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诗词的翻译

古诗词的翻译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古诗词的翻译诗词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古诗词的英译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汉语古文字的精悍洗练、汉英句法的差异等因素,诗行的增减现象难以避免。

第三节 古诗词的翻译

诗词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人类在长期的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在劳动的哼唱中创造出了早期的诗歌(即民谣)。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表达。中国的古诗词或质朴刚健,或清新亮丽,风格各异。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古诗词的英译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汉英格律诗体述略

(一)格律与韵律

汉语古诗词中的音节,以两字或一字为一音步,每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和单音步可视为一个节奏点,又称为拍子。五言诗和七言诗就是三拍和四拍。因此可以说,平仄和节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英语诗中,音的长短和轻重是重要的节奏要素。一般来说,汉语诗的节奏表现在平仄的分布上,而英语诗则体现在轻重声的排列规律上,其常见的格律(metre)有:trochaic、iambic、anapestic dactylic,音步数量大致有:monometer、dimeter、trimeter、tetrameter、pentameter、hexameter、heptameter和octameter等。

就押韵而言,中国古诗都是有韵脚的,即行尾的元音应该相同。绝句诗一般压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句的尾字,第一句可不压,但二、四句则要求较严,不但要在同一韵目,且须均为平声;律诗押韵的分布是第一、二、四、六和末句,第一句也不强求。英诗的押韵一般要求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及辅音相同即可,元音前的辅音可不相同。总体而言,其押韵可分为押尾韵(end rhyme)、押中间韵(internal rhyme)和押头韵(head rhyme)。

(二)常见诗体

中国古诗词主要是五绝、七绝和五律、七律,以及宋元繁盛起来的宋词和元曲。英文中常见的诗体则有:对偶句(couplet)、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三行诗体(triplet)、四行诗体(quatrain)及十四行诗(sonnet)等。

二、古诗词翻译的基本原则

首先,古诗词翻译的最基本原则是:以诗译诗。如将古诗词译成散文或小说等,则已不能再称其为诗词翻译,至多是阐释性编译。

第二,古诗词翻译应以诗行为基本单位,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标点符号,不能随意整合诗行,否则原作的风格和诗学气质将被摧毁。当然,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汉语古文字的精悍洗练、汉英句法的差异等因素,诗行的增减现象难以避免。在不影响诗词风格和气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局部整合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诗词的翻译应尽量保留原作中重要的意象。意象往往是用来表示诗词深层意义的,是诗歌的灵魂,意象的更改必然会破坏原诗的意境。译者有责任读者的诗歌想象带入原作时空环境,以使原诗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在目的语文化中得到再现,从而使目的语读者得到与译出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读者反映,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语思想之深远,哲理之精辟,感受到同样的感染与共鸣。

第四,诗词翻译应尽量再现原作的音韵美,使译入语读者读译作时能像原语读者一样朗朗上口。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音韵体系方面的差异,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总之,古诗词翻译应有四观:形式观,结构观、意象观以及音韵观。这样才能在忠实原诗词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再现原作的美学追求,传递出中国古诗词的特殊艺术魅力。

三、古诗词翻译的基本方法

总体来说,古诗词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文体翻译法、阐释翻译法以及再造翻译法。

(一)文体翻译法

文体翻译法更加关注的是诗词的文体特征,而不是内在思想价值。译者追求的是对原诗形式、音韵以及结构等文体因素的绝对忠实,主张译诗应该像镜子一样,完全映射出原作的外貌。从某种程度上讲,文体翻译法极易成为极端的直译。例如: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River Snow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A little boat,a bamboo cloak,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snow.

(Translated by Bynner)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唐代诗人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此时的诗人政治上失意,精神上无所寄托。全诗用简单白描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位老者迎风顶雪独钓寒江的孤独悲凉景象。但由于译者基本采用文体翻译法,对原诗在外在形式、语言特色等方面机械地移植,一味地照字面翻译诗歌,导致绝大多数外国读者往往很难捕捉到原文的意境,反而认为该诗是在描绘一个可怜的老者在风雪交加的冬日,为了生活不得不去钓鱼果腹。

(二)阐释翻译法

阐释翻译法要求译者将原诗中所隐含的信息得以彰显,或者采用替代的方法将原诗词的文化意象替换为读者熟悉的意象,消除读者理解中的文化障碍,进而传递出诗歌的文学思想价值,保留原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在此基础上,译者再去考虑如何传递原诗词的形式美。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Ascending the Stork Tower

Ling’ring is the setting sun about the mountain height,

Surging is the Yellow River eastward to the sea.

Aim higher and up the tower take another flight

To acquire a vision broader than one thousand li.

译者在第二行增加了“surging”一词,把黄河汹涌澎湃的壮阔气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在第三行译者增加了“aim higher”,阐释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刻哲理,诗歌的意境得以充分再现。

再请看温庭筠的《更漏子》一词: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Incense from a jade censer

And a tearful vermilion candle

Evoked autumnal moods within the painted chamber.

Penciled eyebrows worn,

Cloud-like locks in disarray;

Long is the night,the covers and pillow cold.

Upon the wutong trees

Falls a midnight rain,

Indifferent to the persistent pains of separation.

Leaf upon leaf,

Drop upon drop,

On empty stairs it drips until the dawn.

众所周知,秋思是一种内心情绪,无形无状,灯光是无法照出的。但作者用“偏照”二字刻画人物的无奈与愁闷,可谓妙笔生花,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把室内的精致陈设与人物的心理巧妙地联系起来,浑然一体。但若是直译,“照”与“秋思”是无法搭配的,译者用“Evoked”替换“照”,做到了异曲同工。

当然,阐释翻译法的运用也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原诗词的一些文体因素。例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三行词句接连用了七个迭韵词,节奏缓慢,情绪压抑,悲凄的气氛浓重。试看以下英译:

I ha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I can find.

Even the weather has proved most unkind.

(徐忠杰译)

这里,译者对原文使用了阐释翻译法,原词的语义、文学思想等得到了传递。但译者对文体的因素顾及较少,音步较乱,每行长度过大,节奏反而较为轻快。同时,译者在前两行行尾使用了两个长元音/i:/,在后两行末尾运用了/aind/,音效明亮,原文凝重凄凉的音韵体系遭到破坏。

又如: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and on the far bank,a pretty little village.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the west wind moaning,his bony horse groaning,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翁显良译)

元代散曲是一种吟唱,用韵密度大,几乎是每句押韵,而且全篇一般不换韵,从头至尾一韵到底。散曲的用词比较口语化,其语言风格总体上是生活化的朴素。马致远的这首曲被译者用散体英文进行了较完整的阐释,但原作的文体特点也荡然无存了。

(三)再造翻译法

虽然诗歌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艺术,是再创造,但这也往往成为某些人胡译乱译的借口。在此,再造翻译法是指一种极度自由的翻译方法,它极易走向极端的自由译或意译。译者往往只是借用了原诗的大体形式或主旨思想,大胆地改掉许多原诗的意象,对原作文学情感、音韵特色以及部分文体都做了大量修改。从某种意义讲,这是对原诗词的再造或再创作。

从大量的古诗词翻译实践可以看出,人们通常采用的是阐释翻译法。但有时译者也因地制宜地采用介乎文体翻译法和阐释翻译法之间的翻译方法,即在尽可能直译的基础上对译文作一些必要的整合,使之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诗歌美学价值观,或者在基本采用文体翻译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传递出原诗的意象和音韵体系特征。例如:在李白《静夜思》的两个译本中,许渊冲的译本是在文体翻译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阐释;王守义和诺弗尔的译本则在阐释翻译法的基础上适当照顾了文体因素。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一:

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许渊冲译)

译文二:

Thoughts on a Quiet Evening

The floor is flooded with moonlight

Frost covered the old earth like that.

I gaze at the moon

Shimmering in a dark court.

Sad and homesick

I bow down my head.

(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译)

总之,译诗应该有诗的形式,诗的韵律。对于中国的古典诗词而言,它向来有神韵、风骨、格调、性灵及境界等方面的追求,强调作者心境情结的传达,崇尚韵外之致、味外之义。因此,译者在忠实原诗的意义的基础上,应充分反映原诗的美学追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汉语诗词文化意象密集,文化内涵丰富,加之巨大的时空差异,当代西方读者阅读中国古代诗词英译本时难免困难重重。因此译诗也要朗朗上口,明白易懂,不然就违背了诗歌的本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