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录现场声音

记录现场声音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记录现场声音(一)电视现场声音的类型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三种类型。现场效果同期声对画面内容起着补充介绍环境和说明背景特点的辅助作用,可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空间感,提高真实性,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可见,掌握和运用好现场同期声对电视采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记录现场声音

(一)电视现场声音的类型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三种类型。

语言是指电视中出现的有声语言,即人物说话的声音,它包括对话、自述、旁白和解说等形式。

音响是指电视中收录到的各种现场声音,也称效果声,它包括人物发出的声音(如喧闹声、噪声等)、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蛙叫声等)以及各种人为制造的环境声(如轰鸣的机器声、马路上的汽车声等)。音响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现场真实感和画面的感染力,营造环境氛围。

2001年“9·11事件”的报道中,凤凰卫视在片头或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精心挑选了一些音乐,这些音乐产生出或紧迫或肃穆或悲壮的效果,极易唤起观众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共鸣。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凤凰卫视的报道中大量使用现场同期声,观众从中多次听到了美国总统布什、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各国政要、现场记者、死难者家属等人的声音,这些原声配上同声翻译的字幕,其真实感、感染力是无可比拟的,而且这样的信息来源更为直接和权威。当我们听到布什在他的办公室里声音哽咽、泪光莹莹地说“我想到那些家庭、那些孩子……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但我也得尽我的职责……”时,谁能不或多或少地被打动呢?

对于纪实节目的拍摄,如电视新闻、纪录片等,通常只涉及同期声的记录和表现。

同期声也可以叫有源音响,是指录自现实生活,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形象的客观音响,是摄像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又一个重点。同期声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发生碰撞以及自然自身发出的种种声响,有源的音乐等。[12]同期声是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更显重要,它以其真实性、原始性等特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在国内外电视新闻节目中都将其视为新闻的生命力。同期声在节目中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

(二)现场同期声的分类

现场同期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

1.现场效果同期声

现场效果同期声包含范围很广,大自然中各种声响、人群之间嘈杂的说话声、动作声、车船鸣笛、机器运转等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都属于被录制的现场效果同期声。现场效果同期声对画面内容起着补充介绍环境和说明背景特点的辅助作用,可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空间感,提高真实性,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长江三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震耳欲聋的声音和开山劈石的画面同时进入观众的耳朵和眼帘,这种嘈杂声与优美的长江三峡风光形成强烈的反差,观众似乎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同期声突出表现了真实感和现场感,衬托出环境气氛和特征。

又如《台湾同胞回青岛探亲》,两位38年前一起到台湾,38年后一起回大陆的台湾同胞,踏上归乡之路说的第一句话:“38年了……”传入观众耳际,两位白发染鬓的老人顿时哽咽,说不出话来。此时的同期声,配合画面,观众可以体会到两位老人复杂的心情,一切都难以用言语表达。没有同期声,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2.现场采访同期声

现场采访同期声是指新闻现场中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这种声音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谓主观性,是指被采访对象讲话时带有主观思想意念。所谓客观性,指音响伴随新闻人物自身产生、发展并结束,没外力附加。现场采访同期声不仅能增添新闻中的现场气氛,增强现场真实感,而且能表现新闻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增加新闻的深度。

如《天安门广场竖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这个新闻报道中,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香港中华总会会长曾宪梓、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总经理陶光孟、一个小学生和路透社记者伯杰斯等五人谈对香港回归的看法。这些同期声的运用,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和画面感、思想性,把整篇报道引向了高潮。[13]

(三)现场同期声的作用

一位英国电视学家认为:“尽管有着一张图片胜于听一千字的话和古老格言,但任何电视节目的大多数内容是由声音来表现的……当你听不到伴随图像的音响时,大多数图像就会失去现实性和感染力。”一位纪录片大师也说:“在电视采访中,即使被采访者讲的是一种外国语言,观众听不懂,但是,这些声音也使影片中的人与观众接近了。”可见,掌握和运用好现场同期声对电视采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同期声是电视画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视画面是有声音的画面,同期声是其声源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实质。作为与画面同步出现的声音,同期声与电视画面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使观众通过屏幕既见其形又闻其声。因此,在现场拍摄时,记者应完整地记录下与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

在许多节目中,即使观众听不懂被采访对象所说的语言,也要记录下这些谈话的同期声,使观众与被采访者的距离拉近,增加节目现场的感染力。如果没有同期声,只是画外解说,那么,这个节目现场感便会大打折扣,失去了电视应有的优势,使观众对节目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2.同期声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任何新闻报道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报道者本身的主观意图,而这种主观意图的过多表露常常会造成观众的逆反心理,以至于怀疑新闻的真实性。客观、公正地反映事件的原貌,将报道者的主观意图巧妙、含蓄地隐匿于所报道事件之中,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灵活、准确地采用与画面和谐的同期声,最大程度地还事件以原貌,让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直接面向观众陈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大大增强报道的真实性,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

近两年很多电视台都开设了新闻调查类节目,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每周质量报告》等栏目,在摄制这些反映制假贩假、走私贩私等社会阴暗面的片子时,记者要对所调查事实的准确性负责。所以,记者在做这类节目时,为了客观地反映真相,只能采取隐性方法进行采访和拍摄。在画面已经不能完全起到反映真实情况时,自然要更多地借助于同期声,将采访调查过程中有关当事人所讲的话录下来,作引证用,而不是用解说词来替代。这样,原人原声,既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还可以对新闻事实起到实证作用。[14]

3.同期声能渲染气氛,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在节目中,恰当地使用现场同期声与画面配合,能增加节目的现场感,给人以更直接、更强烈的感受。由于画面与同期声同时录自同一现场,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再现现场气氛,强化现场感。声音可以为电视画面的二维平面增添第三个维度,产生可感的空间感。同期声不仅能渲染气氛同时它也使画面的表现力得到有力的拓展,增强现场感。

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驾驶空中停车的飞机迫降成功,这一事件对于文字报道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写出来的文章也容易出彩。但是对于电视报道来说,表现起来难度就相当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纷纷采用了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当时提供的一段同期声。

【同期声】梁万俊:现在供油箱油量耗得比较快。

【同期声】指挥员:你现在的高度?

【同期声】梁万俊:高度场高4800(米)。

【同期声】指挥员:你能看到机场吗?

【同期声】梁万俊:我能看到机场。

【同期声】指挥员:保持好速度,保持好高度,注意保持好下降,你距离不要远,不要超过3转弯。

【同期声】梁万俊:明白了。

【同期声】指挥员:你正常放起落架对吧?

【同期声】梁万俊:我准备正常放起落架。

【同期声】指挥员:赶快把起落架放下来。

【同期声】梁万俊:明白。

【同期声】指挥员:注意保持好速度。不要放襟翼了。

【同期声】梁万俊:明白。

【同期声】指挥员:保持速度,很好,没问题。带住,柔和,放伞,不行用应急,拉一把应急,轮胎爆了,注意保持直线。

在飞机距离起飞的机场还有20多公里,高度只有4800米的情况下,梁万俊以熟练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着失去动力的战机安全着陆,创造了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无动力成功迫降机场的奇迹,在国内外航空试飞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这样的描述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但是,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在电视新闻中,只有远处的飞机在飞行和着陆的画面,配上解说词(这时候还不可能有飞机的声音,因为飞机发动机停车了),而没有现场指挥员和飞行员这段紧张的对话录音相配合,是不可能营造出这种强烈的现场气氛的。[15]

4.同期声可以扩大新闻的信息量

同期声可以发掘新闻的最大信息,尤其是在一些调查类的节目当中。2006年6月3日,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播发了这样一则新闻:“华侨医院发生禁锢医生事件。”下面是该新闻节目中的一部分同期声:

【同期声】死者父亲:还我儿子还我儿子。

【记者现场】记者(丁栩):据了解,从昨天的十点钟开始,在这条通道的小接待室里面就开始有医务人员被禁锢,现在被禁锢在里面的就是该医院的副院长黄力。

【同期声】华侨医院医务科副主任蔡湛宁(副院长):黄力从昨晚十一点起,到现在仍被禁锢。

【同期声】死者舅舅:小孩24日进来量体温才三十八度,不算烧,才十七个小时就把小孩治死了。

【同期声】华侨医院医生:天河卫生局让他做尸检,他们开始同意了并要求到南方医科大学做尸检,但后来拒绝了。

【同期声】死者舅舅:三十八度能治死人吗?他(医院)说是支气管肺炎能治死吗?如果说治死的原因不同,那就是你误诊!

【同期声】华侨医院医务科副主任蔡湛宁:小孩入院之前(肺炎)已经有十多天延误了,治疗他(死者)是重度肺炎入院的第一天,第二天我们进行了调查,进行了死亡讨论,我们认为,我们诊疗过程是符合常规的。

【同期声】广州市人大代表和律师朱永平:老百姓经济方面有困难的话,完全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找市或区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法律上的支持。

从上面可以看到,节目通过采访当事人和法律界的人士,了解了华侨医院发生禁锢医生事件的相关信息,不断地扩展了新闻的内容深化了主旨,使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的真相。

此外,我们知道,电视画面较擅长于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或场景则难以表现。但是同期声却可以用来负载过去的形象,通过当事人或目击者绘声绘色的讲述,能把已经过去的事件客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弥补画面的不足。此时,同期声大大扩展了画面所能表现的内容,增加了新闻的信息含量。

(四)记录现场同期声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人为地“导演”、“摆布”同期声

使用同期声时,要注意防止做作,防止导演与表演同期声。一切授意、引导、预演而采制的同期声,都是对观众极大的欺骗与不尊重。而且,经过“导演”和“摆布”的同期声,常常因为笨拙的表演、照本宣科的呆板,而使电视新闻失去原有的真实面目,新闻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现场人物的讲话或采访要自然,这样营造出的现场环境气氛才会真实、和谐。有些被采访对象平时谈话时神态自然、滔滔不绝,而当面对摄像机时,由于情绪紧张,显得极为呆板、拘谨,讲话时又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这样,势必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在采访时,为避免影响被采访者的情绪,可以运用长焦镜头等手段来提高同期声的效果。

2.同期声的录制要完整,同时也应避免杂乱冗长

一般来说,同期声与解说声相比,有更强烈的现场气氛,有现场人物的声音,有现场气氛的音响,就应当尽量使用,这不仅能表现新闻中的现场气氛,增强现场真实感,而且能传达新闻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增加新闻的深度。因此,在录制同期声时,要尽量完整,特别是在录制有些节目时,如现场演唱的歌曲、演奏的音乐以及重要的讲话发言段落等,如果前期录制不完整,则直接会影响后期的编辑制作。

当然,同期声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任何新闻都非得把同期声作为主要信息通道。在提倡使用同期声的同时,还要防止其滥用,造成电视新闻的冗长、节奏拖沓、信息量减少。在现场报道中,记者要注意录制同期声时要做到同步,切忌音响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干扰视听。在采访时,还要注意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及音量,避免影响采访声音的进入,从而有效地提高同期声的质量。

此外,我们说任何电视节目都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因此,把握好节奏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好同期声显得尤为重要。同期声必须精练、准确地表达要表达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同期声。

再者,大多数观众是在不经意状态下观看电视新闻的,如果新闻中同期声长篇大论、缺乏重点,或者要点迟迟不能“浮现”,观众会感到不知所云,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使用同期声必须简练,要做到言之有物,而不能过于泛滥。

3.在运用同期声时要插入相关画面以确保与事件的连贯性

在较长的同期声讲话段落或接点处,插入与讲话内容相关的图像、图片或资料镜头,一方面,可以丰富讲话内容,拓展信息量,另一方面,将同期声作画外音处理,以同期声为主,画面作补充,可以使观众通过视听,更加准确地理解讲话的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弥补因同期声时间太长而显得单调的缺陷,从而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此外,同期声的运用还要注意其所采访的事件是否存在连续性。有的同期声如节日庆典中同为锣鼓喧天的一组镜头,只要不是中近景、特写等刻画敲锣打鼓的场面,同期声就应尽量保持连续性,使观众充分感受同期声的渲染效果。但对于没有整体连续性同期声的事件,就不能死拼硬凑地剪辑在一起,否则观众看后会心生疑惑,以致大大降低了事件的可信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