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记者的分工与合作

电视记者的分工与合作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电视记者的分工与合作传统上我们一般认为记者是一种独立性较强的工作,因为特别需要记者具有独立采访工作的能力。电视新闻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确立优先地位的是电子新闻采录系统的发明与使用。我国电视记者工作是采摄合一和采摄分家并存,在地方电视台,绝大部分还是采摄合一。所以说,采摄分工是电视新闻采访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视记者的分工与合作

传统上我们一般认为记者是一种独立性较强的工作,因为特别需要记者具有独立采访工作的能力。但是电视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电视新闻的采访,需要摄影、录像等许多工作同步进行,电视新闻报道绝大多数是集体合作的工作成果。作为电视记者,需要同时具备集体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协同工作与采摄分工是电视记者采访区别于其他媒介采访的突出特点的又一体现。[2]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种电视记者采访的特殊工作方式:

(一)采摄分工

现代意义的记者,是指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有时也泛指从事编辑、采访、评论工作的新闻工作者。电视记者工作属于新闻工作。从广义上说,“一切从事电视新闻采访、编辑、制作的专业人员,统称电视记者”。[3]具体地说,所谓电视记者,也就是“电视台里从事前期采访、出镜报道、摄像、后期编辑的电视节目创作人员”。[4]狭义地说,电视记者是“电视台里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包括三种:“一是文字记者,二是摄像记者,三是出镜记者。文字记者是负责写解说词的记者,摄像记者是负责拍摄画面的记者,出镜记者是负责站在镜头前报道的记者。”[5]

“采”与“摄”,是电视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概念。“采”是对文字记者和出镜记者而言,“摄”则是摄像人员的职责,采摄分工是指记者与摄影的分工。记者的任务是掌握自己分工范围内的新闻线索与选题。一旦题材确定后,负责采访新闻现场及有关的人与事,并根据报道主题的需要向摄影师提出对画面形象的要求,而后负责编辑画面和结合画面撰写文字解说稿。摄影师的任务则是根据记者的要求和报道主题的需要,拍摄好画面。采摄分工,记者才有时间和精力深入采访,提炼报道主题,寻找新闻事态的来龙去脉。这样报道时才有针对性,才能深入。采摄分工为电视记者走上屏幕创造了条件。电视新闻记者实行采摄分工,对记者来说,要求很高,无论是文字记者、出镜记者还是摄像人员,都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配合也要十分默契。

电视新闻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确立优先地位的是电子新闻采录系统(ENG)的发明与使用。ENG是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即电视台拍摄新闻的设备——轻便摄像机。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末率先试制发明ENG。70年代初,ENG在日本、美国、欧洲等被广泛应用。它省略了胶片拍摄的冲洗、拷贝等一系列过程使电视新闻采访活动更为迅速、方便、灵活。电视记者可以通过微波传送设备,直接把新闻现场的画面传回电视台播出,变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为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与事件发生同步进行。ENG可同时进行摄像和录音,摄录合一,声画同步,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真实感。它的普及运用,解决了拍摄中声画同步录制的问题,由此电视记者能够走上电视屏幕进行现场采访。在许多电视行业发达的国家,记者已经同摄录人员实现了完全的分离,记者只负责采访报道,而摄录人员负责拍摄图像和录音。

自1947年美国NBC和CBS开始采用16毫米电视摄影机拍摄电视新闻以来,电视记者长期是“采摄合一”。ENG的问世和普及,解决了拍摄中的声画同步问题,把电视记者推上屏幕,记者采访与摄影就开始分家了。目前,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绝大部分是采摄分家,新闻编辑部只有编辑、记者,而摄影作为技术人员归属于制作部门,配合记者工作。我国电视记者工作是采摄合一和采摄分家并存,在地方电视台,绝大部分还是采摄合一。随着现场报道、现场采访等更能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的大量运用,采摄分家势在必行。当然,这不排斥部分的电视报道用采摄合一的方法。

所谓采摄合一,是指电视记者以画面纯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电视记者既是采访者、报道者,又是现场的摄影者,还要亲自撰写文字解说稿,集采访、摄影、文字写作于一身。它要求记者既要注重采访技巧,又要掌握摄影技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这对全面锻炼、培养记者的多方面技巧和本领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许多弊病。最主要的就是使得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容易顾此失彼,无法合理分配和支配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疏漏。比如记者有可能太注意对镜头的捕捉而忽略了采访的环节,同时这种“采摄合一”使得记者既不能够进入画面进行现场采访,也难于进行画外描述。所以说,采摄分工是电视新闻采访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分工的方式,使得记者能够专注于对事实的挖掘,同时能够走进镜头进行现场报道,以画面形式参与其中,加强了报道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对于摄制人员,这种分工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专心地致力于拍摄和录音,保证录像的完美质量。采摄分工的发展,还带来了一种新的报道样式,即现场报道,它是由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

另外,采摄分工的节目制作方式要注意记者和摄像人员的配合,在对细节的捕捉上更能够体现出这种配合的重要性。对于突发性新闻,摄像人员大多能发现细节,抓住细节。而对于一般性新闻事件,摄像人员如果不了解记者的报道意图和目的,在拍摄新闻时往往会不得要领,抓不住细节,拍摄到的画面会叫人看后不知所云。因此,虽然形式上是采摄分工,但是记者和拍摄人员一定要注意沟通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够做好报道。

(二)协同合作

一般情况下,在电视行业,完成日常新闻采访需要组成采访小组进行协同合作,小组成员通常包括记者、摄像、灯光等人员。如果是重要的电视新闻采访,则需要制片人、主持人、记者、编导、摄像、灯光、录音等工作人员。如果是实况直播,那么相关人员会更多。比如,对于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出访活动、外国领导人的重要来访活动,以及党政重大会议、国家大型纪念活动等,这样复杂的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都是需要组成专门的新闻采访摄制组来完成一系列的新闻报道。1998年11月李鹏总理对奥、新、泰三国的正式国事访问活动的报道,我国的7家新闻单位组成了人数为23人的记者团。而美国NBC1987年9月制作播出的大型专题节目《变化中的中国》,除了派遣前期拍摄工作人员外,9月25日到10月2日的现场报道和同步播出就派出了140多人,占其新闻部总人数的1/3。

编导是一个电视新闻摄制组的负责人。编导的任务,就是把握好政策和报道思想,带领摄制组深入采访,提炼出报道的主题,找准报道角度,同时还要负责指挥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

记者负责现场采访或者做口头报道,在大多数没有编导的情况下,记者同时就是编导,要担负起编导的责任

摄影是电视记者最重要的合作者。记者负责用语言表现主题思想,而摄影的任务是用画面来表现主题思想。摄影师必须要和编导、记者培养出高度的默契,在拍摄过程中清晰地领会他们的意图,运用各种摄影的专业技巧和手法,表现出新闻的主题思想,同时使画面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在后期制作中还要指导和参与相关工作。

录像是前期采访工作中在技术上的负责人员。他的任务是保证摄像机、录音机等器械的正常工作,同时还要保证摄制的音像材料的技术质量。

灯光则是摄影师的重要合作者,他的任务是在摄影师的指导下运用光线,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现采访对象的形象和情绪,捕捉细节。灯光可以很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摄制组如何组建,构成多大的规模,这是全世界的电视机构都在费心琢磨的问题。如果从理论上来考虑,只是单纯从工作的需要出发,组成一个9人记者采访组是最理想的,它是由编导、摄像、主持人(出镜记者)、录音、灯光、摄像助理、场记、制片主任、剧务等9人组成的。如果条件许可,资金充足,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组建的摄制组是最理想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是很难组成这样“豪华阵容”的摄制组的,人员太多的话行动不便,而且有时候剧组的名额也是有限的,那么就要求摄制组里面的许多成员都要身兼数职。一般最多见的是三人摄制组:记者、摄像、录音;记者兼任编导、制片主任和场记,摄像兼灯光,录音兼摄像助理、剧务。因为三人摄制组,虽然一人兼多职,但是经济、实用。不管到哪里采访,对方都容易配合。摄制组3个人,对方出一辆车,出一个陪同,加一个司机,一共5个人,正好一个小车。假如摄制组有4个人,别人就要安排一辆大车,那样机动性就大大减小。

这种集体协同工作的方式,对电视记者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第一,记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种集体合作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往往是采访报道的主要人员,负责采访的构思、口头报道,同时还要负责调度各个小组成员。

第二,记者同时还要熟知其他小组成员的位置。美联社总编基恩·富勒曾经这样说过,记者好比职业球队队员那样,不仅仅必须站到自己该站的位置上,还应该知道其他每一个队员应站的位置;记者也好比一个职业歌剧女高音一样,必须了解自己的声音和其他歌手的声音。

第三,电视记者的工作更加突出地体现出要具备协作精神和全局观念。作为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容易产生意见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记者必须学会站在全局上考虑各种意见,协调各方观点达到一致,才能够融洽地工作。

我们必须看到,作为摄制组的人员,虽然各自有分工,但是必须互相熟悉彼此的工作。事实上,作为一个电视记者,如果不熟知画面,不懂得拍摄技巧,可以说是不称职的,因为他将无法去调度和组织采访。作为电视记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本领,最起码要做到能够对电视采访的基本拍摄方法和技巧运用自如。编导、记者、录像、灯光都应该懂得摄影;摄影、灯光、录像也要懂得新闻。编导和记者懂得摄影,就能够和摄影师合作得更加默契;摄影师懂得新闻,那么他拍摄的镜头就会更加符合新闻主题的要求,更加能够领会出新闻的报道思想,甚至锦上添花。也就是说,虽然“采摄分工”对摄制组的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分工,但是作为记者——采访活动的组织者,还是要一专多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