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城市“白领”青年职业与生活方式

大城市“白领”青年职业与生活方式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城市“白领”青年职业与生活方式[1]“白领”是对那些拥有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低年龄的人的称谓,他们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而新近兴起的人群。也就是说,白领在择业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在乎个人的发展,而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
大城市“白领”青年职业与生活方式_巨变中的中国青年

大城市“白领”青年职业与生活方式[1]

“白领”是对那些拥有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低年龄的人的称谓,他们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而新近兴起的人群。在发达国家,他们被称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的主流阶层,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白领青年也越来越为数众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日益重要。

一、白领青年就业、职业状况

(一)就业单位主要集中“白领”行业

所谓“白领”行业,即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的金融、保险、信息产业等薪水相对较高的行业。在调查对象目前所在的单位性质中,占比例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24.4%),其次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1.5%),再其次是工业(14.2%),其他行业也占了10.6%。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至少在上海,第三产业已经成了年轻白领们的首选就业方向,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这几种行业也确实是报酬比较高的行业。而且,月收入在6500~10000万元的白领,也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业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在问及“您第一次的工作时的单位性质”时,全体405个接受调查的对象有53.0%的人选择其他混合制企业,总体上有50.4%的人不在国有企业上班,而就业于民营或私营企业、“三资”企业,或干脆自己干个体经营。但就业于国营企业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多,比例高达43.2%。

作为收入较高的群体,白领青年有35.4%的人在企业中担任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这一类型的白领占了高收入(月薪10000元以上)群体的48.1%,但更多的人只是企业里的一般职工(56.1%),他们的级别普遍都不高,他们中70.9%的人月收入在6500元以下。尽管相对一般企业职工的收入要高出许多,但他们的职位与人们心目中的白领形象似乎相去甚远。人们一般认为白领都是出门有车,高收入、高消费,在单位里也应该有较高的地位。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都是20~40岁的年轻人,他们的事业可能还没有走上比较顺畅的轨道,正在创业的摸索、起步阶段。而社会上那些真正功成名就的人士,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上的人(不是我们的调查对象),因为他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渡过了创业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基本上可以坐享其成了。而现在的年轻人都还处在创业阶段,虽然收入较高,但开销也大。不过谁又能否认,成功人士的今天,不是年轻白领的明天?

(二)自己创业,较少依赖父母及裙带关系

现今的年轻白领,大部分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或之后,独立性比较强,接受新思想也比较多,对歪门邪道非常痛恨。因此,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40.1%的人是通过自己自我推荐而就业的,还有19.2%的人是在人才市场找到工作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毕业时就找到了如今的工作(19.0%)。实际上,这三种就业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可否认,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找到工作的人仍然占12.0%,这说明一部分年轻人还没有改变观念,仍然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工作。在所有接受调查的白领中,大部分人父母的单位都不是很好,如在回答“您15岁时,您父亲的工作单位性质”时,有52.8%的人选择的是国营单位。

(三)工作流动性不大,对工作前景充满信心,选择工作时更注重个人潜能的发挥

与一般的看法相反,调查结果并没有表明白领有很强的跳槽倾向。在工作年限的分布中,34.5%的人工作了2年或以下,29.5%的人工作了3~5年,24.8%的人工作了6~9年,工作了10年以上的人占11.2%。这里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人数越来越少。这是因为白领中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回答是否跳槽时,51.6%的人选择“没有”,选择2次及以下的人占36.3%,跳槽在4次以上的人只有3.5%。这充分说明白领的工作是比较稳定的,虽然由于竞争的激烈,有时候被迫要换单位,但他们内心也许并不想随便换工作,除非认为自己在工作单位的事业发展没有前途。在回答“为什么跳槽时”,有28.1%的人选择了“个人事业没有发展前途”,也就是说,“个人事业发展没有前途”是白领跳槽的首要原因。跳槽原因排在前三位:个人事业没有发展前途;想换一个工作尝试一下;原单位收入低。

(四)找工作时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机会,也考虑经济待遇

在问及“如有重新择业机会,您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排在前三位的选项依次是:个人有发挥才能的机会(34.7%);个人晋升或学习、发展的机会(21.9);收入及有关经济待遇(20.3%)。白领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之次序见表1。

表1 白领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依重要性次序

由表中结果可以分析,白领们在择业时考虑最多的还是在工作过程中是否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将来是否有发展空间和机会以及个人获得的有关经济待遇。虽然他们也较多地考虑单位的发展前途、工作的稳定性,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白领在择业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在乎个人的发展,而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考虑“国家的需要”的人数百分比只有小得可怜的0.8%,这反映了当今年轻人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感非常淡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考虑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利益。作为国家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培养的高学历人才,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五)对目前的工作基本满意,但认为收入、报酬偏低

在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时,大部分人认为基本满意,但也有较多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一般或不满意,同时有较多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白领感到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单位的声誉、领导的素质等,而不满意主要集中在报酬收入(14.3%)、福利待遇(13.3%)和能力发挥(9.3%)等方面,“很不满意”的也是福利待遇(4.0%)。不过,大部分人的感觉还是主要集中在满意和一般两个层面。(参见表2)

表2 白领对工作满意程度的百分数分布(%)

由于白领主要集中在比较好的行业,这些行业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效益相对来说比较好,领导素质相对较高(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管理层一般都是由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士担任,工作效率和自身素质都是比较高的。白领本身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对领导素质要求也比一般人要高),令白领比较满意。单位中的人际关系是白领们最满意的方面。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单位中,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更能和睦相处,也就是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与前面部分的调查结果相一致,白领在工作中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报酬收入和福利待遇。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在发展过程中,收入水平肯定不如发达国家那样高,白领平时接触的人收入都相对较高,尽管自己的收入已经不低,他们经常会将自己的收入与别人进行比较,故认为自己的收入可能还是偏低。我们深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的收入和福利待遇都会普遍提高。

当白领对目前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时,54.6%的人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感兴趣的工作;55.8%的人在工作时是全身心投入的;57.9%的人能掌握和控制自己的工作进度、速度;58.9%的人能独立执行任务;46.5%的人同意当前的工作比较适合自己;46.1%的人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48.9%的人不认为自己经常变化工作,这与认为白领喜欢换工作的传统观念有些差异。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白领由于受过较好的教育,有较强的能力,择业的自由度比较大,一般都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独立性也比较强,并能全身心地投入。

二、“白领”青年经济、消费与生活方式

以“白领”为主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生活方式大潮的领导者,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其他社会群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通过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发现:

“白领”青年具有优越的经济地位,绝大部分白领的生活水平都在小康以上。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目前的收入与住房并非普遍满足,有34.5%的人认为自己仍属低消费阶层。“白领”阶层的消费意识比较理性。注重“商品的质地、实用程度”的占到了55.8%,关心“商品品牌”和“商品款式”的分别只占18.0%和15.0%。住房消费方面,大部分白领都认为解决住房问题主要应该依靠个人和市场。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大多“独立购买住房”,这特别体现在高学历的白领身上。

看电视、上因特网、看报纸杂志、听音乐和读书等高雅活动是最受白领欢迎的休闲方式。在闲暇中,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而非文体活动中。不过,仍有很多人不满足于自己的这种闲暇生活。只有22.2%的调查对象很满意或满意于自己目前的文化休闲生活;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比例高达21.2%之多;其余大多数人则认为自己的闲暇生活比较平淡、“一般”。

大多数白领都崇尚“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方式,他们尊重自己的个性、强调自己的选择。对“成为有钱的人”感兴趣的白领只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8.2%。“出人头地”“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或者“牺牲个人奉献社会”等传统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上海白领也不太在意。

白领青年在工作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继续学习,在接受调查的白领中有高达92.5%的白领确认参加工作后应该继续学习。绝大多数(60.6%)白领都认为“多一次学习,多掌握一门本领”;继续学习的方式以自学为宜;他们特别重视“有关专业业务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的学习,年轻白领对于后者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更关注。

白领青年在婚育方面也表现出了对自我与个性的相当强调。他们的择偶方式倾向于自主化,绝大多数(79.9%)的白领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选择自己配偶的;白领的生育意愿依然普遍存在,至少有六成的被调查白领都表示婚后要孩子,而且已婚白领想要孩子的比例远远多于(多出17.2个百分点)未婚白领。关于离婚问题,大多数人都强调当事人自己的感受,认为“合则聚,不合则分”。下面是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展开分析:

(一)“白领”青年具有较为优越的经济地位

一般来说,经济地位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个人财产和住房的拥有状况上。在调查中,98.5%的“白领”家庭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储蓄、有价证券、现金、储蓄性保险等)在30万元以上,并且他们住房的2002年市场价格大多(占58.5%)在10~30万元(其中10~20万为30.5%,21~30万为28.0%),市场价格在30万以上的住房占总体的27.6%,而10万元以下的住房仅占总体的13.8%。由此可以看出,在自有财产方面,“白领”阶层要明显优越于社会的中下层和下层。

从年龄上看,年龄越轻,其住房的市场价格越低,大致处于20~30万元的水平。但房产在20万元以下的白领中,24岁以下的占56.9%,而31~40岁的仅为48.6%;同样,房产在30万元以上的白领中,31~40岁和24~30岁的均占31.4%,为最高,而24岁以下的占15.3%,为最低。从学历上看,学历越高,高级住宅(相对较高的房产价格)的比率越高,房产在30万元以上的白领中,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占50.0%,而本科学历的以30万元以下的中低档房产为主(20万元以下的占46.4%,20~30万元占32.2%)。同样,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以30万元以下为主(20万元以下为36.6%,20~30万元为16.7%)。

另外,经济地位直接体现在个人收入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白领”阶层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一般社会成员,个人收入(前三个月)在6500元以下的占42.7%,但在6500元以上的则占到了57.3%(6500~10000元的占39.7%,10000元以上的占17.6%)。

图1 不同学历的白领的收入分布(单位:%)

由图1可以看出,学历对收入有明显影响,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在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中,以博士研究生比例最高(42.9%),而在65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者中,以大学本科学历居多(45.2%),说明在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同时,拥有丰富知识获得的回报也就越高。

年龄对于收入有明显影响。24岁以下的白领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一般工资都比较低,6500元以下的占56.8%,而6500~10000元的占43.2%,而到25~30岁的白领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6500元以下和6500~10000元分别占41.5%和42.0%,10000元以上的占16.5%,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收入的比例有所增加,到31~40岁,10000元以上的占到了43.9%,而6500元以下和6500~10000元均为28.1%,说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白领的收入会随之提高。

对于自己收入的主观评价,表示“满意”的占24.7%,表示“一般”的最多,占49.6%,感到“不满意”的则占到了25.7%;同样,对于目前的住房状况,表示“满意”的占27.7%,表示“一般”的占42.7%,表示“不满意”的占29.5%,略高于满意率,大致与对收入的主观评价相一致。如此相似的评价说明大部分“白领”人士对于自己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满意。但总体上,不满意的比率略高于满意比例,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白领”对于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满足,渴望获得更高的收入。

图2 不同年龄的白领对住房的满意程度(单位:%)

如图2所示,对于现有住房的满意程度,24岁以下的白领不满意的比率最高,为33.6%,而以31~40岁的白领比例最小,为23.3%,25~30岁的处于中间,为29.8%;反之,31~40岁的白领对现有住房的满意度最高,为35.9%,24岁以下的最低,为14.3%,25~30岁的处于中间,为31.1%。同样,学历对满意的比例有明显影响,满意比率随学历的上升而递增,本科学历的满意比率为24.5%,硕士研究生学历为35.9%,而博士研究生学历达到了47.1%;相反,不满意比率随学历的降低而下降。

“白领”阶层的投资意向,主要集中在“银行储蓄”(73.6%)、“购买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59.4%)和“储蓄性保险”(32.2%)。另外,从“参加商业保险”的比率来看,达到57.2%,占了绝大多数。说明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可预知性增强,他们对于将来存有一定的危机感,希望通过储蓄或保险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同时对于股票投资的热衷也反映出他们对目前的收入水平并不满足,因此通过风险性投资来获取更高的收入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们的冒险性更强。

同样,学历对此也有明显影响。本科学历参加“商业性保险”的比率最高,为61.4%,而博士研究生学历参加的比例最低,达到了61.1%,硕士研究生学历参加与不参加的比率相差不大,分别为45.5%和54.5%。

(二)理性与超前并存的消费阶层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0.2以下为最富裕,0.2~0.4为富裕,0.4~0.5为小康,0.5~0.59为勉强度日,0.59以上为绝对贫困。调查中,我们发现,恩格尔系数在0.2~0.4的占40.2%,0.2以下的占31.9%,0.4~0.5的占8.5%,0.5~0.9的占8.5%,总体上看,绝大部分白领的生活状况都在小康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关于自己所处消费阶层的主观定位,相当多的“白领”认识还是很清楚,59.8%的人将自己定位为“中等消费阶层”,说明主观上对于“白领”中间阶层的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归属感。同时从认为自己是低消费阶层的比率(34.5%)高于“高消费阶层”的比率(5.7%),说明某些白领在定位自己的时候,还是比较保守,这与白领们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生存理念紧紧相关。

从年龄上看,各年龄段白领大部分对“中等消费阶层”表示认同,分别为24岁以下占39.0%、25~30岁占65.9%、31~40岁占68.9%;但24岁以下的白领认同“低消费阶层”的比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为55.0%,31~40岁的认同比率最低,为24.4%;31~40岁的对“高消费阶层”的认同比率最高,为6.8%,高于24岁以下的6.0%和25~30岁的5.3%。

如图3所示,同样在各学历中,认同“中等消费阶层”的比率都很高,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依次为59.7%,63.4%、44.4%。相比较而言,博士研究生学历比他学历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高消费阶层”(5.6%)和“较高消费阶层”(27.8%),而本科学历要比博士研究生学历和硕士研究生学历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较低消费阶层”(28.1%)和“低消费阶层”(7.6%)。

图3 不同学历白领的自我认同(单位:%)

虽然收入较高,“白领”阶层的消费意识还是比较理性的。注重“商品的质地、实用程度”的占到了55.8%,关心“商品品牌”(18.0%)和“商品款式”(15.0%)不相上下,而仅有11.3%的人关心“商品价格”。在“白领”阶层内部,男性比女性更注重“质地、实用”(66.4%对33.6%)和“品牌”(65.3%对34.7%)、“价格”(53.3%对46.7%),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商品的款式”(60.0% 对40.0%)。从年龄上看,对于实用性都比较注重,但相比较而言,24岁以下的白领更关注“商品的款式”(21.0%),25~30岁、31~40岁的白领更关注“商品的品牌”,分别为21.1%和19.2%。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住房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的主要部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产权归自己所有的房产中,“自己通过各种方式独立购买”的占54.4%,而“临时租用”的占23.1%,“单位分配”(7.3%)或“单位补贴购买”(5.8%)的都很少,“独立购买住房”的高比率反映出白领自身较强的经济实力,而同时租住比率较高也反映出一部分白领由于工作时间尚短,经济基础不好,没有能力购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租用房子的租金也偏高。

学历高低明显影响住房的来源。一般来讲,由于高学历者的收入也较高,因此,他们更多的是购房(博士研究生为55.5%,最高),而学历较低的人则倾向于租房(硕士研究生为34.6%,最高)。年龄对此也存在明显影响,24岁以下的白领“通过各种方式购房”比率占41.8%,为最低,而31~40岁为75.6%,为最高;相比较而言,“租房”的比率以24岁以下最多,为29.6%,以31~40岁最少,为5.4%。说明年龄较轻的白领,经济实力尚不足以独立购房,一般租房,而年龄较高的白领由于有较高的收入和积蓄,绝大部分会购置自己的房产。

在问及“解决住房问题主要应该靠谁”时,53.8%的人选择“个人”,24.6%的人选择“单位”,16.5%的人选择“市场”。从对个人和市场的依赖中可以发现,这一代白领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自立能力相当强,对于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传统的住房体制对他们的影响微小。

(三)追求高品位的个性化(闲暇)生活

闲暇生活方式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不同的人与群体的闲暇生活迥然相异。调查表明,上海白领正过着或试图过一种高品位高格调的闲暇生活。

看电视、上因特网、看报纸杂志、听音乐和读书等高雅活动是最受白领欢迎的休闲方式,分别有70.5%、61.8%、57.3%、56.3%和53.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上述方式来度其闲暇生活。只有17.6%的人会在业余时间玩游戏机;业余去各种娱乐场所消遣的白领的比例也只有21.1%。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活动、外出旅游、购物、与朋友聊天等活动方式在白领阶层也是颇受欢迎的休息方式。在休闲方式的偏好问题上,年龄、学历、性别与收入不同的白领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差异不大。但是,具体到对每一项活动的喜好投入程度,差异就显见了。他们的闲暇时间平均用于学习的时间明显多于用作文体活动的时间。白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探知中。从图4可知,几乎所有的白领都在业余时间学习,将近九成的被调查者平均用于学习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用于文体活动的时间则明显少于用于学习的时间。

图4 上海白领每日用于学习和文体活动的时间比较(单位:%)

这种高品位的生活在外人看来质量很高,但是,白领自身却并不这么看。只有22.2%的调查对象很满意或满意于自己目前的文化休闲生活;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比例高达21.2%之多;其余大多数人则认为自己的闲暇生活比较平淡、“一般”。可见,白领对自己的闲暇生活并不满足,他们希望追求一种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调查表明,学历不同的白领对自己闲暇生活的满意度略有差异(P=0.049<0.05)。研究生学历的白领对现状的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23.5%)与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比例(26.5%)都要高于本科文凭的白领(分别为21.0%和19.5%);而认为现状一般的本科学历的白领则要多出研究生学历的白领8.7个百分比。可见,学历高的白领对生活的期望与感受更加明确。

事实上,白领对文化休闲生活状况的不满意可以从他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中获得解释。从图5可以看到,尽管白领的收入都比较高,但是,对“成为有钱的人”感兴趣的人只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8.2%。当然,图5同样清楚地显示,这并不等于上海白领崇尚悠闲的生活;大多数白领真正心驰神往的是“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方式。他们尊重自己的个性、强调自己的选择。对于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比如“出人头地”“老老实实清清白白”或者“牺牲个人奉献社会”等,上海白领并不太在意。

图5 年龄不同的白领崇尚的生活方式(单位:%)

统计表明,年龄不同的白领对生活方式的崇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一方面,年龄大的白领较年轻者更多地认同传统的主流价值。比如年龄在31~40岁的白领崇尚“老实做事清白做人”的人的比例分别高出年龄在24岁以下和25~30岁之间的白领2.3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年龄大的白领对于“自己兴趣”的强调则远远不如年轻的白领普遍。由此可见,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年长的白领怀抱更多的现实主义,而非年轻者强调的理想与浪漫。

(四)工作与学习并行不悖

白领对目前生活的不满足和对高品位生活方式的追求并不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还十分强调继续学习的重要性,试图通过不断的学习接近自己理想的生存状态。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白领中有高达92.5%的白领确认参加工作后应该继续学习,只有2.5%的人否认继续学习的必要性,其他5.0%的调查对象表示无法判断继续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对继续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既没有年龄的差异,也没有学历、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差异。

当被问及继续学习的动机时,绝大多数(60.6%)白领的回答为“多一次学习,多掌握一门本领”;另有23.4%和10.8%的被调查者分别是在“为了更称职现职岗位”和“为了寻找新的工作”的动机驱动下投身于继续学习的。其余5%左右的人则坦陈自己的继续学习是“为了评职称”或“随大流”。在学习动机的问题上,年龄、收入、学历以及婚姻状况不同的白领也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关于继续学习的方式,这些学历在本科以上的白领大多(46.8%)主张自学,这与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紧密相关;只有18.9%的人选择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选择“读在职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的比例分别为20.0%和7.9%。分析表明,学历不同的白领对继续学习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生学历的白领更强调自学和出国留学的意义,选择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研究生学历的白领的比例分别比本科学历的白领的比例高出9.8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而本科学历的白领则较多地选择“参加技能培训班”、“重返校园”和“读在职研究生”等学习方式。

在继续学习的内容方面,最广泛地受到重视的是“有关专业业务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把这两者列为目前最需要学习的白领最多,分别达到36.3%和30.7%。认为“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是自己目前最需学习的人的比例分别为9.8%、9.1%和5.5%。深入分析表明,这种比例分布在年龄不同的白领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0.05)。从图6可以看到,年长白领更注重专业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年轻白领则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人际关系、外语计算机等实用知识。

图6 年龄不同的白领对最需学习的内容的看法(单位:%)

(五)白领青年婚育观:传统到现代

婚姻家庭活动是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在闲暇生活中一样,上海白领在婚恋活动也表现出了对自我与个性的相当强调。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囿于传统婚恋观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出人们普遍担忧的放纵主义倾向。而且,年龄越大的白领越强调自己的责任。

1.择偶方式自主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人的传统择偶方式,但是,它在今天上海白领中间的影响几乎完全式微。调查表明,只有1.8%的白领的配偶问题是由父母包办。绝大多数(79.9%)的白领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选择自己配偶的;14.9%的人是通过朋友介绍这个中介择偶的。值得关注的是,一向被认作领导时代潮流的白领通过社会征婚(报刊、电视等)这种“前卫”方式择偶的比例异常地低,只有0.8%的被调查白领采用这种方式。

2.生育意愿: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一般认为,很多高学历高职位人群通常都倾向于保持夫妇两人的生活,而不想要孩子。但是,我们的调查并没有为此提供证据支持。从图7可以看到,至少有六成的被调查白领都表示婚后要孩子,尽管其中大部分人(88.5%)“现在不急于要”;另有25.3%人表示婚后要不要孩子“无所谓”;明确表示婚后不要孩子的人只占14.3%。可见,大多数上海白领的生育意愿仍然存在。事实上,当我们把婚姻状况这一变量引入进行详析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已婚白领想要孩子的比例远远多于(多出17.2个百分点)未婚白领;恰如未婚白领中声称自己婚后不要孩子或要不要孩子无所谓的比例远大于(分别多出11.6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已婚白领一样(参见图7)。可见,当生育孩子的时间尚未降临时,白领们通常浪漫地坚持婚后不要孩子;当生育的最佳时机到来时,他们则不得不考虑诸多现实的因素,而作出生育孩子的决定。

图7 婚姻状况不同的白领的生育意愿比较(单位:%)

3.对离婚、婚外恋的看法:传统与现代并存。随着新婚姻法出台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离婚、婚外恋等与传统婚恋模式相悖行为的讨论日益激烈。那么,上海白领是怎么看待这些的呢?调查表明,有54.9%的白领认为夫妇“合则聚,不合则分”,离婚与否的关键在于看夫妇双方间的感情情况;8.8%的被调查者认为离婚对孩子影响太坏,“最好别离”;但是,也有将近一成的人认为即使考虑到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不和睦的夫妻“离比不离更好”,因为不和睦的家庭对孩子影响更坏;坚决反对离婚、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离婚的人的比例为7.6%;还有19.6%的人表示“说不清”。可见,关于离婚问题的看法,白领们大多强调当事人自己的感受,认为婚姻之外的东西不应该成为是否离婚的依据。当然,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坚持传统的婚恋观。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也体现在白领对婚外恋的看法中。调查中,所有接受调查的白领对婚外恋的看法大致可以分成两种:55%的人赞成或理解婚外恋;其余45%的人则坚决反对。不过,婚姻状况不同的人对婚外恋的看法具有显著性差异。赞成或理解婚外恋的未婚白领的比例要高出已婚者16.8个百分点,而反对婚外恋的已婚白领的比例则要比未婚者高出同样的比例。

三、“白领”青年关注、参与社会事务状况

白领青年具有较高学历、职业地位及较强的消费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是否会影响他们关注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态度取向?调查结果显示:

(一)对社会现状满意度较高,但对市民素质、道德风尚、廉政建设等方面改进尚有所期待

上海白领青年对社会发展状况有较高的满意度。在政治稳定方面满意和很满意人士占调查人数的90.1%,经济发展状况方面为91.3%,社会治安状况方面为83%,文化氛围方面为68.6%,城市建设方面为79.8%,开放程度方面为67.5%,相比之下,在市民素质、道德风尚、廉政建设等方面,满意者则少些,分别只有41.0%、43.3%和35.4%。如果把说不清也看作是基本不满意的,那么,有59.0%的白领青年对上海的市民素质感到不满,56.7%的白领青年对上海社会道德风尚感到不满,64.6%的白领青年对廉政建设成果感到不满意,还有31.4%的白领青年对上海市的文化氛围感到不满意。总的说来,有2/3的白领青年对上海社会发展总体状况感到满意,特别是对基本生活及人身保障方面(如经济、政治稳定、治安状况等)感到满意,但在一些层次更高的方面(更多的是精神文明方面),如市民素质、道德风尚、廉政建设、文化氛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图8 白领青年对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

交叉分析显示,学历高低影响白领青年对社会现状的态度。学历越高,对社会现状的满意度相对越低,表明高学历者对社会发展状况有更高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氛围方面,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感到满意和很满意者要比本科学历者低近8个百分点(分别为62.0%和70.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对市民素质感到不满的人所占比例也比本科学历者高7个百分点(分别为64.0%和57.2%)。在道德风尚方面感到不满者,研究生学历者比本科学历者高8个百分点(分别为63.0%和54.6%)。廉政建设方面不满意者,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比本科学历者高出了近8个百分点(分别为70.4%和62.8%)。在社会开放程度方面满意者,研究生学历者比本科学历者低7个百分点(分别为71%和78%)。

在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市民素质、廉政建设、开放程度等方面,不同收入层次的白领青年其满意程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感到满意者,中等收入人群比例最高(93.8%),高收入者次之(90.3%),低收入者最低(85.7%)。对社会治安状况而言,同样是中等收入者满意比例最高(83.5%),高收入次之(81.9%),低收入者最低(78.5%)。而在市民素质方面,收入越高的白领青年对市民素质满意比例越高,依次为32.2%、44.3%、48.2%,这可能是因为,低收入者更多是企业一般职工(占70.9%),而高收入者大多从事企业中层管理或技术工作(48.1%)。廉政建设方面,收入越高的白领青年满意比例越低,依次为35.6%、35.1%、27.7%,表明了高收入人士对廉政建设成果更为关注、要求也更高。在开放程度方面,中等收入白领青年满意比例最高(78.2%),低收入人士次之(68.4%),高收入者最低(65.0%),表明高收入者对社会开放程度要求更高。

性别对社会满意度的影响仅表现在对社会治安的满意与否方面,男性对社会治安状况持满意态度的比例高达86%,女性满意比例为78.5%,相差近8个百分点,这其实反映了女性对社会治安状况更为关切、要求更高的这一常理。但我们也可看到,女性白领青年的人身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毕竟有近八成女性白领对此感到满意。

(二)对影响改革和发展的不良现象担忧集中于贪污腐败的蔓延

白领青年对影响改革发展的不良社会现象存在担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见表3),其中白领青年最普遍担忧的是腐败现象的蔓延,比例高达39.6%的白领青年认为腐败现象的蔓延是危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此外,还有近二成白领青年(17.8%)认为国家政局和社会稳定状况是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

表3 白领青年对社会问题的担忧

(三)关注与人们经济生活相关的社会问题,但缺少参与社会事务意愿和行动白领青年广泛关注各种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不同方面:

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总是会关注社会经济状况和自身经济利益,以及可能影响两者的其他方面的各种问题,这是人的需要使然,白领青年也不例外。从上海白领青年对社会发展状况的关注的诸多方面看来,他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涉及了丰富的内容(见表4),而在这些丰富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得到多数人关心的问题根本上都涉及了人们切身经济利益,如社会保障、经济增长、股市等,当然同时也包括了对当前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的贪污腐败、国企改革和政体改革方面的关注。但是,与这些相比,他们较少人最关心诸如社会风气与治安、环境污染、城市建设与绿化、教育改革、下岗失业等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的问题。

表4 白领青年对社会问题关注度

收入的高低影响了白领人群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是对国有企业改革这一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中等收入人士最关注这一问题(16.7%),而低收入和高收入者都相对较少关注该问题(8.5%和3.7%),差距相当显著。此外,中等收入者关注城市建设和绿化问题的人占7.5%,而低收入和高收入者都相对忽视这一点(1.5%和3.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改革、下岗失业、环境污染、房价波动、社会风气与治安等社会公众性事业方面,受调查的高收入者居然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关注聚焦于此,这也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说会相应地提高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但调查结果却恰恰相反。像教育改革、环境污染这种专家长期呼吁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他们的关注,倒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在男女两性之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白领青年对经济增长(16.1%)和贪污腐败(15.7%)给予了最多的注意,而女性白领青年则对社会保障(17.7%)给予了最多的关注,男女之间差距为5个百分点,对贪污腐败(8.9%)的关注较少,男女差异达7个百分点。似乎反映了女性倾向于生活保障和稳定以及少问政治的传统观念。

白领青年虽然普遍关注社会问题,但缺少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的意愿和行动。他们中只有13.7%的人乐于参加社区公益活动,12.4%的人愿意参加一些活动,24.4%的人有兴趣参加很有意义的活动,26.6%的人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会参加,7.0%的人偶尔参加,15.9%的人不大会参加。当周围发生不良社会现象时,白领青年采取的态度让人难以乐观,30.1%的人表示无能为力,25.1%的人会公开表示不满,仅13.9%的人会当面揭露或制止,17.2%的人会通过媒体曝光,10.1%的人会写信举报或反映,还有3.5%的人认为与自己无关。

(四)白领青年对自身所在阶层缺乏认识和认同标准

白领青年对于自己所处阶层的认同度不高,仅有1/3(33.6%)的白领青年认为自己属于白领阶层,而否认者则高达35.3%,说不清者也占31.1%。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上层的仅为0.5%,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上阶层的为12.3%,超过六成的人(60.7%)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间阶层,但也有近1/4的人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下层(23.6%),最极端的是,居然有3.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认为决定一个人属于何种社会阶层的主要原因很多,按照认可人数的多寡来看,依次为收入水平(27.8%)、教育程度(24.2%)、社会地位和声望(16.9%)、职业(10.9%)、权力(8.1%)、财产(6.3%)、家庭背景(3.5%)、其他(2.3%),显然,白领人群用来衡量一个人处于何种社会阶层的标准还不够统一,这也是导致他们对自身所在阶层缺乏认同的原因之一。

(2002)

【注释】

[1]此调查由团市委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共同实施。本书作者为课题组长和总撰稿。调查对象为上海“白领”青年(主要指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低龄的社会群体)。调查采用判断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即根据有关部门所提供的白领行业的实际分布情况,先在全市范围内抽取了白领分布较为集中的26个单位,按比例发放问卷850份,实际回收752份,回收率达88.5%。按照国外区分白领的标准(即三高一低)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我们又从752份问卷中筛选了年龄在20~40岁,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包括本科),问卷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资料,共7个项目;第二部分为就业情况,共12个项目;第三部分为经济和住房情况,共10个项目;第四部分为文化生活休闲情况,共14个项目;第五部分为参与社会事务情况,共17个项目;第六部分为价值观,共9个项目。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