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1949―1957年的吉化――蒋新生同志的回忆

1949―1957年的吉化――蒋新生同志的回忆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9—1957年的吉化——蒋新生同志的回忆蒋新生,男,汉族,1916年9月5日出生,江苏省武进县人,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建厂初期,在缺乏技术经验的情况下,吉林化肥厂的干部职工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殷切期望,1957年5月1日,吉林化肥厂一次开车成功,并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袋氮肥。

1949—1957年的吉化——蒋新生同志的回忆

蒋新生(曾用名蒋兴森),男,汉族,1916年9月5日出生,江苏省武进县人,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1957年1月至1959年9月,任吉林肥料厂党委书记;1959年9月至1965年1月,任吉化公司党委副书记;1960年2月至1961年12月,兼任吉林化工学院党委书记;1965年1月至5月,任吉化公司党委书记;1965年6月调离吉化公司。

吉林化工区建设是从1954年上半年开始的。1957年1月,我到吉林肥料厂时,土建安装施工高潮已过,正处于工程扫尾和开车准备的关键阶段。工作量虽不大,但工程施工难度比较大,质量要求严格。各施工单位在中共吉林市委的领导下,协调配合得很好,保证了质量,加快了进度,提前了工期,达到了一次试车投产成功。

1957年5月1日,为了考验氨加工部分的土建安装质量,早出产品,鼓舞士气,化工部从大连化工厂调来合成氨原料,由我们加工出颗粒状硝铵高效肥料,这是我国自行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硝铵产成品。吉林肥料厂生产出硝铵的喜讯传来,大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在吉林肥料厂的建设过程中,全国各省、市给予了大力支援。特别是苏联援助的设备材料都是提前发运到吉林,从而大大加快了扫尾工程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三个季度建成投产。1957年10月25日,举行了吉林“三大化”开工典礼仪式,薄一波副总理亲自为肥料厂剪彩。

吉林肥料厂是新中国化肥工业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大型项目。这个工厂能够在我国缺乏建设经验的情况下,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提前建成投产,的确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建厂初期,在缺乏技术经验的情况下,吉林化肥厂的干部职工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殷切期望,1957年5月1日,吉林化肥厂一次开车成功,并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袋氮肥。当第一袋化肥流出生产线时,迎来了全厂的一片欢呼声。各大报纸都争相报道,热烈庆贺工业战线的新胜利。(www.guayunfan.com)吉林化肥厂仅仅用了三年半时间就建成投产,其速度是惊人的。建设的速度之所以这样快,是因为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化工部的大力支持、第五总公司等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和苏联专家的积极帮助,为化肥厂在地质勘测、工程设计、设备供应和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系列的援助,使化肥厂的基本建设和试生产有了可靠的保证。全国兄弟单位为化肥厂提供了生产上必需的技术干部、技术工人以及有关设备,吉林市和郊区农民也为建厂出了大力。当然,吉林化肥厂的全体职工多年来忘我地劳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涌现出了成百上千的先进生产者,为工厂顺利地由基本建设转入开车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吉林化肥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第一个建成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氮肥厂。氮肥工业是化学工业的基础,而氮肥对我国农业增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化学肥料的使用,能促进农业的大丰收。农业大丰收,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才会逐渐好起来。

农业大丰收,农产品生产量增加,可为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保证,因为农产品是轻工业的原料。这样,就能使轻工业得到发展,就能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国家有了资金,才能发展重工业。同时,由于农业增产,农民的收入增加,也就扩大了工业品营销市场,保证了工业品的销售。当时,经济落后的我国,农产品是出口的主要物资,出口农产品就能换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必需的机械设备。发展工业促农业,发展农业促工业。这种工业和农业的密切联系,是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的基本途径。

吉林化肥厂建设发展的经验说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办好社会主义企业。这些都是吉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应使其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