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及心理援助

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及心理援助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地震灾区孤寡老人这个特殊群体,有必要全面深入分析地震对孤寡老人造成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提出有助于提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水平的具体措施,为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灾后的心理重建与恢复尽绵薄之力。3.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对灾区
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及心理援助_四川地震灾区民众心理健康与心理援助的研究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灾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灾区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震后出现了不少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据四川省民政局统计结果显示,在这场特大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有635人。顷刻间出现这么多的孤寡老人,成为震后一大社会问题。

党和政府对地震后的孤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妥善地解决了孤老的安置问题,使孤寡老人在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得到照顾,能够比较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目前,这些孤寡老人都已得到妥善安置,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但地震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仍旧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如悲痛、焦虑、抑郁、孤独等。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地震灾区孤寡老人这个特殊群体,有必要全面深入分析地震对孤寡老人造成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提出有助于提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水平的具体措施,为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灾后的心理重建与恢复尽绵薄之力。

一、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以关注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在深入了解孤寡老人当前生活状况的基础之上,利用问卷法测量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指数,结合访谈与文献资料了解孤寡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分析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影响孤寡老人心理健康的各方面因素;分析在地震灾区对孤寡老人的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以帮助地震灾区孤寡老人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现状及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二、调查报告 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现状及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2012年9月,我们选取北川、汶川、青川等地震灾区中具有基本理解能力、可以独立完成或者在他人帮助下完成问卷的孤寡老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69份,回收问卷54份,其中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为44.93%。其具体情况详见表6-5。

表6-5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调查量表

(1)生活满意度量表(Life Satisfaction Scales)[6]

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3个独立的分量表,一个分量表是他评量表,即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简称LSR;另两个分量表是自评量表,分别为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简称LSIA和LSIB。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包含有5个1~5分制的子量表,量表得分在5(满意度最低)和25(满意度最高)之间;LSIA由与LSR相关程度最高的20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组成,而LSIB则由12项与LSR高度相关的开放式、清单式条目组成。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在问卷的设计方面采用了两个自评分量表,即采用了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摒弃了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他评量表)。究其原因,一是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与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的一致性分别为0.55和0.58,结果显示一致性仅为中等,故问卷中使用一致性结果为0.73的LSIA和LSIB;二是本研究的对象大部分为独居孤寡老人(58.1%的孤寡老人居住状况为独居),身边甚少关系亲密的朋友和邻居,不能对老人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说明,因此本研究未使用他评量表。

(2)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7]

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是专门用于测试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它有23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至少包含了3种因子:不满足—孤独、激越以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此量表关于信效度方面的资料很少,Lohmann(1977)等人报告,本量表与其他9种满意度量表的平均相关为0.73。另外,根据1995年姚春生等人的资料,本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04P(0.001)。

3.数据处理

我们整理有效问卷,录入数据,利用SPSS17.0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T检验和相关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

从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来看,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普遍低于常模生活满意度A(43.40±4.40)、生活满意度B(15.50±4.70)、主观幸福感(18.26±7.655)。从统计的资料可以看出,地震灾区孤寡老人抽样调查样本的平均水平分别为:生活满意度A(38.10±5.406)、生活满意度B(14.06±3.454)。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在特大地震的影响下,老人们的生活面临一定的困难,心理也遭受了打击。其具体情况详见表6-6。

表6-6 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结果(M±SD)

2.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1)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通过不同性别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得分的比较,经t检验发现,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得分的性别差异相当显著(p<0.01)。其具体情况详见表6-7。

(2)地震灾区孤寡老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通过不同性别孤寡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的比较,经t检验发现,地震灾区孤寡老人激越、孤独与不满的得分在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对自己年龄的态度的得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其具体情况详见表6-7。

(3)独居和非独居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检验

通过独居和非独居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得分的比较表明,地震灾区独居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指数均低于非独居孤寡老人。T检验结果则显示,独居与非独居孤寡老人在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方面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p>0.05)。其具体情况详见表6-7。

(4)震前有与无家庭成员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检验

通过震前有家庭成员与震前无家庭成员的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得分的比较,结果表明,震前有家庭成员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指数普遍低于震前无家庭成员孤寡老人。其具体情况详见表6-7。

3.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对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激越与生活满意度A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7,P<0.01),与生活满意度B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4,P<0.01);对自己年龄的态度与生活满意度A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8,P<0.01);孤独与不满和生活满意度B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1,P<0.01);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A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48,P<0.01),与生活满意度B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02,P<0.01)。其具体结果详见表6-8。

表6-8 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结果

(三)讨论

1.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分析

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指数普遍低于以往样本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大地震给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在31个样本中,7位孤寡老人仍旧存在轻生的想法、情绪,占比22.6%。孤寡老人出现心理危机的概率偏高,在生理、情绪、行为、认知上表现出不适应的症状。

2.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1)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总体来说,地震灾区孤寡老人在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方面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只是生活满意度A略高于男性,其余得分均低于男性。究其原因,从身体状况的角度来讲,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存在显而易见的性别差异,即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差于男性老年人口,偏低的身体素质让女性老年人群面临更高的压力[8];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讲,男性孤寡老人更倾向于参与集体的活动,这有利于老人开阔身心、增加乐趣,而女性孤寡老人的日常活动更多集中于做家务等个体型的活动,与人交往相对较少,对幸福与乐趣的感知不如男性敏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女性在面临灾难与困难时的抗压能力要低于男性,因而面临大地震的突然袭击,女性孤寡老人的心理恢复周期比男性更长。

(2)地震灾区独居与非独居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与其他老人相比,独居孤寡老人由于缺少他人的支持,他们在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和医疗卫生方面更需要社会的支持。研究表明,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其抑郁症状检出率和抑郁障碍检出率均高于非独居老人[9]。在本研究中,地震灾区独居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指数均低于非独居孤寡老人,这与研究的预期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认为,可能是因为孤寡老人作为家庭功能残缺的特殊群体,其能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即使是非独居状态,也无法改变孤寡老人的整体心理水平。这提示我们,对孤寡老人的心理援助不能仅仅提供物质上或环境上的支持,还要更多地提供心理、感知上的支持。

(3)地震灾区震前有与无家庭成员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汶川地震后,亲属遇难是影响灾区老人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有亲属遇难的老人比没有亲属遇难的老人在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绪体验维度上有明显降低,抑郁得分也高。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与其研究结果相一致[10],尤其是主观幸福感、孤独与不满维度方面,震前有家庭成员孤寡老人的得分明显低于震前没有家庭成员的孤寡老人。这表明亲属在地震中遇难的老人情感不稳定,容易出现悲观、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3.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主观幸福感的3个维度激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和孤独与不满对生活满意度A和B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比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A都呈现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B都呈现正相关,这是由于生活满意度A量表问题的阐述方式是从消极面出发,了解孤寡老人生活中存在的负面情绪与想法。因此,老人主观幸福感指数越高,存在的负面情绪与想法就越少。总体来说,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

(四)结论

第一,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偏低,均低于以往样本平均水平。

第二,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

第三,地震灾区独居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指数普遍低于非独居孤寡老人,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第四,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第五,地震灾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社会投入更多的心理援助帮助孤寡老人走出阴影。

三、灾区孤老心理援助的建议

(一)支持性心理辅导

该方法主要以温暖、真诚、共情的基础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心理援助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其主要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①全身放松疗法,帮助孤老消除恐怖焦虑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为主;

音乐疗法:以舒缓、平和、柔美的感受性音乐为主,舒缓孤老的情绪;

③健身运动,主要进行户外散步、打太极拳、下棋等活动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使其关注当下,避免不断闪回灾害记忆。

该辅导主要是从身心的角度帮助孤寡老人逐渐适应震后生活,初步使其生活正常化。

(二)心理咨询

这主要通过个体咨询,帮助孤寡老人重建生活的意义感。震后许多孤寡老人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要通过咨询使他们感到社会是需要他们的,从而使之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咨询帮助孤寡老人重建被大灾难破坏的安全感。这种最基本的信任感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可以弥补由于灾难所带来的亲人之间感情联系的丧失[11]

(三)搭建社会支持系统

一般来说,孤寡老人的至亲较少,社会支持系统较差。心理援助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首先,帮助孤寡老人形成固定的爱好[12];其次,孤寡老人在活动中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第三,在活动中也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所以,一些比较适合孤寡老人的心理游戏、简单的工作、旅游、购物、看电影等活动都可以改善其不良情绪,并且丰富他们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