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出困顿_高考备考新想法_行进在课改路上

走出困顿_高考备考新想法_行进在课改路上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出困顿_高考备考新想法_行进在课改路上精于反思 走出困顿——高考备考新想法王润萍河北省新课程高考已经结束,新的备考已经开始,回顾高三复习,既有收获,也有不少反思与困顿。本文主要从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角度,谈谈如何从基础复习中走出困顿,希望借此能为刚走上备考之路的同仁提供些许参考。可德国人却在鼓掌叫喊。对于现在高考备考,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值得一用。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有益记忆已占据绝对优势。

走出困顿_高考备考新想法_行进在课改路上

精于反思 走出困顿——高考备考新想法

王润萍

河北省新课程高考已经结束,新的备考已经开始,回顾高三复习,既有收获,也有不少反思与困顿。本文主要从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角度,谈谈如何从基础复习中走出困顿,希望借此能为刚走上备考之路的同仁提供些许参考。

一、趋时更新 与新课标同步

自2003年新课标颁行以来,全国各省市陆陆续续进入新教材使用阶段,这从2007—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已强烈地投射出新课标、新教材的气息,暂且不说大家都在谈论的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这些大的复习观念,单是里面渗透出的一些新知识,如果在复习中没有及时补充,对于学生而言,将会是一种莫大的损失。(www.guayunfan.com)

比如,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文化部分,曾介绍了明清之际三位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旧教材中只记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深化认识两个问题:①三位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批判了宋明以来的理学思想;②他们的思想带有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也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一个有力的证据。但在遇到这种问题时该怎样解决?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这道题用书本上及以往积累的知识是难以明确做出选择的。但在人教版新教材中明确写道: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再如关于极端民族主义的问题:

(2008年石家庄质量检测2)在20世纪初的德国,一位俄国人记录下了这样的情景:城市中心广场上竖立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在乐队的吹奏声中,模型被点上火,倒塌的墙垣发出隆隆的响声,教堂的钟楼和十字架歪歪斜斜跌落在地。可德国人却在鼓掌叫喊。当最后一堵墙倒在火堆中时,乐队立即奏起德国国歌,人们的狂热已经无法控制了。这一记录反映了(  )

A.极端民族主义在德国甚嚣尘上

B.德、俄宗教冲突严重

C.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D.德国和俄国的矛盾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若不注意补充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一方面思考问题缺乏新角度,另一方面不利于应考,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所以在复习中,要及时注意补充新课标要求、新教材中新增观点以及新的史学研究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完备备考,还可以拓展教师学生的视野,不用再盲目求题、求资料,利用新增知识与材料作为情境,不失为一些好题的模型,达到多种能力训练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二、经世致用 注重学习方法

对于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了利用科学理论对学生做出相应指导外,笔者认为复习方法还与教师个人素质、性情等有直接关系。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把自己一路成长过程中的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对于现在高考备考,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值得一用。

(一)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联想记忆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遗忘则是记忆的相反。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面对高考历史众多的考点,若想在一年时间将其记住、理解,并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是件易事,而好的记忆学习方法应是成功的一项基本功。就心理学而言,青少年时期有益记忆得到了很大发展,学生可以在理解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深入理解,使意义记忆的比重不断增大。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有益记忆已占据绝对优势。[1]

但在目前复习中,高三教师把知识整理成提纲,印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机械记忆。对此种做法,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联想记忆是一种高效率的记忆方法:打开课本目录,看到章节标题,联想整个章节发生的背景、重大事件;看到事件名称,联想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及启示,省去了翻书时间,又清晰地了解了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很模糊,应重点看些什么,已是一目了然。另外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记得再清晰的东西过几天也会淡忘很多。外国有句谚语: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在复习中,建议学生把联想记忆与笔头书写结合起来,把大脑中联想记忆到的东西通过设定相关主题,洋洋洒洒落实到纸上,既检验了复习效果,又是自己复习成果的一种展示,自信、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复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充分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高三阶段是一个学习、心理都饱受压力的阶段,而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已毫不顾及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不断从时间上要效果,也因此把学生禁锢在封闭的学校环境中,不得不只读“圣贤书”,何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面对此困境,教师有责任将课堂活跃起来,其中一种手段就是利用视频资源。特瑞奇勒对人的感觉、学习、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成果1%来自味觉,1.5%来自触觉,3.5%来自嗅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2]所以在教学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视听结合,获得最佳效果。在历史教学中,像《大国崛起》《百年中国》等纪录片,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更可以补充新知识、新观点、新情境、新材料,既可为备考储备大量资料,又起到缓解学生压力,培养、宣传历史素养的功用。

三、推陈出新及时纠正复习误区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概括的过程,简言之,复习不是把书、知识摞得更高、更厚,更深不可测,而是将书变薄、变精,变得更清晰明确。

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以增强复习时效。

(一)摆正教师的位置

在高三复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复习的主体仍是学生。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挖掘隐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将高考历史五本书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加工,但不能是经过教师咀嚼后再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继续成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也不能是将知识加工、扩展更多,使学生在最基础知识还处于混沌状态时,又把其带入新的迷雾中。

所以在复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从一个个独立分散的知识点中挣脱出来,体会高屋建瓴,一方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驾驭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有效学习方式进行复习。

(二)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三复习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在使用中,教师往往不能恰当地掌握分寸,出现辅助手段占据主位,人往往被工具牵着鼻子走,备课的大部分精力用在精心设计课件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使课堂效果及教师情绪都难以尽如人意。

四、百舸争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入高三阶段,面对时间的流逝及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些孩子表现出焦虑的情绪,有些则把时间看得过重,一刻也不敢停留,一刻也不敢松懈,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而陷入失望与沮丧之中。

作为一名高三历史教师,在高三的历史课上,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更应有效地为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成绩和人文素养,这样的机会时时出现在历史复习的每一段落。

在进行抗日战争复习时,学生了解到相持阶段中共所面临的来自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进攻、来自蒋介石国民政府的积极反共、来自日伪军的威胁等多重压力,以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应对困难,制定正确的方针、策略渡过难关等史实,教师借此以史推及到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到高三学生的现状,帮助其认识到目前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备考,学习其实是一种能力、一种耐心、一种坚毅,面对挫折,面对自己的目标应不断坚持,才会有目标的临近与实现。

新的高考越来越近,所有的老师、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都在努力思索如何高效备考,减少困惑。希望笔者的思考能引起关注,在高三备考的重压下,能找到一些解决困顿的办法,在压力中通过反思找到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林建祥.CAI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