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游记成都

百年游记成都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送天台陈庭学序宋 濂《天台县志稿》:陈庭学博学工诗,明初给事仪曹。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材有文。天台陈君庭学,能做诗,凭中书左司掾的官职屡次跟随大将向北方征讨,立了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水路到达成都。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观止》云:先叙游蜀之难,引起庭学之能游,是正文;继叙己之不能游,与前作反衬;末更推进一步。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 濂

【题解】

《天台县志稿》:陈庭学博学工诗,明初给事仪曹。虽处繁剧,意度闲雅,不废吟咏。继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以劳擢四川都指挥照磨,由水道至成都。川蜀险要及古来英雄攻战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之地,庭学无不登览,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后以例白免归,与宋濂遇于京师。濂称其气愈充,其语益壮,其志意愈高,作序遗之,见《宋学士集》。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提一句,作一篇之冒。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残上声道之险,一难。水有瞿唐滟衍滪预之虞。二难。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迢上声栗。陆行之难。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窝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水行之难。其难至如此。总锁一笔。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极言游历之难,句句伏下案。嗜奇之士恨焉。应“奇”字,顿住。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材有文。由中书左司椽砚,○掾官属。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仕有力。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皆成都人。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丈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述成都人物形胜,思致勃勃。庭学无不历览。无处不游。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游有所得。于是其诗益工。挽“能为诗”一笔,遒紧。越三年,以例自免归,壮强不老死。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山水”一应。

img199

◆宋濂像◆

宋濂(1310年~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非材有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非仕有力。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非壮强。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收转庭学一句,下又推开。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勘进一层,“山水”再应。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子将不一愧而已也。应“愧”字结。

我国西南部的山水,唯独四川地方的最为奇特。然而,离开中原地区极远,陆上有剑阁栈道的危险,水路有瞿塘峡、滟滪堆的令人顾虑。骑着马行走,在大片竹林中间,山峰高的要接连十来天看不见它的顶端。登上高山向下面看,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杳杳冥冥地不能看到它的底,肝胆为它发抖、紧缩。从水路走,江里的礁石尖硬锐利,波涛凶恶,旋涡变化不测,船稍微偏离航道一点点,就会粉碎,像泥土一样散开来沉入水底,乘客掉下去会让鱼类吃个够。它的难走达到如此程度。所以,不是做官而又有财力的,不能够去游览;不是有才能而且会写文章的,纵使去游览了也不会有所收获;不是年富力强的,去了,多半要老死在那个地方。因而爱好奇山异水的人认为这是一桩恨事。

天台陈君庭学,能做诗,凭中书左司掾的官职屡次跟随大将向北方征讨,立了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水路到达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住过的地方。过去那些英雄豪杰战斗和防守的遗迹,诗人文人们游览、喝酒、投壶、做诗和唱歌的场所,庭学没有一处不去游览,游览以后一定发抒感想写成诗篇,用它来记述那里的景物和时世的变迁。由于这样,他的诗越发写得好了。

过了三年,按照旧例自己申请免职回乡,在京城和我见面。我到看他的精神越发充沛,他的说话越发豪迈,他的志气越发高尚,大约他得到山水方面的帮助很大吧。我自己觉得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游览全国的雄心大志,只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等到壮年时候可以出门了,却碰上到处兵荒马乱,没有什么地方好落脚。到如今圣主出来,全国平定,直到四海的边缘,都联合成为一家,可是我的年纪越来越老了,想要像庭学那样的出门游览,还能做到吗?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人,如颜回、原宪都是一年到头坐守在那间简陋的屋子里,杂草淹没了大门,他们的意气却经常很充沛,好像包罗着整个天地那样。这是什么缘故呢?只怕有超出在山水以外的东西存在吧!庭学回去试着找找它。假使有收获,就把它告诉我,我将不会只是一次惭愧就算了的啊。

【末评】

先叙游蜀之难,引起庭学之能游,是正文。继叙己之不能游,与前作反衬。末更推进一步。起伏应合,如峰回路转,真神明变化之笔。

【汇评】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观止》云:先叙游蜀之难,引起庭学之能游,是正文;继叙己之不能游,与前作反衬;末更推进一步。起伏应合,如峰回路转,真神明变化之笔。起首从蜀山水之奇起,乃从所仕之地生情也。后段推进一层,乃作序本意,得规勉体。篇中以“山水”二字为眼目,故前后三见;而前半二“奇”字,后半二“愧”字,各相照应,又各半篇之眼目也。文之细密如此。

黄仁黼《古文笔法百篇》:太史公周览天下名山大川,故其文疏荡有奇气。于是好奇之士,有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而在游者。不在书而在游,是必穷泰山之巅,极禹穴之深,人迹之所罕到。子长历历寓目而后可。不知天下一意耳,不出户庭而知者,千古岂乏人哉。陈君庭学,一游蜀而其诗益工,斯亦可以言游者矣。宋公恐其终于游而不在书也,于是进之以不必游;而其游直可囊括乎天地,庭学果不以颜回、原宪为不足游,则庭学进矣。然则不在书而在游,可以语子长之文章,而不可以语天下后世之学为文章者。以书为游,则虽起子长而问之,亦安得取宋公之言而易之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