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儒性理范畴

回儒性理范畴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儒性理范畴回儒性理范畴的构建,主要要说明人性物理的来源、品级以及人性的机能,通过先天和后天人性物理的阐述,最终为其先天和后天的一切皆源自真主的神学目的论服务的。其中,“人性九品”范畴吸收了苏非神秘主义的有关理论创建而成。

回儒性理范畴

回儒性理范畴的构建,主要要说明人性物理的来源、品级以及人性的机能,通过先天和后天人性物理的阐述,最终为其先天和后天的一切皆源自真主的神学目的论服务的。其中,“性”(命源)、“智”(智源)、“人性九品”范畴的创建是以苏非神秘主义为基础,而“物理九品”范畴的创建是以阿尔·法拉比的存在论为基础,“继性”、“本性”、“坚定”、“长性”、“活性”、“气性”范畴的创建是以伊本·西纳的“三大灵魂”理论为基础。

一、性(命源)、智(智源)

“性”(命源)、“智”(智源)范畴是回儒为了论述“人性”和“物理”的来源而构建的一对范畴,其中王岱舆构建出“命源”和“智源”的范畴,刘智构建出“性”、“智”范畴,不管是王岱舆的“命源”和“智源”,还是刘智的“性”、“智”,都是以苏非神秘主义为基础创建的一些新的范畴。在回儒的视域中,“真一”显化宇宙万有,先有精神性的性理,而后才有可能有物质性的万物的出现,而且精神性的性理是物质性万物的原型。当然“真一”不直接外显宇宙万有,精神性的性理虽然已经蕴含在“真一”中,但“真一”始终处于“隐”的状态,需要“数一”来完成。“数一”在外显宇宙万有过程中,先显化的是精神性的性理。精神性的性理又根据是否有生命而分为有“灵觉”的性理和无“灵觉”的性理,由此有了“性”(命源)和“智”(智源)。

所谓“性”(命源)是真宰大用之知能借用“数一”的代理显化出的有“灵觉”之物的性理,是有“灵觉”的人神鸟兽之所以为人神鸟兽的原因,或者说是人神鸟兽的本源。“性”或“命源”显化有“灵觉”性理的进程为,“性”或“命源”之妙显化出有“灵觉”的余光,由有“灵觉”之余光分别造化出列圣、贤人、良人、常人、迷人、天仙、神鬼、鸟兽的性理。王岱舆说:“爰自其命源之妙,显了灵觉之余光,遂以此造化了列圣之本来;自列圣之本来,造化了贤人之本来……;又自诸品之余,造化了一切水陆飞行之本来。”[89]刘智说:“此性为千古一切灵觉之首,……后此凡属有灵之物,皆根此性而始,人神鸟兽之类是也。……此之所谓性者,根于大命中之性而起,人之所以然也;……性则其灵觉者也。称其灵觉以别于物也。性者,人之所以然也。”[90](www.guayunfan.com)所谓“智”(智源)是真宰大用之知能借用“数一”的代理显化出的无“灵觉”之物的性理,是天地万物、草木金石等无“灵觉”物体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是天地万物、草木金石等无“灵觉”物体的本源。“智”或“智源”显化无“灵觉”之理的进程为,由“智”或“智源”之理显化出理性的余光,由理性的余光造化了日月星辰、土水火风等无“灵觉”之理。王岱舆说:“自智源之理,显了理性之余光,造化了一切无灵觉之本来,乃诸天世界及日月星辰,土水风火,草木金石。”[91]刘智说:“此智开千古一切作用之端,……后此凡属有为之物,皆根此智而始,天地万物之类是也。……此之所谓理者,根于大命中之智而起,物之所以然也。……乃物之所以然,则称之曰理。”[92]

回儒“性”(命源)、“智”(智源)范畴的建构最终要说明,不管是有“灵觉”的人神鸟兽的性理,还是无“灵觉”的天地万物之理,都是“真一”借助于“数一”显化而出,都源于“真一”,“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同时,也说明有“灵觉者”或无“灵觉者”的出现,都是先有其精神性的原型出现,才有物质性的有形之象的出现。

二、人性九品、物理九品

“人性九品”和“物理九品”是回儒为了说明先天人性和物理品级的一对范畴。其中,“人性九品”范畴吸收了苏非神秘主义的有关理论创建而成。“物理九品”范畴吸收了阿尔·法拉比“存在论”的有关思想创建而成。

在“人性九品”的建构上,回儒吸收了苏非神秘主义中关于“人性源自于神性”[93]的有关理论创建而成。在回儒看来,人性或者人的本性是源自“真光”的衍射,由于“真光”衍射的距离远近不同和“穆罕默德之光”的余光照射的程度不同,人性分享到“真光”的程度也就不同,由此人性的品级也就不同,共分九品。刘智说“性之最初,而近于真宰者,至圣之性也。其次大圣之性也,其次钦圣之性,其次列圣之性,其次大贤,其次知者,其次廉介,其次善人,其次庸常,凡九品。”[94]其中“至圣之性”是真主的首显,也就是说“至圣之性”是“真光”的显现,正因为“至圣之性”是“真光”的直接显现,所以其品级最高。自“至圣之性”之下人性的品级,是由“至圣之性”的余光或者说是“穆罕默德之光”的余光照射而出。刘智说:“至圣之性,即真宰之自为首显者也。……自至圣之性之下,其依次而分著其品第者,皆从此一性之余光而得各有其性也。”[95]至圣之性”之下人性品级由于受“穆罕默德之光”余光照射距离远近不同、受到“余光”照射多寡不同,而人性的品级就有高有低,依次为大圣之性、钦圣之性、列圣之性、大贤、知者、廉介、善人、庸常之性。

在“物理九品”的建构上,回儒吸收了阿尔·法拉比(公元870~950年)存在论[96]的相关理论创建而成。回儒的“物理九品”是指“阿尔实”之理、“库尔西”之理、土天之理、木天之理、火天之理、太阳之理、金天之理、水天之理、太阴之理。刘智说:“理者,物之所以然也,而物理大概之品亦有九。”[97]其中“阿尔实”之理是物理的最初品,与真宰本体之理相合,“阿尔实”也是最高天体,包含其余八层天,总体上主持诸天的作用,是“物理九品”中品位最高者;“库尔西”之理,包含以下七天,并代行七天的作用,但仍在“阿尔实”之类。刘智在这里赋予“阿尔实”之理包容天地万物、代行造物的功用,“阿尔实”之理处于先天理世和后天象世之间,具有“诸天功用之总持”的功能。在“阿尔实”和“库尔西”之下有土、木、火、日、金、水、月七重天,在这九天之位以下,是风、火、土、水“四气”,“四气”生三子,即矿物、植物和动物。有了“九天之理”和“九天”、“四气”和“三子”的元素后,靠“真”的“一念之动”,“阿尔实”之天开始“自东而西”实施“自然之动”,“库尔西”及以下七天开始“自西而东”实施“反掣之动”,“自然之动”和“反掣之动”相互配合才能使“四行”交融化育万物。“‘阿尔实’之旋转,自动而西,是为自然之动。其余诸天之旋转,自西而东,是为反掣之动。两动之说明,乃以知九天旋转之为用,皆四气相互关合之所为也。……九天之旋转也,一为自然之动,八为反掣之动,两动不息,则不唯东方之气、西方之土互相融入,即南方之火、北方之水,亦莫不因其旋转带动,而运行布入亦。四气之所以交融,而为化育万物之原者,皆九天旋转之力为也。”[98]“自然之动”和“反掣之动”的两种运动周行不殆,使东方的气与西方的土、南方的火与北方的水相互融合,并运行流布于天地之间。

回儒的“物理九品”范畴的建构是为了说明后天各种天体的出现在先天已经有了原型,是先天原型的进一步显化的结果。

三、继性、本性、坚定、长性、活性、气性

“继性”、“本性”、“坚定”、“长性”、“活性”、“气性”范畴是回儒对人性机能的阐述,这六大范畴是回儒吸收了伊本·西那(980~1037年)“三大灵魂”[99]的理论创建而成的。回儒对“继性”、“本性”、“坚定”、“长性”、“活性”、“气性”六大范畴的创建,是要说明人作为“小世界”在先天的原型和后天的各种功用已经成型,其中“继性”和“本性”是人先天的原型,“坚定”、“长性”、“活性”、“气性”是人后天的结构和功能。

“继性”是真主首显的元性,真主开始造化人性就是从继性上开始的,古今人物的性命也是从继性上获得的,也就是说真主最早的光照是从继性开始的,人从现世向来世返回也是从继性上得以复归。真主的“本然”与“继性”的关系如同印章与印文的关系,先有印章后有印文,所以称为“继性”。刘智说:“继性者,真宰首显之元性也。古今人物之性命,莫不从此而印析之,所谓千古群名之一总命也。真宰之起化也,从此境起。万化之归真也,从此境归。”[100]

“本性”是真主显现“继性”之后而显现的品性,蕴含了人性“机能”中“活性”的一切知觉、“气性”的一切爱恶和人性的一切德性。“继性”与“本性”有先后之分而无彼此之别,都属于先天的人性,属于无形之理。刘智说:“本性者,本乎先天之所分与,而无美不备者也。……本性之类,……统摄活性所有一切之知觉;含有一种清妙之欲,统摄气性所有一切之爱恶,……二德必待其人修明之,既至而后显也。人人具有此性,即人人具有此德。……本性与继性,与真宰之本然有次第,而无彼此。由真宰之本然,而有继性,由继性之分与,而有本性,是其所为次第也。”[101]

“坚定”是指“金石之性”,是指躯体其他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有了“坚定之性”,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得以各就其位而不至于脱落或散架,气血才能按照人体固有的经络运行而不至于僭越其位,骨骼的粗细大小也会遵循一定的分寸而不会任意的增减。“坚定者,金石之性也……坚定显,则脏腑之悬系各就本位,而不至于摇动;气血之流通,各归经络,而不至于陨越;百骨之巨细,各安分寸、而不至于旁溢;通体坚整连束而不得解散者,皆此坚定之力为之也。”[102]

“长性”即“草木之性”,是指人的繁殖、遗传、生长发育的特性和机能。具体讲人的发育和成长需经历胎儿在母腹的生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当胎儿的“长性”未显的时候,胎儿还不能从母体中吸取营养,只能靠母亲来提供。当长性开始显现的时候,胎儿就有了主动从母腹中获取滋养的能力,胎儿借此逐步长大。“发育者,长性也,草木之性,亦无所不包,而生长,则其所专职也。长性未显之时,胎之吸引不得自由,其受养于母也。……至此即显之时,则气力强盛……知夺其母之经历以自养矣。得其养,则长矣。”[103]另外,“长性”还具有“吸力、化力、存力和去力”的功能。刘智说:“长性之为物,有吸力,有化力,有存力,有去力,……此四力者,长性所含之妙本也。”[104]就是说,有了吸、化、存、去的能力,胎儿才能在母腹中自由的吸收营养,能将吸收到的营养分解到脏腑与肢体之间,并将多余的营养储存起来,将消化掉的废物排出体外。这就是“长性”所蕴含的奇妙本领。刘智不但阐述了长性的含义、功能,而且还阐明了“长性”在人体的位置。刘智认为,“长性”在人体器官中的位置是肝脏,因为肝脏即能够让人生长发育,而且可以借助肝脏之火帮助人体倍加发育和生长。刘智说:“长性之位,在肝。盖其性既能长发,而又借肝脏之火以助其力,则长又倍觉其易也。”[105]

“活性”是人的知觉和运动机能,这是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功能,胎儿在“长性”之前尚未有知觉和运动,到了“活性”阶段已经有了知觉和运动。刘智说:“长性即显,活性著焉。前此无知觉,而此际则有知觉矣。前此无运动,而此则有运动矣。”[106]“活性”具有“十德”或十个方面的品性,即视、听、尝、嗅、触、觉、想、虑、断、记,“活性”的“十德”中有五个寓于耳、目、口、鼻、肢体中,起着感觉的作用,分别是视、听、尝、嗅、触。五个寓于大脑中,具有思考和想象的功用,分别是觉、想、虑、断、记。刘智说:“知觉之为物也,其用十。五寓于外,五寓于内。寓于外者,视听尝臭触也,寄之于耳目口鼻肢体。寓于内者,曰总觉,曰想,曰虑,曰断,曰记,其位总离不开脑。”[107]仔细推敲刘智的“活性”范畴,我们会发现,刘智的“活性”范畴已经暗含了人类认识的过程和途径,即人类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而获得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加工获得理性认识。具体的认识过程为:人类的感觉器官对具体事务进行感觉,并将感觉到的信息传输给大脑的“总觉”。“总觉者,总统内外一切知觉,而百体皆资之以觉者也。”[108]人类从“总觉”中首先分享到了想象力和回忆(即“想”),将想象和回忆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反馈给“虑”,由“虑”对收集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虑”将分析到的结果传输给“断”,由“断”将思考的结果进行最终判断,然后将判断的结果由“记”加以储存。有了以上认识程序后,大脑开始发号施令,指挥人的一言一行。“想者,于其已得之故,而追想之,以应总觉之用也。……虑者,即其所想而审度其是非可否也,……断者,灵明果决而直断其所虑之宜然者也,……记者,于凡内外之一切所见所闻,而含藏之不失也。”[109]

“气性”是胎儿出生四十天后人所具有的爱憎、情欲之性,有了“气性”,人就具备了爱憎分明的判断能力,人借此存善去恶,不断完善道德,并向圣贤靠近。“迨出母腹,四十日,气性显焉。气性显,则知爱恶。爱恶二者,浅观之,不过七情六欲之总称。……而以故,其人日进于圣贤也。”[110]“气性”本于气质,气质本于风、火、水、土“四行”,由于人对“四行”所禀赋的均衡程度不同,人的本性就会有偏全之分。“气性本于气质,气质又本风火水土四行而成。人之所得于四行者均,则气性和平,而其本性以得借以全显矣。”[111]

回儒对人性六大“机能”范畴的构建,目的是要说明人的生理机能和社会机能在先天已有其原型。其中,继性和本性属先天之性,此二性能对后天之性产生影响,但它们在后天并不直接参与人的生长、发育和人体活动。而气性、活性、长性、坚定虽为先天之性,但他们伴随着人体在后天的诞生,而在后天参与人的生长、发育和人体活动。人的爱恶、情欲、知觉、运动、遗传、繁殖等机能的出现和正常运转都是人性以上六大机能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