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茅”原来是战旗_冷历史

“茅”原来是战旗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茅”原来是战旗_冷历史“名列前茅”与古代部队有关,“前茅”是古代行军时先遣部队手持的茅草旗,因此这里的“茅”是茅草之意。另一位大将士会同意统帅的主张,并详细分析了晋、楚双方的形势,认为退兵回国是正确的作战计划。古代兵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即有“前茅后殿篇”,讲的是行军中前后部队的部署问题。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茅”原来是战旗_冷历史

“名列前茅”与古代部队有关,“前茅”是古代行军时先遣部队手持的茅草旗,因此这里的“茅”是茅草之意。

春秋时,晋国(今山西与河北西南部)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北部、河南南部)两个大国争做霸主,矛盾时常激化。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是个小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处境十分困难。一次楚国发动大军侵入郑国,郑国军民奋起抵抗,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晋国派大将荀林父为统帅,出兵援郑,可还没有渡过黄河就得到消息,郑国国君已经向楚国屈服,楚军也已开始撤走了。荀林父召集部属将领,商议对策。他的主张是:“战事既然已结束,楚军也开始撤退,我们就回去算了。”另一位大将士会同意统帅的主张,并详细分析了晋、楚双方的形势,认为退兵回国是正确的作战计划。可是荀林父的副将先縠不以为然,竟不听指挥,擅自带领他的兵马渡过黄河,追击楚军,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

古代行军队伍。

士会分析晋、楚双方形势时,曾说过“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等语,意思是楚军的前锋戒备森严,中军领导很强,后军实力也很充足,所以不宜轻敌。根据后来研究《左传》的专家杜预解释,“前茅”在此引申为走在军队最前面的先锋部队。茅是楚国的特产,楚军斥候兵(古代的侦察兵)拿来做信号旗用,斥候兵发现前沿敌人有什么动静,就举茅打信号,因此前锋就叫“前茅”。古代兵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即有“前茅后殿篇”,讲的是行军中前后部队的部署问题。(www.guayunfan.com)春秋时的楚国在行政制度上率先废除封邑制,实行“县”制,军事条例也逐步完善。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行军过程中,前哨部队的士兵以茅草为旗,当遇到敌人或紧急情况时就举起茅草旗作为信号,告诉后面的部队,以提高警惕,及时应变。据说举茅草为号最早就是由楚国著名贤相敖(孙叔敖)颁令施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