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住房的抛弃

传统住房的抛弃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住房的抛弃——陈旧、朴拙、整齐、冷清,曾经容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传统住房,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尴尬局面,虽然文化意味比较浓厚,却在人们的摒弃中沦落为淘汰对象。它们早已被曾经居住过的主人抛弃了,“门前冷落车马稀”已无法描绘它们的落魄。倘若谷村人能够接受传统的庐陵风格,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自觉采用这种风格,应能达到古为今用的良好效果,使谷村这个传统的文化古村焕发出新的文化青春。

传统住房的抛弃

——陈旧、朴拙、整齐、冷清,曾经容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传统住房,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尴尬局面,虽然文化意味比较浓厚,却在人们的摒弃中沦落为淘汰对象。

一栋栋现代化楼房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耸起,昭示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兴建了新房的农民,家家户户兴高采烈地搬出老屋,入住新居,老屋就如皇帝面前失宠的妃子,被弃置一旁,被打入冷宫,从此无人问津。那些成排成行、整齐划一的老式房屋,沉默着伫立在自己的位置上,如一队队恪守纪律的士兵。

在谷村,无论到哪个派、房、堂、支的居住点去,首先看到的,都是高大气派、富丽堂皇的现代楼房。村庄的内部,那一排排传统住房都沉默无言地坐落在那儿,如一个个被儿女遗弃的老人,怯生生地挨挤在新式楼房脚下,眼巴巴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它们早已被曾经居住过的主人抛弃了,“门前冷落车马稀”已无法描绘它们的落魄。走过一座座大门,大多关门吊锁,偶尔有不上锁的,也是久已无人问津,门楣上挂满了灰尘与蛛网,门坎下长满了绿苔或野草。倘若推开某扇未上锁的大门,可以看到里面堆放的物件,是农民劳作的所有农具,诸如打谷机、风车、板车、晒簟、畚箕、犁耙锄叉等等,还有杂柴、稻草或其他作物的秸秆。这些曾经养育了无数代子孙的正屋,如今都成了杂物间。那些年代更为久远的房屋,甚至是涌现过进士、举人、名臣显宦的房屋,有的已经坍塌,有的开始颓败,有的因为无人收拾检点而瓦碎桁断,漏雨漏水。

已难得见到在老旧房屋里居住的人了,即使偶尔有,那一定是年纪偏大的老人,或者与儿子儿媳关系不睦的老人,或者无儿无女的老人。只有他们还与老屋为伴,那样会令他们感到亲切、随意,感到自在、舒畅。如果不是那些老人的坚守,老屋的毁弃将加速;这些老人一旦故去,老屋的被彻底遗弃将为时不远。(www.guayunfan.com)这就是“空心村”。谷村这样人口众多、土地紧张的村庄,也有“空心村”。

对于“空心村”,不论县乡政府,还是村委会、村小组,乃至宗族,都显得无可奈何。

谷村太园村委会主任李水保说:那些老房子,从老辈子传下来,有的已经几百年了,到了现在,过去在里面居住过的人家都有份,谁也不肯让给谁,只有搁在那里,反而没有矛盾。谁要是想盘下来建房子,打死也不肯。

是啊,一栋房子,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变化,经历了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过去的家人现在变成了族人,五服之内的族人变成了五服之外的村人,血缘关系已经越来越远,亲情纽带已经越来越松散,互相之间难免有些纠葛,有些矛盾,有些不愉快。而就是这些纠葛、矛盾或不愉快,造成农民之间不肯互相支持、互相退让。谁都认为:这是祖业,不能随便让给别人,卖了,祖业就没有了;而留在那里,就算倒了、塌了,哪怕只剩一块空地,祖业也还在那里,不会成为别人的。

这就是农民的心理,农民的观念。这个观念里,有着祖先的威严,祖先的训诫,祖先的尊奉。有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村民说得更直接:卖给别人做房子?就算我肯,祖宗也不肯啊!

这就很清楚了,老屋里住着的,首先就是祖先,即使人们住进了新的楼房,祖先们仍然住在老屋里。卖掉老屋,似乎意味着把祖先也给卖掉了。卖掉老屋,祖先住到哪里去?因此,即使是同宗,想在旧宅基地上兴建房屋,或者是想让他人在旧宅基地上兴建房屋,也是不行的,卖什么都不能卖祖宗!

这就不是直接的金钱交易那么简单了,被抛弃的老屋,关联着传统文化的因素、祖业传承的理念和祖先崇拜的虔诚。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人们抛弃老屋,抛弃的仅仅是它的外在形体,是那些砖瓦木料,而内在的精神却依然保留在老屋所代表的祖先身上,不曾也不可能抛弃,即使老房屋最终变成了废墟,祖先依然住在那里。

谷村宅基地紧张,但人们建房却又不很珍惜土地。由于不按传统房屋格局兴建现代楼房,致使村内许多土地被浪费,东一块、西一角的,建一栋房子又不够,不建房子又确实浪费。倘若按照传统格局一排一排地建下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土地浪费现象。许多村民仗着势力或实力,凭空占有建房用地,即用手指一划、用嘴巴一说,“这块地我占了”,其他人就不能染指了。这样一来,乱象就更加难以治理了。

髦芜李泉水担任老屋村支部书记时,对这种手划口说随意“占”的乱象进行了治理。但如今出现反弹,村民们重又陷入了手划口说随意“占”有房屋用地的乱象之中。由于乱,因此无法开展五新式楼房的建设。也没有哪个村民愿意接受这种统一,他们需要的是个性的极度张扬,是对集体的彻底否定。

近年来,吉安大地兴起了“庐陵风格”的建设热潮,在沿路村庄的房屋上,“青砖碧瓦,飞檐翘角”的传统风格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古代优秀文化的质朴韵味。倘若谷村人能够接受传统的庐陵风格,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自觉采用这种风格,应能达到古为今用的良好效果,使谷村这个传统的文化古村焕发出新的文化青春。

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这种风格被村民们抛弃了几十年。他们宁可让祖先住在废弃、颓圮、倒塌的老屋里,让祖先的英灵在传统风格中游荡,也不愿意祖先住到他那崭新的现代楼房里。因此,除非这种风格当中,早已融入了他们祖先的英灵,并且长期驻扎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而现在的问题是:在现代房屋建设的风格上,谁来让村民们接受祖先在内心的驻扎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