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设计_创造教育概沦(第

自我设计_创造教育概沦(第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设计_创造教育概沦(第第三节 自我设计一提起自我设计,人们不禁有些“不寒而栗”,因为二十多年以前,我国有人曾发起批判过自我设计。实际上,大学制订的培养目标,就是我们培养人才“产品”的设计蓝图。自我设计与塑造,这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自我设计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法,我们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和试验,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够适应它。自我设计不仅仅是学生的事,而且也是教师的事。

自我设计_创造教育概沦(第

第三节 自我设计

一提起自我设计,人们不禁有些“不寒而栗”,因为二十多年以前,我国有人曾发起批判过自我设计。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一些颇有“自我意识”的大学生们提出自我设计的要求,并围绕着这个问题,在一些学校开展了讨论。可是,这个本来正确的要求,却无辜地遭到一些人的批判。

1.自我设计的是与非

到底自我设计错在哪里?批判自我设计的人为它罗列了三大罪名:一是“个人奋斗”,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二是忽视政治,有摆脱党的领导的倾向;三是大学生尚未成熟,不可能自我设计。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指责,弄得青年们不知所措。

这些批判是否符合事实?有没有科学根据呢?当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能使人信服的。自我设计是现代人才学上的一个术语,它的意思是指调动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能,制订自己的学习与成才规划。人才设计即人才规划,自我设计也即自我规划而已。自我设计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智力的因素,也包括政治思想和品格;既要尊重和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也要考虑社会需要与可能。一个成功的人才设计,必定要正确处理以上各种关系。那种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思想品格修养,或者不切时宜地强调个人爱好的人,实践证明都是不能成功的。(www.guayunfan.com)

由此看来,自我设计与政治、党的领导和为谁服务等问题并无妨碍,但批判自我设计者为什么非要给它扣上这几顶帽子呢?依我看,这纯属偏见,是在用“左”的观点观察新的事物和新兴的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学里只能“突出政治”,不能提倡智育;只能培养劳动者,不能提培养工程师、科学家;只能服从需要,不准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只能把一切交给党安排,不许有个人的选择,等等。正由于这些人听惯了而且非常适应那种“左”的口号,所以一旦听到“我”、“家”、“设计”、“个人”等,就认为是资产阶级思想泛滥,不得了啦,于是必须批判之、查禁之。在他们看来,这些字眼只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无产阶级是不能使用的。这是多么固执的偏见!又是何等的形而上学!

人们都知道,要设计一种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建筑一座漂亮的大厦,都必须先有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在人才的培养上,也是一样,也必须搞好人才培养的设计。实际上,大学制订的培养目标,就是我们培养人才“产品”的设计蓝图。一个人要成才,必须首先立志,选择最佳的成长道路。在这里,不管是立志或是选择成长道路,实际上都是自我设计。可见,人才成长中的自我设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当代大学生们学习、成才的一条规律。

自我设计与塑造,这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过去,学校教育都只讲塑造,不提自我设计。什么是塑造?由谁来塑造?所谓塑造,就是首先制作一个模具,然后把要加工的原料浇灌到模具里,制造出规格相同的产品来。教师是塑造者,也是模具的设计者。根据一般的观察,教师们总是希望塑造相同规格的产品,特别是像自己那种规格的产品,因为这样最省事,也便于检验和管理。但是,在这里,学生们完全成了被加工的原料,由塑造者随意捏塑。人与矿物原料是根本不同的,因此用工业塑造法来塑造人才是不行的,这既不符合“人各有所长”的特点,也不符合社会对多品种、多规格人才的需求。

自我设计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法,我们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和试验,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够适应它。自我设计不仅仅是学生的事,而且也是教师的事。如果说大学生们是自我设计的工程师,那么教师就是这座“人才工厂”的总工程师。因此,不仅学生的自我设计不能离开教师的帮助,而且自我设计方案的审查与实施,也必须有教师的指导。

2.自我设计的基本要点

大学生们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追求成才和成功,是每个具有事业心的大学生的愿望。那么,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如何来制订自我设计方案呢?根据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我以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选定目标,追求最高的价值观。目标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的意志活动的升华,是规定人们行动的指挥棒。一个人无论做何种事都不能没有目标,无目的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也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

创造学习的目标不同于普通目标,它追求的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目标。有些人是为了获得大学文凭,于是只求门门功课及格,顺利拿到文凭就满足了;有的人是为了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有的人是为了报考研究生,将来能拿到一个博士的桂冠,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目标,而不是从本质上来规划自己的目标。怎样才能从本质上规划自己的目标呢?我所说的本质是人的价值,每个人都应当有最大的价值,也就是为人类和社会作出最大贡献。文凭、职业和学衔这些只能反映一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尽管可以为你的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毕竟不可能完全决定你的成功与否,不能决定你的价值高低。

李政道先生一贯倡导要树立争第一的思想,他说:“不是第一,就是落后,就一定要赶上去,这个观念很重要。”[3]争第一的思想,就是创造型人才的品格,就是追求最大的价值。每个大学生在制订目标时,都要有这个思想境界,要树立“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你的全部精力,最充分地发挥你的才华,即使得不到第一,但也会获得最好的成就。

二是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从实际出发,就是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自己。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沃伦(Robert Penn Warren,1905—1989)曾说:“是啊!你只要正确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获得成功与快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不少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有些人虽然才不出众,但能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结果获得了成功;也有些人把目标定高了,力所不及,不仅达不到高目标,甚至是一事无成。因此,从实际出发很重要,对于智力高的人来说,如果目标定低了,才能发挥不出来;如果目标不符合自己的特点,也不可能作出成果。

在如何选定目标上,杨振宁先生可作为我们的楷模。杨振宁先生在文章《读书教学四十年》中,回忆了自己的成长道路,读后发人深省[4]。他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三位教授,他们是费米、泰勒和艾里逊。最初,他跟着艾里逊教授从事实验物理研究工作,经过近二十个月的工作,试验做得不太成功,他心里很不痛快,他的同学也同他开玩笑说:“凡是有爆炸的地方就有杨振宁。”然而,在考理论物理时,他却是佼佼者,同学们都考不过他。这说明,他不具备研究实验物理的特长,但却有专攻理论物理的天赋。于是,在艾里逊教授的建议下,他重新设计自己的目标,从实验物理转向了理论物理。这个转向是十分正确的,是扬长避短的一个范例,如果没有这次专业方向的转变,不仅没有杨先生的成功,也许宇称守恒定律也不可能被打破了。

三是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创造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不仅需要有高的智力,需要精通某一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多方面的素养,包括思想修养、多学科知识和艺术等。因此,在制订自我设计方案的时候,切不可“单打一”,既要有全面的规划,又要有主攻方向。

正确处理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有时并不是很容易的。通常遇到两种偏向:一是面面俱到,没有个性,没有精深的专长;另一种是单科独进,只顾一点,不顾其余。这两者都有片面性,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也不是所需要的重点突出。实际上,人的才华是相通的,除了少数的特例以外,一般来说,具有高智力的人才,是可以把这两者统一起来的。

按照创造性的原则,所谓的全面发展,是指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要高标准地打好各科的基础,而决不是蜻蜓点水。我们所说的重点,也是在高标准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重点,是创造性的个性,是特殊的专业爱好,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执著追求。在这一方面,美国经济学家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的学术研究道路颇有借鉴的价值。西蒙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多产的科学家,他精通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他于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家贡献奖;1975年获计算机科学界的国际最高奖——图灵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学术研究道路与现代科学的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趋势是同步的,他在跨学科的、无人涉足的领域中寻求,这里是产生新成果的沃土。他的经验是:兴趣要广泛,但在研究时,往往又要集中在某一重大课题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特质:他们对细小的问题,往往不介意,总是想解决那些最重要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去做书本上不允许做的事;他们总是企图闯入标有“禁止入内”的禁区。

四是脚踏实地的实践行动。从心理学上说,行动是受意志支配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制订自我设计的方案固然重要,但是实践其方案更重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自我设计方案,不仅要有目标,而且要有切实可靠的实际措施,否则再好的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已。

青年是富有热情的,这是很可贵的财富,也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的素质。但是,青年的心灵是脆弱的,正如幼小的树苗容易受折损一样。因此,我们必须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的健康心灵。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要逐步地完善自己的心理发展,经得起风吹雨打,增强抗干扰性。实现自我设计,不仅要有满腔的热情,而且要有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研究的作风;不仅要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干,而且还要有细致、严谨、求实的作风。有了这一切良好素质,那么自我设计是肯定会成功的,大批创造型人才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