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谈大型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谈谈大型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Ⅲ 谈谈大型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栏目是从1996年7月开始筹办的。被专家称之为“快乐旋风”的《快乐大本营》栏目取得收视上的突破后,全国各地的80多家电视台陆续来“大本营”取经学习,并于1998年3月份开始先后在各地出现类似《快乐大本营》的节目。

Ⅲ 谈谈大型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栏目是从1996年7月开始筹办的。经过了一年的探讨、摸索并且数十次的失败后,于1997年7月11日正式在湖南卫视频道播出。栏目播出三四期后,即在观众中引起反响,并迅速在湖南卫视所覆盖的全国广大地区占据周末的黄金时段。被专家称之为“快乐旋风”的《快乐大本营》栏目取得收视上的突破后,全国各地的80多家电视台陆续来“大本营”取经学习,并于1998年3月份开始先后在各地出现类似《快乐大本营》的节目。目前全国已有近百档这种类型的节目,为了让广大电视观众对《快乐大本营》有全面了解,笔者想就有关情况做些介绍。

一、关于《快乐大本营》的定位问题

《快乐大本营》早在策划阶段便对栏目的定位进行过非常仔细的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很好贯彻。

形式与内容的定位。在《快乐大本营》推出之前,电视文艺的主体模式主要是晚会,从晚会的发展轨迹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它经过了一个起步、发展到过多过滥的过程。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晚会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高,演员阵容越来越强,舞台越来越豪华,但有些晚会却离观众越来越远。它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假和空,以及肩负太多的政治使命。面对广大电视观众的不满,我们组织台里的骨干力量,对综艺节目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不失时机地推出以清新、自然、真实、健康及具有一定知识含量为内容定位,以娱乐性为主,包容文艺、游艺、新闻、访谈、猎奇、绝技等于一体的形式定位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在当时电视文艺基本上是一个面孔的时候,突然见到一个在形式与内容上贴近生活并可积极参与的节目,观众自然会欢迎它。

受众定位。《快乐大本营》的受众群体确定为青少年,更确切地说是定位在中学生这一个年龄段。这是因为第一,这一部分人对演艺界明星比较熟悉;第二,知识性节目以中学知识为主,易于被广大观众接受;第三,从受众面看,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其四,寓教于乐的作用较为显著。

二、关于节目主题的问题

《快乐大本营》与全国众多娱乐节目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我们为每一期节目设计了一个健康向上、思想倾向较强的主题。主题的确定主要依据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依据各种节日、重要纪念日、领袖诞辰日来确定,在已完成的100多期节目中,这类主题节目约占1/3;第二是根据重大题材,包括一些临时性的重要活动来确定,这类主题节目约占1/4;第三是另有企事业单位加入主办,则与该单位协商一个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主题;第四是由编导人员根据社会的需要讨论决定。

在第一类别中做得比较成功的除了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的主题节目外,还有纪念毛主席诞辰105周年为主题的,有植树造林、环保、消防全民健身、国土、母亲节、九九重阳节等。其中母亲节的这一期做得极为成功。在这一期的“快乐会客室”里,体操世界冠军陆莉接受采访,谈她成功的后面,母亲所付出的心血,谈到动情之处,声泪俱下。最后她将自己所得的世界冠军奖牌,当场献给自己的母亲。当母女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观众们热泪盈眶。这一期节目用感人的细节来歌颂母亲的伟大,在观众中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中产生较大影响。八一建军节的主题节目我们请了“扶贫司令”彭楚政作为嘉宾,从各个侧面用各种形式介绍了这位为湘西山区人民摆脱贫困而呕心沥血的好司令的感人事迹。

第二类重大题材的主题节目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重中之重,因为往往这类节目时代感最强,最具政治意义。我们所做的这类节目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期:以下岗工人再就业为主题的“脚下之路”;以赈灾为主题的“情系三湘”;以内地香港共创繁荣为主题的“两地情一家亲”;以抗议北约暴行为主题的“我们不会忘记”等。

下岗工人再就业是一个十分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一般做节目的唯恐避之而不及,更不要说是做“快乐”节目,因为弄不好会影响社会的安定。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知难而进并且做好它”,这是《快乐大本营》创办初期的一句口号。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4位下岗后再就业的典型人物做嘉宾,请他们谈自己从下岗到再就业的心理过程及重新创业的经历,真切感人。其中一位叫梁艳玲的女士,从纺织厂下岗后,曾一度十分消沉,最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借钱办了一个影楼,终于走出困境。在现场谈到大家对她的帮助时,泣不成声。她的影楼请的帮工全是下岗工人,并且为下岗工人拍照时全部免费。这一期节目做得非常成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省委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起该节目。

1999年5月8日,为了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坚决支持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暂停娱乐节目播出的决定,当天停止了直播。在下一周的同一时间里,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全国第一档以此为主题的《快乐大本营》特别节目“我们不会忘记”。该节目以文艺与新闻相结合的形式,多角度反映主题。用同仇敌忾,万众一心鼓舞人们的斗志,用情感手法唤起人们对北约暴行的愤怒。

第三类是在合作单位参与的情况下,根据对方广告特性设计引伸意义上的主题。如与深圳酒厂合作的节目我们将主题定为“醉”,与华北制药厂合作的节目,我们将主题定为“健康每一天”。与湖南梦洁床上用品公司合作的节目,我们将主题定为“爱在家庭”,这一期节目我们重点宣传了一户特殊家庭—— 一位富裕了的农民和他收养的11位孤儿,从侧面歌颂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与工商、税务、消防、环保、国土、教委等单位的合作,一般直接确定相应主题。两年来,这类合作节目已做了30多期,基本做到了既让合作单位满意,又没有失去《快乐大本营》的风格与个性

第四类主题的确定有较大随意性,“小”,可以小到衣食住行来确定主题。如“时装”、“吃住湖南”、“生命在于运动”以及提倡春游的“远方有青山”等。“大”则可以大到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作为节目主题,较为成功的有重点宣传巡警高青松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补贴一位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她。我们把他的这一段感人事迹再现屏幕,使青少年深受教育,数百封信件从全国各地飞来,纷纷表示要向高青松学习,不少青年朋友强烈要求加入到帮助这位瘫痪老人的行列中来。在郭达作为嘉宾参加的这一期“人间自有真情在”节目中,我们紧紧围绕郭达少年时期在艰苦的日子里得到熊秀枝大姐照顾的事例,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最后出其不意地安排熊大姐突然出现在节目现场,使郭达惊讶不已。随后郭达动情地将熊大姐紧紧拥抱,其情景令所有的人都受到震撼。

三、关于模仿别台节目的问题

有人说,《快乐大本营》是请了台湾人帮助策划,按照台湾地区综艺节目的模式走的。这是一种误传,《快乐大本营》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办起来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国的综艺节目基本沿袭中央台《综艺大观》的晚会模式。湖南台对综艺节目的研究始于1991年,曾博取众家之长策划过一档不同于《综艺大观》的综艺节目,名叫《七叶树》。第一次将文艺、游艺、智力、问答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七叶树》是《快乐大本营》的前身。目前《快乐大本营》所使用的基本框架结构与10年前就推出的《正大综艺》很相似,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大了观众的参与程度,使艺术性节目得以增强。同时在节目的风格上追求自然、真实与亲和,这与《正大综艺》的严谨、理智形成较大反差。也许正是这种反差,才使大家从来不把《快乐大本营》与《正大综艺》联系起来,相反一味地认为成功之处也好,失败之处也好,全都是学了台湾的。这是对台湾节目还不甚了解的缘故。纵观台湾大小电视台几十个,绝对找不出一档与《快乐大本营》相同模式的综艺栏目,更不要说他们的节目还带什么主题性了。下面我们可以从台湾目前的综艺节目发展态势了解一二。

台湾地区的华视、中视、台视是三个大台,其综艺节目分别有《龙虎综艺王》、《超级星期天》、《冠军家庭TV秀》、《全能综艺通》、《红白胜利》、《台湾红不让》、《龙兄虎弟》等等。所有这些节目在形式上都非常单一,游戏就是游戏,唱歌就是唱歌,不会加入其他形式,而内容也极其贫乏,大多主要靠主持人和一帮艺员在台上胡侃。从台湾综艺节目的整体情况看,以上这些节目算是比较好的。台湾地区的电视业竞争非常激烈,三大台受到一些小台的冲击。这些小台推出的综艺节目令他们自己都觉得脸红,大体是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

台湾的综艺节目,在形式上主要是照搬日本的。日本的综艺节目尽管也是受到美国综艺节目的影响,但他们利用自己的高科技参与到节目中,发展很快。直言不讳地说,《快乐大本营》节目中的部分游戏道具,是受到日本游戏道具的启发后创造出来的,如“火线冲击”的道具便是如此。

从以上情况可以说明,《快乐大本营》并没有照搬台湾的任何一档综艺节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台湾的综艺节目,我们历来以较为冷静的眼光来看待,第一,我们要认真研究与借鉴台湾综艺节目中较为真实、自然、贴近生活以及后期制作之精良等积极较好的一面;第二,我们从根本上否定其庸俗低级、莫名其妙搞笑等消极的一面。在这方面我们有明确的规定。看过《快乐大本营》节目的人应该记得,该节目从主持人到观众从来不喊“Yeah”,也不允许出现“X X秀”的说法,现场观众从来不使用举牌子打广告等台湾节目惯用的手法。

四、关于“综艺”节目的认识

从目前国内对综艺节目的界定上,我们认为较为混乱,当然这也事出有因。因为过去一段时间电视文艺样式比较单一,突然在两年内涌现出如此多的不同形式的节目,理论界一时反应不过来可以理解。但这种混乱实在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它往往使电视工作者在给这些节目归类时显得无所适从。《快乐大本营》在所参加的各级理论研讨会时,其类别均不一样。有“娱乐节目研讨会”、“综艺节目研讨会”、“游戏节目研讨会”等。我们请求有关部门牵头就这类节目在理论上进行研讨,最终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归类方案。

1998年,《快乐大本营》获金鹰奖后引起较大反响。许多专家、记者撰文称该节目获奖“是电视文艺发展的一种新思维”,“必然引起一场综艺节目的变革”,“是受众新的审美心理倾向的验证”。在众多媒体的报道评论中,我们注意到了南京《扬子晚报》的一篇报道,称有权威人士对《快乐大本营》获“优秀综合文艺奖”持不同意见,认为该节目是游戏,不能归在“综艺”类节目中参评。我们暂且不去考证《快乐大本营》的归类问题,先来论证一下“综艺”是不是“综合文艺”的简称。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一下“综艺”的起源,就一定会对这种解释持否定态度。综艺节目的发起首先源于广播电台。早在1955年,美国NBC无线电部门为了对抗来势汹涌的电视节目,争取更多的听众,组织了一次相当规格的秘密策划会议。会上一位叫罗伯特的著名专栏作家提出了一个把各种类型的短小广播节目组合在一起的大胆设想。这个设想引起了与会者的激烈争论,最终以投票方式采纳了罗伯特的意见。策划会后,NBC无线电部门便着手集中各方面人才及知名人士组成一个临时节目部,并于两月后开播了一个空前的大型广播节目Monitor。这个节目打破了以半小时为一个单元的惯例,从星期六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星期天的午夜12点正。节目长度达40小时,内容包罗万象:如播放美国西海岸的爵士音乐,突然插播一段访问减刑罪犯的谈话等新闻。随后便接影星玛丽莲·梦露的访谈,再接唱赞美诗,然后是泰勒大乐队演奏的爵士乐……这个节目从单个内容上看并不惊人,但那时的广播节目、音乐、新闻等各自独立,突然来一个大综合,使人有新奇悦耳之感,广告收入也相当丰厚。NBC总裁曾说:“这个节目使广播步入新纪元,超越了一切节目。”当时广播界人士普遍认为广播已战胜了电视,谁知广播的这一形态给电视提供了借鉴。一年后,美国电视网陆续推出综合类节目并逐渐占据上风。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电视网的综艺性电视节目发展迅速并渐成规模,开始向海外渗透,首先是在欧洲传开,当时美国有一个综合性节目叫《晚餐俱乐部》,邀请观众来晚餐并欣赏节目,其中有歌唱、舞蹈、新闻、猜谜等。而猜谜是累积奖金制,当积到1.5亿多美元仍无人得到时,主持人便翻到电话本中的一个号码,拨通后问对方是否在看《晚餐俱乐部》节目,如答没看到则再拨一个号码。如果看了,同时又有答对奖金数,主持人就会说:“奖金归你了。”这种节目当时在各发达国家和地区流行。日本算是最早接受并发展这种综合性电视节目的亚洲国家。日本的一些电视专家认为,日本自从开辟了这种类型的节目后,其国民也变得会说话而有“表演精神”的人了。他们在访问节目以及客串节目中出现,多数都能不拘束地对答。

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发展这类节目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整体格局主要从日本引进,台湾把日本的这类节目翻成“综艺”,其后综艺节目在台湾岛上大行其道并一直发展至今。

我国大陆最先推出相当成熟的综艺节目的当属中央电视台,其80年代末所创办的栏目《正大综艺》使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综艺”二字。如果说“综艺”是“综合文艺”的话,为什么我们从《正大综艺》中看不出多少文艺的痕迹呢?

“综艺”最终被我国电视界确认为是“综合文艺”的简称应源于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现象。换句话说是80年代初兴起并在以后不断繁荣的电视文艺晚会使人们认定“综艺”是“综合文艺”的。中央电视台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可谓是开创了电视文艺新鲜样式之先河,随后各台纷纷效法。由于这段时间电视文艺是以晚会作为主流,所以在给节目归类时理所当然地借用了“综艺”一词,并且没有任何人会对此提出异议。其实这一段时间里比《正大综艺》更早的综艺类节目各台都有,只是在强大的电视文艺晚会面前,这些综艺节目被看成是小儿科或者不入流的节目样式而被轻视(当然也有制作水平低下的原因)而已。

按照以上情况看,综艺的“艺”已不再是“艺术”或者“文艺”的简称了,应该是一个个组成整台节目的“元素”,这个元素可能是文艺,也可能是游艺或者新闻,这样才能解释并不包含文艺的综合性节目为什么会称“综艺”了。况且“综合文艺”一词在词典上是查不到的。因为“文艺”本身已经具有综合的意思。在“综艺”面前再加一个“综合”,岂不犯了重复的错误。

五、关于《快乐大本营》今后的发展

综艺节目(特指不包含晚会模式的参与性节目),这种在过去一度不被看好的形式,终于在这两年风风火火地走入了百姓家,正是这类节目的诞生,“丰富了电视文艺的表现形式”,“符合人民群众的娱乐要求”。《快乐大本营》创办两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我们认为《快乐大本营》在许多重要方面有别于全国其他综艺类节目,但客观的讲,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奖品过多、商业味较浓、某些游戏的设计欠妥等等。我们一定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努力纠正不足之处,使节目更加健康的发展。《快乐大本营》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创新”。我们要求在注重文艺导向的前提下,要不断地自我“否定”,使每一期节目都有“新东西”呈现给观众,同时鼓励编导们在保持《快乐大本营》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另谋出路。

湖南电视副台长 汪炳文

摘自《潇湘声屏》1999年第8期

《快乐大本营》专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