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

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是宗教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包括一些宗教色彩浓厚的民俗,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地方的旅游观光中就自觉不自觉地展现了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更是成为树立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

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_2010~201

一、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来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多年来我们只习惯于从意识形态甚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世界观对立的角度看待宗教,使宗教文化在中国竟然成为看宗教的一种“新”的视角,这确实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我们经历的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非常特殊的情况。这一情况是今天我们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也是本课题能够把宗教工作与文化工作联系起来之所以有意义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现代中国社会宗教的文化属性日益突出

1.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与保护

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在新中国历来受到重视和保护,即使是在极“左”政策遍布各方面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重要的知名度高的宗教建筑等宗教遗存也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部分保护,如果不是以历史文化遗产的名义保护了一些宗教物质文化,中国的宗教恐怕真的就很难找到什么有价值的遗存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的文化属性和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而宗教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尊重和政府政策的保护。不仅是宗教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包括一些宗教色彩浓厚的民俗,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的重视。(www.guayunfan.com)

2.宗教文化作为现实文化的一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与认同

宗教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它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不仅是过去民族文化的重要甚至核心组成要素,也是当代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现实文化的宗教文化同样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随着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深入落实,随着各地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达,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宗教文化,感悟宗教文化神秘外表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涵,使其越来越多地被世俗社会所认识甚至认同。

3.宗教文化属性的突现使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

正是由于宗教文化属性的日益突现,宗教不仅开始进入文化视野,而且也逐步与世俗文化活动相互交流交融,关系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加深。不少地方的旅游观光中就自觉不自觉地展现了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更是成为树立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例如,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九色香巴拉命名的旅游文化节就有不少宗教文化的内容,正是这些内容加上当地美丽诱人的亚高原高山草原风光,使其吸引力与知名度大大提高。从文化的视角看待宗教,不仅使宗教“脱敏”——人们不再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种“粗俗的唯心主义”、一种与科学严重对立的世界观和消极社会现象,而且使文化“脱俗”——人们逐步认识到宗教文化在当代文化构成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不再简单粗暴地排斥它。

(二)少数民族地区是宗教文化比重较大的区域

1.民族性是当代中国宗教的重要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现象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即长期性、复杂性、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所谓民族性是说在中国信仰宗教的人群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或者反过来说:在中国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教信仰。因此,宗教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些民族民族文化的标志,民族文化中宗教文化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对民族文化的趋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某一种或几种宗教,人们习惯上所说的全民信教的民族实际上也不是这一民族所有的人都百分之百的是宗教信徒,而只是说在这些民族的同胞们看来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自己民族的基本标志,你是这个民族的一员,你就天然的应该是作为这个民族基本信仰的宗教的信徒,这一认识成为民族的共识甚至对本民族成员的要求。但事实上任何民族总有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不信仰宗教的人,所谓全民信教只不过是一种大体的情况。在甘肃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

2.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分布广阔历史悠久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7个自治县,夏河、和政等13个民族县和38个民族乡,面积19.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3%,人口3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这些地区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世居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佛教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在甘肃留有遗迹,传到西藏之后不久就向周边扩散,甘肃由此而成为藏传佛教十分兴盛的区域;伊斯兰传入中国大约在公元7世纪中叶,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法奥斯曼派使节到长安晋见了唐高宗,介绍了伊斯兰教教义和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而西域到中原,甘肃是必经之地,因此甘肃也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地方之一,特别是元朝甘肃穆斯林非常之多,当时甚至有“甘肃回多于汉”的说法。

3.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对群众文化生活影响较大

甘肃少数民族信仰的主要是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对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宗教不仅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甚至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全部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主要方面,特别是他们的文化生活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很大。几乎所有的民俗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甚至全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只有寻找到宗教信仰的依据才是可行的。例如,信仰藏传佛教的信众每天一大早就开始“转锅拉”,这本来是一种宗教功课,但现在不少信众不仅把它当作是一种信仰活动,也同时是一种有利身体健康的晨练,生活在藏区其实并不信仰藏传佛教的一些汉族干部群众也有跟着藏族同胞“转锅拉”的习惯。

(三)宗教文化是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

1.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要素的主要内容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主要要素大体可以分成五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大源泉而存在并构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渊源性要素;二是当代文化思潮作为文化大背景而存在并构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时代性要素;三是少数民族所主要信仰的宗教作为文化大支柱而存在并构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灵魂性要素;四是国家主流文化作为大基调而存在并构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政治性要素;五是其他民族、宗教、世俗、外来文化作为大环境而存在并构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外围性要素。这五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作为文化大源泉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大背景的当代文化思潮构成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版图的底色,作为文化大支柱的宗教文化构成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神的灵魂,作为大基调的国家主流文化则构成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活动的政治主旋律,作为大环境的其他文化要素构成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多样化的丰富色调。由此,我们认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总体上呈现出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政治引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政治导向)、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历史渊源(以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为思想根基)、以本民族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为精神支柱(以宗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当代文化思潮为流行表象(以流行世俗文化为表面现象)、以外来文化为多样补充(以多元文化为次要内容)的文化格局。

2.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中的宗教要素分析

在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政治引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政治导向)、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历史渊源(以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为思想根基)、以本民族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为精神支柱(以宗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当代文化思潮为流行表象(以流行世俗文化为表面现象)、以外来文化为多样补充(以多元文化为次要内容)的文化格局中,宗教文化显然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要素所难以替代的。这种地位与作用概括地说就是:宗教文化是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神的灵魂和文化生活的基调,是民族文化的主体。多年来,我们一直不敢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总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了,社会主义文化已经基本甚至完全占据了主导和主体地位。实事求是地说社会主义的文化主导地位是没有问题的,但主体还谈不上。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的宗教因素。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超过当地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地区,宗教文化的主体地位更是十分明显,因为信仰是文化的灵魂、宗教是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精神的决定性因素。

3.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主要特色

甘肃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裕固族、蒙古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因此,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以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为主,宗教文化也相应以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为主。主要体现出这样几个明显的特色:一是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深度融合,以至于我们在实际的文化要素分析中多数情况下很难分清哪些是宗教文化因素、哪些是民族文化因素;二是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和平共处,宗教信仰上的差别与矛盾往往大于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差别与矛盾;三是不同宗教文化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明显不同,比方在如何看待经商问题上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立场截然不同。四是宗教文化与主流文化基本上能够做到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活动中彼此关照、传播中适度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