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显性连接

汉语显性连接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1.2 汉语显性连接相对而言,对汉语中显性连接的关注似乎要更多一些,但对其分类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这一分类主要以文言文和早期汉语为语料依据,不足以反映现代汉语连接成分的使用情况,而且在具体分类上也不尽完善。这一分类将显性连接与隐性连接混杂在一起,不能充分突显汉语连接关系的特征。

4.1.2 汉语显性连接

相对而言,对汉语中显性连接的关注似乎要更多一些,但对其分类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王力(1985)将汉语中的连接成分分为连词、关系副词和近似连词的动词三种(5),他将复合句中的连接词分为累积(如“而且”等)、离接(如“还是”等)、容许和转折(如“然而”等)、按断和理由(如“况且”等)、申说(如“一则”等)、时间修饰和条件(如“则”等)、原因(如“所以”等)七类;将关系副词分为累积(如“又”、“也”等)、转折(如“反”、“倒”、“却”等)、时间(如“愈”、“越”等)、条件(如“就”、“便”等)、容许(如“就”、“便”等)、理由(如“既”等)、原因(如“因为”等)、目的(如“好”等)八类。但这一分类主要以文言文和早期汉语为语料依据,不足以反映现代汉语连接成分的使用情况,而且在具体分类上也不尽完善。

根据王力(2002:252-253)的观点,对连词的判断有两个标准:第一,居于两个句子形式的中间担任连接职务;第二,不能居于主语之后或插入谓语中间,按照这一标准,汉语中的“若”、“要”、“虽”、“虽然”、“纵然”、“既”和“因为”都被划归为副词显然不太准确。吕叔湘(1979:38)指出,对连词的界定“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如‘又、越、就、才’等)划界,另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的短语(如‘一方面、总而言之’等)划界”。但连词与有关联作用的短语之间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吕叔湘(1982)将汉语中的关系范畴归纳为“离合·向背”、“异同·高下”、“同时·先后”、“释因·纪效”、“假设·推论”和“擒纵·衬托”六类。这一分类将显性连接与隐性连接混杂在一起,不能充分突显汉语连接关系的特征。

陆俭明、马真(1985:212-213)指出,现代汉语中的连词总共有120个左右,常用的有90个左右,一般按意义分为两大类: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和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后者中常用的大约有60个,又可进一步按意义分成表示让步转折、假设让步转折、假设结果、条件结果、推论结果、因果、目的七类。朱德熙(1982:217)和陆俭明、马真(1985:218)根据主从连词在汉语复句中的不同位置,将其分为前置连词和后置连词两类,具体见表4.1。

表4.1 前置连词与后置连词

img17

综上所述,根据表现形式,汉语中的显性连接成分可分为三类:①一般连词,如“要是”、“虽然”、“因为”等;②个别表达连接关系的副词,如“就”、“才”、“也”等,尽管此类副词可归于显性连接成分的范畴,但由于其所表达意义关系的模糊性,上文将其称为准显性连接成分;③连接语,如“即便如此”等。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汉语连词与副词之间的概念较为模糊,泾渭分明的分类不容易做到;第二,有些连接词既可以充当小句之间的连接成分,也可以作为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