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贴近·引导·和谐

贴近·引导·和谐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贴近·引导·和谐——对落实“三贴近”的思考   杨玲玲落实“三贴近”,可谓“知易行难”。每当新闻事件发生,特别是突发事件,对每个媒体都是一个考验,也是对落实“三贴近”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弘扬和传播中,能不能落实“三贴近”,做出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出来。

贴近·引导·和谐——对落实“三贴近”的思考   杨玲玲

落实“三贴近”,可谓“知易行难”。即使领会了“三贴近”的丰富内涵,但要真正落实好、实践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个人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一、在贴近中满足受众

要落实好“三贴近”,首先要心中有受众。在观念上,应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在实践中,应把大众需求始终装在心中。不断研究受众的需求,贴近受众的需求,满足受众的需求。

我台有一档栏目叫《传奇故事》。这档栏目就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满足受众探奇、寻奇需求的。栏目推出后,由于每天报道的都是全国各地普通百姓的人生起落、生命悲喜的传奇故事,深受观众欢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栏目从去年开办至今,平均每天要接到五六十位观众电话和信件,收视率也基本稳定在同时段省级卫视的第二位。著名诗人、作家柯岩曾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表扬这一栏目,她在文章中说,无论历史多么曲折,流行时尚怎样占天霸地,人心所向仍然是淳朴善美、诚信道义。《传奇故事》从深层次上满足了观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由于它的影响不断扩大,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这一栏目被评为“十大名专栏”。

全国各地电视台,每一档知名的节目,无一不是在贴近中满足了受众。像全国众多民生新闻栏目,大多在当地都是收视冠军,为什么?就是因为,内容上贴近了观众需求,形式上生动活泼,才深受观众喜爱。

所以,媒体在传播上,一定不能自我满足、孤芳自赏,在报道中,一定不能谁拍谁看,拍谁谁看,而应该彻底放下身架,汇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产生吸引力和亲和力,才能找到落实“三贴近”的关键点和共鸣点。

二、在满足中引导舆论

img44

江西电视台《传奇故事》栏目版权登记颁证仪式

当然,不能说,满足了受众,就是落实了“三贴近”。在满足受众的同时,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抵制什么,要旗帜鲜明,切实履行好引导舆论的重要责任

1.服务大局,生动而不生硬。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服务大局、宣传大局,是其第一要务。但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建设成就时,媒体也最容易居高临下、刻板生硬,也最需要落实“三贴近”。

在服务大局中落实“三贴近”,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把“三贴近”落到实处。最近,我们有一个尝试,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交流。为迎接江西省第12次党代会的召开,配合省委“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活动,我们策划举办了一个大型电视论坛《问计于民共商发展》,邀请省委书记孟建柱出席。孟书记在这个论坛上,就科学发展、和谐创业、民生民情等问题,与来自社会各界的150名现场观众代表一起共商富民兴赣大计,并解读省委省政府新推出的关于就学、就业、看病、廉租房、食品安全、生态等惠及老百姓的诸多政策。这些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通过论坛,直接传达给人民群众。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妙趣横生。节目播出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前后有几千名观众发来短信发表感言。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按照“三贴近”要求,来制作节目或进行报道,即使一些较枯燥的内容,也有可能做得深入人心。

img45

“2010江西电视台新春红歌会暨第七届中国金唱片颁奖盛典”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

2.新闻事件,到位而不缺位。

每当新闻事件发生,特别是突发事件,对每个媒体都是一个考验,也是对落实“三贴近”的考验。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的资讯需求,否则,就会远离受众,失去群众的信任,甚至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丧失话语权

2005年11月26日上午,江西九江县、瑞昌市突发5.6级地震。由于震区及波及地方的老百姓不了解情况,一时间,传言四起,人心惶惶。这时,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上的主流媒体,必须迅速给出权威资讯,消除不确定性,杜绝谣言,稳定民心,否则一些非主流媒体的信息就会大量涌入。因此,我们台通过各种途径迅速获得了地震的权威消息,并立即以游走字幕的方式即时发布,几路记者也随即赶赴灾区,发回了许多现场报道。他们采集制作的消息《地震第一夜》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长消息类一等奖,我们在报道中的作为也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表扬。

因此,我觉得,面对新闻事件,时效就是贴近性。只要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着想,处置得当,那么,报道越快,贴近性就会越强,效果就会越好。

3.热点趣闻,适合而不迎合。

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媒体出现了庸俗、猎奇、泛娱乐化的倾向,甚至不顾新闻事实,夸张、虚构、炒作,以制造“卖点”,完全偏离了“三贴近”的轨道。因此,我们在报道一些热点趣闻中,要适合而不能迎合。

像前面提到的《传奇故事》,虽然求奇,但我们在选择题材时,非常注意选择那些健康的、向上的,表现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不盲目追捧热点,但在叙述上追求悬念迭出,引人入胜。真正做到求奇而不猎奇,弘扬真善美,表达主流声音。

三、在引导中营造和谐

受众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作为媒体,也应从多层面上满足观众的需求。满足可以是多元的,但在舆论引导上,价值观不能多元。我们要坚持“三贴近”,不断抢占影响力市场,弘扬主流价值观,真正担负起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责。

这一点,我想结合我们推出的《中国红歌会》这一活动来谈谈体会。《中国红歌会》创意之初,也有很多同志认为,这个活动,不时尚,不流行,观众可能会不喜欢,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是我们认为,红歌作为一种主流价值的载体,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播。关键是,我们在弘扬和传播中,能不能落实“三贴近”,做出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出来。后来,活动一推出,收视效果和观众的参与热情大大出乎反对者的意料,小到十多岁的孩童,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更多是青壮年观众都参与到总动员中来,本地的、外地的甚至国外的游客纷纷加入,连续7天21小时的直播节目,赢得千千万万观众的掌声,收视率也居高不下。我们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在“大众化”与“高品位”之间找准了结合点,那就是“红色情怀”、“励志情结”。不少年轻人把红歌看做是净化他们心灵的甘露,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努力工作。在两万多条即时短信中,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感动”、“亲切”、“高雅”、“经典”。

这个活动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见,只要认真落实“三贴近”,就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时代大潮中,媒体也担负着“传播和谐理念、倡导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的职责。我们只有坚持“三贴近”,实践“三贴近”,不断创新,强化引导,才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本文系作者在2007年参加中宣部“落实‘三贴近’专题研讨班”的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