的观察型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丰富生活积累,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并有利于提高观察能力及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朱明文,2007)

操作。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知识,操作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位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认识》后设计一个“益智七巧板”的操作型作业: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后设计的“一片树叶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设计的“奇妙的剪纸”;学习了相交和平行后设计的“当相交遇到平行”。这些体现操作的作业,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既能深化知识理解,又能激发探究意识。

调查。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来自调查对象的各种材料和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由他们自己归纳、概括的结论。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话题,设计作业,引发学生去调查,搜集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学生睡眠时间”的调查型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每天的睡眠时间。学生通过调查,根据调查、分析,写作“合理安排睡眠”的倡议书。这种调查型作业,既有内容的综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紧扣。(闵爱红,2011)

搜集。根据搜集目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访问有关专家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信息,经加工处理汇集成文。其关键应强调目的性、有效性和广泛性。通过完成这类作业,既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科学知识,更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关注社会、适应社会的热情和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这一节内容之前,设计让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的传说、民间故事、民歌、诗词、谚语等,让学生在课堂内交流、展示:在教学八年级《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前,设计让学生搜集全球、全国、本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教学《明天天气怎么样》时,设计配合教材教学,搜集民间关于天气的谚语等。通过作业有效地促进学生资料的能力培养。

实验。通过作业,引导学生选拔和利用身边的,有些甚至是废弃的材料,作为实验的资源,如废弃的矿泉水瓶、塑料吸管、筷子、木块、杯子等以及现成的食品、器具等,设计并进行教师所要求的小实验,以达到对科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研究。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曾设计了:观察鸡蛋在醋酸里的“潜泳”:测量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配制各种花卉的浸出液:测定pH等;也可利用厨房中的醋酸、食盐、纯碱等进行一系列化学小实验,等等。完成这类作业,要特别强调安全性和经济性。这类作业既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怀,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制作。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布置学生一些制作型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制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习过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简单易得的材料,模拟制作相关模型,既可加深对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思维。一位教师在学习了《流体的速度与压强关系》后,让学生设计制作飞机机翼模型;学习了电磁知识后,让学生自制小型电动机;学习了地球知识后,让学生自制地球仪模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进步提高。

设计。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出一些作业题所要求的具体方案、图纸、物品等。一位教师为综合测试学生学习、观察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围绕某一主题设计了设计型作业。如自编习题:厨房中的科学知识、自行车里的学问、汽车里的科学、神州8号知多少等,让学生观察、搜集社会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用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予以解决。这类作业既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又能使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关注未来的主人翁态度。(朱明文,2007)

办报。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方法,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报纸,确定一个主题,组织一个编辑班子,制订各个专版的内容,明确各自的任务,然后分头搜集材料,再集体研究,编辑整理,可以制作成文本的(复印、剪贴、手抄、打印等),也可以制作成电子版的。此类作业的设计,有两个关键之处:一是确定所办的报纸的主题;二是如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合。面对丰富多彩的知识和生活世界,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开创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天地。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多方面的知识,而且综合运用了美术、语文、科学、编辑、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加强了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的沟通与融合。

创作。创编故事、仿作诗歌、描绘景物、想象形象等带创作性质的作业,带给学生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在创作型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享受了创作所带给他们的新奇和成就感。教师布置这一类作业时可以不命题。只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就行;也可以命题,但必须与教学中的某一部分知识有关。编好后,通过网络相互查阅,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他们感受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交流。交流本身也是一种训练,不仅需要交流者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素养,还要求通过交流型的作业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培养交流所必需的素养。交流型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口头交流作业,像读书报告、心得交流、经验介绍等形式;一类是书面交流,像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尽管交流的人员数量会受一定的限制,但是,即使没有在全班交流,依然可以从别的同学的发言中受到启发。

展示。展示作业是对一段时间学生学习、活动、实践成果的检阅。在筹备检阅内容、形式、设计、操作过程中的一些训练,本身就是作业。这种特殊的作业会带来高强度训练,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一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以班级和学校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开展一次“学生零花钱使用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段时间研究之后,按要求都要提供一份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在班级进行展示。可见,这种展示的过程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为了展示,前面开展得不够好的,还要去补课,否则,所写出来的报告质量就上不来。平常让学生写个不到1000字的作文,都显得十分吃力,而研究性学习报告有可能写到5000字,有时还可需要图文并茂。展示的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还可以是实物的,像标本、手工制作成果等;可以是种植、培育的产品;可以是图纸,也可以是方案……(吴维斌,2011)

开放型作业

设计开放性作业,要将理解、积累与运用,思维与表达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错题集锦。学生在学习过程,由于他们感知事物的不仔细、不全面,表现在作业中,就会出现诸多错题。这些错题虽然是学生的失误所带来的,但是,它们又是一笔财富,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研究思维的规律、失误的原因、解决策略等方面。通过错题集一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会归纳分析、梳理知识点,抓住问题的关键,能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能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便于抓住重点,发现规律,据此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学生自己也懂得了如何依据错题,重点攻关、补救、反思、进取、创新。

学习日记。学习日记是区别于平常意义上的记载每一天的事件、感受、过程的一般意义的日记,主要是记录学习的情况的日记,学习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记什么本身就是开放的,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体验、效果、教训、困惑、问题,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种特殊的开放性作业设计把不同学科相似的表现手法综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有好处。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记数学日记的作业,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以日记形式记录的个性化作业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闵爱红,2011)

做资料卡。在学习一个教学内容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把它们做成卡片(卡片的大小要求一样,卡片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学会质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马上来了,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搜集相关资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也可以上网、询问周围的人……,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炼。

编课本剧。因为同样的课文,不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所编出来的课本剧剧本也应该是开放的,不会有一种统一的模子来限制的。这样的作业,为学生的创造留下了极其宽阔的时间和空间。像《狐假虎威》《小马过河》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都可让学生根据讲述的故事编写课本剧剧本,设计角色,设想表演的场景、人物的活动等开放的内容。

考察探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参观、访谈活动,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这种带有探究性质的实践性作业,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作业的概念的内涵,使得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社会、自然相结合,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考察探究型的作业:让学生走近社会,走近大自然,调查人类对地球有哪些污染,有哪些危害?另一方面了解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已采取了哪些治理环境的措施?这样的特殊形式的作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龚梅红,2009)

预习提问。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课文的内容结构,将自己在预习中认为比较难理解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整理成问题列出来,作为作业上交给教师。这种类型的作业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这种换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在预习中质疑、设疑、提问的作业,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

活动作业。基于“活动—发现—发展”教学模式的作业模式,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式作业要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将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完成活动,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杨显丽,2011)一位教师在教学诗歌《走进大自然》前,先组织学生走进公园,爬高山,戏河水,观花草,听鸟鸣……在课堂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后,教师又布置了一个课外练笔:用诗的形式记一处景观。写的虽不一定像诗,但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顾静亚,2009)

层次性作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为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以提高和发展。这层次性作业一般大致分三个层次。

侧重于学困生的简单模仿型作业。多为基础知识类的作业。像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读给家长听,或者家长考考孩子的认字情况等,旨在促进学生再现基础知识,使他们有学习的欲望。

侧重于中等学生的简单变式作业。比简单模仿类的作业多了些难度,但是和那种带有提高要求的作业相比,又显得简单、新颖、易做。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课外阅读和收集资料的实践能力。比如布置学生背诵、用生字组词、用词语造句、读课外书、收集资料,等等。

以优等生为主的应用实践独创型作业。这种类型作业,对于一些中等学生做起来应该是有些难度,允许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应用、拓展、延伸、迁移,可以有创意地根据自己的爱好做作业,旨在提高优等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比如画画可以配诗,可以贴字写字,收集对联、有关的图片资料,写句子、写日记、读课外书,也可以作实验。

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还可以再设计一些层次更多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来做。对于这样的分层次的作业,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目标,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

自主性作业

自主性作业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做主的作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应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一位教师在教学《春天》这一单元之前,布置作业:春天到了,你身边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背一首有关春天的小诗,还可以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表达,或用别的方式来说。你们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在自主型作业面前,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内容的作业,而且也能有创意地完成,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和评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针对个性的差异,培养了他们自主的学习方式。

合作型作业

配合新课程改革所设计的合作性学习的作业。要完成所设计的合作学习作业,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有合作学习的课题;二是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三是有合作学习的方案(计划或程序)。

亲子合作。有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家长合作的作业。一位教师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钟表,然后就日常生活实际对时间进行问答,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又体验了亲子合作的愉悦。遇到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等节日,指导学生制作贺卡送给爸爸、妈妈和教师,在贺卡上写上真诚祝福,引导和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积极交流。

师生合作。教师不但给学生布置作业,还可帮助学生完成作业。一位教师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布置了学生一个采访的任务,用学过的句型完成这项采访任务。一般都是学生采访学生,而教师鼓励学生就这些问题采访自己的老师。这种对话式、互动式的作业形式,可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究和研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的机会。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很普遍,作业也同样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一位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办英语角小报,小组开始布置任务,分好角色。他们互相依赖,各尽其职,然后在全班内展示,选出好作品贴在班级的英语角内。在学习了课本中的对话、歌曲、故事及一些有趣的游戏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对话、自编英语短剧、唱英语歌曲或做英语游戏等。合作完成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欲,共同思考,互相激励,取长补短。也可以使个人的想法公开化,既凸现了 体的魅力,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刘琳,2004)

研究型作业

让学生针对某一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完成教师所设计和布置的研究性学习作业。布置这种类型的作业,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通过努力能够体验成功。

探究性作业。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学习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一位教师让学生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之后,设计了探究性作业:“用两张相同长方形纸卷成两个不一样的圆柱体,并比较这两个用相同的纸卷成的不一样的圆柱体的大小。”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体,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体,然后组织学生将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体,研究圆柱体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体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延伸性作业。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的需要,设计向课外延伸性作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设计了一道延伸探究的作业:有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铁板,要用这块铁板焊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形盒子(无盖),要想使这个盒子的容积尽量大,你认为该怎样使用这块铁板?进行实际操作,写出方案。学生在用硬纸板代替操作后,经过多次尝试,就会得到容积最大的盒子。

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研究,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体验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发展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尺》后,要求学生绘制一幅自家的客厅平面图,并思考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为什么?写一篇关于这次研究的“研究报告”。(张韶民,2011)

其他作业类型举例

作业超市。教师设计和提供若干的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分层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训练需要的作业。一般情况下这种作业超市所提供的作业内容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题目比较多,可以包括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还需要提供一些让优等生选择的提高题、有挑战性的附加题。此外,还要使得题目的形式多样化。作业超市的题目公布后,应该鼓励学生自己为自己定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尽可能地提高一些训练的层次,自己为自己增加一点难度。

“三问”式。课堂教学中一般教师和学生都会最关心三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和研究往往也是需要通过这三个问题的研讨,才能把该知识点讲得清晰而到位。一位教师在教学依法治国这一点时,则是按照要求,在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怎样依法治国。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就把这三个问题按顺序排好,在问题后面画上横线就可以了。

表格归类式。针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思路清晰、关系明确、体系完整,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思考即可以归纳出答案的教学内容,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浅显,通过表格归类式作业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表格的要求和提示开展自主性学习。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大国策》时,设计一表格归类形式的作业。

通过这种巧妙的作业设计,本来需要4课时教学的内容,现在只需要2课时就解决了。

知识框架式。根据每节课的教学总是涉及一些知识点,而若干个知识则要构成一个知识的框架,师生分析、归纳、概括、架构这个框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的过程。知识框架式的作业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还可以把所学习的认识重新建构成符合自己需要的知识体系。一位教师在教学《基本经济制度》时,则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知识框架式的作业:

通过知识框架的设计,学生知道本课知识的重点是由“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又有哪些成分,各自的地位是什么。(朱春蕾,2011)

串联式。横向联系不同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中有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教学内容,虽然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存在着差异,但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或作为背景,或对教学内容作了后续,或为理解疑难点提供了突破口等。一位教师在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通过回顾《网络改变生活》、重温计算机教材《因特网的使用》、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写一篇文章,题目仍然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学生有的写互联网使家乡发生了变化,有的写互联网如何拓宽了视野,有的发挥想象力写多年以后互联网的奇妙……引导学生对所搜集学知识进行整合。

渗透式。中小学作业设计中的“渗透”,是指将其他学科(含语、数、外、理、化、生、科学、思品、政治、自然、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某一学科教学中来,以期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该学科的教学所必需的营养,促进该学科知识的积累与活化、应用。一位教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后,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为《庐山的云雾》选配乐曲,将磁带带到班上,进行现场配乐朗读比赛。配乐朗读比赛开始后,学生们在自己选取的优美的音乐声中动情地朗读。有的学生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乐,朗读得兴奋不已;有的选用《二泉映月》配乐,朗读得恬静优雅;有的选用《江南好》配乐,朗读得回味无穷……全班学生无不陶醉在祖国青山秀水的美景之中。

主题式。主题式作业为了探究社会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往往要涉及多门学科。一位教师为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设计了一则主题式作业:编辑一份主题报纸。要求:(1)自找合作伙伴,研究确定报纸的主题。(2)自拟报名,注意报纸的主题特色。(3)内容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和其他综合性知识。插图与版面设计可借助计算机完成。(4)在自办小报展览会上介绍。每份报纸派出一人作主讲,讲解的内容为编写过程、报纸特点、版面设计等,编写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这一作业的合作方式,由正式 体、非正式 体和虚拟体(网络)共同完成,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单靠语文学科的知识,学生是不能完成任务的。(石萍,2009)

积累型作业。积累知识、资料、方法、技巧、经验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项任务,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可以设计体现这种积累意图的作业。“新课程”尤其注意了阅读量的规定,强调了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一位语文教师在设计这类型作业时,还注意区别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低年级尝试进行词语的积累。如学完苏教版第三册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后,教师要求学生积累表示职业的词语。巩固所学认识,丰富词汇。中年级尝试进行句段的积累。如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课外读物上的相关资料等。高年级提高积累要求。如摘抄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成语;摘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言、俗语、歇后语、古诗;摘抄优秀作文等。(顾静亚,2009)

科幻推理型作业。科幻推理是科幻和推理的结合,是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外加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演绎。使用这种原理所设计出来的作业,既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一位教师在科学的课堂上,设计一些让学生编写科幻故事的作业。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新技术应用到一篇虚构的故事里。谁将这些技术应用得充分、合理,谁的文章就是最佳的。这样的作业迎合了学生创造想象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创新的表达平台,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观察日记型作业。观察日记要求学生长期坚持用眼、耳、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和工具仔细观察体会各种现象,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观察日记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培养他们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一位教师在教学《蜗牛》一课时,针对学生对可爱的蜗牛特别感兴趣的实际,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家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成长过程,做好观察日记的作业。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所记载的日记慢慢地厚了起来。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学生对蜗牛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原来书本上的知识还真管用”。(陈芬红,2012)

提升作业设计艺术水平的策略

北师大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文中指出:“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它不仅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学业成绩的责任感。”课程改革给师生带来新视野,为选择丰富有趣的作业内容,创新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创设了理想的条件。

注重情趣激发

兴趣是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最好“催化剂”。在作业设计中,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投其所好”,通过充满情趣的作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带着一种自身需要与感受在乐趣中去思考,完成作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位教师根据学生对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兴趣浓厚的实际,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设计一条关于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学生接到题目后兴趣盎然,设计了诸如“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你爱你的家吗?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地球”“母亲在流泪,请停下愚蠢的手”等颇有创意的公益广告。(郑银春,2012)

提供自由空间

作业是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自留地。在自留地上干些什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作为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留给孩子们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爱做、想做、乐做的事情。一位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决定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时为学生们留下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作业自留地”。与学生约定,在一个星期的学习时间里,其中星期三这一天的家庭作业,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充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意愿,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学生喜爱的剪剪贴贴、画画说说、查查看看,可以到田野中捉昆虫,可以与小伙伴赛跑,可以帮助妈妈做一次家务,也可以尽兴地看一次动画片……还和学生相约,一个月有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进行一次自主作业布置的交流,重点来谈一谈自己耕耘“自留地”的收获。

拓宽训练领域

在提出构建具有活力的立体的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作业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拓展和延伸训练,则成了作业设计必须要遵守的准则,也自然要成为一定实现的一项重要学习目标。

课前设计扩展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询、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和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

课后设计延伸性作业。新授课教学任务完成后,为了深化理解相关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把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像教学《莫高窟》后,让学生去查找我国敦煌莫高窟的其他相关资料,了解最新情景,说说现在和过去有什么区别,体会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受到外来力量的侵犯。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实现有机整合。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实现相互交叉并融会贯通。为了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该门学科作业内容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用画画、照片、剪报来表达,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手抄报、排练的小品来表现……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需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知识。(龚梅红,2009)

挖掘学生潜能

自主选择作业难度。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作业布置中需要确定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

自主选择作业量。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掌握知识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在作业等方面,也都采取让学生自选的方法。比如抄写课后生字词,要求只要你能掌握这些生字、词语的写法,可任意选择抄几遍,甚至可以不抄。但需注意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积极性,端正作业的态度。

自主选择作业形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为爱探索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陈菊梅,2011)

体现个体差异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标准,从接受、理解以及反应能力的实际划分层次,教师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教学忌语。另外,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

对作业量及难度进行分层。教师应将作业分成A、B两个层次,其中A层次作业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设计的作业,B层次作业是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设计的作业。通过这样的安排,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B层次作业,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对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分层。教师要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进行分层。要求A层次学生按时交作业,B层次学生则可以宽限两天。这样分层可以保证学困生的作业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对作业评价进行分层。教师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对于A类学生严格要求,如果出现错误或者字迹潦草的情况,就不能评优。而对于B类学生,只要作业的完成质量较好,就可以给一个好的评价,学生做错,可以再设计同类题型让他们补做。

利于个性发展

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作业设计的问题上,学生也应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增效减负”的最大着力点。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效率提高必然使负担减轻,这样就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一位教师在教学《月球上有什么》后,为学生设计并布置一次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科学想象的:假如你登上月球,想干什么?未来人类将怎样在月球上生活?学生通过想象绘出一张张蓝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适合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性作业主要是在学完一章或一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对本章或本单元涉及的知识进行连贯性的整理。学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分类组合的形式。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学生提出对知识的疑问和困惑,理清解题策略,归纳知识要点,学会如何学习。一位教师在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针对学生常常感到知识点多、杂、散,记忆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与之配套的体现整合原理和要求的作业,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把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元素及化合物性质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再按照它们性质差别的大小顺序找出递变规律。通过整合学生主动建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能力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作业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性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创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性作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可设计以下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相互探讨、共同提高。教学完“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关系”后,让学生根据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自己设计作业题,这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网络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分子、原子、化合价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可以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深奥难懂的分子、原子理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训练。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很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与交流,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组成小组,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刊、杂志、上网查询等方法,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采用的灭火方法,了解附近地区发生的火灾事故及起火原因,调查附近的企业和公共场所采取的防火措施。调查之后,写出调查报告,向家人和邻居宣传消防灭火知识,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所调查的内容。(何如涛,2011)

为了提高作业设计的艺术和质量,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育对象等方面的特点统筹考虑,注重综合设计,构思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化“机械枯燥”为“生动有趣”,变“整齐划一”为“多滋多味”,由“封闭”走向“开放”。充分发挥作业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特殊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