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与奉献_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_历程

追求与奉献_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_历程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追求与奉献_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_历程_民国留埃回追求与奉献——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1]马博忠2009年,适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创办五十五周年,也是该校该语种奠基人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由于历史原因,马宏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构建中国阿拉伯学的贡献,鲜为人知。1937年,马宏毅通过考试,入选中国法鲁克留埃学生团,赴爱资哈尔大学法学院攻读圣训学。1969年10月逝世,终年59岁。

追求与奉献_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_历程_民国留埃回

追求与奉献——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1]

马博忠

2009年,适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创办五十五周年,也是该校该语种奠基人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由于历史原因,马宏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构建中国阿拉伯学的贡献,鲜为人知。作为新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代阿拉伯语教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语种的奠基人,面对今天该校阿拉伯语专业学子众多的繁荣景象,马宏毅先生可以含笑天园,因为这是先生为之努力奋斗、并企盼收获的情景。

在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追忆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伊斯兰教圣训学研究和构建中国阿拉伯学的贡献,使后人全面了解先生的人格魅力,这或许能起到激发学子们学习和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以促使这个学科的教学科研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一、家世生平、求学经历(www.guayunfan.com)

马宏毅(1910~1969),字重远,回族,河南省洛阳人,生于伊斯兰世家。其父马自成是民国时期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大阿訇,中阿文兼通,并立志改革旧式经堂教育。民国初年,在山西晋城创办著名崇实学校(半工半读)。1919年,外国传教士李佳白在开封召开各大宗教教义研讨会,马自成代表中国伊斯兰教演讲,一席宏论,语惊四座,名声大振。1926年游历上海,与达浦生、哈德成等商议翻译《古兰经》。1929年应聘任北平成达师范学校阿拉伯语教授,1932年任学校代理训育主任,1933年成达师范学校设立准大专班——阿拉伯文专修班(招生学历要求为高中或师范学校毕业),马自成是首任班主任。1934年参与制定中国第一份阿拉伯语课程标准,1935年逝世。

马宏毅受家庭熏陶,6岁入崇实学校,后转入该校中学部,接受中阿两种文字教育,打下良好基础。1930年考入成达师范学校第三班。学生时代就有译作在《成师月刊》、《成师校刊》和《月华》等中文穆斯林期刊发表。据不完全统计,共计52篇,其中《成达师范学校学生会月刊》4篇、《成师月刊·校刊》4篇、《伊斯兰》2篇、《月华》旬刊38篇、《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3篇、《回教文化》1篇。抗日战争期间,留学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先生不但参加法鲁克学生朝觐团,与日伪朝觐人员进行面对面斗争,还于1939年在《月华》十卷10~15期合刊发表著名译文《纪念至圣与捍卫国土》,对鼓动回民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1937年,马宏毅通过考试,入选中国法鲁克留埃学生团,赴爱资哈尔大学法学院攻读圣训学。学习期间,他对《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产生兴趣,并逐步将该经译成中文。1946年归国后,他先后在山西晋城清真寺、北平西单清真寺任阿訇,并将《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汉译本整理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汉译圣训集的空白。1954年受聘任北京外贸学院讲师和该院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是学院该语种的创建人,中国商务阿拉伯语的开拓者。1966年“文革”中受到冲击,身心遭受严重摧残,患上绝症。1969年10月逝世,终年59岁。

马宏毅一生有两大贡献:翻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对外经贸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创始人,中国商务阿拉伯语开拓者。

现分述如下:

1.翻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动员回民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向回民大众介绍穆罕默德反对侵略战争、保卫家园的言行和事迹,中国留埃学生应《月华》主编马金鹏先生要求,为《月华》组织稿件。庞士谦先生安排马宏毅向国内回民介绍“圣训”中关于爱国和反侵略的言论,以配合国内抗战的需要,这引起了马宏毅先生研究圣训学的兴趣。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但在20世纪前,很少有人研究圣训学。在旧式经堂教育必读的十三本经中,只《虎托卜》和《艾布白欧》两本书各有40段圣训,且大都侧重于出世方面。其他圣训经籍在旧中国更少。马宏毅先生在法学院攻读圣训学过程中,选择以该校教授阿布林哲立赖从布哈里2700多条圣训中精选700段加以注释编辑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为范本,逐步将其翻译成中文,在课余向该教授请教难译处,并和庞士谦先生研讨,反复推敲论证,历时5年译完。回国后,先后在《月华》旬刊上连载,后经过《月华》资深编辑马淳夷先生和安士伟阿訇审订,均认为译笔通顺翔实、纯真,遂建议出版。1950年由马树元先生捐资,由黎明书社印刷出版,受到中国伊斯兰教界的普遍欢迎,争相购阅。

这部“圣训”经的出版,在中国伊斯兰典籍翻译研究中是开先河之举,既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也对后来开展圣训学的翻译、研究、学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多部“圣训”经译成中文的今天,马宏毅先生翻译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已作为重要的文献,成为伊斯兰译著收藏品中的抢手货。这是后人对先生对中国阿拉伯学作出重要贡献的肯定,也显示了先生在中国伊斯兰典籍翻译研究中特有的前瞻性眼光

2.对外经贸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创始人,中国商贸阿拉伯语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量很少。随着中朝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新中国的客观存在。1952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随后开展的一系列民间外交活动中,中国回族阿拉伯语学者,以熟练的阿拉伯语和与阿拉伯国家人民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为纽带,参加各种国际活动,扩大新中国的影响,逐步开启了新的丝绸之路——商务活动。由原外贸部长叶季壮先生创办的北京外贸学院,在与日俱增的中非贸易中,深感阿拉伯语在同阿拉伯伊斯兰各国交往中是其他任何一种第三国语言无法替代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外贸学院于1953年将阿拉伯语专业的设置提到学校议事日程上来,在叶部长支持下校长李秋野先生,向外贸部递交了增设阿拉伯语专业的申请报告,得到批准。然而,在实施这项计划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师资人选稀缺。

民国时期,由于外交、商贸等领域与伊斯兰国家交往甚少,一般民众也误认为阿拉伯语是回族人专用语,大专院校基本上没有设置阿拉伯语专业。那个年代,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主要由成达师范学校、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云南明德中学等几所回族学校承担,这些学校通过民间渠道,先后向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派遣6届33名回族学生进行深造。在艰苦的条件下,这些学子刻苦学习,学有所成,不少人归国后,服务于教育、外交、广播、学术、宗教部门,其中马坚、纳忠、刘麟瑞、马金鹏、张秉铎、马宏毅、王世清、杨有漪、林兴华等都成为新中国高校第一批教师,为中国高等院校阿拉伯语专业的建设、发展及中阿文化沟通和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民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40年曾下令中央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三校增设阿拉伯语专业,但只有云南大学聘请了原中国留埃学生部部长沙国珍先生担任阿拉伯语讲座。这是中国大专院校最早开设此语种专业的记载(引自《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一卷)。1943年中央大学设置了该专业,由纳忠先生任教。1946年南京东方语专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由刘麟瑞、王世清二位先生授课,但由于生源较少都影响不大。1946年秋,北京大学创设阿拉伯语专业,由马坚先生担任教授。从此,阿拉伯语专业才在中国大学中立足。

外贸学院该专业设置教师人选成为关键。为此,李秋野先生亲赴北京大学求援未果。又赴马坚先生、马金鹏先生家求助,他们为李院长求贤若渴的真诚所感动,共同推荐了庞士谦阿訇,因庞士谦阿訇已被聘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他热情地向李院长推荐留埃九年、中国通译“圣训”经第一人的马宏毅先生。

1954年8月,马宏毅先生激情满怀地跨入外贸学院校门,开始了他的商贸阿拉伯语创业道路。

二、高校教学活动

1954年马宏毅先生跨进外贸学院大门时,已是44岁的壮年人。他身高1.75米左右,仪表堂堂,长圆的脸上一副和蔼慈祥的笑容。操河南方言,常着咖啡色西装,有时也着蓝色中山装。他那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特征的美髯,垂在胸前,给人以严肃稳重的感觉。

初创的阿拉伯语教研室,除了办公桌椅,一无所有,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久便将留埃归国带回的阿拉伯文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还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庞士谦老师那里索取了一份伊斯兰历表张贴在办公室,教研室算是有一些阿拉伯语的气氛。

创业是艰苦的,据先生的亲传弟子李唯中教授在《忆我的老师马宏毅先生》一文中说:“专业开办之初,因为没有打字机,先生常常亲自动手刻写讲义,一人独挑阿拉伯语基础、文选、口语、翻译等数门课。先生的住处离学校很远,不管秋雨淋漓、冬雪飞扬,还是春风裹沙、夏令酷热,先生从未误过一节课,而且也没有迟到早退过。更令人敬佩的是,先生没有请过一天假。”先生来往于学校与寓舍间全靠一辆旧自行车。在校十几年,不见先生有一句谈及个人利益,更不见先生论及地位、金钱之语。他对学生严肃认真授课,生怕误人子弟,课下犹如父辈兄长,在和颜悦色之中,向弟子介绍阿拉伯风土人情和他难忘的留学埃及九年……给人以凛然正气之感。这也许就是那一代留埃学生特有的气质吧。

为了编好外贸学院适用的阿拉伯语教材,先生骑着那辆自行车,南到牛街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至北京大学,拜访庞士谦先生和马坚先生,借阅教材、参考资料,请教疑难问题。

为了制定好教学大纲,先生骑着自行车,多次前往在成达师范学校有14年阿拉伯语教学经验的马金鹏先生家中,请教研讨。

因为在埃及留学期间所学的多为宗教知识,为了使自己的阿拉伯语尽快适应对外贸易教学需要,先生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每周一次骑自行车到北京大学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听外国专家讲课。他不仅认真听讲,还认真做笔记,吸取现代阿拉伯语的营养。有时课后还围在专家身边提问请教,深得专家夸奖。

据马金鹏先生生前回忆,1956~1958年间,每月的第一个休息日,马宏毅先生都从和平里的家赶往北京大学外国专家的住处,请教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自掏腰包请专家代购有关商贸阿拉伯语书籍、教材。中午饭就在学长马金鹏家解决。饭后,一同履行伊斯兰拜功,然后讨论一会儿专家讲解的问题。告辞前,先生都照例留下半斤粮票,并说:“饭钱可以不付,粮票是我的定量必须收下。”先生为人正直、认真可见一斑。

十几年来,车胎磨坏了一条又一条,内胎补了一次又一次,记录了先生为商务阿拉伯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先生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为开创中国商务阿拉伯语奋斗。

对先生的师德,其亲传弟子李唯中教授写道:“马先生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进修工作。外国专家给(青年)教师上课时,他总是陪着听,而且主动提出问题请教专家,表现出谦虚好学的品质。此外,先生还注意培养拔尖生,破例吸收优秀学生与青年教师一道跟专家进修。这里不难看出,先生希望学生早日成才、攀登高峰,期待学生超过自己的高尚师德。”

对马宏毅先生的教学工作,李唯中教授追忆道:“马先生对待教学极为负责,批改作业一丝不苟。课堂上,先生讲解耐心、循循善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不敷衍,一时解答不了的,课下查阅,然后再答,这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先生反复对我们讲要多读多看的道理。他说,一遍看不懂,看第二遍、第三遍……遵循先生的教导去学习,确有成效。此外,先生启发式的、无卖弄学问之嫌的教学法,对我就颇有师范之益。”李唯中先生举例说:“我记得,在讲《谈水洼》一文时,文中出现了阿拉伯诗人王邵基的诗,诗的讲解与翻译较一般文字为难,这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先生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同学试译,最后先生再作评述。这样既使同学克服了对诗的恐惧感,又提高了大家的兴致,加深记忆。”

马宏毅先生还担任院务委员会委员,经常参加会议,但都没有影响教学。

商务阿拉伯语,不但要了解阿拉伯语语法、口语、土语、阿拉伯人的信仰、口语交流技巧、伊斯兰传统工艺品种类名称,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日渐增多的工业品、工艺品品种带来的词汇量增加的现实,还要了解中苏全民所有制国家商贸规则,以及西方自由贸易规则,也要研究商务交流中的心理学。这远远超出已往中国阿拉伯语教学重宗教、文学等方面的范畴,而且在中国阿拉伯语教学史上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马宏毅先生为了完成开拓中国商务阿拉伯语的工作,边工作边学习付出了比同辈阿拉伯语学者更多的汗水和心血。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马宏毅先生不仅编纂了较完善的商务阿拉伯语教材,也制定了较过完备的教学大纲,为中国商务阿拉伯语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该校培养了近百名四届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其中1人任教授、2人任副教授,7人为中国驻阿拉伯国家大使馆商务参赞。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马宏毅先生不但是一名回族学者,还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他那传神言志的花白长髯须,是他民族自尊和信仰的最好表述。

1966年,当马宏毅先生准备为阿拉伯语教学掀开新的一页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马宏毅先生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染上绝症,1969年10月逝世。

三、结 语

马宏毅先生离开我们已40年了,他为创建中国商务阿拉伯语而奋斗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那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不断学习的虚心品德影响着后人,他那填补中国翻译“圣训”经空白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汉译本,仍留传在学术界和广大穆斯林中间。

可以告慰的是:今天,外贸学院已发展成多学科的大学,先生开拓的中国商务阿拉伯语,已成为中国阿拉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商务活动和贸易量不断扩大;先生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已遍布中东地区、非州各国。他们之中有外交官、商务代表、记者、翻译,也有企业家,更不乏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运用阿拉伯语为祖国的繁荣,为不断增进中阿人民的友谊各尽所能。

在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追述先生的一生,教育后人,以为纪念。

参考文献

[1]《成师月刊》、《成师校刊》,1934~1937年各期。

[2]《伊斯兰》,1935年各期。

[3]《月华》,1938~1946年各卷。

[4]《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一卷,1939年。

[5]《回教文化》一卷,1940年。

[6]庞士谦著:《埃及九年》,北京月华文化服务社,1951年。

[7]《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马宏毅译,北京黎明书社,1950年。

[8]庞士谦:《马自成阿訇传》,《月华》第七卷第14期,1935年。

[9]李唯中:《忆我的老师马宏毅先生》,《阿拉伯世界》,1984年第1期。

【注释】

[1]原载《中国穆斯林》2009年第6期,本文写作中得马忠杰先生指导,特此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