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朗诵的技巧

朗诵的技巧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 朗诵的技巧朗诵时,一方面要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内外部技巧,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传情”手段指的就是朗诵技巧。朗诵技巧是一个系统,非常庞杂,它包括基调、语气、语势、语速、句调、停顿、连接、重音、节奏等要素,每一内容下又包括很多具体内容。朗诵也有着显著的艺术属性,理所当然地节奏也应成为朗诵的重要表达技巧。

13 朗诵的技巧

朗诵时,一方面要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内外部技巧,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熟悉和理解作品是“传情”的必要前提,落实“传情”还需要具体手段。“传情”手段指的就是朗诵技巧。

朗诵技巧是一个系统,非常庞杂,它包括基调、语气、语势、语速、句调、停顿、连接、重音、节奏等要素,每一内容下又包括很多具体内容。以“句调”来说,句调有平、升、降、曲四种类型。不同的句调表现不同的语气:表示陈述、说明、庄重、悲痛、冷淡等语气用平调;表示提问、反问、号召、惊讶等语气用升调;表示坚决、肯定、赞扬、祝愿、感叹、恳求等语气用降调;表示怀疑、气愤、讽刺、双关等语气用曲调。如果加入语速,句调与语气的关系则会更加具体:比如平调配合较快语速,表现的是冷漠语气;配合较慢语速,表现的则是庄重语气。再如曲调,快速读表现的是气愤语气;慢速读表现的是感叹语气。句调与语势也有关系:平调,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高低升降变化;升调,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或结构稍稍上扬;降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节或结构低弱而短促;曲调,全句调势高低有曲折变化,有的句头、句尾低,句身高,有的句头、句尾高,句身低,有的则呈现“低、高、低、高”式语势变化。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停连,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在朗诵中,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组或词之间,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有长有短,都属于停顿的范围。那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文字稿件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就是连接。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无论停或连,都是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而不是任意的。文字稿件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形之于声,是传情达意、明志省人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感情的表露,究竟在哪里停顿、在哪里连接要根据稿件内容和情感表达,联系稿件的上下文来决定。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是朗诵者运用停连的原则。

我们知道,语言是由各个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而词语在稿件中所占的分量有重要些的,又有次要些的。其中,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短语就是重音。因此,我们给重音下的定义是:在朗诵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确定语句重音的原则就是要通过分析语句的目的,并把语句的目的落实到重音上来。朗诵者要从传播目的、传播愿望的高度,在对创作依据全面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深入到创作依据或节目的态度感情的脉络中,明确具体语句在全篇稿件或节目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和分量,然后再确定语句重音。张颂教授在《播音创作基础》一书中指出:“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这个解释揭示了语气的内涵,突出了有声语言的特点,易于从有声语言形式及其思想感情依据两个方面去把握,是科学的、恰切的,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朗诵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语气:一是具体的思想感情在语气中处于支配地位,它是语气的灵魂。二是语气要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来体现。三是语气以句子为单位,也就是语气是通过一个个句子展现它的不同风采或个性特征的。语气中具体的思想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二是语气的分量。它们是语气的灵魂。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张颂教授在《朗读学》中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感情色彩    声音形式

爱的感情    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    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悲的感情    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    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惧的感情    气提声凝:口腔像冰封,气息像倒流

欲的感情    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急的感情    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飞剑流星;气息如穿梭

冷的感情    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

怒的感情    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疑的感情    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节奏在艺术中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它是使美的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艺术的节奏,要比现实事物的节奏更为鲜明,更为完善,更符合人的审美心理节奏。朗诵也有着显著的艺术属性,理所当然地节奏也应成为朗诵的重要表达技巧。《辞海》在音乐的有关词条中便指出:“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式形成节奏”,“其中各音的时值和强弱不同形成节奏”。这里指出的声音节奏包括:轻重强弱、缓急时值。我国古代《乐记》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朗诵节奏是一种外部形式,是有声语言这一物质材料中各种可比成分的对比组合构成的。有声语言中声音高低、强弱、快慢、停连等方面是组成有声语言艺术节奏的基本要素。它们的承续、主次、分合、对比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形成有序的律动,形成了朗诵节奏的存在形式。张颂教授根据节奏的声音形式及其精神内涵的特点,把节奏分为六种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这六种分类,主要是根据声音形式的速度、力度和亮度方面的特点来划分的。声音的高低、轻重、疾徐三方面不同的对比组合关系,构成朗诵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即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以上几种基本的节奏转换形式,由于它们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具有普遍性。但在实际运用时,情况又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一种转换形式,更多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转换形式交织在一起综合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