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大学生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可以干预并且可以改变的,只要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方法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学情可以被调整到最佳状态。在以上三要素中,后两者由于具有可干预性和可改变性,成为诊断学情问题、改革教育过程的重点。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_以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为例_民办高校教学质量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以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为例

蔡春燕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1300)

前言

说来很惭愧,尽管自己在教学管理岗位已从事了多年,但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去管、用什么来管以及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是一味地去做着常规工作、忙着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或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只是抱着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有助于教师的发展的”信念,就无怨无悔地去做!在工作中曾闪过许许多多的感慨或想法,但从未系统地梳理过,也从未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来检验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www.guayunfan.com)

现在,听了老师的讲座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感悟,想尝试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知识和其他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来分析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性投入。

由于自己所学知识的有限和领悟能力的欠缺,所表达的思想或观念比较肤浅,敬请谅解。

一、学习性投入简介

1.学习性投入的概念

学习性投入是指与学习活动相关的一种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具体表现为学生把时间与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之中,即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这种基本状态也称为“学情”,可以从兴趣、态度、方式、过程和效果等方面加以诊断。

2.学情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客观性。学情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有教学活动和学习行为存在,学情问题就会客观存在。

第二,具有发展性。它会随着时间(不同学段)、内容(课程难易程度)、学习者年龄(心理特点)和教学者方式的不同发生相应变化。

第三,具有可变性。它是可以干预并且可以改变的,只要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方法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学情可以被调整到最佳状态。

第四,可预测性。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随时把握学习个体或是学习群体的普遍状态或问题。

3.影响学情的三种因素

第一,学生个体先天因素,如个体所具有的生理、种族、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属性,这些先天因素构成了学情的基本特征。

第二,学生个体自身因素,如学生在学业投入上的时间和精力差异、既有的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及方式等。

第三,学生个体与院校教育互动,即大学教育因素的影响。

在以上三要素中,后两者由于具有可干预性和可改变性,成为诊断学情问题、改革教育过程的重点。

4.学情调查的基本假设

第一,在有效的学习活动范围内,学生投入精力和时间越多,获得的机会就越多,知识、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就越好。

第二,学校和教师如果能够从各方面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也就会在这些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学习的效果就更好。

5.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是测量教学质量的工具之一,预示着从资源投入到资源利用和从以物化指标到人的体验,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学习经验和产出为基准的质量价值观

6.学情调查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有助于科学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现状,通过统计分析的数据结果来揭示以往用经验所无法确切发现的问题。

第二,有助于科学地优化课程设置,尤其是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

第三,有助于科学地诊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学生评价教学行为更具改善教学、优化课程的针对性。

第四,有助于科学地调整学校的管理策略,营造有利于学习者积极学习、教师认真教学的环境。

二、教学管理内容简介

教学管理从字面上而言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1.教学管理定义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

2.教学管理的划分与任务

(1)教学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2)教学管理的任务。

①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

②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

③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

④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

⑤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⑥加强教务行政管理工作。

3.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业务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监控管理这四个部分。

(1)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教师教学的过程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学生学的过程由课前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考查、掌握和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和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2)教学业务管理

教学业务管理是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教学业务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

(3)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监控管理

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所谓教学监控管理,就是根据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对教学的过程和情况进行了解和监测,收集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监控是过程,评价是结果,目的是促进。

三、学情与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情的可变性和可预测性特征,结合影响学情的大学教育这一因素,再一次证明学校的教学管理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学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又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管理四项内容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位,每一项都缺一不可。同时要做好教学管理,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情况,只有“因人”才能“制宜”。

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必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情况,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四、由教学管理引申到当代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念

既然知道了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和概念,自然也要了解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某种角度而言,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是要建设好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机制。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内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个体和学校的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组织学习系统,构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形成一套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信息系统,不断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学校对外部的质量监督机制,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是遵照执行和贯彻,对民办高职院校尽管也是如此,但在某些方面却有一定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所以,民办高职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该体系建立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生杀大权。

五、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

高职教育也属于产业中的一种,不管是公办高职还是民办高职,目前情况下仍然属于非营利组织。他们同样需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进行良好的管理,管理者同样也会设定目标衡量自己的绩效,并设计战略来实现绩效目标。高职教育主要为争夺生源而相互竞争。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分隔不开,否则,就是教育的失败、企业发展的落后和国家的不强盛。

(一)高职教育的定位

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教(高)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1.从外部环境分析

高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这一点在前面已提过,就不再重申。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扶持项目越来越多,在学院建设方面的扶持有中央财政下拨的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教学高地建设申报项目、技师学院申报项目、民办高校教师的年金项目、专项政府扶持项目等;在提升民办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扶持有晨光计划、优青科研项目、教委组织的新任教师的培训、精品课程的培训、教学团队申报、教学名师申报等,这些举措一一表明高职教育已被高度关注。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与其他国家相比,甚至可以说是超速度、超规模地发展。这种发展速度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实际上它过度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寻常的问题,如就业难、就业率低、分数低却招不满等现象。

根据企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评价,高职教育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作战略性制定。

可见,高职教育的发展将从经营型阶段进入品牌型的发展阶段。只要你具有战略性眼光,办学有特色、有品牌,在争夺生源上就有竞争优势;只要你就业率高、校企合作强、人才适合社会及企业的需求,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更强。

2.从内部环境分析

高职教育于从某种程度而言可谓是新生事物,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又不完全是。它的形成、体制与机制与公办高校大不相同。

高职教育的学生学习性投入情况:

(1)大多数高职学生几乎一大半是三校生,另一小部分是考不上本科的高中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2)学习态度不端正,总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学不学无所谓,上课几乎都不爱听讲;

(3)学习方式不够理想,几乎不知道学习到底该采用什么方式,也不会主动学习或思考问题;

(4)学习过程几乎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样,一天天都这么混着过去;

(5)严格来讲,学习效果实在不怎么样。但是,从他的成长角度而言,经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活,在做人、做事、技能方面是有进步的。

在这样一种学情状况下,高职院校要发展,我个人认为内部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校领导或决策层领导对高职教育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深谙高职教育理念、了解全球各类高职教育发展、对外部各类环境具有高度敏锐性的领导,必然能明确学校的定位,制定发展的战略目标。

(2)必须具有鲜明的、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优势:

①设置明确的、富有前瞻性的、适合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素质建设、学生能力建设等。每一个环节的建设模式都要具体化、清晰化,并具备可竞争性、有发展持续性、灵活的、有特色。

②必须具有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的教学管理团队、后勤保障和服务团队以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软要素必须要过硬。

③为引进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各类高素质员工,必须建立和健全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职工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

④为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具有一定要求的硬件设施。硬要素必须要有,如没有也要想办法去借或逐步建设。

归根结底,为实现学校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学校必须建立包含以上各项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适合各高职院校发展的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或称之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措施

学生的培养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相关联,教职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与学校的管理模式有关,师生的管理与学校办学模式息息相关。

(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①课程体系建设要有战略性,结合所处地域的发展目标,专业设置要合理,专业知识要进一步与社会需求相贴近,教育方式更要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还没有被真正利用;

②增加在校生的实践机会,并延长实习生的实习时间;

③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④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不仅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还应建立一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向更积极、更阳光的方向发展。

(2)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

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否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模式,所以,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关键之关键。

①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提供机会让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②明确教师队伍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

③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④制定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服务的相关政策,用政策、制度来留人心;

⑤提供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便于提高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积极引进企业中的专家来教授实践知识。

(3)办学模式的创新

①增加学生的服务措施,确定不同学生类型的学习目标,既有完成高职学业型的模式,也有专升本式的模式,又有职业技能型的模式,还有创业型模式的培养类型;

②加强与社会各类企业的联系,并建立各种合作模式;

③加强跨省、市或跨国界的教学研讨,开拓办学视野。

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强化,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主动适应社会,并能创造美好未来的时候,学校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发展的,学校的教学管理才是高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