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布景与场景关系

布景与场景关系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制作图与制景一台晚会的舞美设计确定之后即可开始场景(布景)的制作,其中关键是制作图。这是和晚会活动的时限性、短期性分不开的。这是制景工艺适应一次性晚会的变通,不是舞台制景的通用做法。
布景与场景关系_晚会的策划与实施

二、布景与场景关系

由于演出活动具有纯物质和艺术假定的两重性,所以舞台布景是由物质的舞台空间通过艺术创作和处理使之转化为演出活动的虚拟空间和艺术效果。它可分为前景、中景、背景及立体景(大道具),其样式也有写实、写意和虚实结合之分。在临时或一次性晚会活动中,只要能表现演出场景、空间,提供支点,就可以采用多种样式、材质、介质的“布景”为演出服务。

1.制作图与制景

一台晚会的舞美设计确定之后即可开始场景(布景)的制作,其中关键是制作图。在设计师完成设计方案后,都需要确定三个问题:一是制作规模(工作量),二是制作周期(时间),三是制作经费(预算)。这是和晚会活动的时限性、短期性分不开的。

制作图是制景工人进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设计师与技术人员交流的形象资料,也是管理人员制定制景预算的基础。制作图不仅要反映场景的形象,还要分解场景的组成结构;制作图不仅要标注尺寸、做法和材质,还要对特殊的结构作必要的说明。现在比较通用的做法是用计算纸(又称米格纸)绘制图样,标明比例(如几格等于一米),制景工人就可以按格计算——这也是比较快捷的方法。下图是一个绘画景片和立体(浮雕)平台结合的制作图,它既有景片的结构框架,又有立体平台的三视轴测投影结构,这是晚会常用的给演员支点的场景。

img59

图中黑色的线表示框架结构,红、灰色面表示板材(多层板和聚苯板),人物是绘画(或喷绘)景片的形象,这样工人根据所标比例就可计算出制作尺寸开始制景。当然,场景制作完成后还得雕刻(聚苯板)浮雕和绘画人物,这需要美工来完成——这就是制作图的另一种形式——绘景图。“绘景图”是设计师给美工着色、绘画、雕塑工作的形象资料;有的景可以根据设计效果图来参照,有的效果图不能全面表现时就需要设计师出“绘景图”,比如背景画幕的全景、某个图案的具体形象等,这样才能使制景、绘景技术人员将物质的布景在舞台上表现出设计需要的艺术效果。

2.制景工艺与技术

布景分硬景(景片)、软景(包括画幕、网景)、幻灯片(投射天幕)以及立体景(又称大道具)。

(1)景片的制作

景片是用木条钉制成框架再钉上白布,然后经绘画形成舞台需要的形象。景片的制作一般需要以下几个工序:

①备料——木料(常规用料是3cm×4cm的红松、白松木条);布匹(没有浆染过的白市布);五金零用(钉子、合页、胶等);颜料、笔刷(水粉或丙烯颜料)。

②按图下料、钉制景片框、打板(用粘板钉在需造型的边框上画出形象,再锯掉多余部分,如下图)。

img60

③拼接白市布、钉在景片框上并在打板处用浆糊(或胶)粘牢。

以上是传统的制景工艺流程。在现代新型材料不断发展和晚会制景临时、快捷要求下,经常采用的是用写真纸或写真布喷绘所需要的形象,然后用KD板(或阳光板)粘贴后按形象切割,再用木框或铁框(矩形钢焊制)固定后,即可使用。这是制景工艺适应一次性晚会的变通,不是舞台制景的通用做法。

(2)景片绘画

景片绘画由绘景师(美工)来完成,它是硬景的最后工序,也是将物质的平片转化成舞台需要的形象的关键一步。绘景一般用水粉颜料表现,绘景师要考虑舞台气氛(灯光)效果和与其他景的衔接,不是按一般绘画来作画。

(3)软景的制作

软景在舞台上通常是吊装使用的,多用于背景(画幕)和中景(软片)。背景是舞台空间表现的延伸,如蓝天、大海、草原等(也可是装饰性或写意的表现),先由缝制工人将白布按设计尺寸拼接后再由绘景师(美工)来完成。中景(软片)的工艺比较复杂,多用于表现树叶、远山、房屋等与天、地垂直生存的形象。软片除装饰用途外,一般都需要“挂网”。如树叶,在绘景师完成绘画任务后,需要按枝叶形象把周围多余的布剪掉,然后(用胶)贴在蜡线网子上才能吊装使用。“挂网”是平整度要求很严格的工艺,不只是软景的平整度,更主要的是网的平整度,只有在吊装后网格基本见方才能使软景不起皱,才能给灯光一个没有阴影的投光支点。

(4)纱幕绘景

纱幕也属于软景范畴。纱幕是用棉线织成的约3~5毫米的六角形(通称象眼纱)纱布,用手工拼接成所需尺寸的“无缝纱幕”才可使用。纱幕景有两种用途:一是给灯光或幻灯投射做介质,如云、水、雾等,多用于台口,称为“台口纱幕”;二是通过绘画在舞台上表现两个不同的空间,如纱幕景在投光时(背景无光)可以显现,背景投光时(纱幕无光)纱幕景就淡化了。多用于中景和需要空间转换的场景。纱幕绘景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舞台经验的绘景师来完成。

(5)投影幻灯片的制作

用投影幻灯来做舞台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比较流行的做法。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样板戏”,它是用数台成像投影幻灯加上美工绘画的幻灯片在天幕上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背景天幕的投影已被大流明投影仪或大面积LED屏幕所代替,其成像都是电脑制作的静态或动态形象,手工绘画的幻灯片在晚会的场景中已基本不用了。

(6)立体景(大道具)的制作

立体景又称大道具是从戏剧演出衍生出来的称谓,一般是作为表演支点而设置的。比如在农村院落的场景中设置一个井台或碾台,在表现上坡的场景中设置一组平台和台阶。因为它与演员接近或表演时使用,所以都用立体形象表现。晚会上的立体景很少作为表演支点使用(平台和台阶除外),一般用于:①浮雕或园雕形象,给灯光创造空间支点;②营造立体空间的氛围;③真假结合(比如花坛——用立体的花从绘画的花中延伸出来)以加强场景的真实感。

现代流行的立体景多用“聚苯板”(俗称泡沫板)制作或雕刻,它是一种保温材料,体轻、易于切割。还有“聚氨脂”(俗称黑、白料,是一种发泡剂),以及“泡沫海绵”、“芙蓉板”、“涤盖棉”等。传统的做法还采用草板纸、纸浆等多种材料。立体景主要由美工和有造型功底的道具师来完成,要先做骨架(木制或钢材焊制)以便于搬运;形象做好后需要做表面处理:糊布(豆包布)、糊纸(高丽纸)或喷涂硬质的树脂膜,使制作形象整体化并增加强度后才可以着色和绘画。除有具体材质要求并需写实处理的形象(如佛像、钟鼎、树干等)需保持其固有色外,营造空间氛围的形象着色要保持一定的灰度,给灯光投射和变化留有余地。还有一种常用的做法——甩点,如石头、建筑材质的立体景物,在涂上灰度的色调后,用扫帚蘸几种纯色甩在物体表面,可以增加质感。所以,立体景的着色既不同于景片的绘画,也不同于普通的刷色,需要做好“肌理”,这样才能使立体场景与绘画景片有机结合,体现舞台的整体效果。

需要提及的是,现在很多晚会的立体形象采用了灯带、灯箱式的表现方法,如台阶用变色或走动的灯带装饰、某一形象在场景中内发光等,这是“通景式”晚会常用的做法;升降、旋转、变化等都属于特殊场景的处理。在传统戏剧演出中称之为“切末”,因其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段复杂,我们不在这里赘述。

3.舞台造型和舞台透视

舞台透视是绘制设计图和舞台透视布景的一种表现手段。在舞台上要表现空间必须运用透视原理来处理布景、道具的比例,和绘画透视不同的是,舞台透视必须与活动的人(演员)结合,同时又得照顾观众的不同视角。所以,舞台透视是一种虚拟的、为表演服务的“假透视”。镜框式舞台本身就创造了透视,舞台布景是延深舞台、扩大(透视)空间的手段。比如,透视的直观感受就是近大远小,我们在有限的舞台上把同样的造型(如柱子)按比例缩小前后摆放,就可以加深舞台空间。再如,透视学的原理是将三维形象压缩成二维形象,我们就可以用景片绘画来替代某些立体的形象。透视学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及“倾斜透视”,在舞台上献给观众的大部为平行透视。它是以镜框式舞台为基础的空间延伸,所以,透视灭点只有一个,即心点。一般的灭点是以舞台中心高于台面50公分~100公分设置的,这种设置是以距台口10米左右(一般坐席7排、8排观众)为视点;而实际上舞台造型的透视灭点不止一个,因为观众的视角是多元的,严格按平行透视的原理来处理舞台造型就会给两侧的观众造成视觉误差,这就是舞台透视必须是虚拟的“假透视”的原因所在。尤其在比较写实的场景中还必须考虑到人物的存在和运动,“假”要处理得当,才能“乱真”。比如我们在制作图中举例的那组平台和雕塑的造型,平台和浮雕是立体的,演员坐上不会有“假”;而后面的雕塑是绘画的,如果不处理就会假了。所以,在制作中把雕塑的底座凸出,再把绘画的下部(与演员接近的部分)做成浮雕,加上绘画的功力和灯光的辅助才可以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另外,舞台上的“假透视”还可以在整体视觉上改变环境,如把背景的视平线提高,加大舞台平面的斜度就可以使观众有开阔的俯视效果,或把场景的灭点压低就可以产生压抑的仰视效果。

总之,舞台造型和舞台透视的处理是为演出服务的表现手段之一。在制景和绘景中要把握基本的透视原理,同时又需要根据设计和表演需求改变视角,把物质的舞台空间与艺术假定的演出空间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使观众接受和引起共鸣。

4.制景材料的运用与特殊场景的表现

舞台制景材料有传统的、常用的和改革的三种,我们在前面制景工艺中已经介绍了,在这里不再赘述。舞台制景可能遇到很多特殊的情况,需要打破常规,通过变通制作工艺、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场景的特殊需要。比如2000年的某春节晚会(因为是龙年),舞台设计了一条龙为“2”字形,三个“0”是以三个发光的球与龙组成“2000”字样。按常规做法可以画一个龙的景片加三个园形灯箱也就可以了。但他们采用了特殊材料——透明玻璃钢翻制了三个立体的球(内发光),并用电机使之转动,加上立体雕刻的龙形使舞台效果大大提高(如下图),这是“通景式”晚会场景特殊表现的典型例子。所以,制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提高场景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晚会中的场景,它可以脱离“剧情”着力突出晚会主题,它可以有自身的个性和表现力,比如有的主题形象就可以自身发光、自身变幻或运动等。当然,制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特殊场景的需要,它是舞台制景工艺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经常性做法。舞台美术家的创意表现往往与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分不开的:在一个表现虚幻的场景中,设计师创意了一组美丽的“树林花园”(如下图),它不是背景而是中景。

img61

经过制景师的反复试验,采用了透明阳光板和各种闪光的纱加透明胶拿捏成写意的“树林花园”形象,在灯光的配合下形成了舞台上缤纷灿烂的虚幻场景。这就是舞台场景“创意+材料”的典型例子。在晚会场景的设计、制作中可以研究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使之达到舞台上的最佳效果。但不是每场晚会都刻意追求它的特殊性,只有掌握了制景工艺和技术的基本原理,才能在遇到特殊情况和要求时发挥创造性,才能解决难点,实现设计的最佳效果。

img62

5.晚会一次性场景的工艺处理

前面谈到晚会场景基本是短期性使用,其舞台样式和舞台空间的塑造也不会被下一次晚会使用,所以,晚会制景的工艺是允许简化结构和材质的。当然,它的形象和效果是不能简化的。比如某个立体的形象(在舞台后区),就可以利用舞台假透视的原理把它画成景片;某个中景也可以用喷绘的KD板或阳光板直接吊装而不挂网;不与演员接触的台阶、山形做成苯板或其他简易材质等等,可以称之为“假景”中的假景。这种做法主要是节约材料和缩短工作周期,其制作和绘画工艺并不能减少;没有一定的制作水平是达不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的。另外,结构的简化是因为它没有反复使用的损耗,而不能是安全性的简化;在一次性晚会的场景中还应特别注意它的安全性。所以,一次性场景的特殊处理是需要高超的结构艺术和高水平的绘画艺术才能完成的。

作者:刘启惠(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

常 伟(国家三级舞美设计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