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歇后语的翻译

歇后语的翻译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歇后语的翻译汉语歇后语是民俗语言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活泼生动、幽默机智、流传广泛,而且随着语言交际的发展,歇后语已逐步走进大雅之堂,走进文献和教材之中,融入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之中。有鉴于此,对歇后语的研究与翻译愈发重要。

第二节 歇后语的翻译

汉语歇后语是民俗语言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活泼生动、幽默机智、流传广泛,而且随着语言交际的发展,歇后语已逐步走进大雅之堂,走进文献和教材之中,融入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之中。有鉴于此,对歇后语的研究与翻译愈发重要。

一、歇后语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

(一)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多为人民群众熟识且诙谐生动的语句,实际运用时亦可隐去后文,只留前文以明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歇后语大致可分为:

1.语境型歇后语

浩瀚的古代文化典籍、纷繁的历史事件以及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等逐渐构成了基于话语及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而这些特定语境又催生了歇后语萌发与使用的话语意旨、话语方式和话语范围。可以说,汉语歇后语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具体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下不可或缺的语言符号。例如: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

2.方言型歇后语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因地域不同而引起的语言变体形式,不同的方言自然也会孕育不同的歇后语表达形式和方法。例如:

丰都城拉二胡——鬼扯

冷锅贴饼子——溜啦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3.修辞型歇后语

修辞使得日常语言产生了艺术生命力和美学感染力,同样,歇后语和修辞也有着密切联系。隐喻和转喻等常见修辞手法都在不少歇后语中有所体现。例如: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竹篮打水——一场空

4.音韵型歇后语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载体,而且还是富于乐感的表达体系,谐音就大量地被运用到歇后语中。例如: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二)歇后语文化内涵

由于歇后语是汉语言文化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晶,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和联想意义都十分丰富。现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简析。

1.汉英喻体相同,文化内涵类似

有些歇后语无论在语义上还是在比拟形式上都与英语在文化内涵上大致相同。例如: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A rat runs across the street—everyone joins the hue and cry.

聋子的耳朵——摆设:A deafman’s ears—just for show.

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ing water from a bamboo basket—all in vain.

2.汉英喻体不同,文化内涵相异

与英语有着对应的喻体与文化内涵的歇后语毕竟为数不多,有相当一部分是颇具迷惑性的喻体及文化内涵迥异的歇后语。例如:

猫哭老鼠——假慈悲:A cat crying over a mouse’s misfortune—sham mercy.

在该歇后语中,猫是比喻那些内心残忍而表面慈善的人。然而,英语中的cat 则罕有此文化喻义。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When the tiger is away from the mountain,the monkey calls himself the king.

这一歇后语与英语的“In the kingdom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is king.”语义接近,但二者文化内涵并非完全等同。在英语国家,狮子才是百兽之王,而且猴子也不是聪明机智的象征。

3.文化语境不同,表达形式相异

歇后语的内蕴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语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独特的文化语境产生了许多中国式的、折射典型中国文化的歇后语表达方式。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A clay Buddha crossing a stream—hardly able to save itself.

该歇后语中的“泥菩萨”形象已超越英美人的认知范围,与英语表达形式更是相距甚远。

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The king of the Hell’s announcement—a whole series of lies.

中国人称掌管地狱、死亡的神为阎王爷,他出的告示自然都是与鬼事有关,而“鬼话连篇”又进一步喻指“骗人的谎言”。

二、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由于英语中几乎不存在类似汉语歇后语的表达形式,所以歇后语的英译难度颇大。众所周知,汉语俗语表达的形和意并非重合或一致,这在歇后语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在转换成英语的过程中,译者需要综合语言、认知、文化、交际等各种因素来忠实地传递源语表达式的意义,以体现汉语歇后语的文体特征和语用特点。

(一)直译法

在不违背译入语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语歇后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文化色彩。这种直译法一方面可丰富译文语言,另一方面可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

1.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A dog catching mice meddles in cat’s business—to poke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

2.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The tail of a rabbit can’t be long—won’t last long.

3.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A man with pockmarked face looks in the mirror—personal points of view.

4.芝麻开花——节节高

A sesame stalk puts forth blossoms notch by notch,higher and higher—rising steadily.

(二)套译法

有些汉语歇后语和英语习语在语义和形式上相类似,在这种条件下便可直接套用英语习语来翻译歇后语,从而事半功倍地传递同样的话语意旨。

1.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No man cries“stinky fish”.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3.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三)意译法

一些歇后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典故渊源以及谐音双关,如果直译则译语读者十分费解,同时在英语中亦无可套用之习语,这时就得采用意译法。

1.这个城市的大气污染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The air pollution in this city is still unchanged.

2.该足球队近年来可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That football team has kept losing in the recent years.

3.你在车里说的那番话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What you said in the car made me completely at a los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