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宁夏文化会展业发展报告

年宁夏文化会展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宁夏文化会展业发展报告马 珍[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011年宁夏文化会展业发展报告

马 珍[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不仅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因其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受益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文化为主体的软实力产业也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会展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竞争的有力手段,也是宁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宁夏会展业在软硬件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使会议、展览、节事相融合,已形成独具宁夏地域文化特色的“六大节会”品牌。在取得不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了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宁夏会展业已逐渐呈现出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有力地推动了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2010年4月至11月,全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生活文化节、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第二届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等重大活动。依托这些重大活动,期间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旅游推介会、影视节、精品文物展、中外文艺表演团体系列展演等展演展出活动,几乎是月月有节、周周有会。通过这些布置精细、内容翔实、充满异域风情的展演、展出活动,展示了宁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提升了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提升了宁夏全方位开放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比较往年的各类文化会展活动,2011年的文化会展呈现出以下新特点和新趋向。

(一)节会的规模、数量以及质量逐年提升

自2006年首届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举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已成为宁港企业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招商投资的数额一次超过一次。2006年招商118.5亿元;2009年签订各类合作项目94个,涉及的投资总额达853亿元;2011年的香港经贸周招商总额突破1000亿元,其布展面积比2009年大了1倍,产品数量增加了3倍,香港媒体对宁夏的关注度有了较大提升。

从2009年开始,宁夏与文化部等国家5部委共同创办了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这一品牌活动,举办了三届的文博会也是一届比一届精彩。第三届文博会以“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激情中国,和谐世界”为主题,突出文化、艺术、旅游三大元素。与上届文博会比较,此次文博会举办了6大板块19项活动,比上届增加了9项活动;展会场地有所增加,本届文博会的主展场地设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同时在银川西塔古玩城、六盘山(隆德)文化城、中央电视台摄影频道设分展场;举办时长80天,而且参会人数比较上届也有所增加。本届文博会有25个国家、7个中央部委包括全国29个兄弟省(区)、市、港澳台以及国内外2100多家文化旅游影视企业参展。大会安排了来自国内外、区内外的35个文艺表演团体上演78台精彩节目,比上届多37台演出。本届文博会推介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和签约项目160个,推介项目资金达260亿元,正式签约项目49个,合同协议资金132亿元,超过上届30亿元。

“中阿经贸论坛”既是全区六大节会的重头戏,也是国家“向西开放”政策的新平台。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于9月21~25日在银川市举行。论坛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高峰论坛、会展博览、经贸洽谈和文化交流4大板块内容34个分项活动,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以及其他伊斯兰国家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高层对话平台。本届论坛有76个国家(地区)参与,中外客商多达7000名,阿盟22个成员国全体派员参会,洽谈成功项目共计164个,签约投资额达2086.52亿元。本届论坛无论从来宾总人数还是国外嘉宾人数,无论是参会参展的客商人数还是到会采访的记者人数,无论是参展单位数量还是展馆布置面积,均创下宁夏展会历史之最。

(二)会展彰显了回族文化特色

作为第三届文博会的综合展览项目“著名学者白寿彝、王惠岩遗属捐赠文物展暨回族文物收藏精品展”的展出活动,就走出了一条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利用民间藏宝,组织全社会办博物馆、办民族文化陈列展、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创新之路。在自治区举办回族学者生前的成就展,不但彰显了回族学者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更激发了海内外回族穆斯林对自身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和弘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华回乡文化园暨回族博物馆举办的“著名学者白寿彝、王惠岩遗属捐赠文物展暨回族文物收藏精品展”,征集到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白寿彝老先生和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教育家王惠岩先生生前遗物、手稿、著述、出版物243件,其他回族文物在国际展台上也是首次亮相。

中阿经贸论坛不再限于经贸交流合作的领域,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交流,视文化交流为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在此次举办中阿经贸论坛期间同时举办了中阿文化艺术节活动,在中阿文化交流美术作品展、图片展、文书画展、宁夏地区民间艺术家作品展4大版块的展览中,吸引了来自阿联酋、阿曼、俄罗斯等12个国家68位作者的160余幅作品参展;中阿双方启动了“阿拉伯语十年千部经典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和“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出版工程”,还达成了32项出版合作协议;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则吸引了中国、埃及、卡塔尔等13个国家的广电部门高级官员、媒体负责人参加,共同发表《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银川宣言》,将通过节目交换、建立联合采访机制等具体措施深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二、存在的问题

宁夏会展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水平有限,在管理水平、组织模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会展业发达的地区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一)“六大节会”尚未形成精品展会

宁夏会展业发展比较迅速,形成了六大知名展会,但是品牌展会还未形成规模。会展精品少,品牌效应差。当然,六大节会的形成时间也比较短。以中阿经贸论坛为例,2011年举办才是第二次,所以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精品展会的可能性不大,还要继续培育,继续发展。

(二)群众参与性不高

广泛的民众性是任何会展活动成功的根本所在。如果老百姓漠不关心,这样的会展就只能是劳而少功。所以会展的魅力不在于安排多少项活动,而在于有多少民众亲临其境,亲身参与其中。以在银川举办的展会活动为例,人们更多的关注消费类或者服装服饰展览、购物节之类的展会,对文化类展会活动关注程度较低。

(三)有关文化会展业的科研工作缺失

宁夏会展业基础理论研究、科研立项和数据整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还不完善,要加强针对宁夏会展业的发展,进行相关的课题立项和数据整理、统计工作,如2011年银川市社科规划项目就立项了《银川市会展业SWOT分析》课题,要加大对会展业的科研投入。要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虽然宁夏会展业相继成立了自治区级和银川市会展行业协会,但其在促进信息交流共享,规范行业秩序、科研攻关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建议

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宁夏文化的繁荣必将促进“十二五”时期宁夏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会展业作为宁夏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引擎”,也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探索文化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的发展模式

会展业和旅游业都能极大地带动商贸、物流、广告、印刷、装饰等相关产业,对其他产业带动性强,能融合大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提高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另外,会展和旅游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非常相似的功能,都存在着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会议旅游、节事旅游等旅游项目的开展也使得会展本身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起来,同时,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会展活动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因此,宁夏文化会展业要积极探索与旅游业互动的发展模式,促进会展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二)注重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

网络在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在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在传播方式上的多样性,使其成为现今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宁夏文化会展业的发展中要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特点,通过不同网络媒体及时发布各类展会的信息和数据。

(三)打造精品展会

精品展会可以集中地反应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是对当地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浓缩,是当地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中阿经贸论坛作为国家级、国际性的对外经贸洽谈活动,是宁夏会展业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中阿经贸论坛融入在广西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在吉林举办的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等国家四大国际性展会格局中。

(四)重视文化会展业的科研工作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对历次会展业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文化会展的举办提供研究基础和智力支持。同时很好地利用和发挥会展业协会在科研方面的基础作用。

【注释】

[1]马珍,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