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水是如何写出来的

乐水是如何写出来的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骨小篆古文“”(水)像波形。王筠提示,水要横看,如益字的上部,他以为“”的上下部分是水纹。不过,刘向较多从水的特性来说,很少说到乐水的人,以及水对人的感发效应。乐水是对山水的钟爱。王安石也爱水,他说“千里澄江似练”。再如老子说的“上善若水”,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从孔子到苏东坡他们都是乐水的智者。当然不一定是古人,也不一定是文豪,凡思想者都可能成为乐水的智者。

甲骨

小篆

古文“”(水)像波形。林光义《文源》说,“”(水)两边的“”,像水潴;当中”像水脉。与川比较:川,水流贯川通水流也,无潴水。王筠提示,水要横看,如益字的上部,他以为“”的上下部分是水纹。想是王筠说得对。

水的问题不少。《论语·雍也》讲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什么说乐水的是智者,乐山的就是仁者,不少人存疑。该如何解释呢?刘向《说苑·杂言》有一段话,这样说:

源泉溃溃,不释昼夜,其似有力;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下之,其似有理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而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人,鲜活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持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似其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涧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所以乐水也。

刘向从水的有力、有理、有勇、有德等等特性及其功能说明智者为什么乐水。这里说得具体、深入。不过,刘向较多从水的特性来说,很少说到乐水的人,以及水对人的感发效应。

乐水是对山水的钟爱。不管爱山还是爱水,或只爱山或只爱水,各有所好,如柳子厚所说“物不自美,因人而彰”,但都有一份爱。想苏东坡爱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王安石也爱水,他说“千里澄江似练”。曹操爱大海:“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们爱水,这同他们的情趣、人生观有关。水使人开阔,使人快乐,引人遐想;开阔的胸襟,乐生的心态,这可谓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他们为什么乐水,这同他们的联想领悟有关。《世说新语》中曾提到,梁简文帝游华林园,见山水发生联想。他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濠与濮都是水名。濮即庄周垂钓的地方。梁简文帝宫廷生活过腻了,进了华林园,想到濠濮,想过清静无为的生活。是真是假,不必去议,但他说的“会心处”,就是一种联想。只是他的联想并无太多深意。如果一个人在有水环境里,心物交感,有所领悟,这种领悟有可能极其深邃。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想到流水飞速,时光飞速,而且昼夜不停,于是产生了惜时、进取之意,这就不同寻常,所以孔子的话成了千古名言。再如老子说的“上善若水”,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上善即至善,真正善美的人格。若水是从人出发,比喻水德。水德是什么?老子书中讲了七条。如居处要像水一样有选择,心胸要像水一样开阔,施与要像水一样不求回报,且能随时应变等等。所谓水的特性,或说水德,其实都是老子的领悟、老子的兴发。孔子、老子这样的联想兴发,不是绝顶智者么。

面对滔滔江河或是涓涓细流,谁都可能有联想,有感悟,不一定是圣人。联想得好的都有深沉感触,怎能不是智者。若能因水写出感受更是智者。南宋词人张孝祥,他在静江府(桂林)做官,遭奸人攻讦(jié)而落职。从桂林北归,经过洞庭湖。明月之夜,泛舟湖上,忽然有感,写下了《过洞庭》:“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表里都澄澈,抒发了他自己的情怀,写出了自己的廉洁忠贞。他在这里的感触既深沉又深远。再如大家都熟习的苏东坡的《大江东去》,不就是从大江赤壁,从曹操、诸葛、周瑜,慨叹自己未能建功立业吗?这不就是从大江引发的联想,一时的感悟,写出千古名作,不是大智么?从孔子到苏东坡他们都是乐水的智者。当然不一定是古人,也不一定是文豪,凡思想者都可能成为乐水的智者。

注:

①《世说新语·言语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②《论语·子罕》,《论语译注》99页,中华书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