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渝风雨廊桥

巴渝风雨廊桥

时间:2022-0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巴渝风雨廊桥一、风雨廊桥漫谈风雨廊桥是一种在桥面以上立柱构顶,桥面形成长廊式走道的桥梁。风雨廊桥又叫风雨桥、凉桥、屋桥、亭桥,瓦桥等。可见巴渝廊桥的屋顶结构,应来源于渝东南民居。重庆临江吊脚楼巴渝廊桥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廊桥相比,具有廊拱结合的特征,廊拱结合的桥梁在重庆占廊桥比例超过一半以上。
巴渝风雨廊桥_桥都漫话

第一节 巴渝风雨廊桥

一、风雨廊桥漫谈

风雨廊桥是一种在桥面以上立柱构顶,桥面形成长廊式走道的桥梁。这种桥多见于雨水丰沛的地区,既可供行人休息避雨,又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少受风雨和烈日的侵蚀。

风雨廊桥又叫风雨桥、凉桥、屋桥、亭桥,瓦桥等。重庆山高多林,木材丰富,取料方便,是风雨廊桥较多的地区,但由于木材比石料易腐烂,因而现存的风雨廊桥不多,大约有几十座。

巴渝廊桥,下桥上廊,上部廊屋的结构、造型、细部做法与本地民居相似;廊桥的廊、屋、亭和中国其他古典建筑一样,用木材做成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它有许多优点:第一,廊屋形式自由:古代木构架结构的建筑有些类似现代的框架结构建筑,即用木头做成房屋框架,承重全在梁柱上,用于围护的墙体形式多变——可以不设墙做成四面通风的敞厅、敞廊,也可以装上墙壁变成一般的房间;第二,木构架的节点之间有若干的伸缩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危害——因墙体不承重,所以民间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

古代廊桥通常悬架于溪流之上,有全木结构,也有石头作墩作拱的石结构。桥上通常有一层或多层屋架,上盖有瓦,廊道上有栏杆,或有长椅。交通功能应是古代廊桥最主要的功能。

山高水急的山区,村落分散,道路崎岖,人们外出,往往跋涉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廊桥内两侧有栏杆,沿着栏杆大多设置固定坐凳,桥头建有门屋,有的桥屋还有供人暂停的房间,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落脚歇息的场所。风雨来临时,它是行人避风躲雨的保护伞;天气炎热时,它是行人避暑乘凉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廊桥还为乡民们提供了重要的社交和娱乐空间。地处交通要道的桥梁,常常被人们自发地利用起来设置摊位做起买卖,甚至兼作集市。这种集市古称为“桥市”,有的干脆在桥上全部架起了屋顶,成为横跨河上的长廊式市场。如长寿的万寿桥竟成为当地的主要商业区,有“一里长桥一里市”的说法。在村落附近的廊桥,自古成为巴渝民间人们聚集交往之地。

风雨廊桥是桥梁和廊、屋、亭的巧妙结合,它极富特色的外部造型,具有极强的景观和地标功能。在风水说十分盛行的古代,人们认为流水会带走一个地方的吉祥之气,而桥能锁水,使风水变好。因此,位于村落中的廊桥还可作为村落水口建筑。如果一个村庄只建一座廊桥,一般多建造在村寨的水口处,即村口;如果一个村庄建两座廊桥,那就村口和村尾各建一座。实际上,建造廊桥不仅仅是迎合了村民保瑞辟邪的心理需求,从村落规划角度看,它还标记村落出入口处的位置。

二、巴渝廊桥概览

廊桥与吊脚楼结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大宁河古栈道的简易廊桥到朝天门码头吊脚楼,撑架绑絷的木结构方式全然相同。可见重庆古廊桥的兴建对重庆山区居民建筑有一定启迪与影响。

img115

大宁河古栈道廊

廊顶源于民间的屋顶。巴渝古廊桥的廊顶为木结构,双斜式屋面,盖之青瓦,廊道进出口用青砖砌桥门,这些构造与渝东南民居穿枋式结构、青瓦屋面完全相同。可见巴渝廊桥的屋顶结构,应来源于渝东南民居。

img116

重庆临江吊脚楼

巴渝廊桥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廊桥相比,具有廊拱结合的特征,廊拱结合的桥梁在重庆占廊桥比例超过一半以上。重庆石柱的三多桥,廊屋建于石拱桥上,桥长55米,单孔跨经达30米,国内罕见。

img117

秀山客寨木廊

img118

渝东南民居

在重庆不少旅游区,近年来又修建了一些现代廊桥,在传统廊桥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

2007年修建的奉节白帝城风雨廊桥,既传承了巴渝古廊桥的传统风格,又融合了现代建桥的元素,借钢材、水泥等建材的优势,充分展示了巴渝桥梁的风貌特征。该桥是为三峡水位上升后,连接奉节城与著名的白帝城景点而修建的。

img119

具有民族风格的奉节白帝城现代廊桥

黔江小南海风景区2004年修建的现代风雨廊桥,以大跨石拱桥为主体,也继承了巴渝古风雨廊桥的传统风格,其上建渝东南土家族民居的尖屋顶。该桥主跨为一孔60米石板拱,桥长约100米,既有巴渝风味,又有现代气息。

黔江城区中心的商业廊桥,位于黔江河上,因建在闸坝上,故名闸桥。桥廊以帆影为主题,造型具有强烈的商业气息,桥上布设繁华商店,成为当地的购物中心之一。

img120

黔江伏龙桥

img121

黔江城区中心的商业廊桥

三、巴渝典型风雨桥赏析

武隆官桥 位于武隆县白果乡,跨小山溪,是人行木廊桥,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古为涪陵经武隆至彭水的必由之路。桥长16.4米,单跨,宽4.3米,高5米。两端桥台均为石砌,中间无墩,桥桁上竖立木质框架,中梁绘有花纹,青瓦屋面。

img122

武隆官桥

綦江木金桥 位于綦江县石角镇土地井,横跨小溪,是人行石墩木廊桥,1921年由乡人罗占云筹建,尚存完好。桥长15米、宽3米、高5米,两侧有木栏杆,上有两层复檐,行人可在桥上休息、乘凉、避雨。

img123

綦江木金桥

秀山北门老桥 位于秀山县中和镇,跨梅江河,是人行石墩简支梁廊桥,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原名“永昌桥”。桥长65米,桥宽4.5米。1957年将桥墩加高1米,并重建桥面屋架。

img124

秀山北门老桥

南川靖安桥 位于南川市鸣玉乡下场口,跨龙川江,是人行石拱廊桥,原名“达济桥”,始为明代武举人张时仁父子倡修,是古官道桥。咸丰七年(1857年),乡绅蓸积洪、陈永恩等募捐重建木亭和两侧满石栏杆。民国年间,桥上为盐业市场,亦俗称“盐巴桥”。桥长40.7米,单孔净跨22米,桥宽7.6米,高12米,两端有石梯。

忠县两河桥 位于忠县两河场的观音河上,是人行石拱廊桥,建于1935年。桥长26米,三孔,最大跨径8.5米;桥宽4米、高11米。

img125

南川靖安桥

img126

忠县两河桥

巫溪凤凰桥 凤凰镇是巫溪县西南白杨河流域的一个山区小镇,位于白杨河古道上。凤凰镇旧时颇为繁华,镇中有著名的凤凰风雨桥,年代不详,清代曾重修。此桥为石墩木构,带有南方风格。两岸桥台及中间两墩均为大石砌成,宽于今桥,桥墩石料方整,迎水面为尖形,起分水作用。桥廊纵向以廊柱分为16间,每间长2.15米,全长34.4米;桥内两柱之间横宽1.8米,为桥宽;桥面至廊内平梁空间高2.2米,为桥廊内高。桥廊顶部铺设两坡青瓦,间设一长廊脊。桥两端曾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多设店铺。

img127

巫溪凤凰桥

城口仓坪桥 位于城口县北屏乡仓坪村,跨仓坪河,是人行廊桥,建于1951年,为民间集资所建。桥长20米,宽208米。结构搭建采用房屋斗拱方式,先在两边桥墩埋上一排原木,将其伸出一截,逐步递出上翘,最后再用巨大原木架设于两边翘出的原木上。此种做法既缩短了主梁的跨距,又将桥体负重分散承担。因其修建考究,虽为木桥,却至今完好。

img128

城口仓坪桥

长寿冉师桥 位于长寿县渡舟镇,跨桃花溪,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当地冉姓人士承头募捐修建,故名“冉师桥”。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长寿知县刘若鼎重修,改为木板桥面,并在桥上建长廊瓦房12间,两侧房内开有食店数家。1951年建乡村电灌站,在此桥桥基上建成电闸蓄水。1979年将木板改为钢筋混凝土板并加固桥身结构。现为钢筋混凝土板廊桥,桥长45.4米,十孔,桥宽5米,桥上建有廊房。

忠县万板桥 位于忠县白石镇万板场,为人行石拱木廊桥,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桥长13.3米,单孔,桥宽4.7米,桥高6米,桥面建有木结构顶上盖青瓦。

img129

长寿冉师桥

img130

忠县万板桥

秀山客寨桥 原名钟灵桥,位于秀山县城西25千米处,横跨平江河,始建于元代,是楼式六孔石木结构平桥。清光绪年间增建五重檐长廊及亭廊;1952年因风雨剥蚀拆去亭廊,存长廊,廊内原有神像。该廊桥南北走向,长58.2米,高8.95米,总跨57米,共计6孔。桥廊有木结构三重檐(下方为双重檐)穿斗式梁架;桥头有青砖山墙门洞,两端分别设有石梯,西端系客寨村,东端民房。该桥是清溪、龙凤、塘坳等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是当地土家族人民集会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因年久失修,有部分变形和破损,2000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img131

秀山客寨桥

秀山天生桥 位于重庆秀山土家族苗区自治区,溪口镇,建于民国初年,桥长54米,高13米,跨径为4~12米。为石台桥梁廊桥,桥上共有19间廊屋。

img132

秀山天生桥

img133

秀山枷档河桥

秀山枷档河桥 位于重庆市秀山枷档河,修建年代不详,为两孔石台木梁廊桥。

酉阳龙水沟桥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酉阳县与贵州交界处的清泉乡,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为单孔木撑架梁廊桥。桥长32米、宽4米、高28米、跨径约25米,桥上有九个开间。全桥不用铁钉,故又称无钉桥。整桥用公母榫配合联结至今完好无损。

丰都包鸾桥 位于重庆丰都包弯古镇,横跨包弯河,修建年代不详。桥墩高约10米,长约20米,为单孔廊桥。

綦江步云桥 位于綦江县三角镇,跨三角河,是人行石拱廊桥,石板铺面,明成化十年(1747年)由乡绅罗天秀筹建,原名“广惠桥”,后被水毁。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由乡人捐资修复;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为二墩三孔廊桥,更名“步云桥”。桥两侧原立木柱14根,搭架盖瓦,三孔,桥长23米,每孔跨6米,桥宽5米,现还可通行汽车。

南川太平桥 位于市南川太平镇,修建年代不详,为多孔木梁廊阁桥,中部有两层阁楼。

img134

酉阳龙水沟桥

img135

丰都包鸾桥

img136

綦江步云桥

img137

南川太平桥

合川五星桥 位于合川市黄土镇石泉村与华蓥市庆华镇宝马坎村交界处,修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桥长60米,宽6米,高5米,每孔跨净8.8米,桥墩宽3米。桥上有16间石木结构的瓦房,每间房屋高4米,面积均为12平方米。

武隆小官桥 小官桥位于武隆县万峰乡,为单孔简木梁式廊桥,共三间,修建年代不详。

武隆瑞兴廊桥 位于武隆县石坪乡,为单孔木梁式廊桥,共六间,修建年代不详。

武隆姚家坝廊桥 位于武隆县后坪乡,为单孔木梁式廊桥,共有五间廊屋,修建年代不详。

img138

合川五星桥

img139

武隆小官桥

img140

武隆瑞兴廊桥

img141

武隆姚家坝廊桥

img142

阳新阳木廊桥

img143

南川半溪桥

img144

石柱三多桥

img145

黔江两河口廊桥

云阳新阳木廊桥 位于云阳县新阳乡,为双孔木梁廊桥,共有四间桥屋,修建年代不详。

南川半溪桥 位于南川市,是单孔木梁廊桥,修建年代不详。桥两端为带有牛角挑的木结构廊门,独特而具有巴渝庙门的风格。

石柱县三多桥 位于石柱县桥头乡,跨龙河支流,是人行石拱木廊桥,1915年由当地士绅及乡民捐资损物建成。桥长55米,单孔净跨30米,桥宽8米,高约20米,桥下挂有宝剑一把。

黔江两河口凉桥 距黔江城区52千米,跨细沙河,是石台木梁桥,建于1937年。

黔江撑架廊桥 位于黔江县,是单孔木撑架廊桥,桥上有四间廊屋,修建年代不详。

img146

黔江撑架廊桥

秀山某石拱廊桥 该桥位于秀山县境内,具体位置不详,为单孔石拱廊桥,桥上为半通半居的土墙木结构,修建年代不详。

img147

秀山某石拱廊桥

秀山清溪镇风雨廊桥 位于秀山清溪镇土家族聚居地,为石台木面结构,全桥六孔,长59.4米,高6.59米,共有19间廊屋。

img148

秀山清溪镇风雨廊桥

黔江某风雨廊桥 位于黔江境内,为典型的拱、梁组合的木廊桥,这种结构在重庆的木廊桥中极为少见,修建年代不详。

img149

黔江某风雨廊桥

秀山梅江镇錾字桥 是木结构三重檐廊桥,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因河水泛滥,多次被毁。现存廊桥建于1945年,桥长11.7米,宽4.2米,造型小巧精致,结构严谨。

荣昌万福桥 是荣昌铜鼓镇仅存的木质构造的风雨桥,坐落在铜鼓镇街道东边小河上。桥长12米,宽4米,柏木串架结构,桥上有亭,两边各立8根高3.5米的木柱,桥木板宽30厘米,厚6厘米。据镇上居民介绍,20世纪中期,桥头还存有建桥功德碑,上面记载该桥修建于南宋,分别在明朝清朝补修两次,从修建至今最少已有700年历史。历经数百年风雨,万福桥至今仍被使用。

奉节碗坝风雨桥 位于奉节县兴隆镇,是两孔石墩台木梁桥,桥廊为普通屋顶,修建年代不详。

img150

秀山錾字桥

img151

荣昌万福桥

img152

奉节碗坝风雨桥

四、巴渝风雨桥技术略解

1.廊桥的屋架结构

渝东的黔江、石柱、秀山、彭水一带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地区,当地的民居,多为依山傍水的木结构建筑。土家族民居的正屋(又叫“座子屋”)、厢房、吊脚楼,其屋架都是“千丈落底”的穿斗式结构,即每一榀屋架都是由落地的立柱与横向的穿枋构成。柱脚有柱础,多为石料构成,在穿枋上又立小柱,称为“骑”,与落地柱共同支托屋顶。一般有三柱四骑、三柱六骑、四柱六骑、四柱七骑、五柱六骑、六柱三骑、六柱七骑、七柱八骑等结构形式。

img153

六柱三骑的渝东南居民穿斗式屋架

巴渝风雨廊桥的结构基本源于这种“千丈落底”结构。廊桥梁的功能仍然主要是交通,而非居住,因而多用两柱。

也有为扩大桥面净空,减小穿斗梁的跨度,两侧又各加一柱,构成四柱三骑式结构。传统廊桥,两侧柱间为集市摆摊之用,中间两柱之间则用于通行。

img154

两柱五骑的廊桥穿斗结构

为了加强穿斗式结构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常在立柱与横梁间加斜撑杆,巫山大宁河就有风雨廊桥的屋架结构形式如此。

为了保证桥面净空,中间两柱可不落地,形成吊柱式结构,既减少了用料,又增添了廊道上的景观。吊柱下端往往雕刻装饰,增添了造型美与视觉趣味。

巴渝廊桥按其屋顶的层数不同又可分单层式,双层式和多层式。单层式常用,多层最多只有三层。

img155

二柱三骑的廊桥穿斗结构

img156

两柱三骑加斜撑的廊桥穿斗结构

img157

四柱三骑的廊桥穿斗结构(秀山清溪镇龙凤乡)

img158

廊桥的吊柱式结构

img159

单层式廊桥(城门仓坪桥)

img160

双层式廊桥(秀山某风雨桥)

img161

三层式廊桥(秀山客寨桥)

2.石拱廊桥、木梁廊桥、撑架式廊桥

● 石拱廊桥 在石拱桥上盖以廊棚即构成石拱廊桥,这是巴渝廊桥最常采用的形式,如綦江的步云桥、石柱的三多桥、南川的靖安桥、忠县的万板桥等。

img162

石拱廊桥(忠县万板桥)

● 木梁廊桥 也是廊桥常见形式之一,多为简支结构,也有少数采用悬臂梁结构。

img163

木梁式廊桥(綦江木金桥)

● 撑架式廊桥 撑架式廊桥跨度较梁式桥大,但结构相对较复杂,在巴渝廊桥中采用较少。武隆的官桥,酉阳的清泉乡桥是这种形式。撑架式酉阳龙水沟木廊桥就是空间撑架式廊桥。它位于酉阳县清泉乡龙水沟,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是木撑拱桥,高耸在峡谷之中,凌空虚架,桥的结构十分复杂,迄今已保存170余年。

廊桥又有简易撑架、复式撑架、空间撑架三种。

img164

木梁细部(桥下仰视)

img165

简易撑架木廊桥(巫溪廊桥)

桥全长32米、宽4米、高28米、净跨约25米,分为九个开间。桥台上的①②间较窄,③较宽,桥中部三间(④)相等。结构最上部为相叠两根拼接的圆木梁。每梁之下,有三层依次的伸臂梁,共计并行六组,其上承担桥面和桥屋柱。柱落在梁上,梁用木撑架撑住,撑架共有两个系统。

img166

复式撑架木廊桥(武隆官桥)

撑架系统中,主骨是EFFE的三折边八字木撑。上撑点F支承第三层伸臂梁伸臂端后部,F点和第二层伸臂梁端C之间有短木CF撑柱。斜撑EF是一个三柱加顶梁和中间横梁的木框架。撑架系统Ⅰ的主骨上再伸展出一些细支斜撑,分别撑在第三层伸臂梁端D、第二层伸臂梁端C、第三层伸臂梁对应AB距离之间的部分。撑架系统Ⅱ的主骨架是斜撑CG,其上端支撑于第二层伸臂梁端C。从主骨架上,再伸展出一些细支斜撑,上端分别支承中间枯屋柱,第三层伸臂梁端D,底层伸臂梁在桥台处支点,以及横撑于桥台壁。

img167

空间撑架木廊桥(酉阳龙水沟桥)

img168

酉阳清泉乡龙水沟木廊桥

img169

龙水沟桥面及廊桥

桥下撑拱系统并立穿插,枝干分明。若非胸有成竹,是难以着手的。设计出结构如此繁复的系统,才得以应对峭壁上架设廊桥的各种挑战。这是木拱桥中的一座奇桥。

img170

龙水沟桥结构系统图

3.巴渝廊桥独特的细部构造

● 吊脚 渝东南民居中的吊脚多用于“闺房”外的阳台上,悬挑外伸,起着整体受力、扩大空间的作用。这种吊脚结构也运用到廊桥上,将主梁与上部屋架联结起来,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加强了刚度和跨度。这也是巴渝廊桥结构独特之处。

● 牛角挑“牛角挑”是渝东南民居屋顶转角处的特殊结构。山地山坡上的树木有气特殊的生长形态——幼年垂直于地面生长,一定时期后受日照的影响开始垂直于水平面生长。山地居民用这些树木长成的天然向上弯曲的木材来制作屋顶角的挑檐,自然形成上扬的"牛角"挑檐。这种结构也广泛运用在廊桥的桥头转角处,既满足结构需要,又扩展了廊桥进口处的视觉张力。

img171

闺房悬挑外伸的吊脚图

img172

巫溪凤凰桥的吊脚结构

img173

渝东南民居的牛角挑

img174

廊桥上的牛角挑

● 板凳挑 渝东南民居屋顶有着侧向出檐的一种悬臂结构——从立柱上侧向外伸横梁,端部再建短立柱(又叫作骑),其上再挑横梁,构成支撑屋顶的悬排结构,俗称"板凳挑"。这种悬挑结构在巴渝的廊桥中也广泛沿用,廊桥通道的两侧立柱向外设板凳挑,此种做法增加了桥面宽度,又减少了立柱的数量。

img175

廊桥上的板凳挑(秀山某廊桥)

img176

石柱三多桥上的柱础

● 柱础、垂花、窗花 巴渝廊桥在装饰细节上也与民居相仿。如石柱三多桥立柱的柱础石,础石为南瓜雕塑造型,这与民居的柱础装饰近似。垂花是吊脚下的一种装饰结构,垂于廊道或过道的半空中,视觉位置突出。巴渝民间的能工巧匠常常以木雕的形式制作南瓜、葫芦、莲花等造型的垂花。廊桥窗格上也会有仿民居形式的木雕窗花,雕刻十分精细,图案丰富多彩。

● 无钉廊桥 酉阳龚滩古镇,美誉远播,因桥多,有“一沟十八桥”的说法。古镇乌江边的清泉乡,有一座独特的廊桥,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土家族能工巧匠建造。此桥长32米、高28米、宽4米,桥上九间瓦房,两侧是木栏杆。神奇的是从桥下25米跨度的木拱,到桥面上的柱梁、地板和两侧的木栏杆,竟没有一颗铁钉和螺丝,全部用公母榫配合固定,因此被称为无钉廊桥。它历经12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无损,是古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亦是酉阳建筑的代表、巴渝古桥的杰出代表之一。

img177

民居础石

img178

民居础石

img179

吊脚端部的垂花造型

● 堂上回廊桥 巴渝廊桥源于民居,而民居亦仿廊桥修建堂楼。回廊桥在渝东南民居中位于座子屋,跨越堂屋之上——进院门后即从回廊桥下进入堂屋,回廊桥既利用了堂屋的上部空间,又成为二楼房屋间的通道。堂上回廊桥也是巴渝廊桥的独特结构形式,有浓厚的地域风味。

img180

廊桥窗花木雕图案

img181

渝东南民居中的回廊(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