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武术名家对武术文化思想影响研究

武术名家对武术文化思想影响研究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名家对武术文化思想影响研究三 武术名家对武术文化思想影响研究民国时期,优秀武术名家已经认识到武术要发展,首先应是武术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此外,民国时期民族英雄,作为早期社团代表的霍元甲;对武术系统化、教学化等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的张之江;集民国武术大成者孙禄堂对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武术名家对武术文化思想影响研究

三 武术名家对武术文化思想影响研究

民国时期,优秀武术名家已经认识到武术要发展,首先应是武术文化和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报刊上就已出现这样的言论:“科学的革命:归根结底是观念与思想的革新或蜕变。武术学科在其科学化的历程中产生质的飞跃,无疑也需先进观念与思想的助燃。尤其对于深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熏陶的武术,其学科的突破性进展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首当其冲应是观念与思想的幂次升华。”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术,在几千年文明的熏陶下,挖掘出更多的思想内涵并为当时的中国所运用,是当时武术研究者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武术思想文化研究处于初步萌芽阶段。

对当时武术思想影响,除了一批武术名家外,在历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一些政治人物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如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有“现代中国之父”之称的孙中山先生,他对于中国武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民国8年10月20日,他写下这样一段话:“……而我国人,昔仅获得他人物质文明之粗末,遂自弃其本体固有之技能,一位无用,岂非大失计耶?我国民族,和平之民族也,吾人初不黩武善战策我同胞,然处此剧烈竞争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慢藏誨盗,冶容誨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此皆为不知自卫者警也,今以提倡体魄修养,以振起从来健体魄之技击,此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46)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对当时国民身体孱弱的担忧,以及希望通过武术提高全国民众素质的迫切愿望,通过普及和宣传武术,提高个人体魄修养,从而担任起强种保国的历史重担。此外,民国时期民族英雄,作为早期社团代表的霍元甲;对武术系统化、教学化等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的张之江;集民国武术大成者孙禄堂对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一)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霍元甲

霍元甲是我国著名爱国武术家,民国时期乃至现代,他仍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和民族英雄,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声誉,他为推动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誉为一代武学宗师。在他传奇的一生里,这位武术大家一直坚持把弘扬精武精神、推崇人人习武,强国强种、激发爱国热情作为人生的追求。(www.guayunfan.com)1909年,以“秘踪拳”扬名的一代大侠霍元甲与陈以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史称“精武四杰”)等爱国青年,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弘扬国术,在上海始创“精武体操学校”。霍元甲在精武体操学校成立公告中倡言:国民欲拒辱,必当自强,愿海内同胞,振奋精神,加入斯道,强魄健体,使我中国大地,再现勃勃生机,使四万万之众,皆成健儿,中华必将振兴,民族必有希望。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霍元甲以尚武精神唤醒国人、激发爱国热情,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霍元甲在武术方面的先进思想和独到之处,并以精武会向世人宣扬全新的精武精神。精武会是霍元甲在时局动荡、民风懦弱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武术学堂,面对缺乏斗志、麻木沉睡的国人,我们更需要一种民族自强的精神,精武精神正是近代中国人最需要提倡的一种民族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精武会宣扬的不仅仅是武术,而是一种自强的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推崇“人人习武,强国强种”的主张,是霍元甲精武精神的精华部分,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霍元甲这种关于尚武强身、强国强种、抵御外侮的思想,给人们极大的鼓舞。

虽然霍元甲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其武学之道和尚武精神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闪耀着人文价值光辉的精神财富。直至近日,积极提倡霍元甲的体育思想与主张,大力弘扬精武精神,对练就国人的强健体魄,激发爱国热情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张之江

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号保罗,河北沧州盐山县人。1928年3月24日在南京创立国术研究馆,当年7月改名为中央国术馆,1933年创办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1933年和1936年国术馆代表团曾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表演宣传中国武术,是使中国武术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

张之江先生一生致力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事业,为中国武术的统一作出了积极作用。张之江先生对传统武术的理解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武术虽然有很多流派,但其本质是一样的,最终也将万变不离其宗,他要求各流派开诚布公,相互交流沟通,存精华、去糟粕,使武术不断发扬壮大。金一明在中华民国《国术周刊》第八、九、十期合刊发表的《国术打法之研究》中对张之江作出了精辟的评价:“张之江先生云: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虽属匹夫之勇,苟国术专家无此种精神,则与不兑现之支票等尔,有何益哉?”(47)

由此可见,张之江先生对当时社会危机的紧迫感,已经认识到武术精神是中国强国救种的重要精神,倡导全国习武者任何时候都该挺身而出,为救国不遗余力,体现出一名武术名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他也正是以这样的热情感染每一位有识之士,投入爱国救国的行列,在壮大了武术队伍的同时,武术精神也随之传播到全国各地,推广和发展了武术事业。

(三)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孙禄堂

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

孙禄堂先生对武艺的探索,可谓孜孜不倦,从中华民国《国术周刊》第八、九、十期合刊金一明发表的《国术打法之研究》中:“孙禄堂先生云:饭可一日不吃,拳不可一日不练。”(48)可勘一斑。他年轻时四处求学,最终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合冶一炉,并且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孙先生一生撰写的著作深刻提出了拳与道合的武学理论,糅合武学与中国哲学两种体系,使武术成为“行的哲学”,推进了武术哲学的发展,对武术历史、文化、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

民国时期,武术名家众多,不能一一列举,况且武术名家也因习武历史的不同而各有所好,因此,笔者只能以自我视角,从社会影响力、武术学校教育以及民间武术名家三个视角摘录了当时具有非常影响力的三位大师进行代表性阐述。我们从三位家喻户晓的武术名家身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武术名人虽然身份、境遇、习武内容有所不同,但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发扬中华武术,他们用组建社团、开展学校教育以及民间传授等方式,以高昂的斗志,用武术的精神拯救中华民族。他们的人生有许多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但也有许多是我们未知的,这些不曾提及的众多武术名家,对武术文化、思想的建设不仅对当时的武术发展,甚至对于今天的习武者们,仍然有着积极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