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会财产属于谁_法国的历史故事

教会财产属于谁_法国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会财产属于谁_法国的历史故事紧接着,马上开始讨论关于教会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奥顿的主教塔列朗认为,僧侣为了国家利益,应该放弃这些财产。通过这种方式,教会财产终于能够出售了,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因为这些原因,发行指券必须强制流通,并根据出售财产总值对发行额进行限制,维护指券的信用,还要规定指券有利息,防止指券因骤然兑现而贬值。他们制造宗教纠纷,煽动天主教徒反对基督教徒,并嫁祸于议会。

教会财产属于谁_法国的历史故事

紧接着,马上开始讨论关于教会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奥顿的主教塔列朗认为,僧侣为了国家利益,应该放弃这些财产。对于国家来说,这是正确且合适的选择。拥有了总额达数十亿里弗的教会财产后,国家不但可以维持宗教开支,还可以偿还国债,支付永久年金、终身年金和司法机关经费。塔列朗的主张遭到僧侣的强烈反对。不过,由于僧侣只是教会财产的保管人而非拥有者,1789年12月2日,还是制定了国家拥有教会财产的法令。

这也埋下了僧侣仇恨革命的种子。失去财产的僧侣开始反对新制度,而且比贵族反对得更为激烈。不过,由于财产还由他们负责管理,僧侣们希望归国家所有后的财产只是用于债务抵押,而不出售。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能用的办法已经用尽。国库已是寅吃卯粮,勉强维持,由于大量发行票据,贴现银行的信用度日益降低,更是入不敷出。只有出售四亿里弗的教会财产,才能应付当年及下年的支出。出售的过程也是相当困难的,巴黎市政府和其他市政府虽然出面认购了很大一部分,却因为没有钱缴纳,只得先发行市钞券筹募资金,等到财产出售给私人有了必要资金后再将市钞券收回。这时有人提出,如果不发行市钞,采用由国家发行票券,代替金属货币强制流通的办法,将会更加便捷。指券(信用券)便是这样产生的。

通过这种方式,教会财产终于能够出售了,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借助指券这个媒介,国家和债权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国家通过指券偿付债务,债权人通过指券享有担保收益。指券流通到最后,还是要走到兑换现金的地步。一旦兑现,指券的使命马上终结,将不再具有担保证据的功能。因为这些原因,发行指券必须强制流通,并根据出售财产总值对发行额进行限制,维护指券的信用,还要规定指券有利息,防止指券因骤然兑现而贬值。最开始发行指券的时候,还是相当谨慎的,所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指券的利息最初增加了指券的好处,后来却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到第二次发行指券时就取消了。由于使用不当等外部原因,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指券的信任。(www.guayunfan.com)12月29日,国家拥有教会财产的法令公布以后,僧侣发现转移财产管理权和出售四亿里弗财产的事情将成定局,而且要发行纸币,他们便想方设法地来阻挠,防止自己的财富被剥夺。他们希望能够认购四亿里弗的公债,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计。如果议会接受,就相当于先否认僧侣是财产的主人,又承认他们是财产的主人。要求被拒绝后,僧侣发动多项攻势,阻挠市政府的工作。他们打着维护宗教利益的幌子,维护自己的私利。他们制造宗教纠纷,煽动天主教徒反对基督教徒,并嫁祸于议会。在当时,就连僧侣们也承认修道院修道誓愿的恶弊。1790年2月13日,这种恶弊被取缔,南锡的主教提出,天主教是唯一能举行公开的仪式的宗教。对于这种提议,议会起先是置之不理。后来,又有人提出同样的建议。为表示对最高主宰和天主教的尊崇,议会经过激烈争论之后宣布,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