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务英语学科发展

商务英语学科发展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商务英语学科热点一、商务英语学科现状(一)国际现状在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体系中,商务英语被称为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或Business English。因为社会对商务英语类人才需求激增,在校的商务英语学习者人数迅速膨胀。

第四章 商务英语学科热点

一、商务英语学科现状

(一)国际现状

在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体系中,商务英语被称为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EBP)或Business English(B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纷纷开设Business English或Professional English课程,为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士培训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技能。商务英语类课程在国际上多以“国际商务交际”的形式出现,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商务交际英语”。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推出了国际性商务英语考试证书,伦敦商会设立了商务英语证书的培训和考试。在美国,普林斯顿考试中心向全世界推出了以商务英语为核心的国际交际英语考试中心,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名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英美的主要广播公司每天都播出商务英语教学节目。同时,在英语国家的大小城市,有为数众多的商务英语培训学校。

(二)国内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量从1998年的386所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近1100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在近1100所高职院校中,450多所开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与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相比,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较丰富英美文化知识,熟悉和掌握一定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能适应涉外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它弥补了传统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单一的不足,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加了大量实训,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机智灵活、求实创新的新世纪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因为社会对商务英语类人才需求激增,在校的商务英语学习者人数迅速膨胀。他们中多数是已经有多年英语学习经历的高校高年级学生,选择学习商务英语,是希望能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增加筹码,同时也让自己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

面对不断增加的学习者,商务英语教学师资的不足成为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很大瓶颈。而且许多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本身并无专门的商务英语学习背景,是从普通英语教学或是经济类教学转型而来。教学选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以自编为主,因为课时限制,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考评标准不一。商务英语类的权威证书考试选择不算多,其中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推出的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ETTBL)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商务性质的翻译资格认证考试。由国家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组织的于2006年正式启动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CNBECT),是我国商务行业内继国际商务从业资格(外销员)、国际货代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后的又一培训与认证考试。还有其他地区性证书,例如福建省商务英语口语(单项)考评员考试。而资格最老的当属中国教育部和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部于1993年起合作举办的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专业代码和位置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01           英语

050202           俄语

……            ……

050249           商务英语

……            ……

050255           翻译

商务英语是外语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与现有侧重英美文学、语言学的英语专业并列,成为英语学科一个新的专业增长点。

目前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或方向设置的课程常常包括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函电、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国际营销英语等。虽然总的指导思想是把商务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但是在两者权重处理上往往偏重英语知识,使得商务英语等同于用英语讲商务,相关课程交叉重复、缺乏理论依据,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要。而且,实践类课程所占学时比重远远不足,总评成绩也以理论知识考核为重。没有外界的督促和检验,学生的自主性不高,课程的实践意义无从体现。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分为基础阶段和专业方向阶段。基础阶段是指大一、大二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方向阶段指大三、大四的学习,在继续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的同时,注重获得商务专业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个阶段的学习相对独立,课程设置各有侧重,但两者之间的衔接要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同时,理论研究也在蓬勃发展。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文史哲专栏下,以“商务英语”为检索词,“篇名”为检索项,“全部期刊”为检索范围进行检索。1990—1999年间共检索到123篇商务英语期刊论文,而2000—2009年间检索到的商务英语期刊论文数量为2000多篇,这表明,21世纪以来,商务英语的研究呈现出急剧增长的势头,在2004年和2007年,商务英语论文数量出现两个高速增长点。笔者认为,这与教育部在2007年首次批准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有很大关系,这一新专业的设置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及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相关人士的极大关注。

在其他检索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笔者对“核心期刊”数据库也进行了相关检索。检索结果显示:1990年到2009年间的相关论文数量为195篇,可见,虽然这20年发表的商务英语论文较多,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并不多。这表明:一方面大量的期刊论文达不到核心期刊的论文水平要求;另一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商务英语的学术期刊。

根据论文研究内容的不同,检索到的核心期刊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商务英语学科专业研究、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商务英语文体语言特点研究、商务跨文化交际研究、商务英语教材研究、商务人才素质培养研究和其他。其中,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所占的比例最大,接下来依次为商务英语文体语言特点研究、商务英语学科专业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商务跨文化交际研究、商务英语教材研究、商务人才素质培养研究和其他。

二、商务英语学科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飞速发展,商务英语教学也相应展现出蓬勃生机。随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陆续开设以及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强,商务英语教学备受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语用层面,或是以实际教学经验为指导,提出各类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而对商务英语教学本原的考虑不够。

作为英语的重要功能变体之一,商务英语的出现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语言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商务英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应用性和普及性显而易见。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20世纪90年代,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已经在我国大专院校和外经贸系统掀起热潮。但当时我国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还跟不上时代步伐,商务英语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还未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较深入的研究,与我国外语界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的研究水平相比较,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现象在国外也出现过。

商务英语的研究工作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滞后”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商务英语的出现和发展还不太了解,因而对商务英语产生了某种“另类”的看法。这种看法不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Picket,1989;Dudley-Evans &St John,1998)。在我国,商务英语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教学内容为外贸英语函电、西方报刊文章选读、外贸英语口语三门主干课程,俗称“老三门”。到20世纪80年代,“外贸英语”转为经贸英语,课程范围扩大,除语言类基础课程之外,还增设了经贸业务知识类课程。“当国家由单一的货物贸易发展为外贸、外资、外经、外技、外服,五外合一的大经贸,我国才出现了‘商务英语’这一概念,‘外贸英语函电’一门课程‘独统天下’的局面才得以打破,一些新的课程才得以开设。”(王兴孙、陈洁,200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日益频繁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市场对人才提出新要求。“商务英语”逐步取代“经贸英语”,其课程设置不是英语基础课加上商务理论课,而是呈现多个学科交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趋势。商务礼仪、商务谈判、金融英语和法律英语等课程的兴盛实质上也反映商务英语本身知识体系的一种变化,预示整个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当前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分类来看,“有一种观点将商务英语列为一级学科语言学、二级学科应用语言学下的三级学科;另外一种观点则是将商务英语列在一级学科‘经济学’下,按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顺序列为其中的三级或四级学科,也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语言学’下,按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顺序把它列为其中的三级或四级学科。”(鲍文,2009)无论是将商务英语设置在经济学还是语言学下,即无论是姓“商”还是姓“英”,商务英语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三级学科。

1995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已把商务英语方向列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中,这表明商务英语已经进入研究生层次的语言研究。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2010年的统计表明,我国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高等院校已达700多所,或开设与商务相关的英语专业,或设立冠以“商务英语”之名的系部。2007年教育部首先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承认了商务英语的独立学科地位。2008年到2010年又先后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14所高校试办该专业。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加以规范。我国高校教育界还在不断推进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探讨和规范商务英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求。

根据教育部2010年对部分两会代表意见的答复,普通高等学校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改革,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明确不同层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根据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服务面向、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科学配置资源,开展分类评价,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办出特色。避免盲目攀比、趋同发展,这就要求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课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业需求、学校整体优势、师资水平等因素,找准自己的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聚焦瓶颈问题,逐一突破,努力打造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三、商务英语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ESP,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形成一门交叉学科,建设独立的学科体系。该学科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学和话语分析。商务英语研究对象是商务活动、商务话语和商务文化,研究队伍是商务英语教师以及国际商务从业人员。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有关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定位的研究少而且单一,以往的研究主要是ESP的分类研究。

Hutchinson &Waters(1987)从语言教学角度,以学科门类为主线,将ESP分为科技英语(EST)、商务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三个大分支,每个分支又再次分为学术和职业两个分支,如图4-1所示。

图4-1 Hutchinson和Waters的ESP三分法

Jordan以学习者最终语言使用的目的和环境为主线,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大分支,而学术英语又再分为专业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学术英语(EGAP),如图4-2所示。

商务英语的发展,从最早的一门课程,再到一门专业,最后到一门学科,应该说经历了快速、迅猛的发展。商务英语学科内容的不断丰富,从最早专门用途英语的普通分支到如今最为重要的分支,这说明商务英语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大。迅猛发展的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却不够明确,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独立性不足。商务英语的独立性不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社会的角度,即社会对商务英语的认同度。当前部分社会群体对商务英语的认识就是将其当作普通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是在普通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几门商务英语课程,认为商务英语学生的竞争力不足(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如普通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知识的掌握不如商务专业的学生,即使是商务英语,可能也不如英语基础好的商务专业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水平和能力的认同度不高。二是从学校的角度。商务专业在某些高校的定位是双语教学或者普通英语专业的分支,而不是把其定位为与普通英语专业同等地位的学科,从而在课程设置上仍然以普通英语专业为标准。由此,商务英语能否显示出其独立性(无论是从社会还是高校层面),对其能否充分发挥学科竞争优势,赢得社会和高校的认同,是尤为关键的。从逻辑关系来看,只有让商务英语以其独立性发挥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安排。而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安排,也有助于商务英语更好地发挥独立性。

图4-2 Jordan的ESP两分法

如前文所述,由于商务英语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仅仅就如何理解商务英语的概念已经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需要对商务英语进行定性描述。“有学者提出对商务英语的界定采取开放的态度,即对商务英语不作定性的描述。”(郁可夫、王玲,2001)也有学者认为不对商务英语作定性分析的描述“承认了对商务英语界定的复杂性,但我们认为,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如不对它作定性的描述,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就没有可靠的根基”(张佐成,2004)。从上述的论述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无论是否要对商务英语进行定义,商务英语的概念本身就是难点,其课程设置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认为如果仅从商务英语的概念出发就直接得出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必定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对商务英语的概念进行分析之后,必须对商务英语进行清楚明确的定位,才能确定相应的课程。

从英语教学角度,商务英语教学的定位也各有不同。Hutchinson &Waters (1987)把商务英语比作英语语言教学这棵大树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如图4-3所示。

图4-3 Hutchinson和Waters的ESP教学分类法

也有人认为,商务英语既可以被归类到一级学科“经济学”门下,按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的顺序列为三级或者四级学科;又可以被归类到一级学科“语言学”门下,按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的顺序列为其中的三级或者四级学科。(咸修斌、唐文龙,2005)这种分类清晰明了,但是却将商务和英语分离对立,而非融合,如图4-4所示。

图4-4 ESP的分法

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商务英语教师对商务英语的定位主要考虑“商务”和“英语”的权重分配及融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观点。

1.将商务英语等同于英语+商务知识。“即传统的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例如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毕业生完成了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但是他们的商科专业知识笼统、零散,缺乏理论体系,仅限于某些概念和具体操作,例如外贸单证的处理等,直接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不足。”(蔡芸,2004)这种定位将商务英语看作在英语知识上叠加一部分商务知识,而且仅此而已,无法让学生对商务有完整的认识,更不用说将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模式也导致学生在学完商务专业课程时,无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因而用人单位乃至社会不认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认为其知识或能力不如英语专业或商务专业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尽管高校能够掌握商务英语概念,即商务英语到底是什么,但是对商务英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模式(即如何学习商务英语)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多数办学单位是这个模式,大多是由于缺乏师资,不能开设系统的商科课程。”(蔡芸,2004)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商务英语的师资力量无法保证商务课程的开展,那么肯定会存在商务英语学生对商务课程理解不到位的现象,无法掌握基本、系统的商务课程知识,更加无法走向国际化,掌握更多的国际商务知识。

2.将商务英语专业当作英语专业中的商务英语。“即在英语专业的语言应用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置一系列的商务英语课程,例如进出口贸易、市场营销英语、涉外财务英语、国际金融英语等。”(蔡芸,2004)教育部对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学科定位是:“商务英语”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通过商务英语类课程的开展,加强学生对商务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具备一定竞争力。尽管这种模式开设了一套商务英语课程,在商务英语教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商科知识面广而且笼统,不要求系统性和深度。这个模式的课程设置中心还是英语”(蔡芸,2004)。商务英语类课程的增加,能够让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商科知识的认知,尤其是在商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上,与前一种模式有一定的相似点。

3.将商务英语等同于英语+汉语商科课程。这个模式的课程设置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单列出汉语商科课程,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商科知识。但是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商科课程门数有限,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知识。有的单位的做法是英语专业学生辅修商科课程,其问题仍然是课程的系统性和深度;或者增加一年商科课程,延长了在学时间”(蔡芸,2004)。这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相比,在英语学习上基本没有较大变化,都是将其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对于商科知识而言,开设汉语商科课程与“商务知识”相比,在商务知识的系统性把握上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是从商务英语培养的目的来看,还是无法培养出国际化高端人才。从高校培养模式的角度来看,汉语商科课程若是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和一般的商务英语学生相比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这种简单的课程之间的叠加,很难起到两者有机结合的目的,即英语知识和汉语商科知识无法融合。尤其是在商务英语层面,无论从英语翻译到汉语的商科知识,还是从汉语翻译到英语的商科知识,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障碍必将影响到商务英语从业人员具体工作的开展。“用汉语教授,两套课程分开,存在教材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也无助于增加学生的英语浸泡量。”(蔡芸,2004)所以这种模式与商科学生开展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是相通的,甚至可能还不如专业的商科学生,因为学生掌握英语这门技能的难度低很多。相反,商科知识存在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框架,若是仅学习表面的书本知识,而无法理解其内在的运作逻辑的话,那么是很难理解商科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汉语商科课程+英语课程”比“英语课程+汉语商科课程”的竞争力高很多,对于学生的培养价值也很高。

4.将商务英语等同于英语+商科专业方向(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为了增加商科课程的系统性和深度,这些单位开出专业方向主干课程,或者是工商管理,或者是国际金融等,而不是笼统的商务课程。师资是能够使用英语的商科专业教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商科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蔡芸,2004)。实质上这种模式就是“全英双专业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学院以此模式为主”(蔡芸,2001)。这种模式与“英语+汉语商科课程”存在本质区别。尽管都是教授商科课程,但是用汉语和英语教授所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通过英语直接教授,能够在英语体系内学习和掌握商务英语,“商科课程与国际接轨,同时增加英语浸泡量”(蔡芸,2004)。这种模式是最接近我们对商务英语定位的一种教学模式,基本上能够达成培养学生商务英语知识和能力这一目的。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推广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困难,包括成本、社会反响等。“由于必须开两个专业规定的主干课程,因此成本高,学生负担重,商科课程也不易深化。此外,毕业证书和学位名称仍是‘英语’,可能对学生就业或报考商科硕士课程有不利的影响。”(蔡芸,2004)尽管如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复合型的国际化高端人才,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要取得一定的学科地位,必然要通过社会和高校对其的种种考验:对于社会来说,主要是该学科的学生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对于高校来说,则是该学科既要顺应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人才,也要有科研水平上的发展,能够通过分析研究,将该学科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理论体系。一门学科只有能够满足社会和高校对其的要求,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进而才能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是以英语和经营类(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贸易等)相关学科的主干课程为主修内容的应用型、交叉型、多门类的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同学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等),如图4-5所示。

图4-5 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四、商务英语认证考试

随着商务英语教学变得热门,作为商务英语能力认证凭据的各类商务英语证书资格考试逐渐“升温”。

(一)BEC

BEC是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的简称,指的是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它是剑桥系列考试中专为学习者提供的国际商务英语资格证书考试,考查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受欧洲乃至全球众多教育机构、企业认可,被作为入学考试或招聘录用的英语语言水平要求。BEC于1993年由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引进,历经多年实践和推广。其权威性和规范性使得BEC在中国极具知名度,是求职者有力的语言能力证明。全国超过60所知名大学被授权为BEC考点。

BEC由中英双方合办,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负责命题、阅卷、颁发证书,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报名、印制试卷和组织考试。参加BEC考试不需要任何特殊资格,报名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学历等限制,适用人群为以从事商务工作为学习目的的具有初、中、高级英语水平者。任何人(包括学生、待业人员等)均可持本人身份证到当地考点报名。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现役军人亦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两张照片报名参加考试,也可持工作证和单位介绍信报名。

BEC是为需要在办公室工作中使用商务英语的雇员而设计。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使用BEC初级证书作为基本商务英语语言要求,可以较准确评估应聘人员的真实商务英语运用水平;BEC中级面向中级英语人士,适用于中级管理层的雇员,是鉴定其是否具有中级商务英语水平的工具;BEC高级证书面向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人士,证明证书持有者拥有在广泛的专业领域使用商务英语的能力。目前BEC初级证书中还有一个A2证书,同样是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证书,主要是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参与BEC考试。

BEC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笔试,包括阅读、写作和听力,第二阶段为口试。三个级别的考试时间分配分别为:

表4-1 BEC三个级别考试时间分配

BEC考评标准为:BEC初级听、说、读和写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占25%,总分为100%。BEC初级通过成绩分为两档:

表4-2 BEC初级考评成绩分档

BEC中级分A、B、C、D、E五档,BEC高级也分A、B、C、D、E五档。D、E两档为不及格。

参加考试的学生会在7周后收到成绩单。通过考试的学生会在收到成绩单4周后得到考试合格证书,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的成绩证书。该证书由于其颁发机构的权威性,在英国、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成为确认证书持有者英语能力证明的首选证书,同时也是在所有举办该项考试的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成绩证书终生有效。

据统计,由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剑桥ESOL考试部共同推出的BEC考试,目前考生人数已经超过托福,仅次于雅思考试,成为国内第二大海外英语考试。

自1993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BEC以其广泛的国际认可度成为白领、学生撬开外企之门的杠杆。目前,BEC已被欧洲乃至全球众多教育机构、企业认可,将其作为入学考试或者是招聘录用的英语语言水平要求。例如,BEC的初、中、高级可替代雅思3、5、7级,是全球160多所大学入学语言能力的证明;许多知名企业和机构如IBM、Citibank、国际卫生组织、世界银行、摩托罗拉、联合国、可口可乐、西门子等,都用BEC评估雇员、培训员工和应聘者语言技能;英国超过60所大学承认BEC高级证书是工商管理课程的语言能力要求,获得高级C以上考试成绩者,可以免修该校MBA相应课程。

中国BEC近年的报名人数以每年300%的比率高速增长,但是中国考区37%的通过率远远低于国外57%—58%的平均通过率。

(二)TOEIC

托业考试即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中文译为“国际交流英语考试”,是针对在国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交流的人们而制定的英语能力测评,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ETS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上主要的教育与测评机构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领导者。它拥有许多众所周知的考试项目,例如托福(TOEFL)考试、托业(TOEIC)考试、SAT和GRE考试等。ETS在1979年开发了托业考试,且已在日韩等地成功推广,所以不少意欲进入美国、日韩企业的人特别看重这门考试。迄今为止,每年在120多个国家有600多万人次参加托业考试(是全球参加人数最多的英语考试),1万多家国际公司或机构承认并使用托业考试成绩。许多知名企业,如三星、联想等已将这项考试纳入用人体系。因为托业考试能对人们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作出公正客观的测量,所以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职场英语考试。

托业考试对工作中使用的综合英语进行测量,不包括理论英语。很多北美大学和学院更倾向于用TOEFL考试来决定入学资格,TOEFL考试由ETS为申请到北美的大学和学院求学的母语非英语考生设计。那些希望展示他们在工作中的英语能力的人,或必须证明员工英语能力的公司/机构,会使用TOEIC考试。因为TOEIC考试和TOEFL考试服务于截然不同的群体,所以考试的设计、内容、文理和测试范畴也都不一样。人们常称TOEIC为“商业TOEFL”。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和美国思而文学习系统公司于2002年11月11日宣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引进作为全球职业英语能力测评首选标准的TOEIC(托业)考试,并主持TOEIC考试业务在中国的开展。这标志着托业考试首次在中国得到承认,代表我国政府授权的权威考试机构首次承认来自海外的职业英语能力认证标准,是我国劳动职业技能认证领域与国际接轨迈出的重要步伐。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根据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的建议,组织专家制定出职业英语水平等级标准。除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给考生发放标准ETS/TOEIC成绩证书(TOEIC Score Certificate)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根据托业考试成绩颁发政府承认的《中国职业英语等级证书》。考生参加托业听力与阅读考试或托业桥考试,将有机会获得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证书(B类);若考生同时参加听说与阅读考试和口语与写作考试,将会获得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证书(A类)。表4-3为等级标准的划分以及与托业成绩的对照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此拥有解释权。

表4-3 职业英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美国ETS/TOEIC考试分数对照)

托业考试是单项选择的笔试,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共200道题,分成听力和阅读两大部分。托业考试考生用铅笔在计算机答卷上作答。考试分数由答对题数决定,再将每一大类(听力类、阅读类)答对题数转换成分数,范围在5分到495分之间。两大类加起来即为总分,范围在10分到990分之间。答错不倒扣。考生报名时会领到一份《托业手册》,内附托业考试分数的解释以及此分数在不同国际环境中的作用。

TOEIC是一种常模参照考试,是用以评价一个人专业工作上所需英语能力的考试,是一个参考值,而非为某种课程特别设计。因此,其考分没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不同的考试分数代表应试者在日常工作中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力的差异。

TOEIC的听力和阅读部分分开记分,有利于考生具体分析自身语言能力,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同时有利于以TOEIC为用人标准的单位明确员工的能力差异。每部分成绩范围为5至495分,总成绩范围为10至990分。考生究竟要达到哪个标准才算合适,完全由用人单位按照职位要求来定。例如,一家跨国公司要招聘一名清洁工,那么应聘者的TOEIC成绩可能只要求达到20分,因为他们的工作不需要很高的英语交流能力。而如果该公司招聘的是市场部经理,那么可能要求应聘者有高达900分的TOEIC成绩。

TOEIC分数与国际交流英语能力的对应为:

A(860分以上)。作为英语非母语的人,已具有充分的交流能力。凭借自己的经验,即使对专业领域外的话题,也能充分地理解并采用恰如其分的措辞。虽然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比还有些差距,但对单词、语法、句子结构都能够正确地掌握,具有流畅运用英语的能力。

B(730—855分)。具备在特定状况下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能够完全理解一般的会话,并且迅速应答。即使话题涉及其他特定专业领域,也能应付。在业务上没有大的障碍。在正确和流畅程度上会因人而异,有时也会在语法和句子结构上犯错,但并不影响语义交流。

C(470—725分)。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英语能力,能够进行限定范围内的业务交流。在一般会话中,对要点的理解和应答都没有障碍,但是在复杂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有一定困难。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句子结构,虽然在表现能力上有些不足,但已掌握了表达自己的词汇。

D(220—465分)。能够进行一般会话中最低限度的交流。只要对方说话语速慢一些、重复几遍或者有时能替换不同说法,就能够理解简单的会话。对于身边熟悉的话题,可以作出应答。虽然在单词、语法、句子结构上有很多不足,但如果对方能考虑到交谈对象是外国人,也可以进行意思上的沟通。

E(220分以下)。尚未达到可以交流的能力。即使是在简单的会话中,对方的语速也很慢,也只能了解其中一部分。只能片断地排列一些单词,无法进行实际上的语义交流。

TOEIC考试成绩的有效期与考生英语能力的水平保持同样长的时间,但是,能力是可以随着时间而改善或退步的。由于这个原因,越是近期的成绩,越能有效代表考生的能力。托业官网表示,托业考试成绩的有效期为两年。

(三)CNBET

2006年7月26—2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中国商务出版社和吉林金领职业技术学校共同承办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认证考试研讨会”在吉林市召开。来自全国20多所英语院校的50余位教授、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并对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认证考试(CNBET)的定位、等级、时间、考试大纲与培训教材的编写等达成基本共识。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施用海在研讨会上指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各类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全国有2000多所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中职中专院校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进入商务领域工作。但各院校所开课程内容宽窄各异,教学课时不同,考试水平高低不一,缺乏评价毕业生实际商务英语水平与能力的统一参照标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将积极实施商务部提出的“人才强商”工程,在今年已开展外贸跟单员培训认证考试的基础上,明年将推出“全国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认证考试”,为学习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参照目标,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个选用人才的客观参考标准。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刘宝荣说:“全国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认证考试将吸取英国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和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功经验。学会将组织编写《全国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认证考试大纲》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听说》《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等培训教材,内容将涵盖国际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国际商务基本业务知识。”

国际商务英语是外经贸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熟练掌握国际商务英语已成为踏入国际贸易岗位的第一步。为加快外贸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China Shippers’Association,简称“外经贸企协”)在广泛调研国际贸易企业商务英语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组织国内高校和外经贸企业的权威国际贸易专家,推出了“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考试”项目,这项考试也为外经贸企业提供一个选拔人才的标准。

“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考试”是我国商务行业内,继国际外销员、国际货代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后的又一个培训与认证考试,是我国首个面向院校和社会推出的商务英语考试,并在2007年3月底进行了首次考试,现在每年举行两次考试(当年度5月下旬一次,12月上旬一次),提供两个级别的资格认证:一级(初级)和二级(中级)。考试对象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和准备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在校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员。本考试是职业能力考试,主要考核应试者对国际贸易实践中相关操作流程及其对应专业英语载体的识别及表达,是对国际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测试,内容涵盖国际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和国际商务基本业务知识。

该考试由笔试与听力、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实际得分60分(含)以上者为合格。

表4-4 CNBET考试时间及分值分配

除了上述三类热门的商务英语考试,我国商务英语考试还有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考试(ETTBL),江苏省外语口语口译证书考试,全国商务秘书岗位资格考试,报检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货代员、全国营销员专业资格考试,商业部推出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ETS专门为母语非英语国家的政府公务员和企业雇员开发的英语实用技能测试——托普考试(TOPE)、欧洲语言测试协会(ALTE,即Association of Language Testers in Europe)成员机构共同设计开发的“博思”职业外语水平测试(BULATS,即Business Language Testing Service)等。

五、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意义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国际商务活动的日趋深入,商务英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同类院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学科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条块分割、模式创新不够、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商务英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逐年持续增长。加入WTO后,尤其是2004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新外贸法》之后,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近年来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任务的应用性交叉学科。但何谓“复合型”人才,却解释不一。根据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中对商英综合能力的解释,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cultural competence)、商务学科知识(business know-how)。商务英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准确到位的商务语言(英语)表达,二是综合性经营、商贸等方面的知识。必须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素质和相应的经营、商贸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及时了解信息,把握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在国际竞争中时刻处于有利地位。

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会随着我国经济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推进而加强。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顺势而行”,创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大院校必须结合实际调整创新专业,突出特色,切忌照搬模仿。市场对人才的期待和关注由外在的知识和技能转向了内化的行为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各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就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