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告祭的威仪

告祭的威仪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告文,也称作祷告文、祭告文,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民间举行重大活动,尤其是重大祭祀活动时,由主持仪式的司仪大声诵读的文体。谷村李氏用历史文献的形式,为后人保留了这种仪式的告文内容,让后人可以从这些告文当中领略、感受到古时祭告仪式的威仪。

告祭的威仪

——天地、山川、神灵、祖先、考妣,都是人们内心尊崇、景仰、追念的对象,谷村李氏先贤用不同文体表达了这样的情感,体现出他们特有的威仪。

《谷村仰承集》所辑录的艺文中,有些被称为“告文”、“祭文”、“行状”和“像赞”。还有一些文章并不收集在“艺文”的篇目之中,另外编为一卷,有“丘墓记”、“墓表”、“墓志铭”三种,且将它们统称为“墓文”。这二类文章,多与仙逝的先人有关,祷告、祭祀、追忆、赞颂和伤悼。

告、祭两种要表达于口头,朗声高诵或悲吟。在高诵或悲吟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隆重的仪式。这种隆重的仪式往往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威仪。

这些文章载入谷村李氏文献,能够凸显谷村李氏先贤的身份与地位,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谷村李氏的文化底蕴与特征。(www.guayunfan.com)告文,也称作祷告文、祭告文,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民间举行重大活动,尤其是重大祭祀活动时,由主持仪式的司仪大声诵读的文体。比如祭祀先祖、祭祀神灵(诸如功德显著的祖先、英烈,菩萨、龙王等各路神仙),再比如学堂开学祭孔、木匠开工祭鲁班等活动,由本族或本次重大活动组织者中博学多才的人撰写告文。

告文内容多为赞颂受祭者的品德、声望、勋业等,篇幅不长,多为骈体文,四言体格式,少数也有五言、七言体,或四六言体的,便于诵读。诵读时,节奏强烈,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其时,诵读者一定要庄严肃穆,崇敬仰慕之情形之于色。李邦华在崇祯十六年写的《勤王祀江文》即是这样:“浩浩江流,惟神是司。厥有攸往,必祷必祠。华愤寇逆,讧我中夏。倡义除凶,天威罔赦。诹吉解维,饱帆东指。江神相我,一意千里。我武维扬,鸣镝控弦。愿借江水,荡涤腥膻。”这篇告文,令人想象李邦华当时的情绪该有多么激烈,语言该有多么高亢,神色该有多么愤慨,感天动地,激荡人心!

这样的祭告仪式,如今恐怕是难以见到了,以后的人们恐怕难以相信,以前曾经有过此类仪式的存在。谷村李氏用历史文献的形式,为后人保留了这种仪式的告文内容,让后人可以从这些告文当中领略、感受到古时祭告仪式的威仪。

《谷村仰承集》保存下来的告文共有22篇,多为谷村先贤所撰写,如李子仪、李相、李邦华、李日宣、李长世等,少数为外姓的名家显达所撰写,如清朝初年吉安知府杨鼐熙所撰《吉安府学乡贤祠祀李忠肃公告文》、湖西道台施闰章所撰《建旌忠祠核祭田告李忠肃公文》、清朝乾隆甲寅年湖北长阳邑侯彭淑所撰《旌忠祠祭李忠肃公文》等,都是祭告李邦华以身殉国的,由此可见:李邦华在当时南明王朝治下的官民、清朝初年的官民当中享有相当高的名望,其气节风骨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与崇仰。

《谷村仰承集》收录的祭文有20篇,撰写者有谷村李氏先贤,也有他姓先贤,如印山涧谷罗椅、状元罗洪先、建德知县张大力等,更有来自皇室的,如元朝皇帝赐祭孝子处静居士、明朝蜀王朱椿遣使祭李子仪、明朝嘉靖皇帝谕祭太宜欧氏、谕祭右副都御史李中、崇祯皇帝谕祭诰封兵部尚书李廷谏、清朝顺治皇帝遣使祭李邦华等。致祭人的身份、地位如此之高,可见受祭者的身份、地位也不低,祭文所用语言也是颂扬不已。

明朝嘉靖皇帝《谕祭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中文》,篇首文字介绍代替皇帝前来致祭的人物身份、地位,后面才是祭文正文:“维嘉靖二十六年,岁次丁未十月朔,戊申越初十日丁巳,皇帝遣本布政司左参议张明永,谕祭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中,曰:惟尔颖敏之资,醇实之学。甲第蜚英,郎曹建议。谪居驿丞,操节益坚。讨逆预功,奉诏叙录。再擢宪司,督理学政,宽敷为教,淑正士心。继参大藩,历长藩臬。抚巡东鲁,德泽旁敷。治盗捕蝗,民命攸赖。留都督饷,夙弊划除。绩著两朝,官逾二纪。大施未竟,遽尔沦亡。计音来闻,良用悼惜。特颂葬祭,庸示裦恤,九原有知,歆承殊渥。”这个做官才三个月就得罪了皇帝的李中,在殡葬祭灵的礼仪上,竟然得到了皇帝本人的褒奖颂扬,十分难能可贵。皇帝借钦差之口,回顾了李中的一生,突出颂扬了他的功绩与劳苦,作出了令李中家人、后裔感激涕零的盖棺定论,是令李中家人及后裔荣耀万分、享誉万代的事情。

由此可见,祭文,就是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与上述告文类似,但它的使用是有限制的,一般用于殡葬祭灵、清明扫墓、冬至祭祖、祖坟修葺等特定场合,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祭祀时也要诵读,但祭文的诵读却不似告文那么高亢、激越,而是采取悲吟的腔调,将哀哀之情、切切之意充分表达于语言与腔调之中,让哀者号啕,让听者动容,让观者揪心。史上,清朝袁枚的《祭妹文》、近代毛泽东的《祭母文》,都是有名的,堪为祭文的典范。

有一类艺文,称为行状,也叫“行述”,还叫“事略”,是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现在通常叫作“生平事迹”或“人物传略”,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其作用主要是留作撰写墓志或为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从这个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出,行状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用得上的,必须得是具有一定威望、有过一番业绩、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有资格被人写进“行状”里。纵观谷村历史文献,被写入“行状”的人物,都是一些颇有声望的先贤,或达官贵人,或忠烈节孝,如李应中(宋朝太学博士)、李彦实(宋朝朝散郎、韶州通判)之妻周安人、李彦国(宋朝朝请郎、峡州使君)、李应革(号肯堂,宋朝袁州使君)、李桂(明朝处士、字谦道)、李枢(明朝贞士、字伯机)、李固(明朝处士、字民本)、李廷谏(明朝刑部浙江司郎中、李邦华之父)、李鸿勋(清朝处士、字功成)等。而为他们作“行状”的,不论门生故吏,还是亲友子婿,同样都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如李尚义(北宋宣和甲辰进士、翰林侍讲学士)、胡份(宋朝从政郎、袁州司户参军)、刘性之(宋朝宣教郎、潭州军通判)、李(宋朝宜山县尉)、李彦宣(明朝徵仕郎、礼科给事中)、扬敏(明朝南州颠道)、罗汝敬(明朝进士、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李邦华(明朝进士、兵部尚书)、汤撰(明朝进士、吉水县儒学教谕)等,或享誉一方,或名冠天下,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够给有名望的逝者作“行状”的,如果要做,恐怕得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资格?

李振裕为其父李元鼎所作的《先府君行述》,却不见于《谷村仰承集》,不知何故。姑且选录部分于此,供读者品鉴:

府君讳元鼎,字吉甫,号梅公。天启二年举进士第,授行人司行人,升吏部稽勋司主事,调验封、考功、文选。左迁,里居十年。庚辰起补光禄寺良醖署正,升大理右寺正、太仆寺丞、光禄寺少卿。流寇之陷京师也,以闲曹获免榜掠。贼既败走,升太仆少卿、太常寺卿,乙酉擢兵部右侍郎,后坐荐人事落职。紫圅世父填抚津门,遂往就焉。世父以事被逮,府君以同居牵连颠踬,卒无怨言。及幞被南还,江西烽火未靖,遂止甓社湖。湖属宝应县,为府君乡试房师李淮南先生茂英故里也,先生第三子藻先与府君世好,遂分宅而居。顺治八年,被特召起田间,仍补兵部右侍郎,九年转本部左侍郎。有宣大总兵任珍者,复坐法,珍惧,辇金求行赂于京师者,于是一部两议,而拟珍重辟者,府君手笔也。未几,辇金事闻,同日并逮枢部满汉堂司。上曰:“安有受人之金而拟人大辟者?”旨下,悉究罔诬,仍切责刑部,比拟徇私,显有情弊,著申饬行。有劝府君申辩者,府君谢曰:“吾岂复求再入中枢堂耶!”信宿,介行李次淮阳,感里老攀卧诚切,复休于泾水之上。府君日与二、三老友游衍荡漾其中,赋诗命酒,陶然自得。居五年,忽兴思丘垅,遂挈家归,时丁酉冬十月。

这篇行状,简要叙述了李元鼎的生平经历,事迹大体真实,但亦有一些隐晦之处,可能与李元鼎的人生经历的曲折颇有关系。

由此观之,行状中所记载的事迹,多半比较真实。但作行状的人,对自己所要记载的人,往往怀有崇敬、仰慕的感情,因此在文字上难免文过饰非,甚至会有言过其实的地方,往往使原本客观真实的东西变得不可捉摸,乃至令人不敢采信。

而像赞就全是溢美之词了,往往是对着一个人的相貌或者画像,通过对他的相貌、画像或者人生业绩的赞美,把一个人写得美轮美奂,几乎无可挑剔。文字虽然不多,却高度概括到精练得无以复加。

如唐德宗亲自为西平忠武王李晟所作的像赞:“朱泚肆奸,中原紊错。奋以孤军,殄除凶恶。纪列翠岷,图形凌阁。持危扶颠,伊公大略。”借赞像以赞美业绩。

又如解缙为西平忠武王李晟所作的像赞:“伟天地之忠烈,犁唐家之日月,俨遗像之流传,启云来之肖贤。晚学瞻帷,泰山巍巍。金石匪坚,何千万年!”从后唐到明初已经四百多年,解缙对着李晟的画像,赞美的何止是画像?赞美李晟的功绩,真是极尽词藻修饰,唯恐夸赞不够。当时谷村李氏看了这篇像赞,一定激动不已、荣耀不已。这,恐怕就是像赞的奥妙之处!

像赞的应用相对宽松一些,不仅有对逝者的夸赞,也有对生者的夸赞,既有赞别人的,也有赞自己的。自赞者,一般都用谦虚的口吻,或者用词上尽量贬低自己,让阅读像赞的人从中感受自赞者的美德,在手法上其实是欲扬故抑。

如《康斋公五十自题》:“衣冠不尚豪华,忠心只自检点。凡有益于民生,寤寐几费钻研。修举半在公家,随吾力之可展。阅境备尝艰虞,手足不辞阻险。于今五十越年,功过判然不掩。猥云老将及之,终朝隳吾黾勉。守此方寸良田,培厥儿孙根本。”用一种不表功、不掩过的态度自评,谦虚的精神立显。又如《康斋公六十续题》:“穿破蓝衫,戴老银顶。庸庸一生,碌碌无等。花甲既周,醉后方醒。豪气雄心,付之沧溟。后见此翁,勿效勿并。”这话简直就是一种自嘲了,极用贬损之言,把自己的一生说得一无是处,宛然不是五十岁的风范,判若两人,正应了欲扬而抑的手法。

看来,这像赞是适用于任何人的,只要有人原意给别人写这样的像赞。问题在于,古时候,读书人一般不会给一个没有任何声望与地位的人写像赞的。要写,也是写给读过书、有知识、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而没有读过书,又不认识字的人,既无名望,又无地位,想自己写,写不成,请别人写,不够格。所以,尽管这种像赞适用于任何人,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写入像赞之中。

谷村先贤中,被人写入像赞的,除上述已列出的几位外,其他都是身份、地位、名望颇高的人,如李彝(号梅圃)、李凤(字子仪)、李通(字子载,号盘隐)、李励(字克勉)、李庄(字居正,明辽王府长史)、李涣(字沂浴,明辽王赐号怡晚)、李懋(字恒勉,号恒轩)、李邦华、李蓬(字胜卿,八十寿像赞)、李鸿才(清朝孝廉,字月江)、李康斋及夫人周孺人、李深源及夫人罗孺人、李文澜等。而给他们作像赞的,除了自赞者外,也都是身份、地位和名望颇高的人,如苏轼、艾实(元朝进士,字潜虚)、解缙、朱椿(明初蜀王)、周述、李时勉、朱植(明初辽王,朱元璋庶十五子)、周纪(明朝浙江参议)、朱与言(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刘日杲(李邦华门生)、黎士恺(云岭人,八十寿翁)、李蔚(号赤城)、李邦翰等,而唐德宗更是以九五之尊为自己的臣子写像赞,可见谷村先祖李晟的声望与地位。

墓文包括了墓碑记、墓表、墓志铭等,是《谷村仰承集》很重要的一卷,凸显了谷村的历史荣耀与现实自豪,凸显了他们久远的血脉传承与家族绵延。尤其对于逝者,盖棺定论并不是最后的褒奖与赞颂,历代后世子孙都可以褒奖与赞颂自己的祖先,从而彰显家族的非凡历史与高贵血脉。

如李晟,这位谷村最为久远的先祖,给谷村李氏带来无尽的荣耀,是谷村历代后裔都传颂不已的骄傲。《重修忠武王墓碑记》再一次赞颂他,“夫忠义之气,奋若雷霆,光若日月,其耿耿不靡,与乾坤悠久哉”,这种与日月同光的声望与地位,有几个能够拥有呢?再看《又重修祠墓记》,“王之赫声,濯灵于昭,在上犹若隐隐呵护焉”。李晟的赫赫声望一再被后裔提及,已经成为后裔一种隐隐的庇佑,成了谷村李氏堂皇的夸赞与炫耀。

这里没有必要一篇一篇地介绍或品读那些墓文,姑且将墓主人的身份,以及墓文撰写者的身份录列于下,让读者去领略其威仪与声望:

重修忠武王墓碑记 李蕴(明朝万历十六年进士,陕西参议,李晟三十世孙)撰

又重修祠墓记 李日宣()撰

先君李公伯信府君阡表 李衡(宋朝绍兴甲寅年,谷村元潭派八房祖)撰

故元瑞州路学正李公克懋墓表 罗汝敬(明朝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前翰林侍讲兼修国史)撰

汀州府通判李公彦庸墓表 周述(明朝进士、翰林侍读)撰

明左都御史忠肃公墓表 贺世寿(明三十八年进士,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丹阳人)撰

明旌孝友李公士开墓表 顾其国(明天启二年进士、文林郎、知吉水县事)撰

宋赠通直郎李公用干墓志铭 张植(礼部员外郎)撰

宋故朝散郎通判韶州军州事赐绯鱼袋李公彦实墓志铭路允迪(兵部尚书、修国史、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撰

宋赠朝大夫李公汝明安人彭氏墓志铭 刘才邵(左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军、赐紫金鱼袋)撰

宋故朝散大夫靖州使君李公秀实墓志铭 周必大(翰林学士、朝议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太子詹事、兼修国史、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撰

宋故昭信军节度推官李公幼蕴墓志铭 罗懋良(宣教郎、临江军事判官、赐绯鱼袋、致政)撰

宋故赣州赣县主簿承务郎李公仲承墓志铭 杨万里(通议大夫、宝谟阁待制、开国男、食邑七百户)撰

宋故乡荐李公仲石墓志铭 谢谔(朝奉大夫、焕章阁学士、开国男、赐紫金鱼袋、食邑三百户)撰

宋故平安居士李公仲权墓志铭 欧阳守道(奉议郎、通判建昌军、兼管勾劝农事、赐绯鱼袋、李仲权表弟)撰

宋故潭州醴陵县尉李公毅斋墓志铭 胡寝虎(奉议郎、通判南雄州军、兼管勾劝农事、赐绯鱼袋)撰

元故李隐君可泉墓志铭 胡行简(奉训大夫、江西湖广道肃政廉访使经历、前国子助教)、曾得之(进士)撰

故元处士李心源先生墓志铭 李祁(元朝进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撰

故元柳城尹李书隐先生墓志铭 解缙(翰林学士、知制诰、兼春坊大学士、朝列大夫、兼修国史总裁)撰并书

故元新州判官李公尚忠墓志铭 解缙撰

明故奉训大夫凤阳府同知李公伯谦墓志铭

明故处士李菊径先生墓志铭 解缙撰

明故隐士李君迪恂墓志铭 邹幼亨(修职佐郎、国子博士,临江人)撰

明故沁州知州李公仁民墓志铭 陈琏(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羊城人)

明故处士李公仲让墓志铭 曾棨(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侍讲)撰并书

明故贞士李公伯瑜墓志铭 胡俨(朝列大夫、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读学士)撰

明故蜀府纪善李公子仪墓志铭 黎让(吉安府教授,同郡人)撰

明故巫山县尹李公子太墓志铭 周述(奉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撰

明故处士李公盘隐墓志铭 周述(赐进士及第、左春坊左庶子、翰林侍读)撰

明故保宁府学教授李公西湖墓志铭 毛伯温(进士、太子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姻生)撰

明故处士李公鼎庵墓志铭 周南巽(奉议大夫、刑部郎中、致仕,邑人)撰

明故处士李五载墓志铭 曾棨(奉训大夫、翰林侍读、兼修国史)撰

明故宜山教谕李公永禧墓志铭 陈琏(进士、监察御史,进贤人)撰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李庄介公墓志铭邹守益(赐进士及第、南京国子监祭酒、归耕石屋二洞、兼复古真书院事,安成人)撰

明故昌乐宰李公株山墓志铭 沈一贯(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撰

明故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忠肃公墓志铭 刘同升(赐进士及和、前翰林院修撰)撰

清故礼部尚书李醒斋公墓志铭 许汝霖(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加一级、年家眷、侍生,海宁人)顿首拜撰

清故李母姜安人墓志铭 张廷玉(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经筵席讲官、户部尚书加五级、桐城门人)顿首拜撰

尚资公筋竺峰墓志铭 吴其彦(钦命丙子科江西大主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恩师、字美存、自号老夫子)撰、杜宏泰(特授广信府弋阳鼎正堂、恩师、号东轩老夫子)填

这份目录与名册,从宋朝至清朝,甚是详细。每个撰写墓文的人,都将自己的官职、爵位、禄位、名号等,尽可能详细地列出来。或许,是他们自己有意列出来的,或许是谷村李氏替他们列出来的,其目的不外乎彰显其身份、地位、名望等,突出他们已经获得的所有荣耀,从而使谷村李氏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乃至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