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腾讯微信的商业模式分析

腾讯微信的商业模式分析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3年初,微信累计注册用户数量接近3亿人,目前支持15种语言版本,并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此,微信在用户快速增长过亿之后,顶住了早期商业化的诱惑,从而保持了用户数量全球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此项功能推出后,微信用户数量暴增,迅速突破了亿人大关。
腾讯微信的商业模式分析_社会化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微信诞生于2011年1月21日,是由国内知名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运营的集即时通讯与社交为一体的杀手级应用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在手机上安装软件实现与好友之间的各种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内容的分享,所有的应用功能完全免费,而且使用的是网络数据流量,可以节约大笔的短信及彩信费用,因此推出后大受欢迎,不到一年的时间,注册用户数突破亿人大关,并有效地遏制了新浪微博持续上涨的风头,为腾讯赢得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绝佳入场券。

一、发展历史

微信的出现,源于2010年时任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经理的张小龙注意到当时国外一款名为KIK Messager的即时通讯产品在App Store迅速走红,从发布不到15天的时间里,积累了高达100万的用户数,为此他给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开发一款类似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马化腾很快予以认可,并将该款产品命名为“微信”。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公司也注意到了KIK的崛起并着手开发同类产品。微信第一批成员不到十人,广州研发中心暂停了QQ手中邮这个项目,抽调来人手。微信支持iPhone、Android和Symbian三个手机系统,每一个平台两个开发人员,再加上几个后台人员就开始做了。当时目标是两个月做出来,2011年1月下旬,微信各平台版本陆续推出,开始和米聊、盛大KIK等类似产品争抢用户的手机界面。[8]

早期微信主要以发送免费的文字信息为卖点,通过捆绑QQ号的注册方式很容易就吸引了大批用户的关注。截至2011年4月底,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微信就积累了5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但是仅仅依靠免费的文字信息,显然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进来。随着其后续创新性产品功能的推出,微信出现了三个大规模的激增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微信对讲功能的加入,第二个转折点是7月份发布了寻找附近好友功能,第三个转折点是10月份摇一摇功能和漂流瓶的加入。新功能的加入使用户的参与度与活跃度迅速提升,用户数量出现了大幅的攀升。随着通讯录导入功能的加入,微信逐渐摆脱原有QQ用户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产品受众群,并开始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截至2013年初,微信累计注册用户数量接近3亿人,目前支持15种语言版本,并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价值主张

微信产品之所以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唯一一款推向世界的产品,被《纽约时报》评价为“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正是源于“微信之父”张小龙始终坚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产品为导向的核心价值主张,坚持做正确的事。为此,微信在用户快速增长过亿之后,顶住了早期商业化的诱惑,从而保持了用户数量全球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价值内涵

微信的核心价值内涵其实就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开创了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正如“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言,“我们做产品要找到用户心理诉求的本质,产品规则越简单,越能让群体形成自发的互动”。因此,微信的核心价值是建立在用户的完美体验基础上的,从开发一款简单易用的移动交流产品的原则出发,随着用户体验的提升,不断完善其功能;功能的设置非常简单、实用,竭力追求用户操作的“傻瓜化”。微信功能每一次升级都会带给用户新的惊喜,完全脱离了QQ给人的低端产品印象,从而吸引了大批高端用户的加入。

(二)用户参与

与新浪微博不同,微信从推出开始,就是一款强调用户之间互动的移动互联网沟通工具,从刚开始的即时通讯功能(IM),到后来的语音对讲功能,再到“摇一摇”寻找新朋友的功能,微信的出发点在于社交功能的体现,这与新浪微博强调新闻发布与舆论领袖的特点完全不同,微信用户间的互动更加频繁。由于微信是借助手机通讯录来识别好友的,这些好友在现实生活中与用户就是朋友关系,可以随时进行线上线下的双重互动,因此,用户的黏性更强。而且微信为用户提供了各项强大的分享工具,如音乐、视频、图片,用户能够想到的,微信几乎都能够提供。此外,微信相对于自媒体发布平台的微博而言,更像是一个私密的聊天室,朋友之间彼此相互了解,大家在同一语言背景下进行交流,不存在微博上极易出现的由于语境缺失而造成的误读现象。用户之间的信任度更高,更容易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分享,并形成线下的统一行动。随着微信各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功能不断推出,用户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微信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之间互相沟通的最佳体验方式。

1.IM功能

微信产品的早期基本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即时的信息沟通。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流量,使用文字交流、图片分享等功能,不需要额外的通信费用。该功能属于即时通讯的移动互联网版本,由于能够节省通讯费用而受到用户的关注。

2.语言对讲

类似于国外的Talk Box的功能,但是微信很好地将其整合在自己的产品功能中,在原有文字交流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的对讲功能。它就像一个语音信箱一样,用户可以给对方留言,对方在收听后可以同样的方式回复,省去了文字录入的烦琐,又增加了人们沟通的乐趣,因此吸引了大批用户的加入。

3.摇一摇

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找寻新的朋友。只需拿着手机摇晃几下,伴随着悦耳的来复枪上膛的脆响,用户就能够发现周围两三公里范围内,有谁也在同时摇动手机使用微信寻找朋友,并可以通过微信跟对方打个招呼,如果对方感兴趣就可以加你为好友,进行互动甚至面对面交流。通过该功能,用户能够跳出通讯录的束缚,找寻到陌生的新朋友,为其社交功能增加了很多新鲜的乐趣。因此,此项功能推出后,微信用户数量暴增,迅速突破了亿人大关。

4.附近的人

通过手机内置的GPS定位功能,用户可以在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搜索到有谁也在使用微信,见到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微信打招呼,如果对方回应就可以开始沟通。该项功能的开通同样也提供了寻找附近新朋友的可能,为微信赢得了大批热衷于社交拓展的用户。

5.漂流瓶

源于微信团队开发QQ邮箱时的创意。用户通过该功能可以录下一段自己的语音或者写下一段文字放在一个漂流瓶里丢入“大海”中,然后通过捡瓶子的功能,系统会随机将其发到任意一个用户的微信中,如果该用户对其中的内容感兴趣,就可以通过回应与丢瓶子的用户进行交流,双方就有可能成为朋友。该功能将旧时人们的浪漫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增加了交友的趣味性,因此非常受欢迎。

6.语音输入

微信又一人性化的功能设置,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开通,开通后,通过优异的语音识别产品,自动将用户的语音转化为文字录入,省去了打字的烦琐,非常适用于不经常打字的人群。

7.视频聊天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又一强大功能,用户开通后,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可视化聊天,相当于将Facetime的功能整合到了微信平台。

(三)用户管理

作为国内最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微信在用户管理方面做得非常简洁易用,充分考虑到了上亿用户的实际需求,使没有软件使用经验的人也很容易上手,这也是微信在国外同样受到热捧的主要原因。它对所有的用户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为某些特定的用户定制不一样的产品。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上手,轻松地在好友列表中发起一对一的交流或群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更是为用户与感兴趣的商家或个人搭起了一座桥梁,为其未来整合支付功能、实现商业化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1.注册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QQ号、电子邮箱及手机通讯录三种方式进行注册登录,QQ号是其早期为了节约获取用户成本而采取的一种捷径,目前大家更倾向于通过手机通讯录的方式登录,这样登录后就可以很方便地与那些已经开通微信的朋友直接打招呼,进行互动。

2.Web扫描登录

微信针对PC推出了Web在线登录功能,但是登录方式非常特别,需要用户将自己手机微信上的扫描功能打开,通过扫描网页上二维码的方式登录,这种独一无二的操作方式更加彰显了微信立足于移动互联网的野心,同时二维码扫描的功能将为其整合商业化资源打下坚实的用户基础。

3.二维码扫描

微信强大的二维码扫描功能,可以识别与分类任何具有二维码的东西。用户可以用它来寻找好友,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并有可能获得商家的打折优惠劵;通过录入用户扫描的信息,微信可以通过后台处理工具对用户的社交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它是微信未来商业化后用户必备的杀手级应用。

4.通讯录安全助手

通过此功能,用户可以将其通讯录备份在微信的服务器端,即当用户手机出现损坏或丢失时,可以凭借此功能找回自己的通讯录。

5.朋友圈

通过此项功能,用户可以查看自己所有朋友的各种更新状态,用户可以选择系统提醒更新状况或者不用提醒。用户自己随时查看,能够同时与多个不同的用户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简单易用。

6.功能设置

此项功能的设计体现了微信用户体验第一的宗旨,相比新浪微博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选择,它仅提供几个最基本的功能,对于与QQ及腾讯微博相关的功能并不放入默认的设置中去,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开通,充分表明了其产品的开放性以及对于用户体验的尊重。

7.微信公众平台

这是微信从社交领域向微博领域渗透的关键产品,它的推出意味着用户与商家可以对等地在公共平台上发布各自的信息,通过相互关注建立沟通渠道,并进行公开或私密的交流。它意味着微信打破了熟人用户之间社交的局限性,架起了用户与商家之间的对等沟通渠道,为微信未来的商业化尝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价值构建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高速增长,微信现在正处于一个社会化媒体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手中拥有3亿多的全球注册用户,微信究竟采取了哪些企业配置以及市场定位来确立其在移动社交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下一步其关键行动应当如何进行?笔者将运用自己的分析模型来揭示其中的奥妙。

(一)市场定位

一个好的社会化媒体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精准的定位必不可少。微信的创立,恰恰抓住了3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一个超越传统IM沟通工具的范式,飞信、QQ等还停留在传统的2.5G的运营思维当中,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即时体验与分享的诉求。同时,国外同类技术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市场认可,KIK messenger、Talk box instagram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都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因此,开发出一个以IM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试错,根据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增加各类创新的功能。为此,微信早期的1.0版本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能发照片的免费文字短信,紧接着将语音对讲功能作为2.0版本的主要突破,2.5版本结合LBS技术所提供的“查找附近的人”的功能将微信正式带入了社交领域,随后其3.0版本的“扫描二维码”及“摇一摇”的功能更是整合了社交与未来电子商务的功能。通过对用户心理及移动互联网潮流发展趋势的深入调研,微信在产品功能改进方面始终一步一个脚印,每次都能够在国内抢得先机并引爆用户的热情,准确地踩到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每一次节拍上,最终成长为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里最为火爆的移动通讯体验平台,并借助母公司QQ在中国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通过打通QQ邮箱、腾讯微信等重量级产品,形成自己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笔者认为,未来的微信将会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Facebook,并主导整个国内移动互联网社交领域。

(二)资源配置

微信产品的开发并非由腾讯公司的嫡系研发部门打造,而是由其广州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小龙提出设计申请并投入研发的,因此,其研发避免了照搬腾讯原先产品的设计思路,采取了全新的设计模式,研发团队的负责人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拒绝任何来自总部的,被认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功能设计要求。这也是马化腾对自己企业团体进行狼性文化培养的一个绝佳案例。通过扶植非企业核心开发团队开发产品,引发公司内部的竞争与忧患意识,增加原有QQ手机开发团队的危机感,从而鼓励公司内部的有益竞争与创新精神。同时,公司利用QQ产品所积累的庞大的互联网用户资源,为微信产品提供用户的绑定与导入服务,使其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即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百万级用户的注册。目前腾讯内部已经将微信定位于服务企业及高端用户市场的独立的品牌,以此与手机QQ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而帮助腾讯谋求整个移动互联网社交及通信领域。因此,腾讯公司在资源配置方面给予微信部门全力的支持,仅2012年一年的时间,腾讯对于微信项目的投资就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

(三)核心行动

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超高速增长,目前微信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产品的各项主要功能都已经具备,积累了海量的用户,下一步的主要行动就是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不被降低的情况下,根据微信产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商业化模式,从而将用户的海量社交数据变为真金白银,最终体现出微信的商业价值。

1.二维码扫描

微信于2011年推出基于二维码扫描的“扫一扫”功能,其原理是将手机用户的二维码作为身份识别码来使用,由此,微信就可以通过二维码技术将商家与用户整合在一起,使二维码成为媒体、商家同用户沟通的必然通道,即商家通过媒体来宣传,但是却需要借助微信的二维码识别工具来辨别用户身份并完成交易过程。微信成为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与运营

微信于近期开放的一个适用于个人与商家的公共开放平台,微信用户均可以平等的身份在该平台上出现,并互相关注,是微信联通公众与商家的一次尝试。目前由于商家利用用户的关注,推荐的信息过多,已经引起用户的反感,因而被微信叫停,限制为每天最多10条信息,不得通过朋友圈一键分享随意转发给所有的朋友。这也是微信自推出以来,最大的一次商业化试水,目前还在探索中。

3.腾讯电子商务平台的打通

鉴于目前微信在移动社交领域一对一交流的极端便利性,腾讯公司正在将微信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战略平台进行对外开放与运营。2012年5月18日,腾讯调整了公司的组织架构,成立了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就在ECC成立前三天,微信刚刚开放其API,而ECC成立之后,便针对生活电子商务与O2O业务组建了腾讯微生活团队。该团队成立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推出了微信会员卡。可以看出,微信推出会员卡业务的本意,是想利用微信在CRM上对大企业大品牌的吸引力。[9]

四、价值体现

任何公司的最终价值体现必将表现为创造利润的能力,微信作为社会化媒体的新兴企业自然也不例外。经过两年的爆炸式增长,微信凭借自己的创新型产品拥有了高达3亿的注册用户。对于任何一家社会化媒体企业而言,3亿用户都代表着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之前微信一直致力于完善产品的功能,对于商业化方面的任何举措都抱持“做有趣的产品比赚钱更重要”的观点,因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心仪。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巨大的运营成本与高昂的人员费用使其不得不直面商业化这一保证企业产品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笔者从赢利模式、成本控制及管理团队三个层面,对未来微信产品的最终价值体现进行剖析与预测。

(一)赢利模式

目前,微信已经开放了自己的API接口以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账号,这充分表明了腾讯进行商业化试水的决心。虽然目前还未取得重大的进展,但是凭借“企鹅帝国”一贯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内容变现技巧,未来微信实现赢利只是朝夕之间,关键是如何在保证赚钱的同时避免用户由于体验的下降而出现大量的流失。为此,笔者结合微信产品的优势与特点,深入分析了其现在及未来可能采取的赢利模式。

1.会员卡业务

这是目前微信进行商业化试水的主要方向,它通过用户手机二维码的设定与认证为用户定制了一个基于微信的电子身份证,凭借自己巨大的用户规模优势与商家展开OTO方式的合作,线上支付,线下凭借二维码进行实际消费并享受打折服务。如此一来,所有的用户均拥有了一张电子的微信打折卡,用户与商家可以实现双赢,腾讯则可以根据商家的实际销量收取相应的服务费,为此,腾讯成立了电子商务控股公司(ECC)专门负责运营,未来还可以开展团购等各项业务,赢利空间巨大。

2.公众平台的开放与运营

笔者认为,就微信自身的特点而言,它并不适合做广告推送的运营,但是公众平台的开放给了企业与个人平等交流的机会,企业可以在其微博上留下微信账号,方便用户进行定制;同时,企业应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专业化的客服平台,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向用户收费,回复各类用户的问题。微信通过向企业公众号收取相关的服务费用赢利。

3.CRM企业级应用

微信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一对一的私密沟通与交流,因此,非常适合品牌企业用来作为CRM的沟通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企业建立一对一的独立关系,通过微信公共平台,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推送给用户,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微信了解甚至购买企业的产品。微信可以针对企业开发专业级的业务服务平台,方便企业对其微信客户进行统一管理,了解其购买习惯与潜在需求,微信则按月收取企业客户的服务费用。

4.整合财付通

微信目前已经成为最为普遍的移动沟通平台应用,而腾讯的在线支付产品财付通一直被支付宝所压制。将财付通与微信平台进行整合,就可以利用微信庞大的用户群资源直接进行移动网上支付,使财付通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抢得先机,并带动腾讯拍拍网上商城的发展,改变目前淘宝在电商市场上一家独大的格局。2013年8月9日微信5.0版本正式发布,该版本中微信支付作为一个亮点功能正式上线,表明微信已将财付通的相关功能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上。2014年春节,微信率先发起抢红包游戏。1月28日下午,“新年红包”的图标第一次出现在微信“我的银行卡”界面中,6亿多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微信红包的页面发红包。当天下午四点左右,“新年红包”图标首先在微信的诞生地广州出现,随后的四个小时中,逐渐蔓延到中国其他主要大城市,再到二、三、四线城市,直至全国。[10]一夜之间,移动支付的窗口就掌握在了微信的手中,2015年春节爆发的微信与支付宝之间的红包大战,更是以微信的完胜而告终。微信支付的开通,为微信打造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5.游戏增值服务

微信的全球竞争对手——日本的Line公司推出针对女性用户的个性化的贴纸服务(用户付费购买各种贴纸表情),仅此一项,月收入就高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Line还针对贴纸表情进一步开发了各种相关的在线游戏,在增强用户黏性的同时,赚取了高额的收入。同样稳居国内游戏运营业务首把交椅的腾讯,自然不会放过这一互联网最赚钱的金矿。腾讯拥有成熟的运营QQ在线游戏的经验,下一步无非是根据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特定需求,开放平台,鼓励第三方游戏开发商入驻提供游戏,微信直接分成。微信5.0版本一经发布,其经典手游“飞机大战”立即引发了全民打飞机的热潮,由于其增加了好友之间的分数排行,使得人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如今游戏已经成为微信的一个重要的运营平台。

6.第三方应用软件分成

微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用户优势,开放自己的API接口,鼓励第三方的软件运营商在平台上开发各种应用,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下载,然后通过广告或用户付费的方式与开发商进行分成。

通过以上对赢利模式的描述,笔者认为,微信的特点与优势在于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方式,而在一对多的媒体属性方面,显然不如微博更为商家所偏好,因此,微信未来的赢利模式应当以精准营销与增值服务为主。微信显然在IM方面的属性更强一些,因此更加适合作为沟通与客服的工具。与微博服务进行整合,将为腾讯打造整体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创造全新的竞争优势。

(二)成本控制

相对于同等体量的开发项目而言,腾讯广州研发中心的微信研发团队在张小龙的带领下,将整体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员开发成本。微信开发初期,张小龙仅仅动用了10名研发人员,分别负责IOS、Android以及Sybian三个主流手机操作系统的产品研发,每个平台配置两名研发人员,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微信1.0版本的研发工作。之后,随着微信用户不断增长,腾讯逐步将新的研发人员投入到锁定目标后的新功能研发中去,坚持将简约易用的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坚持做减法,对于产品负责人认为没有必要的功能,绝不投入资源进行开发,因而节约了大量的不必要的研发投入。到目前为止,微信的整体研发团队只有200多名成员,远远少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人员投入。在运营及服务器方面,由于微信的用户增长极为迅猛,因此2012年腾讯公司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了带宽及服务器的升级改造工作,仅服务器一项就新投入了上千台。但是带宽与服务器的升级表明了用户的活跃程度与增长空间,微信项目的整体成本控制得非常好。

(三)管理团队

微信的管理团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罕见的,完全以用户的体验与产品的设计为中心的研发管理团队。团队的负责人是时任腾讯广州研发中心总经理的张小龙。张小龙是国内互联网界传奇式的开发人才,早期曾经独立研发了中国最好的邮件系统管理软件Foxmail,后来随着腾讯的一次并购,加盟腾讯公司并带领团队开发出了腾讯的QQ邮件系统,以及广为人知的漂流瓶功能并成功移植到微信中来。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产品设计经理,张小龙在2012年底获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创新人物,表彰其在微信领域吸收竞争对手优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与全面超越。与此同时,作为腾讯公司的CEO,马化腾给予了微信管理团队极大的自主权,至今未给团队设立KPI考核指标,虽然广州团队非QQ的嫡系团队,但是腾讯将其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项目来对待,即便是同手机QQ业务形成竞争也在所不惜,因此,早期的宽松环境加上顶级的开发设计人才以及腾讯在互联网领域无可撼动的用户地位,造就了微信当前的成功。

未来,随着微信产品主要功能的不断完善,微信的用户数亦将步入稳定增长阶段,以腾讯公司管理团队新近调整的架构而言,微信将超越手机QQ成为未来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

五、微信成功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意外的成功

微信的成功源于微信创始人于2010年对国外的一款免费短信软件在一个月内狂揽百万用户的关注,他敏锐地认识到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机遇,果断请示高层投入人员研发,在研发的过程中并未一味地仿照国外的成型模式,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创新,在产品的研发上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不追求一次研发出完美的产品,只求一次完成一项使产品趋于完善的功能,不断地发现国外同行成功的应用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去,最终打造出微信这一目前较为成熟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平台产品,并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二)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微信的成功背后还隐含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移动及社交网络的兴起,软件巨头微软公司于2012年9月宣布将于来年3月15日正式关闭即时通讯服务MSN。除中国内地之外的全球用户将被转至微软2011年收购的网络视频及语音通讯服务Skype。[11]虽然中国内地宣布继续支持MSN的运营,但是微软的退出对于此类用户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微软的退出为IM市场留下了极为优质的用户资源,中国的Message市场长期把控高端的用户人群,而此类用户对于QQ的品牌认同度非常低,微信的推出以及其类MSN风格的设计、简单易用的操作风格立即引起了这一人群的好感,一举为腾讯囊括了其长期窥伺的移动互联网高端群体,为其未来的商业化布局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地位。

六、微信成功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认知的改变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社交概念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入口已经从PC端向智能手机转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国手机用户人数达11.04亿,较上年年底增长了近1.18亿。3G手机用户人数达2.2亿,大约占手机用户总人数的20%,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由1.11亿增长到了7.5亿。[12]微信简单而又人性化的设计功能赢得了各类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青睐,尤其是其语音对讲及语音录入功能,更是受到畏惧打字的大龄人士的欢迎,而微信私密的、注重一对一沟通的社交方式,更加符合人们保护个人隐私的心理。因此,微信的用户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尤其是三四十岁左右的人群,他们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与独立的自我判断能力,是微信未来进行商业化布局的最佳战略所在。

(二)新技术

微信的成功开发可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项新技术成熟运用的综合体现。初期的免费短信与免费图片分享是传统PC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延伸;语音对讲功能实际上是将录音功能整合到多媒体传输中去;广受欢迎的“附近的人”及“摇一摇”功能实际上就是基于GPS服务的LBS功能的应用开发;语音录入的功能则是对于当前最新语音识别软件的功能整合。微信的成功体现了其开发团队对于当前各类互联网应用的高超集成能力以及对于用户产品体验的深度把握。与此同时,微信背后的母公司长期占据中国互联网应用的霸主地位,其拥有的数亿用户的大数据搜集与开发经验以及对于用户需求的各种高超变现能力更是支持微信产品迅速成功的核心所在。

总结

微信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巨头——腾讯公司所开发的,最具杀伤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型软件产品,一改QQ给人的低端、扰人的不利形象,为其树立了全新的简洁、易用的高端产品地位。随着用户数量在全球的稳步增长,微信将逐步确立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并会逐渐面对海外客户的竞争。与此同时,微信的商业化步伐已经迈出,公共账户平台的开设以及二维码扫描的设计均彰显了其掘金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雄心。笔者认为,微信在其商业化过程当中应当看清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一对一的社会化媒体的特殊属性,专注于平台的搭建与生态系统的架构,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第三方开发商的进驻,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精准、个性化的服务特点,与微博等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如此,微信必将为腾讯缔造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帝国,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品走向世界的杰出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