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口才锻炼 京韵大鼓的表演指导

京韵大鼓的表演指导

时间:2022-02-18 口才锻炼 版权反馈
京韵大鼓的表演指导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风格端庄,曲文优美,用词典雅。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武段子,还是才子佳人的文段子,乃至抒情写景的小段,皆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京韵大鼓的特点为: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京韵大鼓的发展历程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一名小口大鼓,系由怯大鼓经几位有名艺人改革,变京口上韵,腔调翻新,于是更名为京音大鼓,加上刀枪架儿,有唱有作,又名文武大鼓,最后才定名为京韵大鼓。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逐渐兴革,男女艺人犹如雨后春笋,辈有新人。

京韵大鼓,曾像京剧中的生角、旦角行当一样,没有它,就不能成为一台曲艺,就没有压场的,可见其在曲坛上的重要地位。

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

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唱中有说,说中有唱,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要半说半唱,与唱腔自然衔接。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京韵大鼓演员表演时左手拿鼓板,右手拿鼓键子。

京韵大鼓的唱功技巧

因京韵大鼓板眼灵活、节奏多变,主要有几种唱法:掏,就是连续的切分节奏;闪,就是后半拍起唱;腾,就是小节线前后有明显的强弱变化;挪,就是将强拍的字挪到弱拍上唱。演员们特别重视板眼的作用,素有“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老师傅”的说法。他们尤其强调心板的统领地位,要求自己能做到有板时若无板,无板时却有板,握准尺寸,灵活操纵,唱词拱嘴,顺口而流。

京韵大鼓的伴奏方法

京韵大鼓的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以三弦为主。伴奏音乐可分为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音乐。

1.过板音乐

是单纯的乐器音乐段落,用在唱段开头和段落之间的过板,句与句中音或乐逗之间有小过门,比小过门还小的叫垫点。

2.唱腔伴奏

唱腔伴奏,可随腔伴奏,又可用基本伴奏点。伴奏旋律一是同唱腔旋律的加花伸长,联结乐逗自由,对唱腔陪衬,此外还运用一些烘托气氛、表现特定情节的伴奏段落,如《击鼓骂曹》中的“夜深沉”曲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