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礼记》、《仪礼》

《礼记》、《仪礼》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礼记》、《仪礼》第八节 《周礼》、《礼记》、《仪礼》先秦六经中有《礼》,汉代立五经学官,其中也有《礼》。唐立九经,中有“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礼记》,古代重要典章制度书籍,基本上是解释《仪礼》的书,也有一部分是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措施的理论文章。《史记》和《汉书》认为出于孔子。今只有此本传下,该书至晋代始称《仪礼》。清代研究者以胡培翬《仪礼正义》为世所称 。

《礼记》、《仪礼》

第八节 《周礼》、《礼记》、《仪礼》

先秦六经中有《礼》,汉代立五经学官,其中也有《礼》。唐立九经,中有“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礼一直是古代贵族子弟和一般士人的必修课程。过去的三千年里,大多数士大夫的知识结构中,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周礼》,儒家经典,传说是西周时期政治家周公旦所著,实际上,应是战国时代的人所作,经历代学者整理凑合而成。从书中内容来看,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的思想发生极大变化。涉及内容丰富,主要讲官制,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等等,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的宝库。

《礼记》,古代重要典章制度书籍,基本上是解释《仪礼》的书,也有一部分是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措施的理论文章。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定。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到唐代剩下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做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

《仪礼》,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主要记载周代贵族祭祀、朝拜、宴会以及婚丧、交际时行礼的仪式,内容很像后世的节目单。原名《礼》,是儒家传习最早的一部书。以前人们说这书是周公姬旦做的,不可信。《史记》和《汉书》认为出于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述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汉书·儒林传》上说孔子“论《诗》则首《周甫》,缀周之礼”。司马迁说《礼》记自孔氏,班固说孔子把周代残留的礼采缀成书。《礼记·杂记下》上也说:“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显然,《仪礼》成书于东周时代。

传到汉代,只剩了十七篇,包括冠、婚、丧祭、朝聘、乡射五项仪节,作为专供士大夫阶层施行的士礼,称作《礼经》,为五经之一。汉宣帝时,以戴德、戴圣 、庆普三家所传习的《礼经》立于学官,当时属今文经学。汉末郑玄用刘向的版本做注,载明今古文之异同。今只有此本传下,该书至晋代始称《仪礼》。后世学者做了不少注疏,如唐贾公彦撰《仪礼疏》,南宋时与郑注合刊为《仪礼注疏》。历宋、元、明,续有不少研究著作。清代研究者以胡培翬《仪礼正义》为世所称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