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清明节_阵亡将士纪念日

美国清明节_阵亡将士纪念日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的清明节则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节日,它的正式名称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关于阵亡将士纪念日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鉴于波奥斯堡小镇的扫墓活动比1868年2月2日洛根将军正式宣布的“阵亡将士纪念日”还早,波奥斯堡便有了“阵亡将士纪念日”诞生地的美称。于是,人们开始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祭奠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

美国清明节_阵亡将士纪念日

美国有个和中国清明节类似的节日,即“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

中国的清明节源远流长。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作为节日,它是中国人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扫墓并与逝者交流对话的日子。在一个具有祖先崇拜传统且又注重孝道的社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提起清明节,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晋文公和介子推君臣的故事,但大致说来,中国清明节和政治关系不大。美国的清明节则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节日,它的正式名称是“阵亡将士纪念日”。这是个联邦法定节日,时间原为每年的2月30日。现在,这个节日是在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统一星期一节日法案”(the Uniform Monday Holiday Act),目的是把节日和周末连接起来,照顾政府员工,使联邦假日借着周末变成3天的休假日。这一法案在1971年开始实施,所以,自1971年开始,阵亡将士纪念日就挪到了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来过。(www.guayunfan.com)阵亡将士纪念日是美国南北战争的产物。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南北双方伤亡惨重。在这场同室操戈的内战中,有62万人死于疆场,死亡人数远远超过美国历次战争的总和。虽然这个数目同中国历史上战争死亡人数根本无法相比,但它给美国留下了至今仍难以痊愈的创伤。

无论战争多么正义,它的残酷性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的,战争的结局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政治家们遇到政治危机时,应该多动动脑筋,尽量用政治手段解决争端,别动不动就动枪动炮的。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欣赏坚持非暴力主张的甘地。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在美国历史上死人最多的惨烈的内战。南北双方领袖在蓄奴和废奴问题上产生分歧,南方闹分家,北方又不干,双方都找不出好的政治解决方案,那就打吧。

这一打,可就苦了老百姓。当时美国资本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经营劳动密集型产品,缺少劳动力。可一打仗,不但严重打击了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还给美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以南方为例:1/4的白人青壮年人被战争夺去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要不然战争结束后要赶紧重建南方呢。财产损失了,可以重新聚敛,人呢?人死不能复活。这就是为什么文明世界愈来愈多的人反对战争的理由。

最直接感受到战争残酷性的当然是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南北战争尚未结束,南方一些失去亲人的妇女便组织起来,祭奠战争中阵亡的亲人。她们在墓地上撒满鲜花,向死者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敬意战争结束后南方许多家庭在祭奠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时,不分南北双方,向死者的墓地一律都奉献鲜花,这种做法感动了北方人。

有人就把这事儿报告给了中央,上边的头儿们一琢磨,这不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吗?早知道这样还打个什么劲呢!

于是,当时美军总司令约翰·洛根将军(General John A. Logan)于1868年2月2日下了一道命令,正式宣布当年2月30日为“阵亡将士纪念日”,并于当天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纪念仪式,向安葬在国家公墓的同盟军和邦联军所有将士的坟墓敬献鲜花。

关于阵亡将士纪念日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全美有二十多个地方自称是阵亡将士纪念日的发源地,那么,至少会有二十多个关于阵亡将士纪念日如何产生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波奥斯堡(Boalsburg,Pennsylvania)。

据说,1864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一个叫伊玛·亨特(Emma Hunter)的小姑娘在花园里采了一些花,在朋友的陪伴下,来到这个位于宾州中部小镇的墓地,为她父亲的坟墓献花。她的父亲生前是同盟军的军医,在战争中不幸身亡。与此同时,一位中年妇女也在此看望自己儿子的墓地,她的儿子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战役的最后一天阵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使这两位女士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伊玛姑娘为了安慰失去儿子的母亲,将手中的鲜花撒在她儿子的坟上,中年妇女也将自己带来的鲜花放到小姑娘父亲的坟前。失去亲人的痛苦使她们的心贴到一起,贴在一起的心使她们互相得到安慰,减轻了悲痛,也获得了勇气。当她们祭奠完自己的亲人准备回家的时候,她们相约明年的今天同来墓地,不但祭奠自己的亲人,还要祭奠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没有亲人在世的孤魂野鬼。

她俩回到家后,同自己的亲朋好友街坊四邻讲述了她们的计划,出乎意料地获得人们的积极响应。第二年7月4日,波奥斯堡小镇沸腾了,全镇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起,牧师乔治·豪(Dr. George Hall)主持了一个特殊弥撒,之后,人们用鲜花和小旗将小镇墓地的每一个坟茔装扮起来,向逝去的人们表示敬意。从此后,每年春天用这种扫墓的方式向死去的军人表达敬意的活动很快被周围的社区所效仿。

鉴于波奥斯堡小镇的扫墓活动比1868年2月2日洛根将军正式宣布的“阵亡将士纪念日”还早,波奥斯堡便有了“阵亡将士纪念日”诞生地的美称。

其实,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向阵亡将士表达敬意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普遍的情感。阵亡将士纪念活动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内战刚刚结束,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的倡议有助于消除分裂,实现和解。面对亡灵,您说您还有心气闹分家吗?看来,政治家们的有些议题是应该在陵园墓地进行讨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又有一批死于战场的军人。于是,人们开始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祭奠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后来,阵亡将士纪念日逐渐演变成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亲人的日子,和咱中国的清明节十分相似。

最初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这种纪念活动的形式大致相同,无论在首都华盛顿还是在乡村小镇,到了这一天,都组织纪念活动,并且基本都在墓地举行。往往是现役军人和老战士列队在墓地向阵亡将士鸣枪致敬、扫墓、阅兵、游行等等,形式挺隆重的,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合。

很多时候,形式对人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然而,1971年实施的“星期一节日法案”对这种爱国主义宣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负面作用。

本来一年一度的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借助阵亡将士纪念日的形式搞得有声有色,自打把这个节日挪到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变成3天的休假日,老百姓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就日益减少了。2月底,春暖花开,又有3天假,谁还愿意在家窝着呀!这么一弄,许多地方连游行扫墓等活动都组织不起来,人呢?都春游去了。阵亡将士纪念日名存实亡,成了人们调剂生活的休假日。

近年来,美国人在回归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恢复阵亡将士纪念日的原始功能,又成为一些人努力的目标。

来自夏威夷的美国资深参议员Daniel K.Inouye曾连续不断地在参议院提出议案,要求将阵亡将士纪念日改回到每年的2月30日,别把一个挺庄严的日子当成个普通的消遣的节假日。

“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对阵亡将士纪念日特别重视。除了提高警惕严防恐怖袭击以外,还大力增加这一节日的政治色彩。2002年,“9·11”后的第一个阵亡将士纪念日到来之前,布什总统发表文告,要求美国人民把每年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作为祈求持久和平的日子,并确定从当地时间下午3点开始的那一分钟为全国追思阵亡将士的时刻,要求全体美国人民在此时默哀。

由于布什政府的重视,美国阵亡军人在阵亡将士纪念日的纪念活动中尽享哀荣。记得在网上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写道,一位第一次在美国观看了阵亡将士纪念日仪式的中国人,写信给国内的朋友说,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对待死者的,你就会本能地希望变成她的公民!

看了这句话,当时就觉得这位写信的人是一个具有朴素的资产阶级感情的人。美国政府在对待战俘和阵亡将士方面,确实令人称道,但是,您想没想过,要是政治家多用点儿智慧,尽量避免战争,被俘和阵亡可能都不会发生,您也用不着享受这份哀荣。布什政府如果不发动伊拉克战争,至于有那么多美国大兵和伊拉克人死于战火吗?我倒是觉得,把阵亡将士纪念日改成战争受难者纪念日更好一些。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煽动和利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往往产生消极后果。如果像布什政府那样,利用“9·11”恐怖袭击可劲儿宣传爱国主义,以“先发制人”为借口,想打谁打谁,其结果,只能会使美国到处树敌,人为增加阵亡将士的数目。如果世界各国都跟美国学,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先发制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消停日子,离世界大战也就不远了。

如果说阵亡将士纪念日是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军人,那么,美国还有另一个与活着的军人有关的节日,那就是每年11月11日的退伍军人纪念日(Veterans Day),俗称老兵节。这也是个联邦的法定节日这一天全国城乡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主角当然是退伍军人。老兵节游行是美国人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又一主要课堂。尽管美国总统作为三军统帅每年都会在这一天老兵游行集会上露面,向为国家贡献过力量的军人表示敬意,但朝野上下对这个节日并不是很重视。

老兵节最早起源于“停战纪念日”(Armistice Day)。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然而,交战各方正式停火的日期却是1918年11月11日11时整。从那个时刻起,一场旷日持久死伤无数的世界大战终于停了下来。消息传出,美国人纷纷上街游行,为战争的结束而欢呼,我们的士兵终于可以回家了!为了纪念这个重要日子,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9年11月宣布11月11日作为节日庆祝,名为“停战纪念日”,全国很多州举行了庆祝活动。

1926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总统发布文告号召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庆祝“停战纪念日”活动。1938年,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将“停战纪念日”设为联邦节日。此后,美国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为了不忘记战争,经常审视战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向历次战争的老兵表达敬意,“停战纪念日”这一称呼就显得落后时代发展了。于是,1924年,美国国会在退伍军人组织的要求下,修改法案,将“停战纪念日”更名为“老兵节”(Veterans Day),经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正式生效。

“老兵节”的名称沿用至今未变,但日期却发生过变化。1968年国会通过的“统一星期一节日法案”把老兵节挪到10月份的第四个星期一,1971年开始生效。然而,这一改动相当失败。与“阵亡将士纪念日”不同的是,私营公司在老兵节时基本不放假,所谓的长周末对大多数人来说毫无意义。因此,许多州很快就把“老兵节”改回到11月11日。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1972年国会通过决议,将“老兵节”回复成为原来的11月11日。

虽然老兵节是为活着的退伍军人设立的节日,但庆祝活动的内容断然离不开纪念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每当11月11日11时,全美很多地方都可听默哀的笛声。无论此时你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停下来默哀一分钟,缅怀为国捐躯的将士。打开电视,从阿灵顿国家公墓无名烈士纪念碑前政府举办的老兵节庆祝活动,到农村小镇自发组织的老兵游行,身穿不同时期军装的美国老兵一个个喜气洋洋,在星条旗的映衬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刚来美国上学的时候,结识过一个叫约翰·豪克斯的美国老兵。由于年轻时随军到过中国,他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退了休的他常年从事美中民间友好活动,多次访问中国。老人喜欢集邮,而且达到了相当水平,中国邮票基本上都收集全了,连“全国山河一片红”都有。我们常到他家做客。有一次,他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战”时期的钢盔和步枪,“二战”时期的海军陆战队军装和朝鲜战争时期的卡宾枪等心爱之物向我们“炫耀”。从这个普通老兵身上,我理解了为什么“老兵节”游行队伍中的老兵总是显得那么自豪,我也常常在电视画面中寻找那个叫约翰·豪克斯的美国老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