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语音教材;国别化;教材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汉语语音教材建设的新时期。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

仇鑫奕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 要】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汉语语音教材建设的新时期。国别化成为这一时期教材编写最主要的特色。本文针对汉语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服务方向、建设的主要任务、建设的难点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语音教材;国别化;教材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汉语语音教材建设的新时期。国别化成为这一时期教材编写最主要的特色。与其他各类教材的编写盛况不同,语音教材因技术含量大、精细度要求高、语音课程不受重视而使编写工作很少有人问津。然而,外国学生十分在意自身的汉语语音形象,加之语音教学是汉语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别针对性的语音教材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汉语课堂中潜在需求量较大,因此可以肯定,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的繁荣时代即将来临。

一、汉语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的必要性

1.语音教学是整个汉语教学的难点所在,其有效性关乎海外汉语教学的成败

初级汉语教学在海外汉语教学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一教学阶段的学生来去比较自由,如果学习难度过大,一些学生就会放弃汉语学习。而语音教学,既是初级汉语教学的起点和重点,也是整个汉语教学的难点所在。

难点之一:汉语是声调语言,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尤其是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外国学生)对汉语声调的感知、模仿、理解和记忆都会存在一定困难。即使经过入门阶段的集中训练能读准单字声调的学生,在读双音节词语时,因尚未掌握普通话的连调模式和变调规律,声调方面仍然会出现偏误。

难点之二:虽能读准单个的字词和短语,但难以摆脱母语的语调模式和轻重音节奏模式对学汉语产生的影响,不知如何兼顾普通话的字调和语调;讲汉语的时候,难以正确自然地运用语调、重音和停连手段应对语义和语用表达需要。

难点之三:汉语普通话音素中既有学生母语中完全没有的音素;也有学生母语中有,但存在细微差别的音素;完全相同的语音音素较少。学生容易沿用母语音素的发音习惯来发汉语音素,此类偏误一经形成就难以纠正,极易化石化。

2.普通外派教师普遍缺乏语音学背景,但在海外却主要承担口语教学和语音训练任务

汉语语音教学是外派汉语教师在海外从事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但多数外派教师既没接受过系统的语音学专业训练,也尚未准确掌握目的国当地普通居民所用语言的语音语调,加之缺乏对汉外语音对比研究的基础,所以在分析学生的汉语发音偏误情况、指导学生正音方面,技术能力较弱。如果有国别化的语音定向教材为外派汉语教师备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海外语音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获得大幅度提高。

3.配有译文的通用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通用教材在语音教学部分仅仅只是简单地介绍有关汉语普通话声调、语调知识和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拼读、拼写常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通常情况下,教材的讲解部分会配有译文。尽管如此,外国学生对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全新概念(例如舌尖元音、前响二合元音韵母、中响二合元音韵母、后响二合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送气音、不送气音、清音、轻声、阳平、上声)仍然不容易理解,发音要领也不易掌握。即便是最终理解了,汉语语音本体研究方面的知识对帮助学生克服偏误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事实上,不同母语的学习者所出现的发音偏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缺乏目的语习得条件的海外学习者,需要教材针对学生的母语语音提供相应的发音参照点,针对学生常见的发音偏误提供有效的正音提示。配有译文的通用教材无法满足这些教学需要。

二、汉语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的服务方向

1.海外汉语教学

(1)汉语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

汉语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对象是零起点初学者,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掌握汉语声韵调发音技巧,具备拼音认读能力。因此,教材除了要用学生的母语来编写,还要从学生的母语发音中寻找可资利用的参照点,借此编写浅显易懂的发音提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汉语发音练习及测验》(作者马盛静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可惜的是同类图书出版得太少。

(2)正音训练课

正音训练是海外汉语教学中广泛开设的内容。与入门阶段的教材不同,正音训练课的教材侧重汉外语音差异对比,针对特定国别的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语调、轻重音等方面容易出现的偏误,提供学生能懂、切实有效的发音提示(说明)。

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讲解部分与练习部分的篇幅比例必须能够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教材中的练习不仅要实用,而且要够用。如果练习部分不足以使学生建立新的发音习惯,在缺乏目的语习得环境支持的海外,很难达到正音目的。

2.海外汉语自学者

海外汉语自学者人数众多。与来华留学生相比,海外汉语自学者身处非目的语环境,接触汉语自然语言的机会更少,需要更多地通过教材学习来帮助自己建立新的发音习惯。与正规教学机构的汉语学习者相比,自学者缺乏教师指导。因此,面向海外的汉语语音教材更要特别注意降低学习难度,增加趣味性和有效性,以保护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3.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

(1)服务于教师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一门拓展课程。其基本教学任务是教学生掌握:在外派目标国从事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甚至还包括汉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方法。讲授“汉语语言要素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师,如果不具备语音学的专业背景、缺乏海外汉语语音教学经验、不懂学生外派目标国的语音,备课之艰难可想而知。

如果能找到符合培养对象外派目标国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语音教学用书,尤其是针对小语种地区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用书,那么就能极大地减轻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的效率。

(2)支持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

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外派目标国,如果是小语种国家,而学生本科期间没有现代汉语专业学习背景[1],或者本科所学外语不是外派目标国的语言,那么就必须系统地学习针对其外派目标国的汉语初学者编写的语音定向教材。否则,无论毕业前的汉语语音教学实践,还是毕业后的海外汉语语音教学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都很难达到。

三、汉语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专门针对语音教学编写的国别教材为数不多。笔者见到的海外汉语教材,用学生的母语介绍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讲解汉语的语调类型、语调特点和声调变调规律。似乎该讲的都讲了,但最终用下来,多数学生仍然洋腔洋调。实际上,错误从一开始就有,而且多数学生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教学却没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国别化的汉语语音教材,应当具备什么特点呢?笔者认为,其总体特点是应当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

1.为特定母语的学生提供简明易行的发音提示

如上所述,海外汉语学习者需要了解,母语中的哪些音可以参照,汉语中哪些音素与母语音素有细微差别,什么样的细微差别,如何正音。因此,国别化的语音定向教材,应用学生熟悉的语言,立足海外汉语学习者对汉语音素、声调和节律的学习需要,编写发音提示。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发音提示(包括学生母语语音中可以利用的发音参照点、学习汉语语音时容易出现偏误和简单易行的正音方法)须是普通学生自己看了能懂、简明易行的。语音学术语太多的学术分析,普通学生看不懂,也就无法满足自学者的需要和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需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术理论不重要。实际上,教材编写者在动手编写之前就必须钻研学术理论,吃透学术理论。但须注意的是,仅仅吃透理论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将学术理论转化成普通学生能够看得懂、用得上、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的提示和建议。在汉语国际教育特别强调要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这种消化、转化的功夫,对于语音教材编写者来说,尤其重要、不可缺少。

2.针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研究需要,提出简明易行的教学建议

国别化的语音教材应当为教师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以说明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参照点、常见偏误和简单易行的正音方法。海外汉语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母语中的哪些音可以参照、学生母语音素与汉语音素有哪些细微差别、如何正音,而且还需要了解针对特定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语音教学的最佳顺序、学生母语语音与汉语语音之间必要的音理分析、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方法等。因此,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的语音教材应当从正音、教学、测试等方面给教师以十分明确的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教学建议,除了简明易懂,还应当为教师进一步探究相关理论、自觉运用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方便。所以,在提出教学建议的时候,要给即将使用这些建议的教师留下进一步阅读相关学术文献的索引和提示。必要的时候,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用浅显的语言向使用教材的教师提供语音学、汉语语音学的相关知识,介绍可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国别化汉外语音对比研究的相关成果。

3.为汉语语音训练提供有针对性的丰富的多媒体语料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本质上说是要建立一套新的发音习惯。然而,了解发音时容易出现的偏误,懂得具体的正音方法,还不足以使学生养成新的发音习惯。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语音国别化教材,必须提供有针对性的丰富语料,才有可能使真正有效的发音训练得以实施。

所谓针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选择语料集中针对语音训练的阶段性任务,琅琅上口,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训练目标。(2)所选语料能切合汉语学习者的实际生活内容和汉语学习需要,为学生喜闻乐见。笔者在编写《外国人汉语语音训练》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语料进行了严格控制:一是练习中的所有语料,不管是词语还是对话,都集中指向特定的训练目标;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从词语的常用度、语义的透明度、构词语素的能产性对词语进行了严格筛选;三是练习中的对话,从内容、旨趣等方面努力贴近外国学生的言语交际需要和认知审美情趣。

所谓“丰富”也有两方面的含义:(1)语料层次丰富,单音节字词、双音节词语、三音节词语、四音节成语和词组、多音节熟语、日常对话、各种语体的语篇文本和音频材料一应俱全。(2)语料储备量大,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练习。现有的语音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讲解太多、太难,练习量不足、所选语料不实用。

四、汉语国际教育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的难点

1.汉语语音本体研究不足

现代汉语界在汉语普通话节律(语调、重音、节奏)方面的研究仍比较薄弱。尽管已经意识到汉语语调具有特殊性,套用描写英语语调、重音和节奏的术语和概念来研究汉语普通话节律,在理论上具有“模糊性”,在实际应用中有“种种困难”,但描写汉语节律特点的理论、方法和模式还很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对于普通话声调受语气影响的变化规律、语调调阶的变化规律、语调结构规律——尤其是轻重音的基本分布模式、声调、节奏和重音的并存叠加关系,汉语语音学界的研究还很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在语调、重音和节奏等方面的汉外语音对比研究范围和深度,限制了面向国际教育的汉语语音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内容和编写水平。

另一方面,现有的汉语语音本体研究的成果尚未及时充分地转换成可应用于汉语语音国别化教学的简便易行的指导性意见。声调连调模式、语调类型、语调调阶、轻重音规律、停连规律在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教材中普遍反映不足,相关练习所占比例太小。

2.外语语音本体研究不足

语音学在很多国家的社科研究中尚属十分稀缺的冷门学科,致使不少语言甚至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语音标写符号[2],这给汉外语音对比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笔者在编写《外国人汉语发音训练》时就遇到过这些问题。日本国内的日语教学界对日语假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描写存在很大分歧,所用国际音标很不统一;韩国语教学界对语音的描写更加粗疏,多数课本和研究资料甚至习惯于用西文字母标音,所以在进行汉日和韩汉语音对比研究时,如果不借助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很难做出正确的取舍。

3.汉外语音对比研究不足

现有的汉外语音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英、汉—日、汉—韩、汉—俄。尽管泰国、印尼等周边国家和法、意、德、西等西方各国学汉语的人数持续增长,但汉—泰、汉—印(尼)、汉—法、汉—意、汉—德、汉—西之间的语音对比研究成果尚不能满足汉语国际教育语音国别化教材的编写需要,汉语与一般的小语种非通用语言之间的语音对比研究自然就更为缺乏,更难以支持汉语语音国别化定向教材的编写了。

4.外国学生汉语发音偏误研究不足

有经验的老师可凭学生说汉语时的语音特征判断他(她)是讲哪种母语的学生。这说明母语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所遇到的困难存在规律性的差异。

然而,这些典型差异具体表现在哪儿?是在声、韵、调发音方面?还是在变调规律和联调模式方面?还是在模仿汉语的语调、处理轻重音方面?差多少?出现差异的语境有无规律可寻?如何指导学生正音?现有的偏误分析主要针对母语为英、日、韩、泰、俄等语言的外国学生;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偏误;学生的母语在其他方面对学习汉语语音的影响,很少有研究成果问世。实践证明,以现有的偏误研究为基础编写的教材,还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洋腔洋调问题。

5.国别化教材难以满足多国学生混合编班的需要,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以成年人为主要对象。学生既十分重视自身的汉语语音面貌,又难以克服母语的负面影响。开设专门的正音课,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建立汉语发音习惯,离不开国别化的对外汉语语音教材,但是针对任何单一语种的国别化教材显然都难以应对多国学生混合编班的教学需要。这极大地限制了国别化教材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面,相应地,也使教材的编写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五、汉语语音教材国别化建设策略

1.对外汉语教学界与外语教学界开展合作研究

如果说外语语音本体研究是外语界的事,那么汉外语音对比研究、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则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界与外语教学界联合攻关。事实上,即便是外语语音本体研究,也需要首先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提出相应的课题。从发音提示到教学建议到翻译,整个编写工作需要不断向外语语音教学专家咨询并得到帮助。因此,可以说,汉语语音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工作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界与外语教学界联合攻关、协同工作。

2.兼顾海内外教学需要编写多语种配套的国别化系列教材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是多国学生混合编班;国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国别单一。从出版社的角度看,教材策划者需要考虑教材出版后的经济效益,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因此,如果海外教学对教材的需求量不够大,很难促动出版面向单一国别的语音教材。最终结果是使汉语语音教材的国别化受到了制约。

从《外国人汉语发音训练》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来看,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语音国别化教材,应当在编写模式成熟、使用效果积极稳定的前提下,探索多语种成套出版的新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海外教学和国内教学、个别教学和多国学生集体授课多元化的教学需要。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面向语音教学的大规模语料库建设,那么,外国学生汉语语音自主学习就不难付诸实施,汉语语音远程训练也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外国人学汉语会更容易、学汉语在世界上会更普遍。

参考文献

[1]曹剑芬:《汉语语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2]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毛世桢、叶军:《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测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仇鑫奕:《外国人汉语发音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朱川:《外国学生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1997。

【注释】

[1]据统计,学生本科期间为对外汉语专业的考生仅占2.12%,详见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

[2]有些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虽然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分布较广,语音的地方变体和社会变体有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说还是有标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