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口才锻炼 相声的起源与发展

相声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2-02-18 口才锻炼 版权反馈
相声的起源与发展

相声是中国一种曲艺表演艺术,在讽喻政治、抨击时弊、传播知识,以及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上起着积极的作用。相声形式短小精悍,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令人“捧腹大笑”而娱人的目的。

相声的起源

相声的起源在清代以前的历史一直未有定论,因其前身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最久远的起源说法是战国时期宫廷里的宠侍,也就是俳优,他们是为君王说笑解闷的弄臣,“善为笑言”,被认为是相声最古老的祖先。在东汉墓中出土的笑容可掬的说唱俑可以为证。主流的说法是,相声是从“像声”演化来的。“像声”也叫隔壁像声,顾名思义是一种口技表演,用嘴模仿各种声音,隔壁的道具通常是一块幕布,模仿中逐渐夹杂有学说和学唱以及故事情节。

有人说相声源自戏剧的表演。在宋朝时,戏剧中经常出现多念少唱的丑角儿,那时候丑角儿多饰演公差或者下等军人,这类角色统称为参军,一问一答,幽默滑稽,可看作是相声的雏型。在元朝时,元杂剧更进一步明确了丑角儿插科打诨的艺术特点,为语言笑料创造了基础。不管是像声还是戏剧,应该说都与后来的相声有一定的关系。

到了明朝,艺人的口技已经非常成熟,明末文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有详细介绍,短篇小说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口技》的故事。在清朝时,结合口技像声与滑稽戏剧的表演形式已开始出现,一人学声音在后,一人学表演在前,相互配合,甚至故意出错,把观众逗笑,这是双簧的前身,后被归为相声艺术的一部分。

从像声到相声可以看出,从诞生一开始相声就包含了三个要素:一是声音,包括说、唱;二是模仿,主要指学;三是逗笑,主要是逗。从模仿声音到模仿人物,清朝还出现了像生的表演形式。

据历史记载,首先在北京地场上说单口相声的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张三禄,接着是京剧丑角儿演员朱绍文为生活所迫改行说了相声。朱绍文为了填饱肚子不顾面子,整日在露天地演出。朱绍文在手里敲打的两块竹板上刻了两句诗:“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穷不怕”成了朱绍文的艺名。到了20世纪20年代,相声逐渐进入成熟期,并涌现出了以“相声八德”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演员。其中以李德钖影响最大,据载是他首先将过去撂地的相声,挪进了与曲艺联合演出的综合曲艺场,使相声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在20世纪40年代,相声进入了一个相对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相声主要以茶馆、杂耍园子演出为主,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并且开始出现在综合演出中,取代了京韵大鼓压轴攒底的现象。

相声新的发www.guayunfan.com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社会生活给相声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在20世纪50年代,相声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创作了一批新的相声节目,并对传统相声进行改造,使相声逐渐适应新的社会变化。新的相声作品大量涌现,标志着歌颂型相声的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的日益普及和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影响,加之春节晚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相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此阶段,出现了有晚会必有相声的局面,相声成为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此,相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同时,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有所发展,但市场仍然不大,与此同时,相声的大量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各种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大众娱乐的主角。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势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更是凤毛麟角,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彩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以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但还是给观众带来一些对传统相声的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