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价值链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价值链探析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价值链;金箔产业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并应对生存威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是明智之举,也是势在必行的。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均具有区域性、强关联性和劳动力密集性等特点,本文将通过对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所形成的金箔产业的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由此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价值链探析——以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为例

梁 君 陆春平

陆春平简介:(1982— ):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产业组织。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是明智之举,也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以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为例,依据产业价值链理论,分析江苏龙潭金箔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产业价值链的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箔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价值链;金箔产业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并应对生存威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是明智之举,也是势在必行的。让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规模后,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并且让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更为集中。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均具有区域性、强关联性和劳动力密集性等特点,本文将通过对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所形成的金箔产业的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由此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1 产业价值链理论概述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5年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指出:从价值形成过程来看,企业在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连接成一条活动成本链。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相互联系,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之为价值链。寇伽特(Kogut,1985)则认为:“价值链就是技术与原料和劳动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投入环节的过程,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克鲁格曼(Krugman,1995)曾经探讨过企业将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地理空间进行配置的能力问题,由此,使得价值链中治理模式与产业空间转移之间的关系成为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此后,阿尔恩特和凯尔科斯(Arndt Kierzkowski,2001)使用“片断化”来描述生产过程的分割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生产过程在全球的分离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这就使得同一价值链条的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跨界生产网络被组织了起来,这一跨界网络可以由一个企业内部完成,也可以由许多企业分工合作完成。费因斯(Feenstra,1998)清晰地将“贸易一体化”和“生产的垂直分离”在全球经济中有机地联系起来。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界定,称之为产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如果说“产业链”描述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产业市场的结构形态,那么,“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则更加突出了“创造价值”这一最终目标,描述了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

不同时代的产业价值链具有不同的特征,宏基的创始人施振荣(2005)提出的微笑曲线众人皆知,在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不断有新的竞争者(步入市场化轨道的国家或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导致各国比较优势重新组合,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依托跨国公司进行产业重构和转型,调整国际生产布局,依靠动态的研发优势、品牌优势和全球营销优势保持其竞争优势,并通过知识产权和WTO协议攫取高额回报,而把生产阶段的成本通过向后发展国家转移压到最低,从而使生产阶段的利润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全球竞争态势,各环节附加值均由于竞争而降低,而在制造环节尤其是非核心部件制造上,由于进入的壁垒较低,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在这些环节附加值降幅相对较大,这样产业价值链曲线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形状,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然而在后进企业发展初期特定阶段,在没有资源积累、技术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可能不是微笑曲线,而可能是“苦笑曲线”(见图1)。而在以前的工业时代,或者说“福特主义”时代,大规模生产对于生产没有个性特色的大众产品的好处很大,因而所采取的策略是纵向或垂直一体化,企业对某种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实行内部化,在福特主义时代,生产加工活动在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附加值很高,远高于研发和营销阶段所创造的价值。因而这时产业价值链形状如图1中的“苦笑曲线”。但显然两者所处的环境和隐含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

img104

图1 产业价值链价值曲线

2 江苏龙潭金箔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金箔产业的形成,有其特殊的人文环境、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等背景。金箔产业是龙潭地区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大量史实表明,金箔发源于龙潭,距今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金箔文化底蕴深厚;其次,金箔的生产技术在龙潭地区得到了世代传承与发展,有着其他地域无法比拟的人脉资源和技术基础;再者,金箔产业无法实现大规模、全面的机器化集约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认同金箔、热爱金箔、熟悉金箔的产业工人,这就是金箔产业为何兴起于龙潭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龙潭金箔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有:

2.1 充足的熟练劳动力

金箔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可吸纳500~1 000人就业,劳动力成本占企业产品总成本的60%左右。金箔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黄金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戏、出具、切金箔、检验包装等。目前除了打了戏(就是把黄金不断锻打使其厚度逐渐变薄最终可使金箔厚度达到0.1微米的过程)这一工序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以外,其余均必须依靠人工来完成。据介绍,经捶打出来的金箔,薄如蝉翼,软如绸缎,民间流传一两黄金打出来的金箔能覆盖一亩三分地。由于龙潭是金箔的传统生产基地,熟悉并可从事金箔生产的熟练工人众多,劳动力密集、传统制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是其他金箔产区所无法拥有的,对工人的培训以及熟练工人的再培训所需的成本很低。

2.2 企业相对集聚,主产地优势明显

龙潭地区目前金箔总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除龙潭外,国际上还有日本的石川县和意大利的部分地区生产金箔,国内主要是江苏江宁金箔集团尚有生产,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着几家小厂,也基本上由龙潭人外出建立。目前龙潭已经成为世界金箔制造业中心,现有各类金箔企业86家,年总产值逾2亿,其中年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3家,年金箔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占世界产量的60%。产业的相对集聚将使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得到发挥,它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新企业的出现、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打造“区位品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产业价值链链式效应也可以得到有效释放,它促进了专业分工协作,推动了技术进步。

2.3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金箔起源于南京,而南京金箔起源于龙潭。龙潭一带的金箔手工艺制作技术,至少已有千年历史。在当地广泛流传着《仙家造金箔》的民间传说,从民间传说和民间供奉推算,金箔的大量出现应在六朝时期,而关键人物是“葛仙翁”——也就是葛洪。六朝时期金陵佛道盛行,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众多的庙宇和佛像需要“薄如蝉翼”的金箔贴裹,使得金箔产业化成为可能。在龙潭地区,由于千年积淀,金箔文化遗迹俯拾皆是,上至80岁老叟,下至7~8岁的小孩都了解金箔手工艺制作技术。这种世代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金箔产业在龙潭地区得到蓬勃发展的基础。2006年6月,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属于制度的范畴,文化的认同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和制度的执行成本。这种制度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马歇尔(Marshall,1919)用“产业氛围”一词所说的东西。“氛围”在这里代表了一种外部性,一系列共同的资源,它给工人熟悉就业规则提供了方便,给创造性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它使团体之间的交流变得容易,为局限在各地的企业和工人走到一起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础。据说也有龙潭人在外地投资办厂制造金箔,但发现所招聘的工人缺乏对金箔的热爱和了解,培训成本极高,大多数人经培训后要1~2年时间才能基本掌握相关技艺,而在龙潭地区大多数人只需短短数月便可以成为熟练工人了,可见文化积淀这个“产业氛围”的举足轻重作用。

2.4 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

龙潭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东部,距南京主城区30公里,处于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的中心区域。具有8公里长的深水岸线,是长江航运的枢纽,具有长江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港区,水运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公路形成了“三横”(沿江快速货运通道、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两纵”(城市二环、三环)路网;沪宁铁路正线上的龙潭三级货运站;15公里处有华东最大的尧化门铁路编组站,可通过宁西铁路辐射中西部地区;具有南京唯一国际级保税物流园优势以及南京市新城区的规划优势。更重要的是龙潭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空气湿度适中,十分适合打箔乌金纸的生产与使用,因为在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偏大,乌金纸容易受潮,增大了黄金在锻打时向四周延展的阻力,而在北方地区,由于空气干燥,乌金纸含水量偏低,这样在锻打工序上,乌金纸容易由于变脆而容易被击碎。据专家观察,全世界的金箔产区,包括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产地都跟龙潭地区处于同一纬度。这说明金箔的生产对气候条件也是极其苛刻的。

3 江苏龙潭金箔产业产业价值链的存在问题分析

3.1 产业价值链处于低端

目前,龙潭地区的制箔企业均以生产活动为主,研发和促销活动不活跃,根据以上的价值链微笑曲线,单纯的生产活动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其获得的附加值是很低的。总体看来,目前龙潭金箔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曲线形态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苦笑曲线”,大部分企业属于后进企业。一方面由于国外垄断了金箔产业的高端市场,其品牌知名度远高于我国,因而龙潭金箔的生产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另一方面国外金箔的生产越来越少,而世界上大部分生产集中于龙潭地区,由于龙潭地区激烈的恶性竞争,导致该地区企业所获得的产品附加值很低,再者该地区除作为主产地闻名遐迩外,而其他诸如产品研发、知名品牌、营销与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十分薄弱,致使在这些环节上所获得的总附加值低于生产环节,这一点与工业时代的产业价值链是很不相称的。工业时代由于产品供不应求,有供给就会创造需求,因而生产环节是重中之重,附加值的获取也为较高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竞争的重点和结果已经转移到高附加值环节。

3.2 创新缺乏动力

金箔生产仍有大量的工艺流程是机械无法替代的,这无形中限制了技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任何经济体中微观企业从其研发、生产、营销等整个创新活动来看,创新活动得以实施的最根本、最有效、最简单的激励因素是创新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比较。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时,企业的研发活动等高级要素投入才能得以最终转化为创新活动的收益,因而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实现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重落后,技术创新所获得的垄断收益很快被随后的大规模、无限制的模仿复制所抵消,加之缺乏强大的市场需求,企业的利润不高,又限制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因而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机。乌金纸制作技术是金箔技艺中最核心的技术,锻制金箔时,要用乌金纸包好金片,通过几万次锻打制成15厘米见方、0.12微米厚的金箔。这就要求乌金纸耐冲击、耐高温、薄而不破。可以说,是乌金纸保证了金箔质量。据了解,南京金箔总厂是国家指定的金箔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拥有目前世界先进的乌金纸生产技术。但这一技术在整个产业中并未体现其风骚独领的优势,原因或是乌金纸的生产技术革新还有空间,另外是其他相关环节,特别是机器捶打的技术革新未能及时跟进,因而使这一核心技术的优势大打折扣,造成了一些企业尽管其乌金纸生产技术并不是最好,但其生产出来的乌金纸并未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明显的瑕疵。此外,由于生产环节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低,企业自然也缺乏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也明显滞后。

3.3 衍生产品开发不足

金箔衍生品的开发将大大拉动对金箔的需求,需求的不断扩大才可能使分工不断深化、技术不断进步乃至产业价值链不断升级。据考古发现可知,我国早在商代就有金箔的运用,著名的殷商都城遗址殷墟曾出土过一种非常薄的黄金片——金箔。金箔在历史上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器物贴金、建筑物贴金以及用于织物服饰上。现在金箔的作用不断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佛寺庙宇贴金、建筑上的贴饰、漆艺、装饰织物、药用、食用、化妆品、电子工业、新工艺金箔画、工艺品、剪纸等等。目前国外对金箔的需求均用于其名目繁多的衍生品的生产上,从而获得相当高的附加值。据悉,在日本的金箔业重镇——石川县,金箔是当地延续了数百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产业,至今仍有数百人从事该行业,几乎占据了日本国内100%的市场份额。而该县的金箔企业,不仅保持和继承了传统的金箔手工工艺,而且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传统手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研究、开发和设计出新工艺、新产品,如金箔化妆品、金箔美容用品、金箔食品等等。而反观国内,金箔的衍生品行业远未得到长足发展,大多数金箔仅仅用于佛寺庙宇贴金、建筑上的贴饰,其他领域的衍生品还未得到深度开发,具有相同制作工艺的银箔、铜箔、铝箔的生产及其衍生品的开发也较为滞后。

3.4 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由于金箔生产门槛低,对厂房、设备要求不高,龙潭地区目前还有不少未经注册的“夫妻档”、“兄弟连”家庭式金箔作坊。企业大部分生产同构化,销售渠道、销售对象雷同,导致了大部分中小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主要表现在销售价格上,自2002年国家取消对黄金的管制后,企业乃至个人都可以在国家指定的黄金交易所购买黄金,价格都是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行情来定,因而企业是黄金价格的接受者,大企业即使大宗采购黄金所获得的价格折扣优势也并不明显,而一些手工作坊和小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占有比较优势,成为产品价格竞争的始作俑者,互相压价竞争导致了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同时也催生了许多质量造假、尔虞我诈等不良市场行为。这些现象甚至也发生在大企业之间,在最近一次北京故宫的金箔招标中,其中一家企业叫出了不到3元一张的超低价,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业内人士指出,在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把持的市场上,一旦进入争相压低价格的非理性竞争,最终损害的是江苏金箔业的整体利益。

3.5 品牌优势不明显

目前龙潭地区金箔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在国外,同样的金箔用自己的品牌,每张只能卖1美元,而贴上国外的著名品牌,就可以卖到2~3美元,其品牌价值可见一斑。品牌张力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既有的资源和产品优势无法转化为效益和品牌优势。目前,龙潭有很多金箔企业进行贴牌生产,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鲜明的区域品牌和有效的品牌创建、维护、发展和延伸系统,未形成能够整合和集聚所有的区域资源建立品牌知名度、共享品牌的核心价值、延伸品牌理念和扩大龙潭金箔产业集群的辐射性。

4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江苏龙潭金箔产业发展策略

4.1 积极推进创新

扩大市场份额,关键是创新,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其中产品创新是关键。市场创新依靠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要落实到产品创新上。产品创新要特别强调产品的差别性,产品具有差别性并得到市场的认可,才具有竞争优势。按照产品创新的要求,技术创新要有针对性,要以产品创新创造竞争优势。从一国发展的微观基础来看,对于任何一个微观企业单位的创新活动来说,同时包括研发投入和产品销售过程,研发能力和市场能力是企业创新活动不可分割、相互支撑的“一个硬币的两面”。

4.2 鼓励知名品牌的创建

用名牌产品打开市场并扩大市场,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文献(Gereffi,1999;Lee and Chen;2000)事实上已经指出了这样一条升级的轨迹:在网络型和被俘获的价值链关系中,一般的升级规律遵循:首先是工艺升级,然后转向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是部门间的升级,这通常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升级路径。这些企业的转型是从原始装配生产(OEM),即按照全球买主的合约,取得很薄的附加价值的装配和生产贴上买主商标的产品,到原始设计制造(ODM),最后到自有品牌生产(OBM),这是一个向着非实体化活动逐步演进的过程。因而通过确立品牌战略,利用集团优势创建知名品牌,使品牌成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高速通道,逐步摆脱为外商贴牌生产的尴尬局面,培养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致力于打造世界知名的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带动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形成真正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创新驱动的、产业网络化的产业集群,是目前发展金箔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4.3 加大衍生产品研发力度

金箔的衍生品种类繁多,但很多并没有形成很大的有效需求,通过加大衍生产品的研发力度,扩大金箔的需求量,提升产业链等级。从一国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市场需求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个处于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空间来说,是决定一切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的价值和增值活动能否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而且,越是处于产品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高端要素(如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品牌与销售终端),就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空间来实现其价值的转移和增值过程。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空间经济体来说,可以无需借助外部市场,通过本土市场需求容量所内含的对创新动力引致功能的发挥,内在地培育出其本土企业的高级要素发展能力,这被称之为“需求所引致的创新”(Zweimuller and Brunner,2005)。需求动因不仅已成为诱导发达国家所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产生的一个内在原因,而且成为决定一国(地区)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和产业持续升级动力的国家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内生要素。

4.4 政府的有效引导,科学规划

目前,龙潭金箔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保存龙潭金箔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发展金箔产业,离不开各级政府对金箔企业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一是扩大金箔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要不断进行创新,借文化产业大发展之机,做强做大金箔产业,如:成立金箔研究院、恢复或重建金箔遗迹、建立金箔博物馆等,提倡活态文化展示,发展工业旅游。二是加强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产品产权交易平台、国际服务外包平台等,通过平台建设,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力争使龙潭地区成为世界金箔的质量标准发布地以及产品集散地和定价中心。三是以科学规划总揽全局。通过科学规范,引导金箔产业的合理空间布局,扶持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价值链的区域控制能力,构造金箔产业群。

参考文献

[1]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8):57-63.

[2]刘东勋.价值曲线的时代变化和产业价值链竞争[J].上海经济研究,2005(7):53-59.

[3]刘志彪.中国贸易量增长与本土产业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视角[J].学术月刊,2007(2):80-86.

[4]张杰,刘志彪.需求因素与全球价值链形成兼论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封锁型”障碍与突破[J].财贸研究,2007(6):1-9.

[5]陈懿赟.获取动态比较优势的湖南花炮产业发展策略[J].经济地理,2008(3):327-329.

[6]宗刚,李红.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汽车,2006(5):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