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息的正文与结尾

消息的正文与结尾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消息的正文与结尾(一)消息正文的写作要点电视消息类新闻的正文,是新闻中紧接导语之后的主干部分。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写作应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使新闻报道主题更突出、更有感染力。(二)电视消息类新闻的结尾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后一句话是整个报道中的第二重要部分,这称为电视新闻的结尾。

五、消息的正文与结尾

(一)消息正文的写作要点

电视消息类新闻的正文,是新闻中紧接导语之后的主干部分。它对叙述新闻事实、反映主题思想,具有关键作用。好的电视新闻是画面、解说、同期声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使用最形象的画面、最生动的同期声、最简洁的文字来表达所报道的内容。

新闻内容上还是要5个W,只不过这5个W,分布于画面、解说、同期声。

1.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作用

(1)详细叙述新闻事实。电视新闻的导语只是概括了新闻中的“精华”,详细完整的新闻信息,还是需要在新闻主体里交待清楚。电视新闻正文叙述的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的具体过程,记者或当事人的亲身感受、抽象的数据、细节,等等。

(2)提供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新闻背景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揭示新闻主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视消息类新闻由于画面拍摄的时空限制,不可能把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交待清楚,也不可能把新闻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说明白。消息正文可以借助于背景进行解释、说明、对比、衬托,使事实更明确,意义更深刻。有时候通过背景注入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还会使电视消息类新闻变得有滋有味。

(3)呼应、解释导语。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有时候直接或间接地提示了新闻主题、评论的新闻意义。在电视新闻主体部分,就要对导语做出进一步的阐释,以相互呼应。

2.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

(1)层次清晰。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虽然不讲求要有完整的结构,但是写作一定要层次清晰、分明。由于要配合画面叙事、说理,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有时候会出现不连贯和“跳跃性”。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规律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错落有致地写作出来。每一层只表达一个意思,一层的意义表达清楚了再说下一层,各个层次之间或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体现出很强的逻辑性。

(2)材料精当。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可写的东西都有很多,但是最有新闻价值的却只有那么几个。电视消息类新闻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向受众传达最有效的信息,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电视消息新闻正文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用最能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特性的材料,用最能表现主题而又最生动感人的事实来组织报道。

(3)手法多样。古人认为,文章写作要遵循“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的原则,就是说在写作时既要考虑一般规律,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来确立重点、谋篇布局,绝不可生搬硬套。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写作应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使新闻报道主题更突出、更有感染力。

(4)方言的使用要适当。适当运用方言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增强新闻的接近性;运用方言进行报道体现了地方性的节目定位,是从语言上对受众的贴近。但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同时,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部门是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典范,担负着社会舆论导向责任,如果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就会对社会产生误导。所以,电视消息类新闻的文字稿还应该以普通话写作为主。

在电视消息类新闻的文字稿的写作中,除了要传递基本事实之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使整个消息看起来生动、自然。比如运用过渡性语句。过渡性语句运用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可以帮助引入更多的消息来源、解释说明情况、介绍最新动态的背景。通过过渡性语言可以将观众带入新闻报道的另一场景。再比如人文化写作。在保持事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下,运用体现人物情感、体验的人文化写作方式,可以不再使消息类新闻看起来硬邦邦。例如,在一条电视消息类新闻中可以这样写:

一个生命正面临终结,正在用他最后的机会对自己的死作出反思。

3.同期声的使用

同期声,是指在视听兼备的电视节目中,拍摄画面的同时记录下来的原始的真实声音。同期声包括现场采访同期声(包括同期讲话声)与现场实况效果同期声。前者指记者现场口头叙述与提问以及新闻人物的谈话。尤其是新闻人物的谈话同期声有很强的说服力,在表现人物自身的思想、情感,或交代他经历的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感受时,更能达到真实效果,它比解说旁白更有力,更使人信服。

在电视消息类新闻中使用同期声,有以下几个作用:

(1)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可信性。采用新闻现场的同期声,尤其是新闻人物直接谈话的声音与形象,增强新闻真实性。因为新闻人物既是新闻事件当事人、目击人,又是第一手材料占有者,其谈话又权威又可信,富有个性化。

(2)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感染力。同期声尤其是新闻人物的现场谈话声,是新闻的基本材料。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新闻人物现场谈话声的表达,有助于烘托现场真实氛围,有说服力,能加强新闻的深广度。

(3)运用同期声,能重构过去时空,负载“再现”过去形象,还为受众提供了一条参与渠道,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

例如新闻《刘翔家乡父老为你骄傲》[11],就是以同期声取胜:

img14

img15

同期声使用的原则:使用具体生动的话语;使用判断性的话语;使用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话语;使用反映人物个性色彩的话语;使用陈述关键性事实的话语。例如,要使用“我们会马上解决这事”,而不用“我们会解决这事”。

荣获2004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新闻作品《刘翔夺冠创造历史》,就是在同期声的使用上为整个新闻添色不少:

【同期声】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

太兴奋、太兴奋了!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8名?我今天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我觉得,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的!我相信,在我以后的运动生涯里,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奇迹,等待我去创造,等待我去辉煌!

这部分同期声的运用,不仅表现了刘翔夺冠后自豪、兴奋的心情,而且还展现了刘翔的内心世界以及“亚洲有我、世界有我”的英雄气概。

(二)电视消息类新闻的结尾

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后一句话是整个报道中的第二重要部分,这称为电视新闻的结尾。精彩的新闻结尾能起到深化主题、升华思想、抒发情感、引人思考等作用。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有很多消息类电视新闻没有结尾。因为“倒金字塔”的结构的大量使用使得新闻的主要信息已经在正文内交代清楚,这样结尾则在新闻中处于“次要”地位。因此,不少人认为结尾可有可无。其实,这种轻视结尾的观点对于写好电视消息类新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尽管结尾并不提供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但是如果写好了,可以给前文锦上添花;写坏了,对前文的破坏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国元代的作家乔梦符,曾对文章作出过“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在电视消息类新闻写作中也应该按“豹尾”的要求来写结尾。

在结尾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紧扣事实不空泛,要启发诱导不说教。有些记者喜欢在新闻结尾处刻意拔高,说教味很浓。这样不仅会引人反感,还会给整个新闻的有效传播带来负面影响。无论是阐发评论还是揭示主题,结尾都应写得自然得体。要力求简练,用精简的语言来总结全篇,深化主题,避免繁冗拖沓。

这里要指出的是,电视消息类新闻的结尾是与新闻的内容紧密相连的,要不要结尾和怎样结尾必须同整篇文章的结构以及表达内容联系起来考虑。

电视新闻可以有多种形式结尾,这里简要介绍比较常用的几种:

自然式 这种结尾方法有“水到渠成、戛然而止”的效果。当画面和解说词把新闻的信息讲明白了,新闻就自然结束了。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巴格达空袭纪实》的结尾:

……这次空袭一共持续了45分钟,到目前为止空袭的警报还没有解除,而与此同时,巴格达清真寺的祷告声已经传出了,这就标志着穆斯林的斋月从今天开始了。这是中央台记者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报道的。

总结式 即在结尾将内容作一个概括,进一步点出主题。这种结尾方式比较常见。在新闻的结尾用文字稿总结全篇内容,使全文的内容最终归纳在一个点上。用这种方式做结尾,强化了电视消息类新闻传播的信息,但又不让人感到重复。例如电视新闻《阳泉工商局要求工商管理人员不在所管摊位吃喝拿商品》的结尾: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阳泉市工商局从最敏感的吃、喝、拿上做出硬性规定,其目的就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工商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我们想: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够从各自身边的事情做起,那我们的社会风气将会大大好转。

照应式 与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相照应。例如,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短消息一等奖作品《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的开头和结尾:

导语:

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今天早晨记者一走进拜泉县北部的这片人工林,一大群野鹿就闯进了镜头。

结尾:

生态环境好了,久违的野生鹿又回到了拜泉,还有这只扬起大尾巴飞跑的大兴安岭灰狐;几只狍子见到来人更是惊慌地扬起一片雪花一头钻进了密林深处。

展望式 即在结尾写出将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结尾可以展示新闻事件发展的趋势,预测其发展方向和结果,使观众对乐观的前景充满信心。运用这种结尾的新闻,一般都是重大的新闻,或者是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例如电视新闻《“四跨”使海尔提前超过百亿》的结尾:

13年的时间,从零干到了现在的100亿,对我们自己看应该是很快了,但是对比世界上的国际化企业还是差距非常大的。我们要进入世界500强,我们想——争取10年之内达到这个目标。

评论式 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议论,发表看法和观点,说明其实质和意义,以深化主题。例如由中央电视台摄制、获得2000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新闻——《美国反华提案在联合国人权会议再遭挫败》的结尾:

而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企图支配他国人民命运的做法只能是绝路一条。

呼吁式 电视新闻反映社会现实,对报道中的一些亟待解决又涉及面大的问题,在新闻的结尾,以呼吁的话语,提示人们引起广泛关注,并使之早日解决。例如新闻《火烧湿地》的结尾:

大火后的扎龙,一片寂静。

小鸟在焦土上起落,在苇根中觅食。排水渠仍然在施工。

丹顶鹤孤独地站在大火燃过的土地上,呼唤着失去的家园。

人们在忧虑,4万公顷过火的苇塘何时能够恢复,我却在想,如果不从现在起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火后余生的另外4万公顷芦苇还能生存下去吗?

今天,当我离开扎龙的时候,扎龙刮起了龙卷风……

发问式 对问题进行追问、反问,以引起思考、关注。这种方式是为了引起观众对后续的发展的注意而常用的手法。例如,系列报道《关注农民工讨回打工钱》其中的一则,就是以发问式方式来结尾的:

据了解,每年在我省各城市打工的农民有200万左右,他们主要分布在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目前全省各地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正在遭遇难讨打工钱的困境?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工的工资被这样大规模拖欠?本台新闻节目将继续予以关注。

(三)电视新闻背景

电视新闻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闻的要素一般只交代主要的要素:何人、何时、何事、何地、怎样,很少有时间提及“为何”。这个为何就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对新闻本体进行解释的附属事实材料,它不是独立的成分,但往往是新闻不可缺少的部分。新闻背景的作用为:揭示新闻价值,烘托深化新闻主题,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因为背景是新闻发生之前的相关事实,一般不可能采拍到,所以背景的交代一般靠解说词来完成。短消息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和时效性的要求,一般很少进行背景的介绍,即使有也仅一句话带过。只有在非事件新闻短消息或长消息中,才会使用到比较完整的背景。

例如,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短消息一等奖作品《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12],就是利用新闻背景深化新闻主题的优秀示例:

img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