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重差异与共享性思维_对话管理大学

尊重差异与共享性思维_对话管理大学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尊重差异与共享性思维_对话管理大学尊重差异与共享性思维尊重差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是多样性的存在,多样性产生差异,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大学生对话管理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利用差异,以促进管理各方面特别是大学生的发展。这种参与和共享无

尊重差异与共享性思维_对话管理大学

尊重差异与共享性思维

尊重差异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是多样性的存在,多样性产生差异,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差异是对话的基础,差异产生对话,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对话图景。差异之间的对话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差异的存在是事物的本然,消灭差异就是消灭事物本身。因此,差异不仅不应被消灭(也不可能被消灭),而且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不仅长相千差万别,心理因素更是复杂多样,纵使双胞胎也各有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理应成为大学生管理的立足点,大学生管理的目的不应是去消除这种差异,因为它永远不可能被消除,而应是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每个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而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却往往漠视学生的差异,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各种规章制度,用统一的“模子”去规制学生,打磨学生,它的一切作为其实都是在千方百计地去除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成为符合某种预制标准的“人才”,却往往导致学生“千人一面”,缺乏独立的个性。

大学生对话管理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利用差异,以促进管理各方面特别是大学生的发展。它承认、尊重学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看待事物的方式,生活的态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很自然的,无须强求一致;它同样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不将个性独特的学生视为“异端”,而是鼓励其发展,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视为其特长,积极支持并加以多方发展;它反对单一化的评价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视每个学生为“人才”,都能够“成才”,从而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因为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多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袁振国,2005:127)。大学生对话管理的任务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管,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学生的智力特别是优势智力都得到激励与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足其性”的发展。大学生对话管理还强调不同学院之间特别是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特色化管理,摒弃单一的统一模式,设置多元化的管理目标,施行多样化的管理方法,促进管理的权变性与灵活性。在大学生对话管理中,尊重差异还包括尊重不同管理者的差异,尊重管理者的创造性,发挥每一个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形成不同的管理风格与艺术。大学生对话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可循,它作为“行动的哲学”,不是统一的、永恒的,而是动态的,更多的是偶然的,处于解释的过程;它是一种艺术,更多的是依赖于管理者的责任心与创造性。因此,管理者要层层放权,上级尊重下级,尤其要鼓励、尊重、支持和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和开拓精神,使各种与众不同的创新做法都受到应有的积极保护。在大学生对话管理中,尊重差异还必须合理处理冲突,变冲突为机遇。有差异就必然会有冲突,冲突也是一种对话,只不过是一种激进的、带有破坏性的对话,“个性的差异常常是冲突的温床。视而不见并不能解决问题;被掩盖的矛盾往往会出其不意地爆发。如果团队懂得如何从中学习、利用的话,矛盾冲突像多样性一样,可以成为团队的资源”(琳达·埃利诺,格伦娜·杰勒德,2006:170)。因此,这就要求管理各方学会宽容差异、包容冲突,学会相互理解,在冲突中融合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将差异导向合作,从而产生“以他平他”、“和实生物”的功效。“要充分发挥团队的潜力,必须利用成员的差异性。你要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与短处,通过集体合作,以发挥出比所有人简单叠加更巨大的能量。只有战胜个体差异,扬长避短,才能发挥所有人的潜能”(琳达·埃利诺,格伦娜·杰勒德,2006:167)。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的冲突可以成为管理各方从中学习、激发创造性的时机,可以转化为向别人学习同时帮助别人的机会,这将成为大学生管理新文化的开端。

共享性思维(www.guayunfan.com)

戴维·伯姆看来,所谓“共享(participation)”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它最初的含义是指“参与、分享(to partake of)”,就像分吃食物一样——大家从同一个碗里扒饭吃,大家一起分吃面包或者其他东西;第二个含义是指“参加、分担(part in)”即作出你的贡献,它意味着你被接纳并融入到了整体之中。把此两层含义合在一起,就是要求在考虑问题时把主体和客体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二者割裂。共享性思维是相对于平实思维而言的,“平实思维旨在依据现实的实际面貌来反映现实——它宣称自己总是如实地告诉你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倾向于把它当成最好的思维方式。比如专业技术思维,就旨在尽量精确、实在地描述事物”(戴维·伯姆,2007:100)。它以实用为目的,以结果为导向,导致了思维的分裂性,它总是以解剖的方式去分析事物,通过思维把事物分解成为各个部分。它把每个事物(包括人)都当成一个独立和互不关联的客体对象,它视人为工具或手段,而非目的或结果,这是导致人类冲突的根源。共享性思维是与此不同的一种感知和思考方式,在这种思维模式里,“各个事物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它们彼此可以互相弥漫渗透;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潜在的互相联系,我们对世界运动的感知乃是对某些永恒本质的参与和共享”(李·尼科,2007:18)。这是百万年前我们人类就有的思维方式,但后来由于平实思维的盛行,它却莫名其妙地躲入阴影里,变得黯然失色。然而它仍蛰伏于我们的意识深处,秘密地起着作用。“作为一种处于内隐状态的思维,它可以使人产生共同感和一体感”(戴维·伯姆,2007:102)。因而,它倾向于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为普天之下的万事万物都互相参与和分享彼此,万物的精神都是一样的。这种参与和共享无处不在,其精神实质便是包容。“即使思维会以一定的方式来区别事物,但共享仍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于思维和情感之间,存在于任何事物之间……它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事物——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容’于万事万物之中。归根结底,包容性是万物的根本,我们眼前所展现的事物则只不过是这种内在包容性的外在展示或呈现而已”(戴维·伯姆,2007:106)。

共享精神渗透于对话之中,共享性思维则是对话的精髓所在,也是大学生对话管理的根本思维方法。“与对话相伴而生的,还有一种参与和共享的精神。也就是说,每个人不但参与和分享对话的进程,而且也都能对对话的进行有所贡献。即使你的贡献并没有得到明显的表现。你仍然是在共享对话,仍是在以某种方式参与着对话。各种思维、情感、观念与意见都渐次侵入,即使我们竭力抗拒,它们也会在我们身上滋润生长”(戴维·伯姆,2007:106)。因此,共享性思维是联结大学生对话管理各方的思想意识基础。大学生管理的各方在对话中走出自我,融入团体,他们既参与其中,又分享彼此,不拒绝和排斥任何一个人,即使个人有不同的意见,也会很快被团体所吸纳,并融入到团体的共同意义之中,这种共享精神与理念已渗入到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里,成为他们处理各种事务与关系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在这种思维的观照下,在管理中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精神氛围,每人都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积极主动地为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人人都是贡献者,人人也都是接收受益者,这是一种双赢、共赢甚至一赢俱赢,人人都是胜者。这种共享性思维浸润下的对话管理,“使我们心胸开放,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是相互关联的个体,由此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形成我们整体的必要条件。每个人奉行的不同理念,既可以使我们相互产生距离,也可以成为天赐的礼物,使我们成为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整体”(琳达·埃利诺,格伦娜·杰勒德,2006:237)。共享性思维使大学生对话管理具备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其中流淌着意义之溪,这种共同分享的意义溪水就像水泥一样将整个团体紧紧黏结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