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从广播和电视媒体诞生开始就在中国发展起来了。②职业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是多元的立体的整合,它不仅是教育内部一切因素的整合,而且也是教育与其他外部因素的整合。终身教育要求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个人

三、广播电视新闻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

20世纪初,新闻职业教育从美国起源,它的发展路径是沿着报业新闻教育——报业、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教育——大众传播教育的路径发展的。新闻广播电视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具有独立价值观、人生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不断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对广播电视新闻充满理想和热爱,有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批评态度,并具有现代意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它的发展路径是沿着甄别模式——文化研究与大众艺术——屏幕教育与解密意识形态——超越保护主义(走向新范式)的途径。广播电视素养教育主要针对受众,目标是使受众正确地认识媒介和培养受众辨别、分析新闻内容的能力,它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新闻素养为目标的综合能力教育。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从广播和电视媒体诞生开始就在中国发展起来了。

1.广播电视新闻职业教育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老一辈新闻教育家邵飘萍和徐宝璜在新闻学研究会的讲演中就提出培养“访员”(即记者、编辑),就要使他们具有6种能力:“至广或至深之知识”、“强健之记忆力”、“行文写字均须敏捷”、“极勤恳”、“知人性”、“知外国语一二种”[8]。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广播电视新闻职业教育的内容。

①文化知识教育。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晶,它反映人的认识活动规律,凝聚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经验,体现着人的智慧。文化知识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关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的教育,以及政治、经济、法律、体育、军事等社会学科方面的知识与一般社会常识(如中国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中国基本国情)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②职业素质教育。

对世界、人生复杂性的揭示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价值,因此职业素质教育应把培养公正、客观、无偏见的人作为首要目标,应关注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公正原则及新闻伦理道德观,引导学生“知死而爱生,知故而创新,知伪而求真,知恶而向善”,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新闻人。

其次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优秀记者、编辑及相关的经营、管理及研究人才。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新媒体的冲击、同行的竞争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关于广电史、传播学、编辑学、采访学、新闻写作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使他们掌握如何有效、高效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发布信息的基本能力。

③应用能力教育。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摄像、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和新闻评论等。这些应用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有在课堂上的理论指导,又有相应的实践(实验)课程环节。如果条件允许,应该配备相关的各种设备以便教学,如相机、摄像机(或DV)、编辑机等。此外,还应该积极参加专业实习,进入各级电台、电视台亲身体会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在实习中能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传授的经验。

④广播电视新闻意识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意识是传播主体所特有的对传播实践的自觉的整体的把握,是对于实践模式中各关系项的正确认识和正向的态度。它以对传播环境的充分体认和从容应对为前提,以对新闻和传播的本质特性和规律的深刻理解为基础,以对新闻信息的准确敏捷的价值判断为核心,以对新闻的自觉主动的捕捉和及时传播的追求为内驱力,以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为旨归。

广播电视新闻意识包括传播主体的角色意识、成就意识、危机意识、形象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时效意识、价值意识、导向意识、受众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等。广播电视新闻意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理解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培养正确地、准确地把握新闻的脉搏的能力,培养理解新闻真谛的能力,培养对新闻各个要素迅速作出正确反映的能力。

(2)广播电视新闻职业教育的阶段。

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的阶段。

①入门教育。

入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目标是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并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选择专业和学习内容,主动适应将从事的职业。对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指导,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奠定雄厚的专业实力。学生逐步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促使他们珍惜在校时间,自主努力学习,加强专业训练,为毕业后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②在岗教育。

在岗教育是从学校毕业后找到工作就开始了。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抓好新员工的在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新员工不能认为上班就是工作,工作好就一切都好。自进单位大门开始,就应该了解该单位,树立职业信念,加强事业心、使命感。一个有事业心、使命感的人才能成为好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岗教育是解决“干什么像什么”的问题。只有在岗教育搞好了,才能保证岗位工作质量。可见,在岗教育是各项工作能不能搞好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事业单位队伍建设之本。在这一阶段要给新员工选择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培训,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要让每个人把单位作为自己献身的舞台,没有这个决心就做不好工作。在岗教育要贯穿员工在单位工作的全过程。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终身教育是多元的立体的整合,它不仅是教育内部一切因素的整合,而且也是教育与其他外部因素的整合。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并且主张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而且要培养个人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性、独立性。终身教育要求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采用适合于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手段。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独立性和本身的风格,重视自发地、自主地、不断地发展成长,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2.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9]。正是由于广播电视新闻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活十分重要,而一般的公众又未必能够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也成为现代一般公众素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的定义。

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1933年,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先导,英国学者欧·奥尔特曼和马·切默斯合作出版了《文化与环境》一书,提出了“文化素养”的概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领域,被引申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它是人们在现代社会所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的普及,人们又提出了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2)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的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树立对广播电视新闻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

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受众形成对新闻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在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将会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正确”,意味着较完整和较客观地评估媒介的性质、功能和局限。

②培养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批判能力。

即学习如何理性地辨别新闻信息的意义,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不盲目相信或采用新闻信息,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③提高对广播电视负面新闻的免疫能力。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众传媒中经常存在着负面信息。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要不断地列举并评论这些负面信息,以提高受众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④学会有效地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

这是广播电视新闻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素养教育,受众应该了解媒介及其信息对自己的意义,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学会利用广播电视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帮助与促进自己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