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重儿童主体铸造良好品格_为生命而歌_王仕

尊重儿童主体铸造良好品格_为生命而歌_王仕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尊重儿童主体铸造良好品格_为生命而歌_王仕尊重儿童主体 铸造良好品格 ——关于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思考迈入新世纪,随着教育复苏与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新局面,不仅教育对象的理想志趣、知识视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教育的内容、手段都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波及教学的各个领域。

尊重儿童主体铸造良好品格_为生命而歌_王仕

尊重儿童主体 铸造良好品格 ——关于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思考

迈入新世纪,随着教育复苏与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新局面,不仅教育对象的理想志趣、知识视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教育的内容、手段都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波及教学的各个领域。作为摆在素质教育首位的思想道德教育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种以思想品德学科、教材为中心,以掌握品德知识为目的的德育,忽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使知情分离,知行脱节,既无针对性又无趣味性,很难将外化的知识转为内在品格的行为,因其耗时低效而日渐受到现实的抨击和冷落。

站在教育发展的视角,站在“以德治国”的历史高度,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担负着育人、治国的奠基使命,为此,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品德教学模式刻不容缓,探索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主体的新时期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迫在眉睫。

一、了解思想实际 突出针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今的少年儿童,思想解放,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其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个别突出的高年级生的道德追求甚至呈世俗化倾向。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交往却不看对象,有的学生追求时尚却不辨美丑,有的学生爱打抱不平却不讲策略,有的学生憎恶社会不良现象却随波逐流,有的学生安分守己却不乐于助人……但是,蕴藏在少年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善美却主宰着他们潜在价值观念,这是他们在道德情感上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由此,教师应用辩证的眼光来分析当代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既要善于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善良纯洁的一面,又要正确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价值信念,只有切实了解学生千姿百态的思想实际,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并结合实际在教学中给以理论知识的分析、指导,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崇尚美善,才能将真理的阳光撒播在学生的心灵,让知识的火焰点燃其思想的火花,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www.guayunfan.com)

二、联系客观现实 体现时代性

思想品德教学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教条式的理解和经验式的注解与生活在现代的学生很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接受各类社会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这无疑起到了开阔视野和增长知识的作用,但由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其间良莠混杂,少年儿童思想单纯,认识肤浅,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力,对各类信息往往不加取舍,可能对健康的信息持怀疑的态度,却去追求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特别是受传统僵化的品德教育影响颇深的学生,由于不能辩证地认识客观世界,一旦将自己亲眼目睹到的社会“阴暗面”与从学校、老师那里所接受的教育联系起来,定会对其所接受的正面教育持怀疑甚至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德育教师不仅本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理解去影响学生,并且要有对各类社会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的能力。一方面将教材内容与改革开放的现实中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好思想、好风格有机集合起来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以有益身心的信息去排斥不良思潮的侵蚀,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导学生的世界观。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充满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关键是要分清主流。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映在政治上,我国在世界上地位日渐提高,经济上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最让学生能触摸得到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那些社会上的“蛀虫”和“渣滓”毕竟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目前,国家在惩治腐败与邪恶方面正加大力度并取得卓越成效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三、拓宽教学空间 增强趣味性

教育目标追求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是其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在现代教育中,学生首先是作为生活着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只有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中,其优良的个性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而且“凡是被受试者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被他们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而传统僵化式的品德教学仅凭一间教室、一张嘴巴和一本薄薄的教材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寓教于乐的效果的。

为此,教师要有灵活使用并驾驭教材的能力,通过把教材中典型的事理进行延伸和扩充,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发展德育内容,达到寓教于乐。比如,每学期可将德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可通过主题班会、形势教育、演讲比赛、专题故事、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协作精神;在校园组织一些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体魄和毅力。结合科技节,开展手工制作、航模设计和科幻畅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于活动中激发学生要用勤劳和智慧开创祖国美好明天的爱国热情。结合城市卫生整治,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生活”植树护绿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等。此外,在教材、在课堂上学到什么内容,就组织相关的实地参观、野外考察、劳动实践等活动,历史遗迹、工厂、农村、部队、医院等,哪儿都去。从历史遗迹中培养爱国情操,从工厂中体验艰苦奋斗,从农村学会吃苦耐劳、热情纯朴,从医院感受救死扶伤、关心他人等。如果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家长配合学校让学生自己亲身尝试挣钱的艰辛和克服困难后享受劳动的快乐。

实践证明,拓展德育教学的空间,沟通课内外、校内外,使课堂、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德育内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改进育人方法 提高实效性

德育学科的育人方法丰富多彩,说服教育法、榜样感召法、比较对照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如不加选择,不合理使用便会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效力。那种对学生进行简单而又空洞的讲解和说教,那种无视师生间情感交流,无视学生自身的道德认识、评价,一味强制学生服从的教育,是难以激发学生感情,拨动学生心弦,产生满意的教育效果的。

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使用各种育人方法,能使“教书”和“育人”达到最佳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如对于班内一起学生帮朋友打架的事件,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打抱不平,帮助朋友本是件好事,但要讲道德和策略,这是正面教育法中的“表扬”策略。(2)教师说出自己的个人评论,帮助学生明白打架是一种伤害他人的错误行为,并让其设想自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被伤害的切身感受,教导他重视尊重他人的美德。这是说服教育法和比较对照法的结合使用。(3)创设道德方面进退两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写一份书面答卷,告诉他不是写检查,让其回答三个问题:你在这次事件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价值辨认法和自我教育法结合使用;对待学生交上一份较满意的答卷时,教师及时在答卷写上评语赞扬学生,并讲述古今中外的名人如何珍惜友谊的故事,这又是正面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故事启迪法的结合使用。

以上事件的处理,综合使用了育人的多种方法,避免了教育方法的单一,增强了说服力,其教育实效不言而喻。综上所述,改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课堂、教材与新时期儿童的思想实际,与客观现实有机结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拓宽育人空间,改进教育方法,定能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儿童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川教学通讯,2001年第五期,并收入《素质教育在中国》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