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与学校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教学作为高校工作中的主要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拟从教学管理角度论述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计划负有审定、检查、监督、实施的责任。(五)全员合力做好教学对象管理工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对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教学的同时必须贯穿育人的理念。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_民办高校教学质量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陈幼德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1901)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报考生源数量的下降,生源质量也有所降低,在这种情势下,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与学校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学生学习性投入这一概念源于人们对学校教育过程与学生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乔治·库提出来的。实质上,它是一个测量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业与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的支持力度的概念,其本质就是学生行为与院校条件的相互作用。因为大学生投入具有教育目标的有效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是唯一能够最好预测其学业状况与个人发展的指标,与同类院校比较,那些让本校学生更多投入到这类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产出的学校可以被认为具有更高的教学质量。(www.guayunfan.com)

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每所高职院校都要努力做好教学、管理、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教学作为高校工作中的主要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决定了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本文拟从教学管理角度论述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一、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抓好教学建设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管理中,注意紧密结合权威部门发布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相关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学校条件等对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设置要适时调整,要立足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工作岗位的要求。

课程建设与改革要根据需要适时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鼓励教师从固定的课堂或教学主体转移到变化的活动和项目中,有些课程可以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课程教学上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管理模式由以学校为中心向他方为中心转变,课堂变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课程考核与评价上,考查的重点对象从教师转到学生身上,评价的重点内容放在“有效教学”上,即学生的参与度和有效度,变注重知识的考核转到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上来。

(二)认真审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计划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教学管理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教学计划必须以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为依据,使之建立在既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教学计划要力求达到以下要求:一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二是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加强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使知识在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能力;三是既有计划的统一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前者保证对学生的基本教育训练,后者体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计划负有审定、检查、监督、实施的责任。教学计划制定前,成立专门的制定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修订的原则意见,计划制定后,要遵循计划实施,同时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安排妥当与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不多,教材内容不能做到与岗位对接,理论知识偏多,实践内容偏少等。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组织编写或选用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要加强教材建设规划,构建系列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产学研结合,提高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严把教材质量关,政策优先向教材建设倾斜,并作为教研课题立项,予以资金扶持。

(四)努力提高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都要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增加或更新,包括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图书馆、实验实训室、教学实训基地、信息中心等。在教学设施管理中,要注意避免只买不用以及计划和使用不匹配等现象的出现,要提高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由关门管理到开放使用,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不看重大学具体拥有多少资源,而是看重这些资源被应用到学生学习之中的有效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努力提高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做到物尽其用。

(五)全员合力做好教学对象管理工作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对象。大学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学对象进行管理时,必须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管理着重于教育,教育辅之以管理。近年来,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许多青年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不深刻,课堂上只注重教学不在乎管理,认为管理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导致有些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教学的同时必须贯穿育人的理念。同时,学院、系(部)、班级也要建立和健全学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常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坚持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创新体制机制,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不仅要注重给学生知识、技能上的教授与指导,还要注重人格的引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让学生有效学习,在教师管理方面,学院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求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热爱教师这份工作,教书育人,开拓创新,提高自身修养,塑造个人人格魅力。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必须要求教师主要的精力用于教学,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见习,密切跟踪和把握行业最新业务和技术动态,努力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七)建立有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过程中所做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已全面开展,根据评估要求,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均采取了种种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和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必须制定出适合自己学院有效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二、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管理正常运行以及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正规化、民主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要注意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同时还要强化服务意识,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主动地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工作实践学习提高,要积极参加培训交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做好每一项教学管理工作,都是为了使学校能从各方面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性投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上发展得更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华林.学习性投入调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4).

[2]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58-59.

[3]吴贻谷.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5):637.

[4]王瑛.高师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刍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120.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_民办高校教学质量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朱 玮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务处,210620)

近年来,随着国际高等教育质量组织体系的逐渐成熟和指标评价体系的逐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工程也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国际上,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被认为是测量大学教育质量时有较高说服力的“过程性”指标,因而正在被国内各高校研究、接纳和引用。国内某高校采用“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NSSE China)2009年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取向的路径分析方法,建构了大学生教育过程“输入”、“过程”、“输出”三大变量的因果关系模型,分析了学习性投入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性投入作为“过程”变量对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大于学校环境和学生家庭背景等“输入”因素,由此提出,大学的教育质量改进应当以学校主导改善学生学习性投入为抓手。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也是学校管理的过程,当前,由学校主导的改善学习性投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不断努力改进和做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本文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复旦视觉”)为例,就如何通过改革、深化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以激励、带动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一探讨。

一、以顶层设计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www.guayunfan.com)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评价要点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经验及收获等要素。学习态度和投入一方面受学生个体先天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前者改变困难,但后者是学校改革教育过程的重点。学校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向先进管理经验学习,理清思路,做好顶层设计。

复旦视觉是一所新型的艺术类院校,国投民办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模式与其他高校的差异化,决定了它实现自我变革的可能性。学校从设立之初就以行政机构建制为改革入口,精简教学管理部门,实施扁平化管理。因为工作人数越多,用于协调彼此关系的时间也越多,而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就会减少。教务部未按常规下设教学科和教务科,除处长外,仅配了主管一人,总共4—6人的编制决定了教学管理岗位的浓缩、重新组合以及职责的强化。管理结构的改变意味着管理思路、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的重造。复旦视觉将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学习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在校四年学习过程的可追溯性作为要点,以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此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设和提升。

在人员再造上,将每个管理人员都看成独立运行体,每个人都设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署,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根据人员结构重整学生事务流程和工作链,挂牌服务,学生到学校教务处,在一个办公室就可以获得关于学业方面的所有咨询,各学院的教学问题在同一空间中得到更加充分地交流,解决问题的速度明显加快,学生、学院与学校的互动更加直接和密切,第一手信息更加鲜活。教学管理构架的改变大大增进了学校行政部门与学院、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利于促进各方的工作和学习。

在工作部署上,作为一所新办学校,首先的立足点是“课堂”,是“教”与“学”的第一线。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的初期重点是日常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铺开。当第一批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复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当学校10个专业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的新申专业评估,当学校获得上海市学位办授予单位和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时,教学管理工作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内涵建设。学校的进步和社会认可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性的投入。

二、提升教学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内涵建设无止尽,向学科建设要高度、向科研要深度,向质量要广度(社会效应),为了办一所优质的艺术类高校,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前行,在工作中实践管理的“时效”、“有效”和“成效”法则。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程度可能直接决定着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能量大小,艺术类教育更需要变革,这是艺术创新的活力源泉,是艺术创造的不朽动能。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内涵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学分制改革、精品课程建设、自编教材评优、重点专业扶持、教学空间重构等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其中,学分制改革是纲,统领着各专业的整合和提升,在尊重高等艺术教育特殊规律的前提下,对所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讨论,调整课程和学分比例。例如,对原公共必修课程提出“必/选结合”,打散块状结构,通过课程组的增设,形成知识结构的“珍珠点串”,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提高学生的修读兴趣,给学生打造宽口径的学识基底;构建跨学院专业基础平台,由基础学院进行统一管理,优化师资,加强各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与融合,给学生打造厚基础的专业根基;大幅度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比例,打开选修壁垒,增加学生选课量,引导学生向专业纵深学习;鼓励实训工作室实施预约错时修读机制,倡导善于利用学校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和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专业技能。新的教学计划自实施以来,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认可。

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等都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多年教学的积累基础上,学校开始以评促建,以评促优,通过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评选,带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新台阶。建校短短7年,已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项、上海市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0门、上海市优秀教材奖1项和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3项。这些教学建设成果的示范作用,不仅鼓舞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了学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让学生感受了学校在教学上的进步和优势。正作用力积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年来,学生获得大学生学科竞赛有近179人次,获得各类奖项88余项,其中,参加国际大赛获奖1项,参加全国性大赛获奖17项。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彰显了教学的成功。

三、提高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人是一切事物的核心要素,一支能打仗的队伍才是好队伍,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都决定着工作的成效。不可否认,新建学校与老学校相比,尤其是民办学校,在师资、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数量、职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间力量的不足、上下传承的衔接断裂、来自各个领域人员的重新认识与融合都给管理带来难度。如何集结优势打造出一支全新的符合艺术创新要求的、避开传统高校管理壁垒的教学和管理队伍是对学校体制、机制的考验。(一)引进大师,站在巨人的肩上,设计学科专业发展目标;(二)校企结合,打破校园围墙,引入行业精英,弥补教学短板;(三)走出去,全方位地积极参与民办强师工程培训;(四)充分利用大学园区资源,名师互聘,相互学习提高;(五)通过项目制,形成团队合力;(六)老少结合,传帮带,加速年轻队伍的成长。年轻教师充满着活力和创新精神,与学生更容易沟通和相处,亦师亦友的伙伴关系会使这所艺术类院校充满着青春的朝气。

思想意识的开放和活跃,促进着教学管理工作求新、求变。相互平等的意识,有利于管理服务意识的导入。服务是什么?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也可以理解为本着诚恳的态度,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提供方便或帮助。学校的教学管理本质就是为学生服务,合理设计学生事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提高教学信息的透明度和对称性,降低学生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复消耗,提高办事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办事能力,这是教学管理工作努力的目标。学生事务流程手册的印制,成为学生学业上的办事指南,教学信息系统上教学信息的实时发布,确保了学习信息的及时和正确,学生信息员例会的按期召开,答疑解惑,相互理解,降低了工作难度,学生来教务处咨询的人少了,为学校出谋划策的人多了,学校荣誉感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提升了,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新生的招生宣传工作上,老生的以身言传,那份毫不掩饰的骄傲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情感也有利于促进学习性的投入。

四、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和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如何做到有条理和有系统?除了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流程的编排、服务意识的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有效的保障外,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实施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一方面需要依靠软件公司的专业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管理流程在其中的体现,因此,每个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都有其学校独特的个性需求。复旦视觉从建校之初即开始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并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入不断地升级和维护,增补更新子模块,逐步构建了一个教学信息实时发布、教学数据实时查询、教学管理环节精简、教学过程可追溯的系统化管理工程,基本实现了学校—学院—学生三级的教学信息网络联动和无纸化办公,大大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教学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起到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杜绝人为随意性误差,并能通过教学信息的统计分析,为教学管理决策和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情况分析提供科学的数字依据。

为了进一步为学生服务和方便学生事务的自我操作,学校于近期引进了教学信息系统终端,这一设计是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延伸,学生可在校园各处的设置点随时上网查询教学信息,并通过终端机实现网上缴费、学期中英文成绩单打印等功能。学校希望通过教学管理服务功能的提升,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习性投入。

五、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

多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在离开校长岗位后回归教育本真,他提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真正影响教育品质的事发生在大学课堂,发生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不同高校的文化氛围、教学模式、学生状态在大学园区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复旦视觉作为其中唯一的一所民办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解决师资数量不足、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师资质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校际互动中可以深刻地感受老学校的深厚文化底蕴,享受到他们优质的课堂教学,在同课堂的学生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复旦视觉作为一所艺术类学校,其独特的艺术类课程和实验工作室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场所同样吸引了园区各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各校的公共艺术普及与熏陶起到了弥补作用。

2011—2012年,复旦视觉有76名毕业生获得了园区其他学校的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证书,每学期有近千人次学生选修园区的跨校公共素养课程,园区6校也有400—500名学生来到复旦视觉听课。

管理的成功在于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行动。大学的教育有责任使学生的一生有变化。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才为导向,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来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提升,转变管理职能,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探索,求新、求变,激发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实现艺术教育的创新与突破,这是我们孜孜不倦的目标,也是工作的永恒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素梅,宋彩萍.关于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上海W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2]史静寰.关注学习过程,研究学习性投入[N].中国教育报,2009-11-24,(10).

[3]周兴国,李子华著.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彼得·德鲁克著.徐是祥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服务.百度.2012-4-8[引用日期2013-02-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